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人文主义教育。文章从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以及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两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110-01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使得人文精神成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这也引发了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人文精神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探究。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把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并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使教育人性化、人格化,强调学生要有自我思考、感受和发现的能力,还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高中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忽略了人文教育,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水平,特别是人文教育水平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在今天普遍都不重视人文精神的语境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必然缺失。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本文试从美术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以初探。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对美术在高中课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那么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和文化传统。人文性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在高中阶段,美术课就承担着重要的人文教育责任。
(二)美术教学重技能训练,轻人文教育
在高考指挥棒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目光都盯着文化高考升学学科上,忽视艺术、体育学科的作用,美术课的课时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教学条件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对美术教学考核只看高考美术考试上线多少人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人文教育,特别是高考美术培训,只注重专业性,削弱了人文性,教学成了机械性的工作,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也缺少了应有的乐趣,教学内容完全迎合考试的要求。通过对素描、色彩、速写等几门课程的考核,就以他们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成为知识的附属物,训练技能的机器,他们无瑕关注社会现、体验社会的广博和温暖。
(三)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教师应具人文关怀的情怀和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人文精神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自觉、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发觉人性的闪光点,做人文精神的示范者和引导者,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人文型的教师。在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上都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改进。信息化时代的中学生拥有比任何时代的学生都要多的知识和信息,作为教育者更不应墨守陈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探索。用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实施教学工作,教学方法单一,往往用大量简单重复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没有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缺乏人文精神,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二、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体验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风光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美术语言,通过节奏与韵律、均衡与和谐、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法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表现和创作作品。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载体、精神生活的再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作品中的形与色,光与影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尊重多元文化,开阔审美视野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通过欣赏自然美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对比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通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间美术等文化形态,了解它们与其他地区或其它民族美术文化的异同;通过参观、座谈、调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等参与活动,了解中外艺术家的艺术思想、生活及作品诞生的过程,或结合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增进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了解与尊重。
(四)融合其它学科,提升人文素养
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中,还需要在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找到知识的融会点进行综合性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它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
总之,人文精神是建立在人类文化基础上的,没有对文化的关切和知识的积淀就无以形成教养和精神。高中美术教育不应当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应是人格教育、精神教育。所以,我们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人文素养,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每一个求知者的心灵。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110-01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使得人文精神成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这也引发了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人文精神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探究。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把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并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使教育人性化、人格化,强调学生要有自我思考、感受和发现的能力,还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高中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忽略了人文教育,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水平,特别是人文教育水平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在今天普遍都不重视人文精神的语境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必然缺失。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本文试从美术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以初探。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对美术在高中课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那么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和文化传统。人文性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在高中阶段,美术课就承担着重要的人文教育责任。
(二)美术教学重技能训练,轻人文教育
在高考指挥棒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目光都盯着文化高考升学学科上,忽视艺术、体育学科的作用,美术课的课时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教学条件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对美术教学考核只看高考美术考试上线多少人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人文教育,特别是高考美术培训,只注重专业性,削弱了人文性,教学成了机械性的工作,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也缺少了应有的乐趣,教学内容完全迎合考试的要求。通过对素描、色彩、速写等几门课程的考核,就以他们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成为知识的附属物,训练技能的机器,他们无瑕关注社会现、体验社会的广博和温暖。
(三)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教师应具人文关怀的情怀和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人文精神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自觉、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发觉人性的闪光点,做人文精神的示范者和引导者,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人文型的教师。在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上都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改进。信息化时代的中学生拥有比任何时代的学生都要多的知识和信息,作为教育者更不应墨守陈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探索。用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实施教学工作,教学方法单一,往往用大量简单重复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没有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缺乏人文精神,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二、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体验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风光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美术语言,通过节奏与韵律、均衡与和谐、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法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表现和创作作品。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载体、精神生活的再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作品中的形与色,光与影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尊重多元文化,开阔审美视野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通过欣赏自然美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对比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通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间美术等文化形态,了解它们与其他地区或其它民族美术文化的异同;通过参观、座谈、调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等参与活动,了解中外艺术家的艺术思想、生活及作品诞生的过程,或结合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增进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了解与尊重。
(四)融合其它学科,提升人文素养
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中,还需要在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找到知识的融会点进行综合性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它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
总之,人文精神是建立在人类文化基础上的,没有对文化的关切和知识的积淀就无以形成教养和精神。高中美术教育不应当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应是人格教育、精神教育。所以,我们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人文素养,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每一个求知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