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读《呼啸山庄》是在14岁,那一年我疯狂地爱上了读书,几乎有种将所有欧美文学搬进书柜的冲动。这一次,我来不及爱上她,因为我无法理解,在那表兄妹之间互相联姻的复杂关系背后,究竟藏着每个人怎样莫名的感情。比起情节热闹欢快的《傲慢与偏见》,我无法理解《呼啸山庄》与之媲美叱咤世界文坛的亮点所在。因而,刚读完,我便如完成任务一般,将她丢在了书柜的最底层。
一次偶然,19岁的我发现了那本被遗忘的经典。尔后连着三天,我捧着她坐在窗边,连吃饭睡觉都成了一种负担。这时的我已经开始懂得了爱情,懂得了伤害,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复杂交错的感情,所以我开始尝试懂得那些灵动的人物,开始懂得体谅他们的爱与恨,无奈与感伤。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富有而有名望的老乡绅恩肖先生一次外出带回一个身份不明的吉卜赛孩子——希斯克里夫。渐渐地,这个不善言谈的小孩夺去了老人对自己亲生的一双儿女——亨得利和凯瑟琳的宠爱。
老人死后,亨得利将希斯克里夫贬为奴仆处处打压,而凯瑟琳则与他朝夕相处青梅竹马。而后因为种种因素,凯瑟琳爱上了文雅英俊的青年埃德加并结为夫妇,希斯克里夫悲伤出走,并在几年后脱胎换骨荣耀归来,对亨得利与埃德加甚至是自己挚爱的凯瑟琳展开了一系列的疯狂的报复。他娶走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达,并夺走了曾经对自己百般迫害的亨得利的家产。
凯瑟琳夹在无微不至却懦弱不堪的埃德加与暴躁狂妄复仇心切的希斯克里夫之间,内心痛苦无比,最终在生产中死去。而这场血腥的复仇却愈演愈烈,希斯克里夫强迫凯瑟琳唯一的骨肉——凯茜小姐嫁给自己快要死去的儿子,并在埃德加死后将他的财产与亨得利的一并占为己有。复仇结束,希斯克里夫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快感与慰藉,反而深陷在迷恋凯瑟琳的回忆中,最终不吃不喝痛苦而死。这场残酷而让人唏嘘的复仇走向了终点,几位爱恨浓烈的主人公也在天堂得到了解脱和宽恕。
合上书本,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着每个画面——亨得利的蛮横,凯瑟琳的忐忑,埃德加的纠结,伊莎贝达的绝望,希斯克里夫的病态的爱和自虐式的复仇情结,以及他们的下一辈们——凯茜的天真善良,小林敦的奴性悲苦还有哈里顿的无辜与无声的对抗。整个故事如此阴郁又如此富有浓烈的绚烂的感情,即使是一出乱伦的悲剧,也让人体味到爱情的五味杂陈,而遗忘掉情节之外的诸多让人难以接受的血缘魔怔。
故事中的几种不同方式却同样强烈的爱情引人深思。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以生命为代价的爱让人震撼,她成为了他世界完完全全的中心,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决定,都围绕着她的存在,她的感情,她的生死。掘开她的棺木,与冰冷的骸骨栖居而眠,仿佛身边是一具真实的肉体,承载着他整个生命的意义。
而其实,换个角度看,凯瑟琳只不过是希斯克里夫安全感的寄托。追根溯源,他只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孤儿,即使得到了养父的垂爱,也永远低人一等,过早地体味了人间冷暖。而凯瑟琳,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唯一能让他依赖和信任的人,能够让他卸下心防,用心交流和相处的人。所以,当看到凯瑟琳与埃德加感情愈深之时,他表现出的愤怒、嫉妒与极端,除了爱本身,支配他的更多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占有欲。所以,导致他心理失衡走上复仇道路的,不是孤儿的身份、亨得利的欺凌,而是凯瑟琳给的温暖、依赖、信任与之后的骤然离去。
最伟大的爱通常伴随着最残忍的伤害,这种伤害直达内心,让人恐惧,甚至超越了生死。而希斯克里夫,不过是打着爱的幌子掩饰内心的孤独与凄苦罢了,凯瑟琳的离去,或许带走的就是他整个世界,与活下去的意义。
另一方面,凯瑟琳与埃德加之间的爱则要单纯与平静得多。从故事的细枝末节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埃德加对凯瑟琳的爱绝不少于希斯克里夫。他终身未再娶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只不过他的爱更加理性,更加平和,充满了现实主义。他能够说服自己接受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之间复杂的情愫,已经是一个男人最大的妥协。
凯瑟琳死后,他尽心竭力抚养女儿小凯茜,也是出于对其母深沉的爱。这种爱情值得敬畏,因为它没有掺杂任何复杂的背景和感情,爱一个人,同时享受痛苦与幸福是理所应当的事,但似乎在埃德加这里,爱情反而造就了他人生的不幸。或许如果没有遇到凯瑟琳,他不必如此委曲求全,不必与另一个男人分享妻子的感情,自己唯一的妹妹也不会鬼迷心窍嫁给一个恶魔,早早离世。他接受的不幸,远比他造就的悲剧多得多。
据说,艾米丽·勃朗特并没有在短暂的生命中邂逅一段如简·奥斯汀般动人心魄的爱情,她却为世界造就了《呼啸山庄》这样不可替代的巨作。是唯一,也是永恒。这是一个悲剧,折射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消沉和晦涩,折射着一个社会压抑和失衡的缩影。但是她又执著地让我们相信着,相信着爱情的力量。她通篇以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讲述着当事者错综复杂的过往,却留下一个让人遐想的、充满希望的结局。
我们有理由相信最终凯茜和哈里顿确实过上了单纯美满的生活,因为这种幸福才是世界发展永远的动力。
编辑/梁宇清
一次偶然,19岁的我发现了那本被遗忘的经典。尔后连着三天,我捧着她坐在窗边,连吃饭睡觉都成了一种负担。这时的我已经开始懂得了爱情,懂得了伤害,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复杂交错的感情,所以我开始尝试懂得那些灵动的人物,开始懂得体谅他们的爱与恨,无奈与感伤。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富有而有名望的老乡绅恩肖先生一次外出带回一个身份不明的吉卜赛孩子——希斯克里夫。渐渐地,这个不善言谈的小孩夺去了老人对自己亲生的一双儿女——亨得利和凯瑟琳的宠爱。
老人死后,亨得利将希斯克里夫贬为奴仆处处打压,而凯瑟琳则与他朝夕相处青梅竹马。而后因为种种因素,凯瑟琳爱上了文雅英俊的青年埃德加并结为夫妇,希斯克里夫悲伤出走,并在几年后脱胎换骨荣耀归来,对亨得利与埃德加甚至是自己挚爱的凯瑟琳展开了一系列的疯狂的报复。他娶走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达,并夺走了曾经对自己百般迫害的亨得利的家产。
凯瑟琳夹在无微不至却懦弱不堪的埃德加与暴躁狂妄复仇心切的希斯克里夫之间,内心痛苦无比,最终在生产中死去。而这场血腥的复仇却愈演愈烈,希斯克里夫强迫凯瑟琳唯一的骨肉——凯茜小姐嫁给自己快要死去的儿子,并在埃德加死后将他的财产与亨得利的一并占为己有。复仇结束,希斯克里夫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快感与慰藉,反而深陷在迷恋凯瑟琳的回忆中,最终不吃不喝痛苦而死。这场残酷而让人唏嘘的复仇走向了终点,几位爱恨浓烈的主人公也在天堂得到了解脱和宽恕。
合上书本,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着每个画面——亨得利的蛮横,凯瑟琳的忐忑,埃德加的纠结,伊莎贝达的绝望,希斯克里夫的病态的爱和自虐式的复仇情结,以及他们的下一辈们——凯茜的天真善良,小林敦的奴性悲苦还有哈里顿的无辜与无声的对抗。整个故事如此阴郁又如此富有浓烈的绚烂的感情,即使是一出乱伦的悲剧,也让人体味到爱情的五味杂陈,而遗忘掉情节之外的诸多让人难以接受的血缘魔怔。
故事中的几种不同方式却同样强烈的爱情引人深思。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以生命为代价的爱让人震撼,她成为了他世界完完全全的中心,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决定,都围绕着她的存在,她的感情,她的生死。掘开她的棺木,与冰冷的骸骨栖居而眠,仿佛身边是一具真实的肉体,承载着他整个生命的意义。
而其实,换个角度看,凯瑟琳只不过是希斯克里夫安全感的寄托。追根溯源,他只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孤儿,即使得到了养父的垂爱,也永远低人一等,过早地体味了人间冷暖。而凯瑟琳,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唯一能让他依赖和信任的人,能够让他卸下心防,用心交流和相处的人。所以,当看到凯瑟琳与埃德加感情愈深之时,他表现出的愤怒、嫉妒与极端,除了爱本身,支配他的更多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占有欲。所以,导致他心理失衡走上复仇道路的,不是孤儿的身份、亨得利的欺凌,而是凯瑟琳给的温暖、依赖、信任与之后的骤然离去。
最伟大的爱通常伴随着最残忍的伤害,这种伤害直达内心,让人恐惧,甚至超越了生死。而希斯克里夫,不过是打着爱的幌子掩饰内心的孤独与凄苦罢了,凯瑟琳的离去,或许带走的就是他整个世界,与活下去的意义。
另一方面,凯瑟琳与埃德加之间的爱则要单纯与平静得多。从故事的细枝末节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埃德加对凯瑟琳的爱绝不少于希斯克里夫。他终身未再娶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只不过他的爱更加理性,更加平和,充满了现实主义。他能够说服自己接受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之间复杂的情愫,已经是一个男人最大的妥协。
凯瑟琳死后,他尽心竭力抚养女儿小凯茜,也是出于对其母深沉的爱。这种爱情值得敬畏,因为它没有掺杂任何复杂的背景和感情,爱一个人,同时享受痛苦与幸福是理所应当的事,但似乎在埃德加这里,爱情反而造就了他人生的不幸。或许如果没有遇到凯瑟琳,他不必如此委曲求全,不必与另一个男人分享妻子的感情,自己唯一的妹妹也不会鬼迷心窍嫁给一个恶魔,早早离世。他接受的不幸,远比他造就的悲剧多得多。
据说,艾米丽·勃朗特并没有在短暂的生命中邂逅一段如简·奥斯汀般动人心魄的爱情,她却为世界造就了《呼啸山庄》这样不可替代的巨作。是唯一,也是永恒。这是一个悲剧,折射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消沉和晦涩,折射着一个社会压抑和失衡的缩影。但是她又执著地让我们相信着,相信着爱情的力量。她通篇以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讲述着当事者错综复杂的过往,却留下一个让人遐想的、充满希望的结局。
我们有理由相信最终凯茜和哈里顿确实过上了单纯美满的生活,因为这种幸福才是世界发展永远的动力。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