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庆生十四岁起开始拜师学画。近十年他转向国画创作,先后师从娄师白、康宁等老一辈书画家
他说,中国画本来是寂寞的事业,因为习画者必须长年累月地进行技巧、学养、见识、心性的磨练,方能取得成功他曾有诗云:翰墨丹青四十年,世间沧海变桑田。少年立志终不悔,豪情依旧气冲天
松鹤延年,仙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吉祥物之一,代表着富贵与安康,在艺术家吴庆生的笔下更是展现得笔墨淋漓,仿佛展翅群舞一般。吴庆生的花鸟和人物画作多次在《中国艺术名人》等画刊上发表,他创作的多数作品被英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友人及国内各界人士收藏。
吴庆生生于196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系,毕业后他从事了多年的广告出版工作。如今,更多人称呼吴庆生为“吴老师”,因为他现在不仅拥有自己的独立教学工作室,还在北京师范大学才艺班教授成人绘画,从事教学工作已达七年之久,学员中不仅儿童,还有出国任教的对外汉语青年教师和留学生。
因为自小酷爱绘画,吴庆生十四岁起开始拜师学画,此后一直没有间断过学习。近十年他转向国画创作,先后师从娄师白、康宁等老一辈书画家。娄师白先生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入门弟子,全面继承了齐老的艺术技法特色,并加以创新,这种精神也影响到了第二代弟子吴庆生的创作风格。吴庆生自陈,在四十多年的绘画学习生涯中,对他影响较大的画家是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师。在向前辈大师学习吸收优良传统的同时,他深入生活高度提炼生活中的创作素材,绘画力求形式美、色彩美,雅而不俗,笔墨淋漓,形神兼备。在学习后期他融中西绘画为一体,勤而习之。“中国画本来是寂寞的事业,之所以寂寞就是因为习画者必须长年累月地进行技巧、学养、见识、心性的磨练,方能取得成功。画坛之内自甘寂寞之人,真是少之又少。”
在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中,花鸟画是较为独特的一个,它独立成科,尤其是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更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心静才能画好画,要画好画,前辈画家陈师曾说过: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只有胆敢独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取得绘画成就的人一定是具备天才、性情、眼界、勤奋缺一不可。”吴庆生补充说。
仙鹤是花鸟画科常见的题材之一,吴庆生独爱画仙鹤。为了画鹤,他临摹历代大师们的大量作品,同时反复观察仙鹤的生活习性,每年都会坚持写生,累积下来了大量素材,画出了二百多幅以仙鹤为题材的作品。在他的认知里,画仙鹤和练气功是一样的状态,关键部分如腿部等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及至“鹤喙的部分,是有像麻一样的东西,就需要细致把握。而鹤的脖子要灵巧,仿佛有一股韵律感,昂起头颈,仰向天空,双翅耸立,引吭高歌。”
仙鹤形态优雅,雍容华贵,有君子之风度,代表着长寿吉祥。仙鹤的伸腰、抬头、弯腰、跳跃、展翅、鞠躬、衔物等等,姿势幅度和快慢都有所不同。这些动作大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鞠躬,一般表示友好和爱情;全身绷紧的低头敬礼,表示自身的存在、炫耀、恐吓之意;弯腰和展翅则表示怡然自得、闲适消遣;亮翅表示的是欢快的心情……”这些形态在吴庆生的脑海中仿佛一直是动态的,表现在他的笔下才如此活灵活现。
Q=《北京青年》周刊A=吴庆生
Q:您幼时是怎么学习绘画的?
A:我那时候学画画可不容易。首先要找到一个好的老师,但是找到好老师以后上学也真是挺难的,十几岁时候我就自己从广安门坐公交车到北京动物园那边去上课。那个年代也没电话,通讯很不方面——有时候自己急匆匆地赶过去,正好赶上老师有事没在家,只得垂头丧气的回家来。还有时候大冬天的骑着自行车去上课,路滑人又赶得着急就老是跌倒。所以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
Q:您在这几年里有什么艺术创作方面的转变吗?
A:从十四岁学画到现在有四十多年了,学过国画、素描、水粉、油画、水彩、平面设计。其实国画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不仅汇集中国绘画艺术特色,还有西方的比如光感,物体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还有一些透视,吸收一点西方的东西,还要不断的到现实中去体验生活。
比如我画仙鹤,首先是学习古人的,再向自然学习,最后再根据自己各方面的艺术修养来表现。动物园和植物园有好些东西值得去学习,比如鸳鸯,荷花,每年荷花盛开我都去,从年初的水仙,梅花,再到四五月份的藤萝、牡丹,七八月份就是荷花,然后入秋就是菊花了,这些都是我深入写生的素材。
Q:相比许多中国画艺术家创作,您受西画影响比较大?
A:对,我学过十年的油画。西画画派分类是比较细致的,像印象派啊,抽象派啊,后现代主义派等等,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跟西画不一样,从古至今都讲求一种文人情怀,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比如画竹子,郑板桥画竹子不仅是有诗情画意的,他还带出了一种感情。早年他当县太爷的时候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看得出来他特别有传统文人的那种民生情怀。还有些诗句,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這一首诗表现出了传统文人的骨气。纯粹的绘画没有什么价值,必须加一点诗情画意啊,加一些联想什么的,可以画中国故事,意境就出来了。
Q:绘画艺术在当下有什么价值所在呢?
A:绘画能改变人的性格,比如性格急躁的人,学习绘画就能够沉静下来,就能对为人处事有好处,提高人的自身艺术修养,任何事情都能够心平气和的去处理,你看现在学习书画的人一般都不是急脾气了,也能够跟古人对话,比如书法上像颜真卿,看他的书画感觉就像能够跟他在沟通一样。绘画也是一样,比如千年前宋徽宗画仙鹤,我就看他画的仙鹤然后跟我的对比,也像是在艺术上沟通似的,仿佛是穿越一般,现代审美跟千年前的审美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有一种修身养性的作用,现在作画的人基本上都是长寿,因为它比较静,在创作过程中什么都不想,就想怎么可以画好然后陶醉其中,不高兴的时候,比如画竹子,有一种说法叫怒画竹,画一会竹子就没脾气了,把那种生气感觉就画出去了,而且画画特别用劲,不是随便一画的,相反就像是练气功似的,创作的时候笔都不像笔了,像是手持一把刀子在木板上刻画一样,有这种感觉功夫就练到家了。 Q:您觉得国画这一艺术形式真正传承下来的是什么?
A:我希望能传承下来齐白石先生的绘画精神。因为我的师父娄师白是齐先生的弟子,齐老先生有一句话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要子弟学习他的创作精神和方法,而不是他的笔墨痕迹。
其实他自己就是在有了绘画基础以后,又能吸收众家之所长,再丰富诗、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最后会吸收一点西方的技法素描啊水粉油画什么的,以多种方式去豐富自己,不是去“死”学了,而是要“活”学起来——创作中要有对生活的感受,还要包含时代的特色。
Q:20世纪的国画艺术有没有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
A:很多艺术大师如徐悲鸿、吴作人等都是留学法国的,建国后期苏联的油画专家在美院搞了个培训班,一时间对国画的冲击也挺大,记得当时还有把水墨画系改名为彩墨画系的事情出现。
现在习主席提出要有文化自信,国画跟西方相比还是更胜一筹的,你看西方从写实到后期也是抽象的。所以就看到艺术都有一个循环,从写实到写意这样。
Q:那么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国画艺术该如何传承呢?
A: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个形式就是展览,你看前几天故宫的展览(《千里江山图》),中国美术馆(《美在新时代》)等等,这些展览的口碑、效果都非常好,展的都是大师的作品,吸引了那么多参观者。这样的活动对于我们认识和传承国画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Q:回首这许多年的学艺路,您有什么感悟吗?
A:从艺四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有时候盛夏酷暑难熬,大多数时候没有电扇空调,每到夜深人静我就赤膊上阵铺纸挥豪独写丹青,我的感觉就一个词:很爽。
到如今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卷宣纸,用了多少瓶墨汁。年轻气盛时也恨不能一夜就想成功。但我至今记得恩师康宁先生曾指着一扇窗户对我说:“学画就像盖房子,先得把地基打牢了才能安窗户。”老师的教诲过去三十多年了回想起来还像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我是康宁先生、娄师白先生家中常客,情同父子一般。“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我会永远记得。有时候闲下来就细心揣摩、日积月累就会有所心得。现在我人已到中年,就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无悔。我还做了一首诗:“翰墨丹青四十年,世间沧海变桑田。少年立志终不悔,豪情依旧气冲天”。
也要感谢那些曾经对我善意、恶意批评之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不解而使我坚定了信念,永不放弃对中国画的热爱。
他说,中国画本来是寂寞的事业,因为习画者必须长年累月地进行技巧、学养、见识、心性的磨练,方能取得成功他曾有诗云:翰墨丹青四十年,世间沧海变桑田。少年立志终不悔,豪情依旧气冲天
松鹤延年,仙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吉祥物之一,代表着富贵与安康,在艺术家吴庆生的笔下更是展现得笔墨淋漓,仿佛展翅群舞一般。吴庆生的花鸟和人物画作多次在《中国艺术名人》等画刊上发表,他创作的多数作品被英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友人及国内各界人士收藏。
吴庆生生于196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系,毕业后他从事了多年的广告出版工作。如今,更多人称呼吴庆生为“吴老师”,因为他现在不仅拥有自己的独立教学工作室,还在北京师范大学才艺班教授成人绘画,从事教学工作已达七年之久,学员中不仅儿童,还有出国任教的对外汉语青年教师和留学生。
因为自小酷爱绘画,吴庆生十四岁起开始拜师学画,此后一直没有间断过学习。近十年他转向国画创作,先后师从娄师白、康宁等老一辈书画家。娄师白先生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入门弟子,全面继承了齐老的艺术技法特色,并加以创新,这种精神也影响到了第二代弟子吴庆生的创作风格。吴庆生自陈,在四十多年的绘画学习生涯中,对他影响较大的画家是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师。在向前辈大师学习吸收优良传统的同时,他深入生活高度提炼生活中的创作素材,绘画力求形式美、色彩美,雅而不俗,笔墨淋漓,形神兼备。在学习后期他融中西绘画为一体,勤而习之。“中国画本来是寂寞的事业,之所以寂寞就是因为习画者必须长年累月地进行技巧、学养、见识、心性的磨练,方能取得成功。画坛之内自甘寂寞之人,真是少之又少。”
在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中,花鸟画是较为独特的一个,它独立成科,尤其是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更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心静才能画好画,要画好画,前辈画家陈师曾说过: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只有胆敢独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取得绘画成就的人一定是具备天才、性情、眼界、勤奋缺一不可。”吴庆生补充说。
仙鹤是花鸟画科常见的题材之一,吴庆生独爱画仙鹤。为了画鹤,他临摹历代大师们的大量作品,同时反复观察仙鹤的生活习性,每年都会坚持写生,累积下来了大量素材,画出了二百多幅以仙鹤为题材的作品。在他的认知里,画仙鹤和练气功是一样的状态,关键部分如腿部等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及至“鹤喙的部分,是有像麻一样的东西,就需要细致把握。而鹤的脖子要灵巧,仿佛有一股韵律感,昂起头颈,仰向天空,双翅耸立,引吭高歌。”
仙鹤形态优雅,雍容华贵,有君子之风度,代表着长寿吉祥。仙鹤的伸腰、抬头、弯腰、跳跃、展翅、鞠躬、衔物等等,姿势幅度和快慢都有所不同。这些动作大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鞠躬,一般表示友好和爱情;全身绷紧的低头敬礼,表示自身的存在、炫耀、恐吓之意;弯腰和展翅则表示怡然自得、闲适消遣;亮翅表示的是欢快的心情……”这些形态在吴庆生的脑海中仿佛一直是动态的,表现在他的笔下才如此活灵活现。
Q=《北京青年》周刊A=吴庆生
Q:您幼时是怎么学习绘画的?
A:我那时候学画画可不容易。首先要找到一个好的老师,但是找到好老师以后上学也真是挺难的,十几岁时候我就自己从广安门坐公交车到北京动物园那边去上课。那个年代也没电话,通讯很不方面——有时候自己急匆匆地赶过去,正好赶上老师有事没在家,只得垂头丧气的回家来。还有时候大冬天的骑着自行车去上课,路滑人又赶得着急就老是跌倒。所以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
Q:您在这几年里有什么艺术创作方面的转变吗?
A:从十四岁学画到现在有四十多年了,学过国画、素描、水粉、油画、水彩、平面设计。其实国画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不仅汇集中国绘画艺术特色,还有西方的比如光感,物体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还有一些透视,吸收一点西方的东西,还要不断的到现实中去体验生活。
比如我画仙鹤,首先是学习古人的,再向自然学习,最后再根据自己各方面的艺术修养来表现。动物园和植物园有好些东西值得去学习,比如鸳鸯,荷花,每年荷花盛开我都去,从年初的水仙,梅花,再到四五月份的藤萝、牡丹,七八月份就是荷花,然后入秋就是菊花了,这些都是我深入写生的素材。
Q:相比许多中国画艺术家创作,您受西画影响比较大?
A:对,我学过十年的油画。西画画派分类是比较细致的,像印象派啊,抽象派啊,后现代主义派等等,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跟西画不一样,从古至今都讲求一种文人情怀,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比如画竹子,郑板桥画竹子不仅是有诗情画意的,他还带出了一种感情。早年他当县太爷的时候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看得出来他特别有传统文人的那种民生情怀。还有些诗句,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這一首诗表现出了传统文人的骨气。纯粹的绘画没有什么价值,必须加一点诗情画意啊,加一些联想什么的,可以画中国故事,意境就出来了。
Q:绘画艺术在当下有什么价值所在呢?
A:绘画能改变人的性格,比如性格急躁的人,学习绘画就能够沉静下来,就能对为人处事有好处,提高人的自身艺术修养,任何事情都能够心平气和的去处理,你看现在学习书画的人一般都不是急脾气了,也能够跟古人对话,比如书法上像颜真卿,看他的书画感觉就像能够跟他在沟通一样。绘画也是一样,比如千年前宋徽宗画仙鹤,我就看他画的仙鹤然后跟我的对比,也像是在艺术上沟通似的,仿佛是穿越一般,现代审美跟千年前的审美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有一种修身养性的作用,现在作画的人基本上都是长寿,因为它比较静,在创作过程中什么都不想,就想怎么可以画好然后陶醉其中,不高兴的时候,比如画竹子,有一种说法叫怒画竹,画一会竹子就没脾气了,把那种生气感觉就画出去了,而且画画特别用劲,不是随便一画的,相反就像是练气功似的,创作的时候笔都不像笔了,像是手持一把刀子在木板上刻画一样,有这种感觉功夫就练到家了。 Q:您觉得国画这一艺术形式真正传承下来的是什么?
A:我希望能传承下来齐白石先生的绘画精神。因为我的师父娄师白是齐先生的弟子,齐老先生有一句话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要子弟学习他的创作精神和方法,而不是他的笔墨痕迹。
其实他自己就是在有了绘画基础以后,又能吸收众家之所长,再丰富诗、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最后会吸收一点西方的技法素描啊水粉油画什么的,以多种方式去豐富自己,不是去“死”学了,而是要“活”学起来——创作中要有对生活的感受,还要包含时代的特色。
Q:20世纪的国画艺术有没有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
A:很多艺术大师如徐悲鸿、吴作人等都是留学法国的,建国后期苏联的油画专家在美院搞了个培训班,一时间对国画的冲击也挺大,记得当时还有把水墨画系改名为彩墨画系的事情出现。
现在习主席提出要有文化自信,国画跟西方相比还是更胜一筹的,你看西方从写实到后期也是抽象的。所以就看到艺术都有一个循环,从写实到写意这样。
Q:那么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国画艺术该如何传承呢?
A: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个形式就是展览,你看前几天故宫的展览(《千里江山图》),中国美术馆(《美在新时代》)等等,这些展览的口碑、效果都非常好,展的都是大师的作品,吸引了那么多参观者。这样的活动对于我们认识和传承国画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Q:回首这许多年的学艺路,您有什么感悟吗?
A:从艺四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有时候盛夏酷暑难熬,大多数时候没有电扇空调,每到夜深人静我就赤膊上阵铺纸挥豪独写丹青,我的感觉就一个词:很爽。
到如今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卷宣纸,用了多少瓶墨汁。年轻气盛时也恨不能一夜就想成功。但我至今记得恩师康宁先生曾指着一扇窗户对我说:“学画就像盖房子,先得把地基打牢了才能安窗户。”老师的教诲过去三十多年了回想起来还像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我是康宁先生、娄师白先生家中常客,情同父子一般。“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我会永远记得。有时候闲下来就细心揣摩、日积月累就会有所心得。现在我人已到中年,就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无悔。我还做了一首诗:“翰墨丹青四十年,世间沧海变桑田。少年立志终不悔,豪情依旧气冲天”。
也要感谢那些曾经对我善意、恶意批评之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不解而使我坚定了信念,永不放弃对中国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