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绘画中常通过留白使画面虚实结合产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音乐中常通过适当的“休止”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讲课能为我们解决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就将所有要解决的问题全部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去。有些课设计非常精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包办太多,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留白的实施策略做初步的探讨。
一、留白的理论依据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的知觉对不完整的事物有一种使其完整的倾向,从而产生尽可能把事物看作一个完好的事物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全即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求使之完美地趋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看作一个格式塔,教师在教学中所设计的留白正是为了使这个格式塔残缺或不完整。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师的留白,心理的反应可能不一样,学生趋向完美的格式塔过程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往复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看成是一个寻求完美的格式塔的过程。教师留白的设计,会导致学生认知的失衡,为了达到平衡状态,学生就产生了“填补,完善”的需要,从而引起进取、追求的“内驱力”,当这种“完形填空”得以实现,学生会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在后续的学习中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
二、留白的策略
1.导课留白
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巧设留白,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 《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妈妈买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三兄弟,乞,猴妈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大哥其中一块,二哥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它其中2块,三弟更贪吃,非要吃3块不可,猴妈妈就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它其中3块,三兄弟谁分得的饼最多呢?留下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了学生的思考和注意。
2.讲课留白
2.1 创设知识空白 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编写的,这种逻辑顺序不一定有利于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教材的结构,面面俱到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在应用时生搬硬套。教师若在讲课时把有些知识有意的留下不讲,造成学生暂时的知识空白,使得课堂虚实相生,对学生来讲,老师课堂上的实处,却是其“虚”时,虚心学习,虚怀接纳信息,教师课堂的虚处,却是其实实在在思索、考虑的过程,是其实施信息内化,强化的阶段,是充实头脑的时刻。
2.2 创设时间空白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有限,不少老师感到课时不够,进度难以完成,因此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往往形成“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默默无声的听”的灌输式的单向的信息传授的局面。在教学中设计几段时间空白或语言表达时注意抑扬顿挫,重轻急缓,这样造成的暂时性的时间空白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回味的空间、表现的机会,使得课堂教学张驰错落、跌宕起伏,时似小桥流水,恬静舒缓,时似狂风骤雨,高昂激越,形成一种对学生的“召唤”效应,使学生产生“填补”的心理趋向。
2.3 创设空间空白板书是教師教学艺术的一部分,布局合理、中心突出的板书不但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板书要根据教学需要将必要的内容、混淆的知识在板书中科学地、整体地体现出来,有些内容则可以故意隐去,在黑板这决“黑土地”上适当地留些“空地”,让学生参与“间作”、“套种”,使这块神奇的“土地”获得一茬茬大丰收。
另一方面,在课堂上,一个教师的体态、手势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必要的时刻,配合语言准确、生动地传达知识信息。这方面我们提倡教学体态简约化。所谓教学体态简约化即指教学中教师的体态、手势要简单、明了、干净、利索。体态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适度的“空白”,配合以教师合理的体态语言,可以创设某种教学情景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用想象完善空白。
2.4 创设思维空白现在有一些教师用“满堂问”来替代“满堂灌”,看似富有启发性,其实是穿新鞋走老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质疑问难的思维情景,有意识的设计暂时的知识空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激起学生急于填补“空白”,使之完美的完形倾向,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悱”、“愤”的状态,即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暂短的心理上的“空白”。如在学习“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一个数乘(×) 1,10,100,1000等数字,口算后再出示例题135×2+135×3+135×5。题目出来后,就有不少学生按常规从左到右,先乘后加的方法算出结果。但他们觉得此题计算繁难,很费时。老师可以提示:“解这道题方法得当时,几秒钟就能够得出答案”,教师设置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学生正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悱”、“喷”的状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思维,开启了心智。
3.结课留白
在一节数学课结束的时候,提出一个和几个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中,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时,通过猜想、验证、揭示规律、应用规律,最后,再引入一个因数乘a,另一个因数乘b,积怎么变化呢?引出新的猜想,课后去验证。这样,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思维仍在继续,可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留下空白,就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要用好这一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在学生易产生困惑处留下空白,空白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数学课堂留白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更新教学观念、走进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一、留白的理论依据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的知觉对不完整的事物有一种使其完整的倾向,从而产生尽可能把事物看作一个完好的事物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全即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求使之完美地趋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看作一个格式塔,教师在教学中所设计的留白正是为了使这个格式塔残缺或不完整。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师的留白,心理的反应可能不一样,学生趋向完美的格式塔过程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往复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看成是一个寻求完美的格式塔的过程。教师留白的设计,会导致学生认知的失衡,为了达到平衡状态,学生就产生了“填补,完善”的需要,从而引起进取、追求的“内驱力”,当这种“完形填空”得以实现,学生会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在后续的学习中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
二、留白的策略
1.导课留白
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巧设留白,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 《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妈妈买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三兄弟,乞,猴妈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大哥其中一块,二哥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它其中2块,三弟更贪吃,非要吃3块不可,猴妈妈就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它其中3块,三兄弟谁分得的饼最多呢?留下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了学生的思考和注意。
2.讲课留白
2.1 创设知识空白 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编写的,这种逻辑顺序不一定有利于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教材的结构,面面俱到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在应用时生搬硬套。教师若在讲课时把有些知识有意的留下不讲,造成学生暂时的知识空白,使得课堂虚实相生,对学生来讲,老师课堂上的实处,却是其“虚”时,虚心学习,虚怀接纳信息,教师课堂的虚处,却是其实实在在思索、考虑的过程,是其实施信息内化,强化的阶段,是充实头脑的时刻。
2.2 创设时间空白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有限,不少老师感到课时不够,进度难以完成,因此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往往形成“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默默无声的听”的灌输式的单向的信息传授的局面。在教学中设计几段时间空白或语言表达时注意抑扬顿挫,重轻急缓,这样造成的暂时性的时间空白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回味的空间、表现的机会,使得课堂教学张驰错落、跌宕起伏,时似小桥流水,恬静舒缓,时似狂风骤雨,高昂激越,形成一种对学生的“召唤”效应,使学生产生“填补”的心理趋向。
2.3 创设空间空白板书是教師教学艺术的一部分,布局合理、中心突出的板书不但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板书要根据教学需要将必要的内容、混淆的知识在板书中科学地、整体地体现出来,有些内容则可以故意隐去,在黑板这决“黑土地”上适当地留些“空地”,让学生参与“间作”、“套种”,使这块神奇的“土地”获得一茬茬大丰收。
另一方面,在课堂上,一个教师的体态、手势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必要的时刻,配合语言准确、生动地传达知识信息。这方面我们提倡教学体态简约化。所谓教学体态简约化即指教学中教师的体态、手势要简单、明了、干净、利索。体态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适度的“空白”,配合以教师合理的体态语言,可以创设某种教学情景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用想象完善空白。
2.4 创设思维空白现在有一些教师用“满堂问”来替代“满堂灌”,看似富有启发性,其实是穿新鞋走老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质疑问难的思维情景,有意识的设计暂时的知识空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激起学生急于填补“空白”,使之完美的完形倾向,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悱”、“愤”的状态,即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暂短的心理上的“空白”。如在学习“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一个数乘(×) 1,10,100,1000等数字,口算后再出示例题135×2+135×3+135×5。题目出来后,就有不少学生按常规从左到右,先乘后加的方法算出结果。但他们觉得此题计算繁难,很费时。老师可以提示:“解这道题方法得当时,几秒钟就能够得出答案”,教师设置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学生正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悱”、“喷”的状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思维,开启了心智。
3.结课留白
在一节数学课结束的时候,提出一个和几个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中,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时,通过猜想、验证、揭示规律、应用规律,最后,再引入一个因数乘a,另一个因数乘b,积怎么变化呢?引出新的猜想,课后去验证。这样,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思维仍在继续,可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留下空白,就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要用好这一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在学生易产生困惑处留下空白,空白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数学课堂留白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更新教学观念、走进新课程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