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古村落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是地方历史文化的代表,是我国乡村社会的重要文脉。习总书记在基层考察时指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但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村落,促进古村落的发展,通过研究国内外古村落现状,选取潮汕地区最有代表性的龙湖古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对其目前保护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对应的保护和发展对策,旨在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以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一、古村落概述
  古村落也称传统村落,是指在民国以前建造的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特征,在历史风貌、建筑环境和建筑选址上变动较小,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是文化遗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古村落没有直接相对应的名词,但对于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乡村文化遗产地等古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是值得我们学习。
  (一)国外古村落现状
  国外对于相应的古建筑的发展和保护工作早于我国,早在19世纪末,英国就有相关研究学者创立古建筑保护协会,致力于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在20世纪中期就美国,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开始普遍关注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立法对古建筑及相关的物质、精神文化元素进行保护。其中,法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对历史小镇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写到决议中,并对历史小镇进行统一的登记和研究。
  在发展方面,国外对于古建筑的发展主要是对破旧的村落进行小规模的修缮改建,通过乡村旅游借助各地村建筑特色和非物质文化独特性,吸引游客来促进当地发展,从最开始关注古村旅游的概念、策略及影响等基础研究,逐渐转向对其社会文化效应、可持续发展及营销策划等深层次进项相关研究。
  (二)国内古村落现状
  我国对古村的法律保护始于1928年《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此后逐渐完善相关的法律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批的古村落遭到破坏,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古村落的保护,于2003年展开中国历史文化民村的评选工作,至今己公布六批,共计276个历史文化民村,并借鉴国外相关做法于2012年对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古村落进行相关的认定,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五批传统村落进行相关认定,据图1可知,每批村落认定数量在逐年增加,累计6819个,对于古村落的发展的保护有极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传统村落由于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居民对于古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视还不够,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现象;并且由于古村落的非法开发利用,面临一些环境污染的困境。
  古村落传统的建筑特色和民俗民风,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近年,“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热潮,各地开展相应的具体时间,这为古村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同时,由于各村落独特的建筑特色吸引着大量游客,但过度的开发旅游资源会破坏古村落的原汁原味,生态旅游发展成为古村落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对于历史文化遗产而言,保护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古村落要在保护中发展,把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二、龙湖古寨概况
  (一)龙湖古寨简介
  各地政府广泛开展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村落保护政策和措施。广东省在2007年开展古村落专项工作,是在我国率先提倡省级古村落抢救措施的省份,截止2019年,已经公布了六批“广东省古村落”共计340处,其中梅州古村落入选省级村落占比最大,总计56处,潮汕地区(潮州、汕头、揭阳)古村共计47处,占比为13.82%,在第六批广东省43个古村落中,潮汕地区有8个村落入选,其中,龙湖古寨是首批入选广东省古村落的古村落。
  龙湖古寨地处我国潮汕平原,韩江中下游之滨,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明、清为潮汕发展的经济鼎盛期,是当时潮汕滨海的港口和贸易重镇,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古寨整体呈一条带状,南北走向,面积约1.5k㎡,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是千年古潮州府的缩影,一条稍大的主街,两旁是三条与六条小街,形制如同福州的三坊七巷,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特色,2006年,被评为“中国民俗拍摄协会采访创作基地”、“香港中华民俗采访创作基地”:2007年,被广东省旅游局评为“广东省最美人文历史乡村”:2008年被广东省文联授予“第一批广东古村落”称号,被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列为“潮汕文化”研究和推广基地;2012年,被文化部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等,因此,龙湖古寨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这为促进当地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龙湖古寨保护与发展现状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龙湖古寨概况,我们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线上和线下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龙湖现状及了解原著居民、游客及其他来自潮汕地区的朋友对龙湖古寨的认识,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并以此对其进行分析。以下是本文会用到的数据情况进行的汇总,统计结果如表l所示。
  龙湖古寨是省级重点保护村落,并享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的美称,在其前期的保护工作方面有了较好的保障,并且古寨建筑对于过于破旧、较危险的古祠堂也得到了修复和重建,对于屋檐、屋内的建筑设计都保留了原有的,并且根据调查68%的人认为为古寨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基本保持这原貌,但对于保护条例、法律法规方面超過80%的人不熟悉甚至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法律方面的保护意识较差:保护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超过70%的人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是有利古村落的保护的。
  古村落所流传下来的遗产承载了村庄变迁的时代感与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在旅游产业化浪潮中催生出文化旅游开发。龙湖古寨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及当地民俗特色,吸引这众多饮食制作机构,中央台《沿海行一一远方的家》经过潮州做了龙湖古宅的专题,电视剧《乱世玉缘》在古寨开机拍摄,被众多导演明星誉为是粤东一处不可多得的古村落拍摄基地,借助新兴媒体的力量宣传,龙湖古寨的亮相使得其知名度得到提高成为区域旅游新亮点。其次,龙湖古寨当地居民对于传统民俗活动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将其文化特点发挥淋漓尽致,每年在村落里举办营老爷、23m舞龙游千年古寨、潮剧、拜月娘等民俗活动,此外,还有相关的潮州美食特色,如牛肉稞条、咸水粿、蚝烙等,成为美食打卡基地,也转化成为潮汕人的乡愁,浓缩了广东省农村独特的历史人文。   2018年,龙湖古寨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这是对潮州今后经济贸易、旅游开发等方面潜力的肯定,表现出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多元化,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今传承,将进一步激活广东的海洋经济、旅游经济和文化活力。2019年,房地产大亨王健林曾亲自率队到潮州考察,万达计划将在此进行投资,龙湖古寨也是其中项目之一,这将为古城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新时代潮州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进行观光消费。
  三、龙湖古寨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一)龙湖古寨保护规划
  1.多元主体保护
  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世代居住在古村中的原著居民是古村落保护的主体,他们对土生土长的古村有着浓烈的感情,有着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龙湖古寨的调查中,绝大部分人对相关古村落的保护条例不了解,法律保护意识较差,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当地居民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宣讲,提高原著居民的保护意识,同时对不能触碰的文化遗产,贴标语做警示,这需要居民与当地政府的配合,因此,古村落的保护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引导规划,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对于群众的要求个利益纳入保护开发规划中。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个人应有的职责,政府应该加大对龙湖比较破旧建筑的资金投入,在不改变原建筑特色风貌的情况下,对破损建筑进行小修缮,不得破坏景区的整体性,完善农村道路、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依靠政府多投一点、社会团体多捐一点、居民多出力的多元主体保护。
  2.活态保护
  在龙湖古寨的调查中,发现寨中的居民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很难见到年轻的小伙,很多宗祠甚至连老人都没有,只有一个紧闭的建筑,寨中的设施无人打理、渐渐破旧,这也使得龙湖古寨旅游业的发展缺乏活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返乡工作的意愿,对于寨中“空心化”问题较为严重,这让古寨在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精神文化也面临着后继文人的局面,导致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传,因此,通过旅游也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留在寨中作为文化的继承人,实现对古村落的活态保护,是对古村落保护的重要举措。
  (二)龙湖古寨生态旅游发展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续存和弘扬古村落独特的文化因素,“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下旅游已成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对古村落实行生态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古村落都是实行生态旅游发展,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较好的出路,而龙湖古寨也不例外。对于龙湖古寨而言,其宗教色彩浓厚,传统建筑保存较完好,建筑雕刻及绘画精美、宗祠故事充满正能量,这都是旅游资源和文化传统特色的象征,透过古建筑向游客讲述龙湖的发展历史,曾经的辉煌故事,如夏雨来秀才,阿婆祠等。通过旅游资源的发展,能让更多的人进入古村落学习,让更多人了解当地文化,这不仅有利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古村落文化的传承。
  其次,政府也要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把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考虑当地居民对于旅游发展的看法,在生态旅游方面,发展农家乐、度假村、饮食摊点和工艺特色,这些对龙湖来说都是较好的发展,也是当地居民较为看好的,让当地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同时,结合潮州的实际旅游资源文化,其周边的石牌坊、广济桥等旅游胜地及其当地的刺绣工艺、潮剧文化、当地特色小吃等,融入亲民化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建设成为传统民俗活动的学习基地。通过以上这些特色都有利于广泛传播当地的传统文化,从而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相关宣传,将龙湖古寨更多的特色、民俗等废物之文化遗产传递出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四、结论
  古村落作为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法律条文的不断完善,政府开展相关的抢救工作,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古村落的传统风貌得到较好的延续,同时,随着各地政府对旅游开发的重视,这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既是一个基于,也是一个挑战。以广东较为典型的古村落龙湖古寨为例,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存在原著居民对古村落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相关的法律条文认知不足;村落呈现“空心化”状况:基础是是不够完备等问题,这需要通过政府、游客、居民、社会团体等主体对古村落进行相关的保护,实行多元主体保护和活态保护策略,然而这也要依靠发展当地的旅游业,依靠传统建筑风貌、当地的传统民俗及其它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吸引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发展,将保护与发展工作紧密联合,从而促进当地发展。因此,对于其他古村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古村保护与发展的道路,让古村落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有序的发展与可持续利用,从而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课题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省级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S20192620013。作者供职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其他文献
一、珍珠冠(清)  珍珠冠是西藏特有的一种女性冠饰。解放前,藏族世袭贵族妇女在盛大节日或出席重要庆典活动仪式时,会顶戴“人”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头饰。珍珠冠通常高20cm,直径23cm左右,以木作胎,如纬笠式,冠内饰朱红漆后用布做内里,冠面周围由无数颗天然珍珠并点缀松石穿连布胎,尽显璀璨华贵。珍珠冠的造型与珍珠的布置恰好迎合了“圆”与“满”的创意,它们与藏传佛教中的“圆通”、“圆觉”思想和民间文
期刊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有个景区“南湾猴岛”。  从陵水县政府的驻地椰林镇出发,驱车沿海榆东线公路南行14km后,就可以见到一个岛屿,不过它是一个半岛,并不是一个像南沙、中沙、西沙那样的“全岛”,其名字就叫做“南湾”,该岛总面积为10.2K㎡,长14km,呈带子形,最宽处仅l公里,平均海拔150m,岛上有3个自然村,有500多亩耕地,有人口3000多人。南湾一派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据1995年统计,岛上
期刊
山歌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大众在生产生活对所见、所闻、所感的一种创造和改编,以能够适应本土风俗,反映大众劳动生产生活,融叙事、寄寓、抒情、说理为一体,口头传唱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唱词通俗易懂。本文以实地走访为主,深入云南永善县务基镇进行探究,得出歌剧《刘三姐》作为当前在务基镇流传最为广泛的山歌,与贯穿于唱词中的人俗、事俗、语俗有着密切联系。  一、《刘三姐》在务基镇认同发展  务基镇位于
期刊
海南是著名侨乡,侨胞众多,侨力资源丰富。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建设家乡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融通中外、联系广泛作用,把独特优势和丰富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赋予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期刊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部分,并在数十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而与物质文明快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再加上起步较晚、环境不佳等原因,导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同时社会文化整体水平也较发达国家低。对此,必须充分意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一、群众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期刊
那天晚上,张世清喝得晕晕乎乎。  张世清没有回家。  他晃晃悠悠走进了理发店,见店里只有李小巧一人,便随手碰上门。  李小巧正在清扫屋地上的乱头发,扭头见进来的是张世清,就冲他笑笑,嘴里说你又喝酒了,一边继续清扫屋地。张世清走过去,从背后将李小巧搂住,两只手捂在她胸前。李小巧手里的笤帚落在了地上。张世清见她半推半没反抗,胆子大起来,一把将她扳转过来,让她面对着面拥在自己怀里,然后像鸡啄米一样,在她
期刊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基层文化舞蹈逐渐成为基层群众丰富精神世界和生活的重要途径。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基层群众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基层文化舞蹈,其动作较为简单、参与人数众多,与专业的舞蹈有显著的差异性。所以,为了使基层舞蹈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需要对其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基层群众文化舞蹈能够长久的发展。  一、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重要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建设从百废俱兴
期刊
在高校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型思维完成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首先应该强调文化自信,其次要坚守人民的立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观作指导,注重把握历史规律。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在具体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党的十
期刊
三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一颗镶嵌在祖国宝岛海南岛最南端的明珠。近些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三亚知名度日益提高,国内外来三亚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三亚”这个名字的来源也引起了关注。但在众多解说词中,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三亚地名源自“三亚河”之说  三亚河是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以六罗水为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弯
期刊
提起邯郸,在英国华界几乎尽人皆知,许多外籍人士亦知晓其名。毋庸讳言,邯郸在英伦三岛的知名度远超国内。  这得益于英国有一个名为“邯郸杯”的中国成语典故大赛,得益于以爱国侨领伍善雄为首的英国中文促进会。缘分所致,笔者曾几次与伍善雄会长交集,并和“邯郸杯”结下了不解情缘。  2010年夏,笔者赴英探亲,接到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梅小梦代表会长伍善雄的郑重邀请:担任全英第四届邯郸杯中国成语大赛的主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