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認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概念抽象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本教学设计的思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操作等认识分数并归纳出几分之一的含义。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辅助引导,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分数;教学设计;自主探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7-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能够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教具、学生准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和圆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图。
2.指名学生表演情境图中场景:“2个小朋友平均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大蛋糕。”
(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设计意图】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通过分发实物的真实场景,让全班学生亲眼目睹4除以2和2除以2结果都是整数,这为后续如何将1块蛋糕分给2个人埋下伏笔。此外,教师通过分蛋糕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同样也是向学生灌输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块蛋糕多少呢?
(学生演示:把一块蛋糕,切成两个相等的一半,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演示教具:“一半”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采取教学表演和教具展示两种方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体验中更加深刻、直观了解隐藏在数学中背后的生活意义。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教具演示:1÷2=1/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动手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去折一折,怎样才能得到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呢?大家动动手,把折出的二分之一部分涂上颜色。看哪位同学完成得又快又正确?
3.学生折纸活动开始,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4.学生汇报、展示作业。说一说你是怎样折成了一半?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含义。
①横向对折。
②纵向对折。
③斜折(沿着对角线折)。
5.小结:同学们虽然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是对折后图形(完全相等)的涂色部分,都是这张长方形折纸的一半,涂色的部分就是这张纸的分数二分之一。
6.教师板书:“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齐读板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动手试一试”练习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虽然通过演示教具揭示了二分之一形成的含义,如果改换成长方形纸片让学生去折一折,其表现结果又是怎样呢?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亲手去“折一折、涂一涂”,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1/2,它与每一份的形状没有关系”;“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课堂实践激活了全体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动手活动中,教师的鼓励会使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我能行”的底气更加有信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与学的两者和谐统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7.分数的写作。
师:我们认识了分数,像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分数由几个部分组成?
写法:
(1)中间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板书:——分数线)
(2)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分母)
(3)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分子)
(4)板书。(写作:1/2)
(5)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来一起书写1/2: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8.分数的读作。
师:习惯上,我们把“平均分成2份”读成“二分”,把“取其中的1份”读成“之一”。合起来读作:“二分之一”。
(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师:读作在书写时,要注意文字统一。不可以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合在一起书写,比如读作:2分之一或二分之1,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书写1/2”练习,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记忆效果良好。同时针对学生可能犯下的读写错误,教师及时提醒帮助学生避开“雷区”。
9.认识几分之一,并比较大小。
请同学们用同样大小的2张正方形或圆形纸片,去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它的1/4和1/8。(强调是同样大小的纸片)
(1)学生动手操作:分别折出1/4和1/8,涂色把它们表示出来。(再次强调平均分)
(2)学生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说一说它们所表示的含义?
(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为什么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或圆形纸片里,它的1/2大于1/4大于1/8?(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教具) (4)小结:从图上直接看出,把相同大小的图形平均分成了若干等份,取出其中的一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分母表示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它其中的几份。
相同的图形折出的份数越多,一份涂色的部分就越小。
(5)板书:“物体或图形被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齐读板书)
10.指名读一读,写一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
【设计意图】在比较几分之一(1/2、1/4、1/8)大小时,教师事先准备好教具,如将涂色好的2份1/2半圆,重叠放在一起粘好,演示教具时,把粘贴的部件从整圆片上揭下来,放在圆片圆形下面,演示效果逼真灵活,学生看清转换过程,能很快分辨出1/2涂色面积大于1/4涂色面积,1/4涂色面积大于1/8涂色面积。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课本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作业,按顺序回答)
2.题中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4?课本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交流、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拓展练习,课本第89页第5题:(手绘图作业题)
(1)师:同学们出黑板报,需要有三块内容,它们分别是《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和《剩下板块》。其中《科学天地》占黑板报的几分几一?《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剩余一块,《剩下板块》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
(2)学生小组讨论、反馈:(1)《科学天地》占黑板报的1/2。(2)《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的1/4。(3)《剩下板块》大约占黑板报的1/4。
(3)师质疑:黑板报明明分成了3份,“剩下板块”为什么是1/4?(指名分组小组长汇报)
生甲:整体黑板报的一半是《科学天地》,也就是《科学天地》占黑板报的1/2。整体黑板报的另一半=《艺术园地》+《剩下板块》,一半的一半是《艺术园地》,所以,《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的1/4。剩余的部分是《剩下板块》,它大约占整个黑板报的1/4。
生乙:可以沿着长方形黑板报的中心点,作2条对称轴。便可以发现:黑板报整体被平均分成四份,4块版面中,《科学天地》占整块黑板报的一半,也就是1/2。剩下板块是黑板报四份中的一份,也就是《剩下板块》大约占黑板报的1/4。
【设计意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领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小组讨论,组长汇报的形式,将小组成员的观察与理解、剖析和探讨,汇成了集体意见。它既强化了课堂学习效率,又提升了学生分辨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師:出黑板报划分版面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它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但有整数还有分数。找找看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分数吗?
学生寻找并举手回答发现:教室里电风扇页片,教室里日光灯盞,墙壁上悬挂标语镜框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几分之一就在我们的身边。再次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冷冰冰的符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美。
四、课后小节,梳理回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
1.分子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分数线
2.分母物体或图形被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教后记】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努力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学生自己表演再现生活情境,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感受分数概念形成过程,通过教师演示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重难点,分层递进、循循善诱去揭示出几分之一的含义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是对自制教具的使用。相比于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好的自制教具不仅能体现教师认真备课的态度和“能写、能画、能表演”素养基本功,同时能够避免过电影似的ppt演示文档那样难留痕迹,方便学生对照实物进行回忆和总结,有助于加强理解和记忆。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襄川中心小学)
关键词:分数;教学设计;自主探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7-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能够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教具、学生准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和圆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图。
2.指名学生表演情境图中场景:“2个小朋友平均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大蛋糕。”
(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设计意图】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通过分发实物的真实场景,让全班学生亲眼目睹4除以2和2除以2结果都是整数,这为后续如何将1块蛋糕分给2个人埋下伏笔。此外,教师通过分蛋糕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同样也是向学生灌输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块蛋糕多少呢?
(学生演示:把一块蛋糕,切成两个相等的一半,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演示教具:“一半”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采取教学表演和教具展示两种方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体验中更加深刻、直观了解隐藏在数学中背后的生活意义。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教具演示:1÷2=1/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动手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去折一折,怎样才能得到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呢?大家动动手,把折出的二分之一部分涂上颜色。看哪位同学完成得又快又正确?
3.学生折纸活动开始,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4.学生汇报、展示作业。说一说你是怎样折成了一半?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含义。
①横向对折。
②纵向对折。
③斜折(沿着对角线折)。
5.小结:同学们虽然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是对折后图形(完全相等)的涂色部分,都是这张长方形折纸的一半,涂色的部分就是这张纸的分数二分之一。
6.教师板书:“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齐读板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动手试一试”练习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虽然通过演示教具揭示了二分之一形成的含义,如果改换成长方形纸片让学生去折一折,其表现结果又是怎样呢?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亲手去“折一折、涂一涂”,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1/2,它与每一份的形状没有关系”;“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课堂实践激活了全体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动手活动中,教师的鼓励会使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我能行”的底气更加有信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与学的两者和谐统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7.分数的写作。
师:我们认识了分数,像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分数由几个部分组成?
写法:
(1)中间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板书:——分数线)
(2)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分母)
(3)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分子)
(4)板书。(写作:1/2)
(5)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来一起书写1/2: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8.分数的读作。
师:习惯上,我们把“平均分成2份”读成“二分”,把“取其中的1份”读成“之一”。合起来读作:“二分之一”。
(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师:读作在书写时,要注意文字统一。不可以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合在一起书写,比如读作:2分之一或二分之1,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书写1/2”练习,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记忆效果良好。同时针对学生可能犯下的读写错误,教师及时提醒帮助学生避开“雷区”。
9.认识几分之一,并比较大小。
请同学们用同样大小的2张正方形或圆形纸片,去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它的1/4和1/8。(强调是同样大小的纸片)
(1)学生动手操作:分别折出1/4和1/8,涂色把它们表示出来。(再次强调平均分)
(2)学生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说一说它们所表示的含义?
(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为什么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或圆形纸片里,它的1/2大于1/4大于1/8?(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教具) (4)小结:从图上直接看出,把相同大小的图形平均分成了若干等份,取出其中的一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分母表示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它其中的几份。
相同的图形折出的份数越多,一份涂色的部分就越小。
(5)板书:“物体或图形被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齐读板书)
10.指名读一读,写一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
【设计意图】在比较几分之一(1/2、1/4、1/8)大小时,教师事先准备好教具,如将涂色好的2份1/2半圆,重叠放在一起粘好,演示教具时,把粘贴的部件从整圆片上揭下来,放在圆片圆形下面,演示效果逼真灵活,学生看清转换过程,能很快分辨出1/2涂色面积大于1/4涂色面积,1/4涂色面积大于1/8涂色面积。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课本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作业,按顺序回答)
2.题中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4?课本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交流、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拓展练习,课本第89页第5题:(手绘图作业题)
(1)师:同学们出黑板报,需要有三块内容,它们分别是《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和《剩下板块》。其中《科学天地》占黑板报的几分几一?《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剩余一块,《剩下板块》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
(2)学生小组讨论、反馈:(1)《科学天地》占黑板报的1/2。(2)《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的1/4。(3)《剩下板块》大约占黑板报的1/4。
(3)师质疑:黑板报明明分成了3份,“剩下板块”为什么是1/4?(指名分组小组长汇报)
生甲:整体黑板报的一半是《科学天地》,也就是《科学天地》占黑板报的1/2。整体黑板报的另一半=《艺术园地》+《剩下板块》,一半的一半是《艺术园地》,所以,《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的1/4。剩余的部分是《剩下板块》,它大约占整个黑板报的1/4。
生乙:可以沿着长方形黑板报的中心点,作2条对称轴。便可以发现:黑板报整体被平均分成四份,4块版面中,《科学天地》占整块黑板报的一半,也就是1/2。剩下板块是黑板报四份中的一份,也就是《剩下板块》大约占黑板报的1/4。
【设计意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领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小组讨论,组长汇报的形式,将小组成员的观察与理解、剖析和探讨,汇成了集体意见。它既强化了课堂学习效率,又提升了学生分辨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師:出黑板报划分版面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它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但有整数还有分数。找找看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分数吗?
学生寻找并举手回答发现:教室里电风扇页片,教室里日光灯盞,墙壁上悬挂标语镜框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几分之一就在我们的身边。再次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冷冰冰的符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美。
四、课后小节,梳理回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
1.分子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分数线
2.分母物体或图形被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教后记】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努力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学生自己表演再现生活情境,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感受分数概念形成过程,通过教师演示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重难点,分层递进、循循善诱去揭示出几分之一的含义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是对自制教具的使用。相比于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好的自制教具不仅能体现教师认真备课的态度和“能写、能画、能表演”素养基本功,同时能够避免过电影似的ppt演示文档那样难留痕迹,方便学生对照实物进行回忆和总结,有助于加强理解和记忆。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襄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