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项目提出
1.研究背景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朵朵艳丽的奇葩。自古以来,我国内蒙古地区就繁衍生息着众多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滋生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內蒙古地区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在多元化的地形地貌这样丰富的地理环境中,蒙古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古朴原始的文化遗产,热烈淳朴的风情以及意蕴深厚的民族特色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种种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导致现在内蒙古等少数民族面临着很多保护和传承的现实困难。越来越多主流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优秀的内蒙古传统文化再这样的背景下有的出现了濒危化的现象,很多技艺,语言,服饰被主流文化同化甚至濒临灭绝。
2.研究目的
随着艺术的商品化在日益增长,以及越来越多新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的出现,插画的概念现在已经超出了传统规定的范畴。插画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额生活中。所以更好的传承内蒙古民族传统艺术,将插画与内蒙古文化相结合,将内蒙古文化更深刻的融入大众的心里,更好的保护和发扬内蒙古传统文化。让我们从现代化的迷茫中抬起头,还能看到曾经瑰丽的内蒙古特色文化,让少数民族重新回归中华主流文化当中。
3.研究意义
内蒙古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文化产物,不愿看到蒙古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大众视野中淡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有义务对它的历史文化加以保护和继承,我们要持有爱的心态对待我们内蒙古特色传统文化这难得的历史遗物,爱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爱护中华文化,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希望通过我的设计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内蒙古的传统文化。
二、设计目标
结合内蒙古特有的文化色彩以插画形式展现
三、设计思路
从具有代表性的蒙古生活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图案入手,确定风格。体会图中人物心理和情感经历,从中提炼象征素材和氛围基调。
四、设计方法
通过阅读,查阅内蒙古题材的相关文献以及图书资料,从蒙古特产文化“赛马”“射箭”“摔跤”“祭敖包”“篝火节”“安代舞”等,以及蒙古族的在春节中传统生活作息,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作为插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五、设计过程
以“篝火节”“祭敖包”“访问亲友”“好友聚会”“丧葬”“拜祭祖先”“图腾文化”为插画题材。
插图中所表现精神文化
篝火晚会是草原人民一种传统的欢庆形式。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之后,发现火不仅可以烤熟食物,还可以驱吓野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对火产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后来,人们外出打猎满载而归,互相庆祝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在插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内蒙人在春节的傍晚,支起篝火,用火烤熟食物的过程中,互相拉手围着火堆跳舞以表达自己喜悦愉快的心情
插图中蒙古服饰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人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在插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蒙古袍,比如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插图中蒙古族建筑
内蒙古建筑是以蒙古包这一名称闻名于世的一种建筑形式。蒙古包的包门开向东南,既可避开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也沿袭着以日出方向为吉祥的古老传统。春节中,所有人都走亲访友,约三五好友一起在家中喝酒唱歌,小孩在家中听着长辈的教诲,在很多幅插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蒙古包的身影。
插图中图腾纹样
蒙古族的图腾文化塑造了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善良、勇敢、威武的这种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蒙古族的生活状况。而图腾文化,在民风,民俗,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工艺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在插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春节中,蒙古族人会有祭祀祖先的仪式,所供奉的就是象征着祖先的图腾,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祖先保护族人的生活。
插图中其他特色文化
在插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内蒙古人祭敖包的仪式。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蒙古族地区多在农历五月十三日。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蒙古族被喻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马是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职守、守望相助品质的代表,“蒙古马精神”已经融入蒙古族族人民的血脉,成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插图中,特意加入马的元素,以弘扬蒙古马精神
1.研究背景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朵朵艳丽的奇葩。自古以来,我国内蒙古地区就繁衍生息着众多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滋生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內蒙古地区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在多元化的地形地貌这样丰富的地理环境中,蒙古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古朴原始的文化遗产,热烈淳朴的风情以及意蕴深厚的民族特色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种种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导致现在内蒙古等少数民族面临着很多保护和传承的现实困难。越来越多主流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优秀的内蒙古传统文化再这样的背景下有的出现了濒危化的现象,很多技艺,语言,服饰被主流文化同化甚至濒临灭绝。
2.研究目的
随着艺术的商品化在日益增长,以及越来越多新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的出现,插画的概念现在已经超出了传统规定的范畴。插画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额生活中。所以更好的传承内蒙古民族传统艺术,将插画与内蒙古文化相结合,将内蒙古文化更深刻的融入大众的心里,更好的保护和发扬内蒙古传统文化。让我们从现代化的迷茫中抬起头,还能看到曾经瑰丽的内蒙古特色文化,让少数民族重新回归中华主流文化当中。
3.研究意义
内蒙古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文化产物,不愿看到蒙古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大众视野中淡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有义务对它的历史文化加以保护和继承,我们要持有爱的心态对待我们内蒙古特色传统文化这难得的历史遗物,爱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爱护中华文化,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希望通过我的设计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内蒙古的传统文化。
二、设计目标
结合内蒙古特有的文化色彩以插画形式展现
三、设计思路
从具有代表性的蒙古生活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图案入手,确定风格。体会图中人物心理和情感经历,从中提炼象征素材和氛围基调。
四、设计方法
通过阅读,查阅内蒙古题材的相关文献以及图书资料,从蒙古特产文化“赛马”“射箭”“摔跤”“祭敖包”“篝火节”“安代舞”等,以及蒙古族的在春节中传统生活作息,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作为插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五、设计过程
以“篝火节”“祭敖包”“访问亲友”“好友聚会”“丧葬”“拜祭祖先”“图腾文化”为插画题材。
插图中所表现精神文化
篝火晚会是草原人民一种传统的欢庆形式。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之后,发现火不仅可以烤熟食物,还可以驱吓野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对火产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后来,人们外出打猎满载而归,互相庆祝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在插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内蒙人在春节的傍晚,支起篝火,用火烤熟食物的过程中,互相拉手围着火堆跳舞以表达自己喜悦愉快的心情
插图中蒙古服饰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人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在插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蒙古袍,比如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插图中蒙古族建筑
内蒙古建筑是以蒙古包这一名称闻名于世的一种建筑形式。蒙古包的包门开向东南,既可避开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也沿袭着以日出方向为吉祥的古老传统。春节中,所有人都走亲访友,约三五好友一起在家中喝酒唱歌,小孩在家中听着长辈的教诲,在很多幅插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蒙古包的身影。
插图中图腾纹样
蒙古族的图腾文化塑造了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善良、勇敢、威武的这种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蒙古族的生活状况。而图腾文化,在民风,民俗,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工艺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在插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春节中,蒙古族人会有祭祀祖先的仪式,所供奉的就是象征着祖先的图腾,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祖先保护族人的生活。
插图中其他特色文化
在插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内蒙古人祭敖包的仪式。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蒙古族地区多在农历五月十三日。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蒙古族被喻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马是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职守、守望相助品质的代表,“蒙古马精神”已经融入蒙古族族人民的血脉,成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插图中,特意加入马的元素,以弘扬蒙古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