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维新派的办报历程中,唐才常主编《湘学报》、创办《湘报》,其思想较为激进。1900年他直接领导的自立军起义,更是把其一生的政治运动推向了高潮,他也因此被冠以从维新派向革命派转变的过渡人物,其思想和身份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透过那个不幸、动荡和英雄辈出的年代,回顾唐才常的办报思想、自立军起义事件,力图澄清历史留在这位英雄身上的谜团。
【关键词】唐才常 革命派 维新领袖
1840年的战火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国人,他们开始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继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之后,洋务运动以破产结束,历史的发展似乎是以宿命的方式呼唤着维新变法的到来——时代的使命把维新派们召唤到了一起,让他们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奋斗、而坚守。对于维新报人,报纸是他们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工具,是他们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舆论阵地。对于唐才常,他的一生也由办报而拉开了序幕,由领导自立军起义失败被害而达到顶峰。
一、唐才常的生平
唐才常(1867-1900),字线垂,后字佛尘,与谭嗣同并称“浏阳二杰”,湖南浏阳人。
唐才常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1886年,19岁的唐以第一名入学为秀才。按照他自己的描述,二十岁前的生活,只是“低首摧眉,钻研故纸,膜目枯索,抗为孤诣秘理,沾沾自足,绝不知人世间复有天日,复有垢耻之事。”到了1894年,唐才常才由士大夫的小日子向救国图强的生活转变。伴随着甲午中日战争拉开帷幕,惊醒了原来许多在沉睡的爱国志士,包括唐才常,迫使他改变了先前的生活轨迹。
1894年,唐考入两湖书院肄业,和谭嗣同常有来往。谭嗣同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曾写下过:“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诗句。唐才常同样也有:“会东事起,水陆诸军,溃败不可收拾,警报日夕数至。朝野上下,震悼失图。于是乡曲之儒,谈虎色变,亦稍稍生热力,萌动机矣”的感慨。
这个时候,康有为等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唐才常将维新变法当成救中国的希望,他对康有为历次上书能言人所不能言,盛是称赞。
1897年,唐才常与谭嗣同在浏阳兴办算学馆,提倡新学,在长沙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次年为宣传维新变法又创办《湘报》,这两份报纸在戊戌维新期间,是湖南的重要报刊,在全国都颇有影响,其主编和撰稿人就是唐才常。
二、唐才常的办报思想和维新思想
首先,他充分认识到报刊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报纸可开民智,伸民权,可以起宣传鼓动作用,可以去塞求通、通上下中外之情。其次,在办报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主张办报务必求“新”,使之成为助新工具;主张报纸应作“民口”、“民吏”;倡导报刊文风、文体改革。
唐才常主编《湘学报》、《湘报》期间,发表文章近40余篇,以宣传维新变法,而且逐步拥有了自己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在政治方面,他抨击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君主独裁,呼吁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提倡民主民权之说,提倡“公权于民”。在经济方面,他提出较为完整的一系列改革方法,并成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期的代言人。主张在政治上突破封建桎梏,民族资本主义才能顺利发展,以及富民、通商、农工商并重。在文化上,抨击了封建文化、纲常伦理。同时主张废科举,别研新学,培育维新变法人才。外交方面,他反對盲目的自傲和自卑自贱,主张不卑不亢、平等的外交政策。军事方面,他主张政府讲求武备,以卫国防,护商民。
在维新派的办报历程中,唐才常的办报思想虽较为激进,但总是在维新派思想大的框架内。而他最能引起争议的地方,是1900年维新运动失败后他直接领导的自立军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把唐一生的政治运动推向了高潮,他也因此被冠以从维新派向革命派转变的过渡人物。
三、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
谭嗣同得到光绪帝重用时,同林旭、杨锐、刘光第一同参与新政。谭嗣同力推唐才常于光绪帝,邀他到北京参与机要。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准备前往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反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幽禁,谭嗣同遭杀害,变法只能宣告失败。这对唐的打击不言而喻。因此在《戊戌八月感事》诗中,他悲愤地痛斥到:“满朝旧党仇新党,几辈清流付浊流。千古非常事变起,拔刀誓斩佞臣头。”其矛头所指,意在“旧党”、“佞臣”,这并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言书,仍是“清君侧”一类的勤王呼号。
随后,唐奔走于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各处,并在日本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接触。1989年,与兴中会毕永年合作,准备联络长江沿岸会党起事。同年冬回国。1900年在上海组织正气会,后改名为自立会,联络长江中下游会党,入会者达10余万人,自任总司令,设总机关于汉口。7月,又邀结社会名流和会党首领在上海张园召开国会(又名中国议会),容闳和严复为正副会长,唐才常任总干事,宣布“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拥护光绪帝当政。会后赴汉口,组织自立军,任诸军督办,拟于8月9日起义。因待康有为汇款接济,起义延期。8月21日晚被张之洞逮捕,次日被害。
这次没有成功的起义,致使唐才常被害。也正是这次起义,让唐才常成了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份子。一个维新派领袖,一贯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到最后却要领导武装起义,给他的思想和身份增添了不少迷团。
四、自立会宗旨的争论
由唐才常起草的《正气会会章》“宗旨”部分的第一条说:“本会以正气命名,原因中土人心涣散,正气不萃,外邪因之而入,故特创此会,务合海内仁人志士,共讲爱国忠君之实,以济时艰”,其《序》又曰:“四郊多垒,卿士之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抨击那些对危局熟视无睹之人,是“低首腥膻气,自甘奴隶,至于此极!将非将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又说“失日月所照,莫不尊亲,君臣之义,如何能废?”上海国会宣布的三条宗旨是:(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清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皇帝复辟”。
有人指出,《正气会会章》是矛盾的,其中有“非我种类,其心必异”,又强调“失日月所照,莫不尊亲,君臣之义,如何能废?”;上海国会宣布的三条宗旨其一二和三也是矛盾的,既要创造自立国、不承认满清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又怎能再请光绪帝复辟!于此得出唐才常的思想是矛盾的。而这种明显地表现出来的字面上的矛盾,因为他有难言之隐:虽已有倾向革命的趋势,但保皇派势力仍然强大,影响并没有消除,勤王又成了风行一时的口号,再加上为得到康有为的的海外汇款和一时难以割断和康、梁等人的情愫,所以用“勤王”口号相号召。
这是对自立会宗旨长期的一种误读。即使唐才常在时代大动荡时期的思想是矛盾的,在自立会宗旨这么重要的文章中,他不会犯前后矛盾的低级错误。
经过考证,“非我种类,其心必异”与“失日月所照,莫不尊亲,君臣之义,如何能废?”这句不矛盾。非我种类,这里绝非指满清统治者,而是指西方列强。“种类”不同于“族类”,“种类”是一个地缘和遗传概念,“族类”是文化概念。所以,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种也不同族,而满清统治者与唐才常们只是同种不同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康有为在成立保皇会谈到其目的时候说:“专以救皇上,以变化救中国、救黄种为主。”
而对于上海国会宣布的三条宗旨,也是不矛盾的。唐才常在《湘学报》和《湘报》以及后来的实践活动中,始终呼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心目中的理想政体也是君主立宪制。所以“请光绪皇帝复辟”,也仅仅是想再借光绪帝的势力,来达到维新派一贯坚持的自上而下的改良。
五、倒下去的英雄——维新派领袖唐才常
《湘学报》、《湘报》是维新派在湖南的舆论阵地,唐才常在其上宣传的是维新派的变法思想而不是革命派的思想;自立军起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实现其政治理想道路上的一次尝试,里面确实有接近近代革命的成分,但随着唐才常的被害、康梁的没有坚持,留下来的,只有遗憾和迷离。
纵观维新派们的活动,在这个团体里面,有些人的思想始终如一、有些表现出了多变性、有些后期趋于保守、有些表现出了革命的成分。是大时代的动荡让他们的思想在维新变法的大旗下表现出了多变性、多样性。坚守是一种美德,顺势而行是一种智慧——他们都是英雄。
如果要把英雄人物比喻成点点星火——若是没有这星火,人民群众这堆燃起来能照亮黑暗的伟大力量也终是一堆柴草而已。近代中国的不幸和动荡,呼唤了英雄这个群体的出现。而在维新派这个庞大的群体之中,文才武略兼备,把手中的笔杆子最终换成了枪杆子的人——唯有唐才常。
参考文献
①何敏,《改良与革命之间:唐才常的自立与反清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3(3)
②彭平一、龙海燕,《1895-1900:唐才常的思想之路》[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6)
③孙桃丽,《近二十年唐才常及自立军起义研究述评》[J].《伊利教育学院学报》,2006(1)
④孙桃丽,《论唐才常的维新思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6)
⑤卢刚,《唐才常与〈湘学报〉、〈湘报〉》[J].《船山学刊》,2003(2)
⑥李锐、左冠萍,《浅谈唐才常君主立宪思想的独特性——从〈正气会序〉谈开》[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唐才常 革命派 维新领袖
1840年的战火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国人,他们开始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继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之后,洋务运动以破产结束,历史的发展似乎是以宿命的方式呼唤着维新变法的到来——时代的使命把维新派们召唤到了一起,让他们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奋斗、而坚守。对于维新报人,报纸是他们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工具,是他们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舆论阵地。对于唐才常,他的一生也由办报而拉开了序幕,由领导自立军起义失败被害而达到顶峰。
一、唐才常的生平
唐才常(1867-1900),字线垂,后字佛尘,与谭嗣同并称“浏阳二杰”,湖南浏阳人。
唐才常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1886年,19岁的唐以第一名入学为秀才。按照他自己的描述,二十岁前的生活,只是“低首摧眉,钻研故纸,膜目枯索,抗为孤诣秘理,沾沾自足,绝不知人世间复有天日,复有垢耻之事。”到了1894年,唐才常才由士大夫的小日子向救国图强的生活转变。伴随着甲午中日战争拉开帷幕,惊醒了原来许多在沉睡的爱国志士,包括唐才常,迫使他改变了先前的生活轨迹。
1894年,唐考入两湖书院肄业,和谭嗣同常有来往。谭嗣同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曾写下过:“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诗句。唐才常同样也有:“会东事起,水陆诸军,溃败不可收拾,警报日夕数至。朝野上下,震悼失图。于是乡曲之儒,谈虎色变,亦稍稍生热力,萌动机矣”的感慨。
这个时候,康有为等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唐才常将维新变法当成救中国的希望,他对康有为历次上书能言人所不能言,盛是称赞。
1897年,唐才常与谭嗣同在浏阳兴办算学馆,提倡新学,在长沙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次年为宣传维新变法又创办《湘报》,这两份报纸在戊戌维新期间,是湖南的重要报刊,在全国都颇有影响,其主编和撰稿人就是唐才常。
二、唐才常的办报思想和维新思想
首先,他充分认识到报刊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报纸可开民智,伸民权,可以起宣传鼓动作用,可以去塞求通、通上下中外之情。其次,在办报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主张办报务必求“新”,使之成为助新工具;主张报纸应作“民口”、“民吏”;倡导报刊文风、文体改革。
唐才常主编《湘学报》、《湘报》期间,发表文章近40余篇,以宣传维新变法,而且逐步拥有了自己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在政治方面,他抨击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君主独裁,呼吁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提倡民主民权之说,提倡“公权于民”。在经济方面,他提出较为完整的一系列改革方法,并成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期的代言人。主张在政治上突破封建桎梏,民族资本主义才能顺利发展,以及富民、通商、农工商并重。在文化上,抨击了封建文化、纲常伦理。同时主张废科举,别研新学,培育维新变法人才。外交方面,他反對盲目的自傲和自卑自贱,主张不卑不亢、平等的外交政策。军事方面,他主张政府讲求武备,以卫国防,护商民。
在维新派的办报历程中,唐才常的办报思想虽较为激进,但总是在维新派思想大的框架内。而他最能引起争议的地方,是1900年维新运动失败后他直接领导的自立军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把唐一生的政治运动推向了高潮,他也因此被冠以从维新派向革命派转变的过渡人物。
三、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
谭嗣同得到光绪帝重用时,同林旭、杨锐、刘光第一同参与新政。谭嗣同力推唐才常于光绪帝,邀他到北京参与机要。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准备前往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反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幽禁,谭嗣同遭杀害,变法只能宣告失败。这对唐的打击不言而喻。因此在《戊戌八月感事》诗中,他悲愤地痛斥到:“满朝旧党仇新党,几辈清流付浊流。千古非常事变起,拔刀誓斩佞臣头。”其矛头所指,意在“旧党”、“佞臣”,这并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言书,仍是“清君侧”一类的勤王呼号。
随后,唐奔走于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各处,并在日本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接触。1989年,与兴中会毕永年合作,准备联络长江沿岸会党起事。同年冬回国。1900年在上海组织正气会,后改名为自立会,联络长江中下游会党,入会者达10余万人,自任总司令,设总机关于汉口。7月,又邀结社会名流和会党首领在上海张园召开国会(又名中国议会),容闳和严复为正副会长,唐才常任总干事,宣布“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拥护光绪帝当政。会后赴汉口,组织自立军,任诸军督办,拟于8月9日起义。因待康有为汇款接济,起义延期。8月21日晚被张之洞逮捕,次日被害。
这次没有成功的起义,致使唐才常被害。也正是这次起义,让唐才常成了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份子。一个维新派领袖,一贯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到最后却要领导武装起义,给他的思想和身份增添了不少迷团。
四、自立会宗旨的争论
由唐才常起草的《正气会会章》“宗旨”部分的第一条说:“本会以正气命名,原因中土人心涣散,正气不萃,外邪因之而入,故特创此会,务合海内仁人志士,共讲爱国忠君之实,以济时艰”,其《序》又曰:“四郊多垒,卿士之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抨击那些对危局熟视无睹之人,是“低首腥膻气,自甘奴隶,至于此极!将非将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又说“失日月所照,莫不尊亲,君臣之义,如何能废?”上海国会宣布的三条宗旨是:(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清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皇帝复辟”。
有人指出,《正气会会章》是矛盾的,其中有“非我种类,其心必异”,又强调“失日月所照,莫不尊亲,君臣之义,如何能废?”;上海国会宣布的三条宗旨其一二和三也是矛盾的,既要创造自立国、不承认满清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又怎能再请光绪帝复辟!于此得出唐才常的思想是矛盾的。而这种明显地表现出来的字面上的矛盾,因为他有难言之隐:虽已有倾向革命的趋势,但保皇派势力仍然强大,影响并没有消除,勤王又成了风行一时的口号,再加上为得到康有为的的海外汇款和一时难以割断和康、梁等人的情愫,所以用“勤王”口号相号召。
这是对自立会宗旨长期的一种误读。即使唐才常在时代大动荡时期的思想是矛盾的,在自立会宗旨这么重要的文章中,他不会犯前后矛盾的低级错误。
经过考证,“非我种类,其心必异”与“失日月所照,莫不尊亲,君臣之义,如何能废?”这句不矛盾。非我种类,这里绝非指满清统治者,而是指西方列强。“种类”不同于“族类”,“种类”是一个地缘和遗传概念,“族类”是文化概念。所以,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种也不同族,而满清统治者与唐才常们只是同种不同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康有为在成立保皇会谈到其目的时候说:“专以救皇上,以变化救中国、救黄种为主。”
而对于上海国会宣布的三条宗旨,也是不矛盾的。唐才常在《湘学报》和《湘报》以及后来的实践活动中,始终呼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心目中的理想政体也是君主立宪制。所以“请光绪皇帝复辟”,也仅仅是想再借光绪帝的势力,来达到维新派一贯坚持的自上而下的改良。
五、倒下去的英雄——维新派领袖唐才常
《湘学报》、《湘报》是维新派在湖南的舆论阵地,唐才常在其上宣传的是维新派的变法思想而不是革命派的思想;自立军起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实现其政治理想道路上的一次尝试,里面确实有接近近代革命的成分,但随着唐才常的被害、康梁的没有坚持,留下来的,只有遗憾和迷离。
纵观维新派们的活动,在这个团体里面,有些人的思想始终如一、有些表现出了多变性、有些后期趋于保守、有些表现出了革命的成分。是大时代的动荡让他们的思想在维新变法的大旗下表现出了多变性、多样性。坚守是一种美德,顺势而行是一种智慧——他们都是英雄。
如果要把英雄人物比喻成点点星火——若是没有这星火,人民群众这堆燃起来能照亮黑暗的伟大力量也终是一堆柴草而已。近代中国的不幸和动荡,呼唤了英雄这个群体的出现。而在维新派这个庞大的群体之中,文才武略兼备,把手中的笔杆子最终换成了枪杆子的人——唯有唐才常。
参考文献
①何敏,《改良与革命之间:唐才常的自立与反清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3(3)
②彭平一、龙海燕,《1895-1900:唐才常的思想之路》[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6)
③孙桃丽,《近二十年唐才常及自立军起义研究述评》[J].《伊利教育学院学报》,2006(1)
④孙桃丽,《论唐才常的维新思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6)
⑤卢刚,《唐才常与〈湘学报〉、〈湘报〉》[J].《船山学刊》,2003(2)
⑥李锐、左冠萍,《浅谈唐才常君主立宪思想的独特性——从〈正气会序〉谈开》[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