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师乐中教、学生乐中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 探索实践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而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小学音乐教育是普通的音乐教育,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培养的不是歌唱家、演奏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当今音乐教学中是最主要的课题。“素”即为最基本的知识,“质”为最本质的、最基本的能力。音乐学科就是要针对学科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最基本的音乐技能技巧,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启迪智慧。
  一、体验模仿教学模式
  模式程序:体验想象—模仿实践—创造提高。
  程序适用范围:中低年级。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验,即“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模仿:“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中低年级学生对音乐只有着初浅的认知,对音乐还没有很深入的认识,对于比较大型的音乐作品更是不能理会其中的内容和思想表现。所以只能先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去体验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愉悦,并模仿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音乐要素,以达到学习音乐的真正目的,提高综合音乐素质。
  如在聆听欣赏二胡曲《赛马》时,通过课件展示视频:草原上牧民们在节日里进行赛马活动的场景画面,让学生听着用二胡演奏出的音乐,感受那坚定有力的马蹄声,想象那种万马奔腾的激烈场面,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骑马的动作(不要求统一的动作),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马蹄声的固定节奏,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进行充分想象,再用打击乐器进行模仿音乐节奏训练,提高音乐的综合表现力,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又如在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伴嘴》时,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并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作品中用了哪些打击乐器表现鸭子吵架。之后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模仿演奏,体验那种“吵架”的情景,感受打击乐器所表现出来的音乐魅力,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趣导学教学模式
  模式程序:激发兴趣—以趣导学—以学明理—评价提高。
  程序适用范围:中低年级。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教师在课前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或用欣赏音乐导入新课;或以游戏活动进入课堂。
  如在教学第四册欣赏《龟兔赛跑》时,先让学生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请学生扮演龟和兔,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最后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新课《龟兔赛跑》的音乐欣赏教学,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带有音乐《龟兔赛跑》的动画片,这样学生的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对于理解音乐作品的形象也就非常容易,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和谐生机,并且在学习音乐后得到启示:不要骄傲,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胜利,真正做到乐中教,乐中学。
  又如学习二年级欣赏《三个和尚》时,先让学生观看用音乐改编的动画片《三个和尚》,同时思考:音乐中最主要的演奏乐器是什么,演奏方法是怎樣的,表现了怎样的情境,再让学生来表演《三个和尚》部分场景,这首音乐节奏感很强,明快,清晰,易表演,这样,学生既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又在学习中明白道理:只有大家一条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模式程序:创设情境—引导参与—感知陶冶—总结提高。
  适用范围:各年级。
  要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从音乐中受到感染、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如在教学二年级《新年好》、《过新年》时,可以在教室内进行环境的布置:黑板两边挂些鞭炮、彩灯、各种小花灯、天花板上挂些剪纸彩带、窗户上贴些小剪纸贴花等。红红火火,像过年一样其乐融融的气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既轻松、愉快,又能亲身感受过年的那种节日气氛。在上课前再播放一些有关春节的活动照片和欢度春节的视频,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地了解我国传统的节日春节的一些知识和感受春节的愉快心情,很快轻松地学习歌曲的有关内容。
  又如在教学四年级欣赏曲《苗岭的早晨》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关云南、广西等地的风光及苗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民俗活动的录像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温馨的学习气氛,然后用这些风光片配上音乐,实现情景交融,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就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境。
  四、舞蹈律动教学模式
  模式程序:观察模仿—歌舞律动—转化提高。
  适用范围:中低年级。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中低年级的教材中插图较多,形式多样,形象逼真,能帮助学生理解乐理知识和欣赏曲中表达的意境。在教学时,教师要从插图入手,先让学生理解图意,然后根据图意学习歌曲与其他内容,最后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即兴舞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模仿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儿童理解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掌握音乐知识。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认知能力和想象力。   如一年级认识“音符”时,有许多插图:用“走”的姿势代表四分音符;用“跑”的姿势代表八分音符。而且每课的内容基本上都配有律动歌表演和动作图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歌舞表演,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的内容,又能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所以中低年级采用律动、舞蹈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体现“活”与“动”,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又如一年级音乐欣赏《快乐的一天》,通过6段音乐的欣赏,根据图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达每段音乐的情绪,使学生知道音乐是可以用快、慢、动、静来表现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的,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的表现和音乐鉴赏。
  五、启发阅读教学模式
  模式程序:诱导启发——阅读思考——巩固提高。
  适用范围:中高年级。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简单的演奏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放手,采用启发讨论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法既有利于学生装理解乐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乐曲欣赏能力、音乐形象的感受能力及学习歌曲旋律的创作方法,在教学中,根据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采用阅读、练习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阅读课本,在教师启发下接受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演奏练习,音乐形象的感受能力、表演能力和歌曲创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十几年来,为了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笔者进行了四轮的乐器进课堂的音乐实验教学(第一轮采用乐器为口风琴,第二、三、四轮采用乐器为口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了高年级,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基本得到提高,演奏水平由原来只能演奏齐奏曲到现在能演奏二部、三部甚至四部的合奏曲。学生的识谱能力和乐曲的理解、感受能力都得到較大的提高。
  又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通过欣赏,学生了解到轻松、诙谐、幽默的音乐风格,鲜明、生动、的形象角色,以及不同乐器的表现力和整首音乐的表现手法,故事简洁明了,有趣味。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把交响音乐用文字的方式写成一篇文学童话故事,特别是讨论各个情节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和各种角色的描写,之后进行写作,并把一些优秀的童话文学作品进行班级交流,这样,学生不但在音乐上全面理解音乐要素、内涵和思想意境,而且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把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进行有机整合,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音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
  经过二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构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听、唱、奏、演”能力等基本音乐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性别角色形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差异的家庭、学校教育因素。  关键词: 儿童性别角色 性别差异 社会化  男女两性是构成社会的基础。性别角色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贯穿个体发展的一生。性别观念会把不同性别的角色标准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教师要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差异,健全人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个体差异 学习目标 激励性评价机制  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要达到此目的,我们在“教与学”中就必须创建人文环境,关注全体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心理相容,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人际关系,是维系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内容  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及在双方活动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简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即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  (二)师生之间的
摘 要: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教与学的活动。通过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课堂则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和最活跃的场所。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能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优化方法  教学就是教师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支柱,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堂,课堂的焦点是效率,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传统教学被抨击和摒弃的首要原因是课堂效率低下,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对此前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性或低效性行为进行梳理。我认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我们平时上课前都能做到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但大多时候我们的备课只拿着教参或现成的教案照抄照
摘 要: 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手势等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情感、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有情感、有意识、有个性的学生,营造平等、团结、尊重的氛围,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关键词: 尊重 班级管理 管理方法  一、尊重师生,学会自我尊重  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