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刺绣,人们首先想到的无外乎就是闻名世界、销路尤广的四大刺绣:苏绣、蜀绣、粤绣、湘绣。作为一种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民间刺绣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形成了自身的特长与优势,繁若星辰地洒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除了“四大名绣”外,还分布着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当然,少数民族在生活和劳作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刺绣,如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布依、景颇、彝、傣、瑶、苗、土家、侗、白、壮、藏等。同样,坐落在黄河流域中段,黄土高原腹部的中阳县也孕育着其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具价值的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民俗艺术,“中阳民间刺绣”便是其中之一。
一、中阳民间刺绣品有着与其他刺绣不同的特征
1.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从历史遗存和现代并行的绣品中看到:中阳民间绣品反映了当地富有本乡本土的风范,有着古纯宏厚的特点和粗壮野拙的形体,其丰富的内涵极具地域特色。它与绚烂美丽的金线织花、细腻写实的其他刺繡不同,它的针线配线更加自由奔放,不为程式所拘。会根据主题的需要,大胆创造,寓意丰富,表现出了黄土高原劳动人民乐观豁达、古朴淳厚的性格特征。
2.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阳刺绣绣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属生活日用品工艺种类,有刺绣布艺结合的布老虎、十二生肖挂件、十二生肖鞋垫、红盖头、肚兜、绣花鞋、帽子、衣物、绣球、钱包、针葫芦等,大多是人们生活所需的实用品。广泛分布于玩童绣、祭祀绣、婚嫁绣、丧葬绣、装饰绣、信仰绣、生活风情绣、戏曲绣、馈赠绣等。此外,中阳民间刺绣在用色方面也十分考究,它不刻意追求写实,而是在图案的配色方面,采用大胆粗犷、简洁明快、质朴自然的风格,习惯用饱和度较高的大红大绿等颜色的手法,使其作品更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同时,它的针法也多种多样:一般采用平绣、锁绣、参针绣、打籽绣、裹物绣、辫子绣,这些都是常用手法,其施针用线不拘一格,或粗犷豪放,或随心所欲,边绣边配,随意为之。
3.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
因受传统民俗长期渗透和影响,中阳民间刺绣取材于自然生活,它的构思与民俗相统一,内容主要涉及大众生活、文化习俗、历史神话等多种方面,它多以象征、寓意、比拟和谐音的手法来表达和寄托特定的吉祥含义。
4.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1)绣品用途广泛。小到农家中的枕顶、被面、绣帽、绣鞋、鞋垫、荷包、老虎头等,大到屏风、挂件等。在山西农村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多以刺绣来装饰,像衣服的领口、袖口、裙边、披肩、帽子、鞋子和被面、枕头、喜帐、寿帐、桌围、椅垫等都有不同纹样的刺绣图案。
(2)图案和题材多样。大多根据实用需要而选择。鞋垫、枕顶多数作为未婚女青年赠送未婚夫的礼物,常绣有福海无边、事事如意、莲花童子、十二生肖等图案花纹;挂件的花样,既有各种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人物故事等主题文样,又有千变万化的花边,还有各种吉祥文字;屏风多以山水、花鸟、禽兽景物以及万寿图为内容。造型富于想象,善于将自然写实的东西刻意变形、夸张,甚至使其形象抽象化,天然成趣、充满生气。形象特征加以强调和夸张,让其特点更加突出。
(3)绣具花样齐全。不少人家的针黹箱里都备有面料、撑子(绣花圈)、绣花针、各色丝线等,有的人家还制备绣架。
(4)绣品针工细腻,花形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并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晋绣大都出自普通农家妇女之手,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互相之间的交流而得以延续的。民间女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开始学着刺绣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绣花在她们的成长中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她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了经验和技能,又在长辈的影响教导下,从模仿进而独立地去创造新的花样,形成了晋绣的独特风格。
(5)绣品针法多变,丰富多彩。中阳刺绣多采用双合股不破纰彩线做绣线,其色彩浓丽、苍劲淳朴、质地丰厚,所以被称为“牵绣”,是典型的北方民间绣系统,中阳刺绣的针法自成体系,有横针、直针、斜针、惯针、套针、环针、针、盘针、打籽针等针法。其中:横针在刺绣中起着扶柱作用;直针和斜针在刺绣中起着主要作用;斜绕针在刺绣中的用途很大,常用它来刺绣各种盘旋图案等;惯针是一种很古老的针法,早在两千年前的历史记载中就显示有了这种针法,经过世代的刺绣针法,一直延续至今;盘金针法也叫定金针,是参照了南方的针法,适用于盘边;环针和倒勾针看上去很相似,但绣法大不相同,这种针法基本上不用,是一种很老的针法;套和针又称套针,套针的针法是一批一批地施绣,将下批插入上批成套,是刺绣作品中晕色的主要针法,又叫插针,盛于宋代,至明代已流传极广,是刺绣中的主要针法,在近几年来相互学习中,套针的针法更加完善;阴阳针也叫翻针,是一种古老的针法,多地的民间刺绣中较为常用,大部分是用来刺绣龙鱼等动物的体部,很有特色,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锁绣针用途范围很广,大都使用在北方刺绣品中,它可稀疏可稠密,还能绣成格子,是用于刺绣布老虎或龙的眼睛,亦可用在锁边扣眼上面;长短针也叫毛针,用于刺绣动物或鸟类的羽毛等,在刺绣花卉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应用也非常广泛;倒勾破线针和旋针很相似,这种针法灵活自如,用起来很好掌握;磷格针是在刺绣鱼龙、凤等动物的时候,用来做鳞片用的,先用底线铺底后,再在底线上面进行应用;辫子股针是一种应用极广且又很好掌握的传统针法,能绣各种花类;民间艺术家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并创新出了许多新的技法:如加厚平套针,就是晋绣中的大师研究创新的针法,第一批要按图样的边沿起针,要超出图线开始刺绣,刺绣的时候必须记住要齐和密,一个花瓣分成几段绣制,里外都要讲究齐整,然后第一批开始刺绣,绣完后第二批的第一针要从中间扎针,要扎在第一批的四分之三处,第二针要扎在第二批的四分之一处,第三批的第一针扎在第二批的短针上面,也就是四分之二的上面,短针要扎在四分之一上面,以此类推,针法不能歪、斜、乱。收尾时用齐针即可,颜色要讲究以浅入深,以深入浅达到真实效果,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更加饱满丰富、真实感强。多种针法的综合运用,使中阳绣的装饰品造型生动苍劲,色彩质朴感人,而实用品则更贴近生活,富有很强的民间刺绣特色。
二、中阳民间刺绣的艺术价值
中阳民间刺绣是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品种,是人类创造美的最初形态,它是本地域在美术方面表现出的最重要的门类之一。中阳民间刺绣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妇女们用来表达感情世界而创造的艺术品,它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把人们的喜庆、欢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对研究本地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中阳民间刺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俗特征,其粗犷野拙的形体、丰富的内涵,无不洋溢着黄河文化的气息。其原始艺术的遗存、传统文化的内涵,形象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心中的所求、所盼、所见。
三、中阳民间刺绣的传承和保护
中阳刺绣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走到今天,代代都有创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的提高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间刺绣布艺的实用范围大大地缩小了,而且和当地人的生活距离越来越大。中阳民间刺绣面临着濒危状况。一是老艺人越来越少、年轻妇女学艺者也慢慢减少,刺绣的种类、数量也越来越少。二是现代工艺的刺绣品越来越多,代替了民间手工刺绣。随着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手工刺绣成本大、效益低,传统手工刺绣技艺逐步走向衰落。
中央美院原院长常莎娜说:“各种织绣丝是一代代沉积下来的,我们现在要创新发展,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其中的故事、文化后再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脉。”为了使中阳民间绣品得到传承和保护,中阳县政府近年来都要利用每年的文化节、庙会等机会与中阳剪纸一道举办民间艺术作品大赛和展览,对一些刺绣老艺人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2011年成立了中阳民间刺绣艺术研究会,2015年又成立了民间刺绣培训基地,目前会员已发展到数百人,培养出刺绣能手100多名,研究会组织者在县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均开设多期民间绣品工艺培训班,常年开展绣品技艺的传承工作。相关部门组织部分老艺人定期为一些刺绣爱好者授课、授艺,也常常走出去参加一些全国的比赛和展出,互相交流学习,激发了一大批刺绣爱好者的浓厚兴趣,使中阳民间刺绣工艺在当地得到了有效传承。我们欣喜地看到中阳民间刺绣在这片土地上复苏,队伍不断扩大,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档次也逐步有所提高。祝愿这支传统工艺之花吐露芬芳、逐日烂漫!
(作者单位:山西省文化馆)
一、中阳民间刺绣品有着与其他刺绣不同的特征
1.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从历史遗存和现代并行的绣品中看到:中阳民间绣品反映了当地富有本乡本土的风范,有着古纯宏厚的特点和粗壮野拙的形体,其丰富的内涵极具地域特色。它与绚烂美丽的金线织花、细腻写实的其他刺繡不同,它的针线配线更加自由奔放,不为程式所拘。会根据主题的需要,大胆创造,寓意丰富,表现出了黄土高原劳动人民乐观豁达、古朴淳厚的性格特征。
2.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阳刺绣绣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属生活日用品工艺种类,有刺绣布艺结合的布老虎、十二生肖挂件、十二生肖鞋垫、红盖头、肚兜、绣花鞋、帽子、衣物、绣球、钱包、针葫芦等,大多是人们生活所需的实用品。广泛分布于玩童绣、祭祀绣、婚嫁绣、丧葬绣、装饰绣、信仰绣、生活风情绣、戏曲绣、馈赠绣等。此外,中阳民间刺绣在用色方面也十分考究,它不刻意追求写实,而是在图案的配色方面,采用大胆粗犷、简洁明快、质朴自然的风格,习惯用饱和度较高的大红大绿等颜色的手法,使其作品更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同时,它的针法也多种多样:一般采用平绣、锁绣、参针绣、打籽绣、裹物绣、辫子绣,这些都是常用手法,其施针用线不拘一格,或粗犷豪放,或随心所欲,边绣边配,随意为之。
3.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
因受传统民俗长期渗透和影响,中阳民间刺绣取材于自然生活,它的构思与民俗相统一,内容主要涉及大众生活、文化习俗、历史神话等多种方面,它多以象征、寓意、比拟和谐音的手法来表达和寄托特定的吉祥含义。
4.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1)绣品用途广泛。小到农家中的枕顶、被面、绣帽、绣鞋、鞋垫、荷包、老虎头等,大到屏风、挂件等。在山西农村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多以刺绣来装饰,像衣服的领口、袖口、裙边、披肩、帽子、鞋子和被面、枕头、喜帐、寿帐、桌围、椅垫等都有不同纹样的刺绣图案。
(2)图案和题材多样。大多根据实用需要而选择。鞋垫、枕顶多数作为未婚女青年赠送未婚夫的礼物,常绣有福海无边、事事如意、莲花童子、十二生肖等图案花纹;挂件的花样,既有各种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人物故事等主题文样,又有千变万化的花边,还有各种吉祥文字;屏风多以山水、花鸟、禽兽景物以及万寿图为内容。造型富于想象,善于将自然写实的东西刻意变形、夸张,甚至使其形象抽象化,天然成趣、充满生气。形象特征加以强调和夸张,让其特点更加突出。
(3)绣具花样齐全。不少人家的针黹箱里都备有面料、撑子(绣花圈)、绣花针、各色丝线等,有的人家还制备绣架。
(4)绣品针工细腻,花形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并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晋绣大都出自普通农家妇女之手,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互相之间的交流而得以延续的。民间女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开始学着刺绣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绣花在她们的成长中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她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了经验和技能,又在长辈的影响教导下,从模仿进而独立地去创造新的花样,形成了晋绣的独特风格。
(5)绣品针法多变,丰富多彩。中阳刺绣多采用双合股不破纰彩线做绣线,其色彩浓丽、苍劲淳朴、质地丰厚,所以被称为“牵绣”,是典型的北方民间绣系统,中阳刺绣的针法自成体系,有横针、直针、斜针、惯针、套针、环针、针、盘针、打籽针等针法。其中:横针在刺绣中起着扶柱作用;直针和斜针在刺绣中起着主要作用;斜绕针在刺绣中的用途很大,常用它来刺绣各种盘旋图案等;惯针是一种很古老的针法,早在两千年前的历史记载中就显示有了这种针法,经过世代的刺绣针法,一直延续至今;盘金针法也叫定金针,是参照了南方的针法,适用于盘边;环针和倒勾针看上去很相似,但绣法大不相同,这种针法基本上不用,是一种很老的针法;套和针又称套针,套针的针法是一批一批地施绣,将下批插入上批成套,是刺绣作品中晕色的主要针法,又叫插针,盛于宋代,至明代已流传极广,是刺绣中的主要针法,在近几年来相互学习中,套针的针法更加完善;阴阳针也叫翻针,是一种古老的针法,多地的民间刺绣中较为常用,大部分是用来刺绣龙鱼等动物的体部,很有特色,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锁绣针用途范围很广,大都使用在北方刺绣品中,它可稀疏可稠密,还能绣成格子,是用于刺绣布老虎或龙的眼睛,亦可用在锁边扣眼上面;长短针也叫毛针,用于刺绣动物或鸟类的羽毛等,在刺绣花卉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应用也非常广泛;倒勾破线针和旋针很相似,这种针法灵活自如,用起来很好掌握;磷格针是在刺绣鱼龙、凤等动物的时候,用来做鳞片用的,先用底线铺底后,再在底线上面进行应用;辫子股针是一种应用极广且又很好掌握的传统针法,能绣各种花类;民间艺术家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并创新出了许多新的技法:如加厚平套针,就是晋绣中的大师研究创新的针法,第一批要按图样的边沿起针,要超出图线开始刺绣,刺绣的时候必须记住要齐和密,一个花瓣分成几段绣制,里外都要讲究齐整,然后第一批开始刺绣,绣完后第二批的第一针要从中间扎针,要扎在第一批的四分之三处,第二针要扎在第二批的四分之一处,第三批的第一针扎在第二批的短针上面,也就是四分之二的上面,短针要扎在四分之一上面,以此类推,针法不能歪、斜、乱。收尾时用齐针即可,颜色要讲究以浅入深,以深入浅达到真实效果,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更加饱满丰富、真实感强。多种针法的综合运用,使中阳绣的装饰品造型生动苍劲,色彩质朴感人,而实用品则更贴近生活,富有很强的民间刺绣特色。
二、中阳民间刺绣的艺术价值
中阳民间刺绣是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品种,是人类创造美的最初形态,它是本地域在美术方面表现出的最重要的门类之一。中阳民间刺绣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妇女们用来表达感情世界而创造的艺术品,它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把人们的喜庆、欢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对研究本地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中阳民间刺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俗特征,其粗犷野拙的形体、丰富的内涵,无不洋溢着黄河文化的气息。其原始艺术的遗存、传统文化的内涵,形象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心中的所求、所盼、所见。
三、中阳民间刺绣的传承和保护
中阳刺绣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走到今天,代代都有创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的提高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间刺绣布艺的实用范围大大地缩小了,而且和当地人的生活距离越来越大。中阳民间刺绣面临着濒危状况。一是老艺人越来越少、年轻妇女学艺者也慢慢减少,刺绣的种类、数量也越来越少。二是现代工艺的刺绣品越来越多,代替了民间手工刺绣。随着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手工刺绣成本大、效益低,传统手工刺绣技艺逐步走向衰落。
中央美院原院长常莎娜说:“各种织绣丝是一代代沉积下来的,我们现在要创新发展,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其中的故事、文化后再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脉。”为了使中阳民间绣品得到传承和保护,中阳县政府近年来都要利用每年的文化节、庙会等机会与中阳剪纸一道举办民间艺术作品大赛和展览,对一些刺绣老艺人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2011年成立了中阳民间刺绣艺术研究会,2015年又成立了民间刺绣培训基地,目前会员已发展到数百人,培养出刺绣能手100多名,研究会组织者在县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均开设多期民间绣品工艺培训班,常年开展绣品技艺的传承工作。相关部门组织部分老艺人定期为一些刺绣爱好者授课、授艺,也常常走出去参加一些全国的比赛和展出,互相交流学习,激发了一大批刺绣爱好者的浓厚兴趣,使中阳民间刺绣工艺在当地得到了有效传承。我们欣喜地看到中阳民间刺绣在这片土地上复苏,队伍不断扩大,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档次也逐步有所提高。祝愿这支传统工艺之花吐露芬芳、逐日烂漫!
(作者单位:山西省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