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无论是当老师的还是做家长的,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写字、作文、解题、迎考,而不大重视学生的语言状况。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交流感情,有的甚至到了“高低不开口,神仙难下手”的地步。因此,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十分必要。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口头作文”是一种训练“说”的能力的好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训练,家长也可以对孩子进行训练。下面具体谈谈“口头作文”的几种形式。
1. 复述式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范文,都有较强的故事性。学生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必然要去熟悉它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可以“说”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片断。如在教学《一面》(见初中语文一册)一课后,我要求学生以作者的口气,用《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题口头作文,果然做得很成功,基本上能以我买书为线索抓住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来说。不仅如此,学生还把《一面》同《一件珍贵的衬衫》作比较,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学生们在口头作文中,光开头就显得各有特点,有的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回忆,有的是由鲁迅去世的消息引起回忆,最妙的是模仿《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开头进行的口头作文,以睹物思人的形式引起回忆。这样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们也乐于听、乐于说。
2. 仿述式
所谓仿述,也就是模仿范文的形式进行口述,学习范文的遣词造句。如在教学《谈骨气》(见初中语文一册)一课之后,我要求学生也举三个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果然学生在口头作文中能模仿范文举例子的特点,通过几个时代的不同身份的中国人的例子来阐述骨气,如有一学生用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屈原的事例来论述“富贵不能淫”;用现代民主战士、知识分子朱自清的事例来论述“贫贱不能移”;用近代改良者谭嗣同的事例来论述“威武不能屈”,其他学生听后显得更活跃了,有的举林则徐、詹天佑、刘胡兰;有的举鲁迅、方志敏、李四光;有的还举了中国女排的三连冠,奥运会的十五枚金牌,还有的举象步鑫生这样立志改革的千千万万的人们;有的还结合本班情况,自己的实际来谈骨气。这说明,学生的仿述本身就带有创造性。再如教学《向沙漠进军》(见初中浯文四册)后,老师或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材料,以《向老鼠进军》为题口头作文,并启发学生模仿范文的特点,从“为什么要向老鼠进军”和“怎样向老鼠进军”两方面来口述。
3. 引导式
现在的学生往往不善于观察,因此即使是常见的、最简单的事物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来。造成这种熟视无睹的原因很多,但我觉得主要还是缺乏引导。如教完《海滨仲夏夜》(见初中语文一册)后,我要学生以《日出》为题口头作文,多数学生就无话可说,或者不知从何说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对学生进行引导。先让学生尽力回忆一下日出的情景,提示学生抓住天空光亮与色彩的变化把日出的情景写出来。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太阳出来前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太阳出来之前首先出现的是什么?红霞的方位?范围、光亮?太阳是一下子就露出来了吗?是一下子就升到高空了吗?最后怎样?经过这样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再作文果然很成功。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每天我加入早锻炼的行列时,天都还没有大亮,整个大地似乎还在沉睡,四周静悄悄的,只听见足踏大地的声音。太阳出来之前,天空还是一片淡蓝,淡淡的。不久,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一会儿,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虽然红,却没有什么光亮,它象背着什么东西似的,慢慢地,也是艰难地向上升,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颜色红得仿佛要淌下来一般。”
4. 联想式
文思枯涩,内容贫乏,是学生写作中常见的毛病。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虽冥思苦想仍感到无处落笔,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他们记忆的仓库里没有贮存写作材料,而是因为思想凝滞,一时不知从何写起。针对这种情况,适当地先进行口头联想式作文,对于开拓学生的文路,促进学生的“写”是大有禅益的。如教《同志的信任》(见初中语文一册)后,我要学生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以方志敏的口气来想象原文的内容,学生们基本上都能从(1)牺牲的决心已经抱定;(2)嘱咐鲁迅把三张空白毛边纸和一本重要文稿交给党;(3)对鲁迅绝对信任三个方面口头作文。同样,在学习了《扁鹊见蔡桓公》(见初中语文二册)后,我要学生以《当蔡桓公临终的时候》为题展开联想口头作文,并启发学生重点写讳疾忌医的蔡桓公在临终时的痛苦与悔恨,进一步发挥原文“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中心思想。
5. 回忆式
做这种口头作文,首先要求学生集中精力用耳朵吸收老师或家长发出的语言信息,即朗读范文二至三遍,然后叫学生立即复述,要求抓住故事的主干。
口头作文的方式多种多样,另外还有如看图式、讨论式、概括式、分角色对话式、口述见闻式等等,我们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提高。
收稿日期:2012-04-23
1. 复述式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范文,都有较强的故事性。学生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必然要去熟悉它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可以“说”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片断。如在教学《一面》(见初中语文一册)一课后,我要求学生以作者的口气,用《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题口头作文,果然做得很成功,基本上能以我买书为线索抓住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来说。不仅如此,学生还把《一面》同《一件珍贵的衬衫》作比较,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学生们在口头作文中,光开头就显得各有特点,有的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回忆,有的是由鲁迅去世的消息引起回忆,最妙的是模仿《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开头进行的口头作文,以睹物思人的形式引起回忆。这样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们也乐于听、乐于说。
2. 仿述式
所谓仿述,也就是模仿范文的形式进行口述,学习范文的遣词造句。如在教学《谈骨气》(见初中语文一册)一课之后,我要求学生也举三个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果然学生在口头作文中能模仿范文举例子的特点,通过几个时代的不同身份的中国人的例子来阐述骨气,如有一学生用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屈原的事例来论述“富贵不能淫”;用现代民主战士、知识分子朱自清的事例来论述“贫贱不能移”;用近代改良者谭嗣同的事例来论述“威武不能屈”,其他学生听后显得更活跃了,有的举林则徐、詹天佑、刘胡兰;有的举鲁迅、方志敏、李四光;有的还举了中国女排的三连冠,奥运会的十五枚金牌,还有的举象步鑫生这样立志改革的千千万万的人们;有的还结合本班情况,自己的实际来谈骨气。这说明,学生的仿述本身就带有创造性。再如教学《向沙漠进军》(见初中浯文四册)后,老师或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材料,以《向老鼠进军》为题口头作文,并启发学生模仿范文的特点,从“为什么要向老鼠进军”和“怎样向老鼠进军”两方面来口述。
3. 引导式
现在的学生往往不善于观察,因此即使是常见的、最简单的事物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来。造成这种熟视无睹的原因很多,但我觉得主要还是缺乏引导。如教完《海滨仲夏夜》(见初中语文一册)后,我要学生以《日出》为题口头作文,多数学生就无话可说,或者不知从何说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对学生进行引导。先让学生尽力回忆一下日出的情景,提示学生抓住天空光亮与色彩的变化把日出的情景写出来。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太阳出来前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太阳出来之前首先出现的是什么?红霞的方位?范围、光亮?太阳是一下子就露出来了吗?是一下子就升到高空了吗?最后怎样?经过这样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再作文果然很成功。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每天我加入早锻炼的行列时,天都还没有大亮,整个大地似乎还在沉睡,四周静悄悄的,只听见足踏大地的声音。太阳出来之前,天空还是一片淡蓝,淡淡的。不久,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一会儿,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虽然红,却没有什么光亮,它象背着什么东西似的,慢慢地,也是艰难地向上升,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颜色红得仿佛要淌下来一般。”
4. 联想式
文思枯涩,内容贫乏,是学生写作中常见的毛病。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虽冥思苦想仍感到无处落笔,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他们记忆的仓库里没有贮存写作材料,而是因为思想凝滞,一时不知从何写起。针对这种情况,适当地先进行口头联想式作文,对于开拓学生的文路,促进学生的“写”是大有禅益的。如教《同志的信任》(见初中语文一册)后,我要学生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以方志敏的口气来想象原文的内容,学生们基本上都能从(1)牺牲的决心已经抱定;(2)嘱咐鲁迅把三张空白毛边纸和一本重要文稿交给党;(3)对鲁迅绝对信任三个方面口头作文。同样,在学习了《扁鹊见蔡桓公》(见初中语文二册)后,我要学生以《当蔡桓公临终的时候》为题展开联想口头作文,并启发学生重点写讳疾忌医的蔡桓公在临终时的痛苦与悔恨,进一步发挥原文“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中心思想。
5. 回忆式
做这种口头作文,首先要求学生集中精力用耳朵吸收老师或家长发出的语言信息,即朗读范文二至三遍,然后叫学生立即复述,要求抓住故事的主干。
口头作文的方式多种多样,另外还有如看图式、讨论式、概括式、分角色对话式、口述见闻式等等,我们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提高。
收稿日期: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