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那份期盼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xin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18日上午,备受瞩目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副校长、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宋纯鹏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近期,笔者有幸在位于河南大学新校区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见到了宋纯鹏教授。
  一
  说起宋纯鹏教授的研究,首先要提到农业和水。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水资源的短缺。目前,水资源短缺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其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利用和开发植物体自身的潜力,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同等供水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农业产出,是发展我国作物生产的重大战略性课题。”自1991年以来,宋纯鹏教授带领课题组围绕“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这一主题,从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大需求和植物抗旱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出发,发展多学科先进的实验技术,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研究作物干旱反应机理的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创造性地探讨植物干旱反应调节的基因表达分子机制,为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开辟了新途径,对提高植物水分的利用效率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宋纯鹏教授对获奖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干旱本身是个世界性难题,也很复杂。我们的研究是基础性研究,要真正达到技术成熟,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任重道远。”他谈到,河南是人口第一大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定位是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符合中央的战略决策,符合河南的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是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但是,农业究竟该如何发展,本身就面临城镇化、土地沙化、土壤退化等突出的矛盾。因而尽可能地挖掘作物的抗逆潜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尤其是对荒滩地、盐碱地、干旱地等不适于耕作的低产土地的科学开发利用,将会对解决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宋纯鹏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向大田释放的意义不言而喻。
  荣誉的背后,是宋纯鹏教授的科研团队留下的一串串高低深浅的坚实脚印,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学术团队卧薪尝胆20多年积累下的一帧帧锐意进取的奋斗镜像。这支能打硬仗的学术队伍,克服种种困难,凭借坚韧不拔、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竞争激烈的生物学前沿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宋纯鹏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来到河南大学当时刚组建的生物学系,从此开始了他在河南大学艰难的创业历程。学科刚刚重建,百废待兴。与此同时,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国内外强手如林,竞争异常激烈。宋纯鹏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从一无所有,没有一间实验室,没有一件像样的仪器条件下开展研究。他和他的团队克服不利因素,从探索学科交叉入手,以先进的学术思想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获批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而得到的3万元的课题经费就成了实验室的启动资金。这一宝贵的支持,使他的事业在一个地方性的大学有了起步的可能。宋纯鹏戏称实验室最初的全部家当为“一个课题,两个老师,三间房子”。面对现实,宋纯鹏从战略上选择了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不能只依赖投入,而要依靠非常巧妙的先进的生物技术推动研究。他要用技术优势,去克服设备和资金的劣势。因为技术只要靠自己刻苦和艰辛的努力可以达到,从而绕开困扰学科发展的基础设施短缺和资金匮乏的瓶颈。
  在此基础上,宋纯鹏教授根据生命科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生物学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国家和河南省农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其独特的、先进的学术思想,果断地选择了“植物逆境生物学”这一重大研究主题,着重研究植物对逆境适应的生理及分子机理、逆境下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调控技术等重要课题,为河南省及北方低产区综合整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宋纯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干旱。他领导的课题组针对干旱等逆境条件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的现状,以与作物光合产量密切相关的气孔运动研究为出发点,利用现代新技术方法研究探讨与旱地农业生产实际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所提出干旱条件下保卫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等系列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等世界主流生物学杂志上,文章单篇SCI他引超过200篇次,宋纯鹏教授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提升了实验室在本领域的影响力。
  在带领课题组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宋纯鹏的研究也逐步得到了认可。在200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人选评选中,他申报的《气孔保卫细胞多因子刺激调控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分子机制》项目经过严格评定后,成功入围。2012年,宋纯鹏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二
  谈起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工作条件优越的发达城市,而毅然回到河南大学时,宋纯鹏深情地说:“我的事业在这里,我对河南大学有很深的感情,这里的生命科学学科正在逐步发展,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是我和同事一手创建起来的,那里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 宋纯鹏教授这一语重心长的话语,是对他20多年追求和努力的高度总结。正是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使他坚持在中西部地区艰难的探索。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很重要,高层次人才始终是实验室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宋纯鹏认为,没有人才,什么都没有;有了人才,很多工作都会迎刃而解;有了人才、有了技术、有了信息,同时也就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此,他积极倡导并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
  经过20多年的积累,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这些高层次人才,大部分都有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著名实验室工作的经历,他们不但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科研动力,而且为实验室的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理念。由实验室骨干人员组成的“生物节水分子遗传学基础和技术”科技团队于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在宋纯鹏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在植物生理教研室的基础上,实验室于2003年获批河南省第一个植物学博士点,之后成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5年,实验室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4月,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河南大学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建设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这是河南省高校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该省在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实现了“零”的突破。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创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三
  宋纯鹏教授不仅是一位学者,同时也是一个管理者。作为河南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和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无论是科研、教育、管理,还是党派和参政议政工作,宋纯鹏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常说,“做好自己的工作是责任,你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就得把哪方面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否则的话,你就愧对你的位置。如果一个人连这样的责任心都没有,他就什么都干不好”。
  2005年,宋纯鹏被组织任命为河南大学副校长,分管科学研究、条件平台建设、国际合作。在实际工作中,他为逐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谋划学校科研实力增长和学术进步,作了许多理论上的探讨。同时,他作为教育部第一届“高校科技创新论坛”特邀嘉宾,作了“传统文化的‘双刃剑’与科技创新——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思考”主题发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0日第5版)全文刊载,海外版《中国日报》为此专门发表社论,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撰写的《中国大趋势, China’s Megatrends》(P186-187)引用评述了这些观点。此外,他在接受《创新科技》杂志采访时,对构建创新大学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包括培养大学创新型人才的软环境建设等等。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硬的条件好改善,但是软环境的改变、学术氛围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他提出“创新是生命,我们付出一生的努力”。
  近10年来河南大学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国际化进程发展迅速,成绩的取得无不凝结着宋纯鹏教授的辛勤劳动,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的系统建立,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为百年名校河南大学的振兴步伐留下了铿锵足音:学校建立了国家—省(部)—学校三级研究机构为主体创新科研平台体系;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能力显著增强;学校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宋纯鹏于2008年当选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为了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他每年参加全国“两会”前,都会深入学校和地方,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河南省情以及河南大学实际情况,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问题,认真准备提案和建议。他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交了《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增加干旱农业科学研究投入的建议》。他认为,过去我们对植物逆境的研究是分散的,应该建立一个国家的植物逆境的研究中心,建一个这样的平台支持此项研究。他结合自己的高校工作特点,就教育不公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希望国家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实施类似“211工程”的扶持政策,在中西部地区打造高等教育知名品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使中原经济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发展下去。近年来,他相继提交了数10件全国政协提案,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和宋纯鹏谈话时,你能感觉到作为科技工作者他对科学问题敏锐、批判性的思维和挑剔的眼光,这是科学魅力所在,也是科学家砥砺自身不断求索的魅力所在。但是,作为大学管理者,你又能感觉到他的包容、富有远见的气质和坚韧的品质。正是因为宋纯鹏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思维品质和管理者的素质相结合,才能无论在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都取得令人感叹的成绩。在谈到工作时,他深情地说,如果我自己有所成绩,这些都得益于各级领导、同行专家和合作同事们的支持。
  谈及心愿,宋纯鹏说:“作为河南大学的一名老师,我希望历经沧桑有百年历史的河南大学能有更大的发展,使她在政策、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大学。这样,她才能肩负起在河南这个区域发展中应该肩负的责任,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造福亿万河南人民。作为中原地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希望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够有更大突破,能为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作出更大贡献,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取得更多优秀成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使中原地区成为人们向往的热土。”
其他文献
195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之际,许广平发表《向共产党学习》一文,指出:“要想不但有革命的心愿,还能在革命过程中少犯错误,坚持到底,就必须紧紧地依靠着中国共产党。”许广平虽然在1961年才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她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渊源久远,并在她追求进步的人生历程中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激情澎湃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提出“取消二十一条
“农民生活垃圾如何处置?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现状如何?对农村水环境治理有哪些困惑和建议?”2019年10月,民进扬州市委会“整治农村水源污染,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调研组赴扬州市瓜洲镇开展深入调研。多年来,从“三下乡”到“振兴乡村”,扬州民进服务乡村始终如一;从“帮贫问苦”到“文化惠民”,扬州民进服务乡村多姿多彩;从“美丽宜居”到“和谐法治”,扬州民进服务乡村不遗余力。  扶贫帮困,助力新农村  “亲
摘 要:《作者能不能死》一书回应了当前文艺理论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提出“强制阐释论”,指出西方文论在阐释学上的错误的认识路径和功能性缺陷;二是如何认识阐释对象(即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三是确立了主客体关系之后如何解决阐释的确当性的难题;四是探讨了当代文论的民族性和意识形态问题。《作者能不能死》在对西方文论进行整体上的梳理、考辨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艰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民办教育要向前发展,也要尊重历史、把握当前、创新未来,正确处理好下面三个方面的矛盾:  一、要处理好历史和现实的矛盾  民办教育复苏于改革开放初期,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中共十四大则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促使民办教育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走过了一条筚路蓝缕、砥砺
2018年9月13日,民进四川南充顺庆基层委员会与顺庆区人民检察院联手走进和平路小学,为该校500余名学生和30余名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梧桐树”防性侵法治教育课。  “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我们要怎么样去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不受到坏人的侵害呢?”在讲解中,“梧桐树”团队讲师、民进顺庆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饶红以“爱护我们的身体”为主题,从预防性侵为切入点,从性侵害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通过PPT展示、游戏互动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把人类带入智能化社会,我们正面临着后工业时代向智能时代的大迁徙,必须紧跟步伐。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采取的高度拟人化系统或生态技术,它由一整套生态化的技术组合而成。智能化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在不同领域数据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的基础之上,其中,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将极大地影响智能化社会的建设步伐。开放数据与智能化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社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还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
2018年10月23日,在“科创中心有关人才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上,打造“技术转移之都”作为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黄震发言的重点内容之一,引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高度重视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该建议已作为中共上海市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写入中共上海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报告,对上海发展布局产生
民进的优良传统——“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是伴随民进70多年的风雨历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凝结着几代民进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民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迅猛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这一传统不断融入新的内涵,显现出鲜明的时代价值。弘扬民进既富含历史经验又具有时代意义的优良传统,我们才能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建成高素质的参政党
民进成立70多年以来,带领广大会员,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国计民生急需,远涉老少边,联络海内外,深入单位和群众,持续开展社会服务(以下简称“服务”),内容实在,形式多样,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践行了民进的优良传统,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需要民进全会深入学习、研究和发扬。本文从《中国民主促进会简史》和有关资料中,收集了民进中央和全会的主要服务活动,按时间先后作了大致梳理,对类型
“通商者,相仁之道也,两利之道也。”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经济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中美经贸合作空间巨大。但是,面对一个发展道路不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之差距逐步缩小甚至部分领域有所超越的新时代的中国,美国显然需要较长时间适应、磨合与接受。特朗普政府自上台以来就一改以往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奉行“美国优先”原则,试图遏止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改变贸易合作,扭转贸易逆差。而随着中期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