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理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消费者正在由对工业时代简单的物质产品需求,转向高科技含量、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精神产品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讲,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深化,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从生产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新兴服务行业。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工业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工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一、服务业发展概况
就服务业自身增长速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1978至1990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为11.6%,高出工业1.5个百分点,由此这一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迅速上升。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服务业被认为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行业,其发展长期受到忽视与压制。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环境的改善,加之就业压力大,政府鼓励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得以爆发式发展。此外,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企业仍以国企为主,国企改革也未见突破,因此工业企业受体制之困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在此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刚刚起步,吸引外资和工业出口量都很小。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工业增长速度低于服务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工业出现了加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提高到12.7%,服务业增长速度则略微下降至10.4%。由此,服务业比重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在2002年加入WTO之后甚至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和出口较前一阶段有了迅猛的增长,而服务业在经历了前期恢复性增长之后步入正常增长轨道,并且缺乏像工业那样引入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推动因素,平均增长速度相对制造业有所放慢。因此,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缓慢实际上是服务业保持正常增长速度而工业受对外开放的影响得到超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
相比美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高达80%的比重、印度也高达50%的比重而言,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只占35%,明显存在着各个层面的缺失:国内市场的约束;因城市化的缓慢导致产业缺乏需求基础化;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服务业人才缺乏,使得我国的服务业产业依然滞后。
就我区而言,“十一五”以来,我区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增长质量逐步提高,服务业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从服务业构成看,我区与全国尚存一定的差距。2012年,借力于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愈来愈重要。2000-2011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从605.74亿元增加到4849.13 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0.8%,高于全国同期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2010年,我区服务业总量排名居全国第15位,比2000年前移9位;人均增加值在全国排名第7位,比2000年前移8位;2011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19539元,高于全国4454元。服务业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
二、我区服务业的发展境遇
虽然“十一五”时期以来,内蒙古的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服务业内部各部门发生了显著变化。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金融保险业日益繁荣,科技社会等各项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服务业从业人员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当前在商贸、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企业规模小、管理手段落后、竞争能力弱等问题还很突出,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非服务部门中特别是制造业、事业单位中服务内部化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现代服务业仍未发挥出对其他产业的强力支撑作用。与其他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内蒙古服务业经济总量仍有较大差距,如何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于保持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非常重要。
(一)发展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全局与长远意识在三产发展中没有很好地体现,抢抓机遇、自挖潜力、自拓空间、自我发展的办法还不多,自身发展三产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利用和发挥。第三产业以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为主,层次低、科技含量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综合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业等其他服务行业所占比重偏低。
(二)政策扶持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近年来,内蒙古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但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税源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激励三产企业增强发展信心。从法人单位数来看,全区多而不强、多而不精的问题比较普遍。
(三)与周边省区存在差距
目前,内蒙古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总体看,既有发展总量的差距,也有发展内涵的差距;既有发展路径的差距,也有发展理念的差距;既有发展愿望的差距,也有发展阶段的差距。如何提升我区服务业档次,丰富货源,增强性价比,扭转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吸引周边消费者,将是今后亟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四)对景区的开发和经营不够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没有形成一体,旅游业的行、住、吃、游、娱、购等要素还未完全配套。由于全区东西辽阔,跨界大,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仅在中心城市做短暂停留,虽然旅游人数可观,但是游客滞留天数较短,多数游客仅参观关城后,便赶往敦煌,无法有效带动嘉峪关市的餐饮及住宿业发展。 三、推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建议
在新世纪服务经济的时代浪潮面前,各地都在借势借力、争先恐后地发展。谁在服务业发展上率先实现突破,谁的经济发展就会领先一步、掌握竞争主动权。反之,则会在新的经济竞争中落伍甚至被边缘化。尤其对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的我区来讲,加快实现突破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更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一)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服务业发展新氛围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介绍服务业发展动态和有关政策,全面提高全社会对服务业的熟悉水平,充分调动人们从事和兴办服务业的积极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广泛重视、参与、发展服务业的良好局面,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组织协调,建立服务业发展新机制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做实现代服务业工作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搞好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为项目运作和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北湖区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准确反映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指标,调动各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
(三)完善规划体系,实现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以“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为纲领,从全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出发,尽快完成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快物流、旅游、商贸等产业的专项规划编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按照分类聚集、适度集中的原则,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各种功能区或专业街,推动产业集聚,扩大产业影响,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
(四)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服务业发展新环境
建议出台相关意见及办法,从资金、税费、土地、人才等方面支持鼓励服务业发展。有关部门要制订并细化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对重点服务业项目,重点支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投入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区服务业基础项目的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以及个人直接投资服务业。同时,强化各部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新体系
根据服务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专门人才。重点培养现代服务业急需的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各类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以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行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鼓励企业和私人办学,提倡大企业为小企业培养人才。积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我区服务业发展和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构建起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
(六)做好服务业的基础工作
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法律、行政法规,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责任编辑:杨再梅)
一、服务业发展概况
就服务业自身增长速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1978至1990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为11.6%,高出工业1.5个百分点,由此这一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迅速上升。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服务业被认为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行业,其发展长期受到忽视与压制。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环境的改善,加之就业压力大,政府鼓励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得以爆发式发展。此外,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企业仍以国企为主,国企改革也未见突破,因此工业企业受体制之困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在此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刚刚起步,吸引外资和工业出口量都很小。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工业增长速度低于服务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工业出现了加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提高到12.7%,服务业增长速度则略微下降至10.4%。由此,服务业比重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在2002年加入WTO之后甚至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和出口较前一阶段有了迅猛的增长,而服务业在经历了前期恢复性增长之后步入正常增长轨道,并且缺乏像工业那样引入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推动因素,平均增长速度相对制造业有所放慢。因此,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缓慢实际上是服务业保持正常增长速度而工业受对外开放的影响得到超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
相比美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高达80%的比重、印度也高达50%的比重而言,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只占35%,明显存在着各个层面的缺失:国内市场的约束;因城市化的缓慢导致产业缺乏需求基础化;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服务业人才缺乏,使得我国的服务业产业依然滞后。
就我区而言,“十一五”以来,我区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增长质量逐步提高,服务业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从服务业构成看,我区与全国尚存一定的差距。2012年,借力于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愈来愈重要。2000-2011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从605.74亿元增加到4849.13 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0.8%,高于全国同期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2010年,我区服务业总量排名居全国第15位,比2000年前移9位;人均增加值在全国排名第7位,比2000年前移8位;2011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19539元,高于全国4454元。服务业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
二、我区服务业的发展境遇
虽然“十一五”时期以来,内蒙古的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服务业内部各部门发生了显著变化。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金融保险业日益繁荣,科技社会等各项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服务业从业人员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当前在商贸、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企业规模小、管理手段落后、竞争能力弱等问题还很突出,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非服务部门中特别是制造业、事业单位中服务内部化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现代服务业仍未发挥出对其他产业的强力支撑作用。与其他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内蒙古服务业经济总量仍有较大差距,如何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于保持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非常重要。
(一)发展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全局与长远意识在三产发展中没有很好地体现,抢抓机遇、自挖潜力、自拓空间、自我发展的办法还不多,自身发展三产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利用和发挥。第三产业以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为主,层次低、科技含量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综合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业等其他服务行业所占比重偏低。
(二)政策扶持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近年来,内蒙古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但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税源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激励三产企业增强发展信心。从法人单位数来看,全区多而不强、多而不精的问题比较普遍。
(三)与周边省区存在差距
目前,内蒙古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总体看,既有发展总量的差距,也有发展内涵的差距;既有发展路径的差距,也有发展理念的差距;既有发展愿望的差距,也有发展阶段的差距。如何提升我区服务业档次,丰富货源,增强性价比,扭转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吸引周边消费者,将是今后亟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四)对景区的开发和经营不够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没有形成一体,旅游业的行、住、吃、游、娱、购等要素还未完全配套。由于全区东西辽阔,跨界大,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仅在中心城市做短暂停留,虽然旅游人数可观,但是游客滞留天数较短,多数游客仅参观关城后,便赶往敦煌,无法有效带动嘉峪关市的餐饮及住宿业发展。 三、推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建议
在新世纪服务经济的时代浪潮面前,各地都在借势借力、争先恐后地发展。谁在服务业发展上率先实现突破,谁的经济发展就会领先一步、掌握竞争主动权。反之,则会在新的经济竞争中落伍甚至被边缘化。尤其对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的我区来讲,加快实现突破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更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一)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服务业发展新氛围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介绍服务业发展动态和有关政策,全面提高全社会对服务业的熟悉水平,充分调动人们从事和兴办服务业的积极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广泛重视、参与、发展服务业的良好局面,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组织协调,建立服务业发展新机制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做实现代服务业工作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搞好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为项目运作和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北湖区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准确反映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指标,调动各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
(三)完善规划体系,实现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以“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为纲领,从全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出发,尽快完成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快物流、旅游、商贸等产业的专项规划编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按照分类聚集、适度集中的原则,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各种功能区或专业街,推动产业集聚,扩大产业影响,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
(四)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服务业发展新环境
建议出台相关意见及办法,从资金、税费、土地、人才等方面支持鼓励服务业发展。有关部门要制订并细化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对重点服务业项目,重点支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投入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区服务业基础项目的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以及个人直接投资服务业。同时,强化各部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新体系
根据服务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专门人才。重点培养现代服务业急需的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各类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以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行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鼓励企业和私人办学,提倡大企业为小企业培养人才。积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我区服务业发展和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构建起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
(六)做好服务业的基础工作
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法律、行政法规,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