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共同关心和探讨的一个话题。因为从小的方面说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说它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本文总结了几点从教以来摸索出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验,探讨如何让学生走近教师,走进教材,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学生素质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在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的基础上,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这台戏的质量。下面我就谈谈从教几年来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与要求,才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
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也不必多说。而我要着重谈的是,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她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他的老师,那么对其所教的科目也自然会“厌屋及乌”的。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真心地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产生满意喜爱之感。其次,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情况设计思考问题,并尽量让其自己来完成回答,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满足;即使没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也要加以鼓励,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二、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来源。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呢?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而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是关键,否则就算搭了桥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应先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的心弦,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让学生觉得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艺术、思想的结晶,从而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说明文是一种比较枯燥乏味的文体,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讲吕叔湘的《语言的演变》一课时,先准备了几张小卡片,每个卡片上附有一句精美的文字,让每一组前面的学生看几遍后记住,然后凭着记忆告诉下一个同学,再由最后的一位同学把他听到的大声讲出来。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相传的话与我的原文有出入。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又顺势引导“如果把口口相传改为笔头相传;如果传话只在两三个人之间进行;如果我再把句子缩短为几个字,那么这种误差会不会减少?”学生都点头称是。这时,我再说“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五千年的大浪淘沙,一定会发生很大,甚至是面目全非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老先生一起去看看中国语言的演变。”课后,通过与学生聊天,我发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印象很深刻,那么就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三、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上的内容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发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视野的钥匙呢?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内学习走向课堂外学习。
1. 培养阅读兴趣,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在授课中,往往要先对作者作一简要的介绍,比如生卒年代、各个时期的作品、创作风格和文学地位等。讲《项链》一课时,我在介绍作者莫泊桑的同时,还介绍了与之齐名的另外两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关于契诃夫,学生初中时学过他的《变色龙》所以对他都比较熟悉;而学生对欧亨利是完全陌生的,我便着重介绍了他的几部代表作品《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警察与赞美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结局具有很大的讽刺性,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我就建議学生到图书馆借阅。
2. 做好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中专班的学生面临着择业、就业。因此,对于他们来讲,如何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如何与人相处?是他们迫切要解决的。据此,我向他们推荐了《涉世之初》这本杂志和刘墉这位台湾作家。《涉世之初》的投稿人大多是一些刚刚走上社会或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一段时期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将自己对社会的体验以及参加工作后的经历总结成经验告诉后来者,是很好的前车之鉴。而作家刘墉则是通过叙写身边发生的小故事,将处世的道理和与人相处的技巧、方法一语道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四、艺术感染的天使
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的感情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教师要做好学生艺术感染的天使,首先要在情感上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的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使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以上就是我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的几点认识。我想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会对自己的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但是不管扮演什么角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自己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学生素质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在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的基础上,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这台戏的质量。下面我就谈谈从教几年来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与要求,才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
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也不必多说。而我要着重谈的是,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她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他的老师,那么对其所教的科目也自然会“厌屋及乌”的。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真心地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产生满意喜爱之感。其次,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情况设计思考问题,并尽量让其自己来完成回答,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满足;即使没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也要加以鼓励,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二、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来源。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呢?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而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是关键,否则就算搭了桥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应先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的心弦,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让学生觉得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艺术、思想的结晶,从而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说明文是一种比较枯燥乏味的文体,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讲吕叔湘的《语言的演变》一课时,先准备了几张小卡片,每个卡片上附有一句精美的文字,让每一组前面的学生看几遍后记住,然后凭着记忆告诉下一个同学,再由最后的一位同学把他听到的大声讲出来。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相传的话与我的原文有出入。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又顺势引导“如果把口口相传改为笔头相传;如果传话只在两三个人之间进行;如果我再把句子缩短为几个字,那么这种误差会不会减少?”学生都点头称是。这时,我再说“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五千年的大浪淘沙,一定会发生很大,甚至是面目全非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老先生一起去看看中国语言的演变。”课后,通过与学生聊天,我发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印象很深刻,那么就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三、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上的内容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发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视野的钥匙呢?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内学习走向课堂外学习。
1. 培养阅读兴趣,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在授课中,往往要先对作者作一简要的介绍,比如生卒年代、各个时期的作品、创作风格和文学地位等。讲《项链》一课时,我在介绍作者莫泊桑的同时,还介绍了与之齐名的另外两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关于契诃夫,学生初中时学过他的《变色龙》所以对他都比较熟悉;而学生对欧亨利是完全陌生的,我便着重介绍了他的几部代表作品《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警察与赞美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结局具有很大的讽刺性,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我就建議学生到图书馆借阅。
2. 做好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中专班的学生面临着择业、就业。因此,对于他们来讲,如何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如何与人相处?是他们迫切要解决的。据此,我向他们推荐了《涉世之初》这本杂志和刘墉这位台湾作家。《涉世之初》的投稿人大多是一些刚刚走上社会或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一段时期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将自己对社会的体验以及参加工作后的经历总结成经验告诉后来者,是很好的前车之鉴。而作家刘墉则是通过叙写身边发生的小故事,将处世的道理和与人相处的技巧、方法一语道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四、艺术感染的天使
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的感情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教师要做好学生艺术感染的天使,首先要在情感上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的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使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以上就是我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的几点认识。我想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会对自己的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但是不管扮演什么角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自己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