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作品直接体现了设计师对美的理解和趣味导向,反映了设计师的综合艺术修养,但“美”又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只有以文化修身,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
  
  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要有独到、精辟、敏锐的目光,这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修养,只有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才能使此种目光更加锐利,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新鲜的创意、优秀的设计作品出现。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因为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修身底蕴,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取得今天的可圈可点的艺术设计成果;还有靳埭强、韩美林等人的积聚着传统元素的设计作品均是优秀的典范。
  
  一现代艺术设计中对古代文化的传承
  
  艺术设计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广告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就说:
  我们了解,设计作品直接体现了设计师对美的理解和趣味导向,反映了设计师的综合艺术修养,但“美”又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之中,需要以文化来修身,进行大量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和熏陶。马洛斯曾说:
  “审美活动建立在认识活动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也就是以感性的情感活动形式包含和积淀着理性的认知因素,它不是浅显的形象直观,而需以一定的认识和文化积淀为前提。”
  现代艺术设计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纯与概括
  就古代艺术而言,对自然形象“删繁就简”,是其主要特征。如我国民间的剪纸,这种简括的特征十分显著,造型多取简洁规整的外形,而造型着重于表现其形态与人物或物体的特征,设计趋向平面化。而在中国的传统装饰图案中,就有化圆为方,变曲为直,把自然形态规律化、几何化的手法,汉代画像砖上的人物恰用此法,简洁又有高度概括力,同样具有平面化特征。这一艺术特征,与现代设计造型观念如出一辙,现代设计造型上提倡的“少就是多”、“纯化形态”正好与传统装饰上的这一特征相符合。中国传统图案的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吉祥图形符号。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典籍”。像龙这种自然中没有而被人们创造出来的吉祥物很多。除了龙,还有凤、麒麟、辟邪、朱雀、玄武等。这些吉祥物也被许多品牌作为品牌形象标志使用。
  中国几千年传统吉祥图案及纹样经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成为中国企业形象标志,有方胜、云纹、如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这些纹样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中国联通的司标,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盘长”(即中国结)演变而来的。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信达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地久天长。中国邮政、中国移动总公司的企业形象也用了传统的吉祥纹样——“回纹”。
  
  2形式与秩序
  古代艺术在造型上非常注重“形式感”的处理,也很注重点、线、面及各形式要素的关系处理,很讲究造型排列的秩序感。以编织图案装饰为例,织锦、织机是有节奏的运动,而织出的花纹也是有节奏的连续。人们利用这种节奏,将机械节奏改变为有秩序的美感。在衣服的纹饰中,走兽的斑纹、鸟类羽毛等等都有所体现。现代设计中提倡的简约设计正是建立在这种点线面的韵律之上的。在此,我们不难发觉,古代的纹饰的大小、渐变、重复与现代人提到的“平面构成”理念有多么惊人的相似;在此,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构成主义的“影子”。这也说明了现代设计与古代艺术在追求形式美感上的一致性。
  
  3抽象与象征
  抽象造型的追求,似乎是现代艺术的专利,然而事实上,在古代艺术中,前人已经早已善于使用抽象的艺术语言来抒发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如早期的岩壁画上的艺术形象,从其抽象的人形与抽象的动物形,都不难找到抽象的痕迹。象征性也是现代设计要诀之一,现代设计中的标识就常利用象征图形来表达意图。
  现代设计讲的“以人为本”,与古希腊哲学强调的“人本主义”息息相关。中国古典哲学中老庄的“天人合一”、“以人为贵”的思想更成了中国“以人为本”思想的传统源泉。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唯美、求实、创新精神的体现。
  今天,我们评价一件设计作品的价值,还是注重两点:技术先进;文化丰富。所谓技术先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经济目的,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化豐富,则是体现社会审美观的层次。在很多时候,文化含量还会给设计带来难以估量的附加值。
  
  二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质
  
  “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或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说,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也促使我们开拓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道路的思考。除了接受现代设计的内容,更要注重民族精神的体悟,达到个体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践中要推行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并举的方针,在设计中发扬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很是必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浩如烟海,从何而教?从何而学?诚然,设计师不是文史专业的学者,不能作为专业学者去研究它们,我们只能学思想,学方法,特别是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和形式美等等。设计师要将美学、文学、哲学、传播学、广告营销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与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图象技术、印刷技术、包装材料技术等科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艺术设计领域中去,让不同艺术学科与不同技术学科之间相互连接与相互渗透,整合知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养。此外,还要强调各门类知识之间的交流,例如,设计与文学、设计与经济、设计与政治、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与思想只有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擦出火花,在火花中迸发出灵感,创新设计才得以产生。
  在今天的世界上,能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易经和儒、释、道这个主干,这是因为它们各自担负着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维持着这个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台湾学者南怀谨对儒、释、道三家,有一种比喻很形象,他说: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先生在这里没有谈到易经,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粮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货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药店,那么,易经就是超级市场。它几乎成了中华文化的集散地,中华文化的任何一个支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根源,并且可以藉此证明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
  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也是非常丰富的设计之源,含有吉祥含义的汉字被用作企业名称的非常之多,有福、禄、寿、乐、荣、华、盛等等。用“福”字作标志和名称的最多,如福临门、福满多、来福、福多……中国人还特别讲究吉祥数字,如3、6、9、8等。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基于一个概念,即所有复杂东西都是由简单性中产生的。中国人认为三为多,九为无限。传统戏剧中四个卒就代表千军万马,以少胜多。这些都是设计艺术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的有效资源。
  
  三在文化传承中应灵活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用之于经济,可以富国强兵;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百胜;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用之于社会,可以安居乐业;用之于科学,可以见微知著;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用之于设计,可以精美绝伦。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我们不能把“现代感”与西方化划等号;二是搬弄古董不等于民族化。时代是永远向前发展的,不能敏感地把握时代的脉络,仅仅将古代文化的元素陈列在图形设计中,这样不仅是缺乏现代感的问题,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糟践。因此,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文化,真正体悟其精神内涵,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世界。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有“笔墨当随时代”的名言,设计艺术也当随时代。
  
  参考文献:
  [1] [美]赫伯特·马尔库,李小兵译:《审美之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张杰:《谈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装饰》,2002年12月。
  [3] [苏]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作者简介:朱星亚,女,1972—,河南开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装饰艺术和中国画,工作单位:河南大学。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