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史上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陆修静,他是南朝刘宋时的高道,著名的道教学者,道教上清派敬奉其为第七代宗师。陆修静字元寂,驻世历七十二个春秋(406年477年),江南吴兴东迁(浙江吴兴县东)人,出身士族,早涉婚宦。他是三国东吴望族陆氏后裔,少年时即好文籍稽古,深研儒道经典,旁究象纬河洛图谶。因其父陆琳即不慕功名而尚隐居,故陆修静及长则弃家学道,乃好方外之游。
泰始三年(467年)宋明帝命江州刺史王景宗礼请入京讲道,不乐意为后堂道士。明帝乃筑馆为其驻鹤于宫外。皇帝命司徒建安王尚书令袁灿设宴,请三教有名望的学者人物阐述各自教义思想,相互辩难解析,陆修静坦然演讲道教的义理。辩难解疑,阐述道旨要,使问难者不得不悦服赞叹。
在建康北郊天印山,宋明帝还为陆修静筑传经宗坛,支持他弘扬道法。陆修静虽然是脱离世俗的道士,但更是知恩图报的有情人。据说他有一次听说宋明帝生病,就曾专门于北郊天印山传经宗坛,为皇帝修建《金箓大醮》道场,进行请神祈求禳解祝福的大型科仪。陆修静在北郊天印山崇虚馆,最主要是将皇帝敕予之“上清”诸经籍,以及自己长期所广集之道经,加以整理校对。他认真地甄别真伪。集经戒、方药、符图等1228卷,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这是对道经典籍最早的分类方式,所谓“洞”,是通达、通透之意,是深入、深远、洞察之谓。意由三洞经典可以通达真朴、玄妙、神圣之深奥美好高尚的境界,道教称:洞真是元始天尊所创经典为大乘,洞玄是灵宝天尊所创经典为中乘,洞神是道德天尊所创经典为小乘。道经整理过程的“三洞”概念,提出并奠定了《道藏》分类的基础。泰始七年(471年)陆修静撰定《三洞经书目录》,并以之上奏皇帝,说1228卷道经。“其1090卷已行于世,138卷犹在天宫。”由此梁天监二年(503年)道教大正孟法师出《玉纬七部经书目》,于“三洞”之外增益太玄、太平、太清、正一诸部为“四辅”,其后再有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十二部分类法形成。客观地说陆修静撰定的此道教经书目录,为最早的一部《道藏》目录。
南宋高道陆修静对道教经典的整理,对后世道教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他贡献的固有价值勿庸置疑,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是积极和重要的。宋人张君房对其后《道藏》经典的分类法不断深化,曾评价说:可使“寻之者知真,玩之者悟理,实出生死之津梁,人大道之途径。”陆修静对道教的贡献还在于应对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北方天师道的动作,而提出自己不同的主张。陆修静公开主张:修道者须洗心洁行,用礼拜、诵经、思神的方法,促使道教徒自省觉悟渐达大道。他还曾编辑道教斋醮仪范等书一百余卷,目的就是帮助并提供教徒一个修道的方式和阶梯,这也是他改造南方道教的一种方式。
泰始三年(467年)宋明帝命江州刺史王景宗礼请入京讲道,不乐意为后堂道士。明帝乃筑馆为其驻鹤于宫外。皇帝命司徒建安王尚书令袁灿设宴,请三教有名望的学者人物阐述各自教义思想,相互辩难解析,陆修静坦然演讲道教的义理。辩难解疑,阐述道旨要,使问难者不得不悦服赞叹。
在建康北郊天印山,宋明帝还为陆修静筑传经宗坛,支持他弘扬道法。陆修静虽然是脱离世俗的道士,但更是知恩图报的有情人。据说他有一次听说宋明帝生病,就曾专门于北郊天印山传经宗坛,为皇帝修建《金箓大醮》道场,进行请神祈求禳解祝福的大型科仪。陆修静在北郊天印山崇虚馆,最主要是将皇帝敕予之“上清”诸经籍,以及自己长期所广集之道经,加以整理校对。他认真地甄别真伪。集经戒、方药、符图等1228卷,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这是对道经典籍最早的分类方式,所谓“洞”,是通达、通透之意,是深入、深远、洞察之谓。意由三洞经典可以通达真朴、玄妙、神圣之深奥美好高尚的境界,道教称:洞真是元始天尊所创经典为大乘,洞玄是灵宝天尊所创经典为中乘,洞神是道德天尊所创经典为小乘。道经整理过程的“三洞”概念,提出并奠定了《道藏》分类的基础。泰始七年(471年)陆修静撰定《三洞经书目录》,并以之上奏皇帝,说1228卷道经。“其1090卷已行于世,138卷犹在天宫。”由此梁天监二年(503年)道教大正孟法师出《玉纬七部经书目》,于“三洞”之外增益太玄、太平、太清、正一诸部为“四辅”,其后再有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十二部分类法形成。客观地说陆修静撰定的此道教经书目录,为最早的一部《道藏》目录。
南宋高道陆修静对道教经典的整理,对后世道教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他贡献的固有价值勿庸置疑,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是积极和重要的。宋人张君房对其后《道藏》经典的分类法不断深化,曾评价说:可使“寻之者知真,玩之者悟理,实出生死之津梁,人大道之途径。”陆修静对道教的贡献还在于应对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北方天师道的动作,而提出自己不同的主张。陆修静公开主张:修道者须洗心洁行,用礼拜、诵经、思神的方法,促使道教徒自省觉悟渐达大道。他还曾编辑道教斋醮仪范等书一百余卷,目的就是帮助并提供教徒一个修道的方式和阶梯,这也是他改造南方道教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