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从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实际出发,在分析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非衡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把“双子模型”理论运用到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实践当中,旨在实现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结构补偿和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湖南省 城乡 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 非衡结构补偿 双子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于是,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问题也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尝试探索适合西方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但是,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还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却忽视了社会资源的共享理念,在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失衡和社会分层的影响之下,造成我国城乡基础教育服务的非衡性,进而诱发了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不平衡格局,这也是基础教育公平性的缺失和异化,无形当中也剥夺了部分学生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探讨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结构补偿对于实现湖南省基础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促进湖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现状
从公共服务的内涵来看,具有公民权利、公共需要和公共利益的本质属性,[1]表现在供给上的公平性和普遍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是全体公民都应普遍享受的一种服务,其中包括设施服务、指导服务、监测服务、制度服务、信息服务和教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行为的总称。因此,我们了解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现状,探索一个能够有效促进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公平与效益的博弈均衡点,调整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从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上来加以权衡和甄别。
(一)公共体育服务数量的权衡
当前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数量的非衡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场地器材数量。根据随机抽查的湖南省城镇36所中小学校中有室内场馆9个,塑胶田径场地17个,篮球场地105片,排球场地43片,足球场地21个,羽毛球场地13个。体育课能够保证人均使用篮球0.38、足球0.27、排球0.22、羽毛球0.15个。农村28所中小学校中有室内场馆0个,塑胶田径场地0所,篮球场地36片(部分学校没有篮球场地),排球场地12片,足球场地5个,羽毛球场地5个,体育课能够保证人均使用篮球0.12、足球0.07、排球0.18、羽毛球拍0.10个。可以看出湖南省城乡中小学校场地器材的非衡结构差异较大;第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数量。在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中,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仅占30.7%(其中城镇学生占18.1%,农村学生占12.6%),且大多集中在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年组织1次远足、野营或夏(冬)令营活动的情况并不理想,其中城镇中小学校所占的比重为27.8%,农村学校所站的比重为6.9%;第三,体育师资数量。关于体育师资数量的统计需要从全校人均教师数量(体育教师/学生)的比重来加以权衡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结果:城镇为0.012,农村为0.009,城镇/农村人均体育教师数量差别(倍数)为1.3;第四,体育经费投入。通过对2010年湖南省义务教育经费城乡(城镇/农村)差别(倍数)统计,以此来表现城乡财政经费投入情况的非衡。与2009年相比,义务教育经费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城镇为22.4%,农村因取消农村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等,增长幅度为19.2%,全省确定的转移支付资金中,全省达到65%,农村占60%,这些资金多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改资金,而职工工资、津贴、福利和体育场地器材的资金相对较少,学校用于场地器材资金额度每个学校平均不足1000元,城镇学校约为3000元。
(二)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甄别
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质达标情况。学生体质的达标数量是评价服务质量的重要参照指标,因此,依据《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50米、耐力几项指标随机抽查了湖南省城镇中小学校36所,涉及人数1533人,农村中小学校29所,涉及人数985人,总分达标率的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城市中小学生体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2.5%、27.9%、13.3%、6.3%,农村学校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2.7%、26.7%、21.1%、9.4%。由此来看,城镇中小学校学生体质优秀、良好所占的比率均高于农村学校;第二,体育师资水平。在随机抽查的56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硕士学历的占1.8%,本科学历为30.4%,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37.8%。城镇80名体育教师中硕士、本科、大专及以下学历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3.8%、60.0%、16.2%。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湖南省城乡中小学改革体育资源表现出明显的阶层不公和非均衡的发展状态。
三、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非衡结构补偿的双子模型
(一)双子模型的确立
“木桶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Peter提出的,他把木桶看成由若干木板组成,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长板,而恰恰是最短的那块短板,提高水桶的容量不是要在长板上下功夫,而是要努力补齐最短的短板,因此,也被称之为短板理论。
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现象具有一定的绝对性和普遍性,从现阶段我国“优先发展战略”的国情来看,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單纯地依托“木桶模型”来消解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甚至有碍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借助“积木模型”理论,对农村中小学校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缺陷,充分发挥城镇中小学校公共体育服务的资源优势,进而实现“双子模型”的基本原理向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迁移。鉴于此,下面笔者就这一理论迁移的视野来阐述湖南省中小学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策略。 (二)“长板”与“短板”平衡补偿的辩证思维
“双子模型”既要肯定“短板”的制约作用,又要强调“长板”的积极意义。因此,对于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来说,就是要发挥城镇学校公共体育服务的“长板”效应,建立农村学校公共体育服务的弱势能力“短板”的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结构,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进而优化整体服务功能。
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效应的发挥需要进行整体统筹与协调,单纯的发展城镇或农村无疑会加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部矛盾,使整体服务质量深陷恶性循环。根据“双子模型”补偿机制的存在方式,依照“长板”与“短板”效应可以将其分为内源性补偿和外源性补偿。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湖南省城乡农村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对其进行的内源性补偿主要包括:第一,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运动竞赛、野外、郊游等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第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措施,不断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加强高学历体育师资的引进工作,完善师资的结构配备。对于师资的内源性补偿也可加大对本校体育教师的岗前培训,鼓励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
(三)优势放大与优势辐射的战略抉择
“积木模型”强调系统内部各因子的积聚效应,各构成要素相互关联和补偿,以此来发挥系统整体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强调提升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并不是抵制和弱化城镇中小学校的服务水平,而是要坚持优势放大与优势辐射的基本原则,建立二者之间的互动协调机制,不断提升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能力。
优势放大与优势辐射主要是针对湖南省城镇、城乡以及乡乡之间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来建立的一种补偿模式。因为,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城乡之间,在城镇与乡乡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优势放大就是要针对湖南省城乡具有公共体育服务优势的中小学校,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联动”效应,建立城镇学校、乡乡学校和城乡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部分服务资源的共享优势,以此来带动弱势服务水平学校的服务绩效,进而形成辐射补偿。
(四)平衡补偿与非衡补偿的协调统一
“双子模型”——“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补偿方式,即:平衡补偿和非衡补偿。[5]平衡补偿侧重于“补短”,而非衡补偿则侧重于“扬长”。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平衡补偿强调服务水平的均衡性,以发展农村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为目标,以此来实现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标准;非衡补偿则注重发挥部分学校的优势服务能力。这两种补偿机制分别从不同的视野阐明了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结构能力中各子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借助“积木模型”的非衡补偿原理,在注重平衡补偿的同时,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使湖南省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处于一种动态的非衡的状态,对城乡实施不同的补偿类型和途径,进而形成具有湖南城乡特色的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四、结束语
湖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是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非衡结构形成的根本诱因,也是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只有实施有效的非衡结构补偿才能切实缩小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才能让更多的人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文化成果,才能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基金项目:课题名:湖南城乡中小学生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 课题号:XJK011BTM004
参考文献:
[1] 汤际澜,徐坚,郭权.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模式选择和路径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學报.2010.5(24):81.
[2] 刘玉.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意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26):6.
[3] 郇昌店,肖林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4-9.
关键词 湖南省 城乡 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 非衡结构补偿 双子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于是,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问题也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尝试探索适合西方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但是,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还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却忽视了社会资源的共享理念,在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失衡和社会分层的影响之下,造成我国城乡基础教育服务的非衡性,进而诱发了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不平衡格局,这也是基础教育公平性的缺失和异化,无形当中也剥夺了部分学生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探讨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结构补偿对于实现湖南省基础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促进湖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现状
从公共服务的内涵来看,具有公民权利、公共需要和公共利益的本质属性,[1]表现在供给上的公平性和普遍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是全体公民都应普遍享受的一种服务,其中包括设施服务、指导服务、监测服务、制度服务、信息服务和教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行为的总称。因此,我们了解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现状,探索一个能够有效促进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公平与效益的博弈均衡点,调整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从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上来加以权衡和甄别。
(一)公共体育服务数量的权衡
当前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数量的非衡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场地器材数量。根据随机抽查的湖南省城镇36所中小学校中有室内场馆9个,塑胶田径场地17个,篮球场地105片,排球场地43片,足球场地21个,羽毛球场地13个。体育课能够保证人均使用篮球0.38、足球0.27、排球0.22、羽毛球0.15个。农村28所中小学校中有室内场馆0个,塑胶田径场地0所,篮球场地36片(部分学校没有篮球场地),排球场地12片,足球场地5个,羽毛球场地5个,体育课能够保证人均使用篮球0.12、足球0.07、排球0.18、羽毛球拍0.10个。可以看出湖南省城乡中小学校场地器材的非衡结构差异较大;第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数量。在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中,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仅占30.7%(其中城镇学生占18.1%,农村学生占12.6%),且大多集中在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年组织1次远足、野营或夏(冬)令营活动的情况并不理想,其中城镇中小学校所占的比重为27.8%,农村学校所站的比重为6.9%;第三,体育师资数量。关于体育师资数量的统计需要从全校人均教师数量(体育教师/学生)的比重来加以权衡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结果:城镇为0.012,农村为0.009,城镇/农村人均体育教师数量差别(倍数)为1.3;第四,体育经费投入。通过对2010年湖南省义务教育经费城乡(城镇/农村)差别(倍数)统计,以此来表现城乡财政经费投入情况的非衡。与2009年相比,义务教育经费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城镇为22.4%,农村因取消农村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等,增长幅度为19.2%,全省确定的转移支付资金中,全省达到65%,农村占60%,这些资金多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改资金,而职工工资、津贴、福利和体育场地器材的资金相对较少,学校用于场地器材资金额度每个学校平均不足1000元,城镇学校约为3000元。
(二)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甄别
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质达标情况。学生体质的达标数量是评价服务质量的重要参照指标,因此,依据《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50米、耐力几项指标随机抽查了湖南省城镇中小学校36所,涉及人数1533人,农村中小学校29所,涉及人数985人,总分达标率的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城市中小学生体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2.5%、27.9%、13.3%、6.3%,农村学校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2.7%、26.7%、21.1%、9.4%。由此来看,城镇中小学校学生体质优秀、良好所占的比率均高于农村学校;第二,体育师资水平。在随机抽查的56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硕士学历的占1.8%,本科学历为30.4%,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37.8%。城镇80名体育教师中硕士、本科、大专及以下学历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3.8%、60.0%、16.2%。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湖南省城乡中小学改革体育资源表现出明显的阶层不公和非均衡的发展状态。
三、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非衡结构补偿的双子模型
(一)双子模型的确立
“木桶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Peter提出的,他把木桶看成由若干木板组成,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长板,而恰恰是最短的那块短板,提高水桶的容量不是要在长板上下功夫,而是要努力补齐最短的短板,因此,也被称之为短板理论。
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现象具有一定的绝对性和普遍性,从现阶段我国“优先发展战略”的国情来看,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單纯地依托“木桶模型”来消解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甚至有碍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借助“积木模型”理论,对农村中小学校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缺陷,充分发挥城镇中小学校公共体育服务的资源优势,进而实现“双子模型”的基本原理向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迁移。鉴于此,下面笔者就这一理论迁移的视野来阐述湖南省中小学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策略。 (二)“长板”与“短板”平衡补偿的辩证思维
“双子模型”既要肯定“短板”的制约作用,又要强调“长板”的积极意义。因此,对于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来说,就是要发挥城镇学校公共体育服务的“长板”效应,建立农村学校公共体育服务的弱势能力“短板”的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结构,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进而优化整体服务功能。
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效应的发挥需要进行整体统筹与协调,单纯的发展城镇或农村无疑会加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部矛盾,使整体服务质量深陷恶性循环。根据“双子模型”补偿机制的存在方式,依照“长板”与“短板”效应可以将其分为内源性补偿和外源性补偿。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湖南省城乡农村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对其进行的内源性补偿主要包括:第一,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运动竞赛、野外、郊游等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第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措施,不断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加强高学历体育师资的引进工作,完善师资的结构配备。对于师资的内源性补偿也可加大对本校体育教师的岗前培训,鼓励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
(三)优势放大与优势辐射的战略抉择
“积木模型”强调系统内部各因子的积聚效应,各构成要素相互关联和补偿,以此来发挥系统整体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强调提升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并不是抵制和弱化城镇中小学校的服务水平,而是要坚持优势放大与优势辐射的基本原则,建立二者之间的互动协调机制,不断提升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能力。
优势放大与优势辐射主要是针对湖南省城镇、城乡以及乡乡之间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衡结构来建立的一种补偿模式。因为,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城乡之间,在城镇与乡乡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优势放大就是要针对湖南省城乡具有公共体育服务优势的中小学校,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联动”效应,建立城镇学校、乡乡学校和城乡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部分服务资源的共享优势,以此来带动弱势服务水平学校的服务绩效,进而形成辐射补偿。
(四)平衡补偿与非衡补偿的协调统一
“双子模型”——“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补偿方式,即:平衡补偿和非衡补偿。[5]平衡补偿侧重于“补短”,而非衡补偿则侧重于“扬长”。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的平衡补偿强调服务水平的均衡性,以发展农村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为目标,以此来实现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标准;非衡补偿则注重发挥部分学校的优势服务能力。这两种补偿机制分别从不同的视野阐明了湖南省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结构能力中各子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借助“积木模型”的非衡补偿原理,在注重平衡补偿的同时,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使湖南省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处于一种动态的非衡的状态,对城乡实施不同的补偿类型和途径,进而形成具有湖南城乡特色的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四、结束语
湖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是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非衡结构形成的根本诱因,也是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只有实施有效的非衡结构补偿才能切实缩小城乡中小学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才能让更多的人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文化成果,才能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基金项目:课题名:湖南城乡中小学生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 课题号:XJK011BTM004
参考文献:
[1] 汤际澜,徐坚,郭权.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模式选择和路径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學报.2010.5(24):81.
[2] 刘玉.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意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26):6.
[3] 郇昌店,肖林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