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演讲中,除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材料充实、论据确凿、论证严密、生动流畅外,语言得体、直指人心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大学英语演讲课上,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礼貌原则、顾及听众的面子,必不可少,至关重要。
【关键词】英语演讲;礼貌原则;面子
【作者简介】钱苏宁(1984.6- ),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翻转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为17jsyw-42)阶段性成果。
公共演讲作为政治、商务及文化等多种活动的重要沟通方式,在国际社会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英语演讲能力是检验跨文化交流、沟通合作的重要指标。现在众多高校纷纷开设大学英语演讲课程,以提高学生英语演讲能力,满足社会职业发展需求。
成功有效的演讲需要演讲者根据时間、场景、听众的具体情况作出迅速正确的判断,利用流畅的言语,合理的态势,必要时加以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向听众发表清晰的想法意见,传达明确的信息,将自己的声音、语态和表现力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因时制宜的抒发情感以感召听众,激起共鸣,最终促使听众将演讲内容和号召转化为行动力。所以演讲不仅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内容集中凝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演讲者本人声音控制得当,节奏把握紧凑不拖沓,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事前预想和分析听众,根据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等多种背景因素,揣摩听众的心理以及对演讲的接受能力,避免产生听众对演讲的反感、排斥等负面情绪,尽可能的从听众角度出发,贴近听众心理,打动听众,赢得听众的认可。在此背景下,英语演讲课程不仅要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完善提高,也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建立听众意识,避免语用失误,从而影响演讲的进程和整体效果。
一、演讲中遵循的礼貌原则
演讲是面向一定听众发起的言语交际行为,其目的在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激起听众的共鸣,鼓励听众采取一定的行动。所以以听众为中心是演讲的重要原则。取得听众的注意,赢得听众的认可是演讲者在演讲准备阶段必须考虑和精心设计的追求目标,也是在演讲过程中随时随地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的首要任务。迎合听众的心理和文化口味,不触犯听众的忌讳和文化底限是演讲者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演讲者必须了解和熟悉听众所处的文化背景,遵循该文化的礼仪习俗,风土人情,避免使用不符合特定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习惯,违反交际规则。
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六条礼貌准则,简单总结就是他认为在交际中应尽量减少他人的损失,增大对他人的益处(策略准则),为此可以多做自我牺牲(慷慨准则);具体的做法可采用多夸奖他人(赞扬准则),多做自我批评(谦虚准
则)。在有争议的情况下,要求同存异(赞同原则),尽可能的缩小因为不同意见而产生的对别人的厌恶反感(同情准则)。英语演讲者可参考其中相关准则检阅自己的演讲各环节,尤其是要根据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对社交礼仪、言语禁忌等方面进行透彻的研究,尊重听众的文化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通过Leech的礼貌准则不难发现,中西方在礼貌方面的相同之处还是很多的,比如贬己尊人、求同存异,但是程度有时不同,差异也同样存在。中国人在演讲时会用许多的自谦和对对方和听众的尊称,比如“鄙人有一愚见”、“阁下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在座各位贵宾”,在英语演讲中,对于这些尊称或是自谦语的处理则是需要演讲者作一番推敲的。
顾曰国教授在研究中国人交往习俗习惯的过程中,总结了制约言语行为的礼貌准则,其中有一条是称呼准则,认为称呼是礼貌准则里重要的一环,因为见面打招呼是人们交往最基本的礼仪。而称呼语可以最直接的体现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礼貌程度。根据交流发生的场合、人物年龄职务的差异以及熟悉的程度,称呼语可分为很多种。比如,学生称呼老师可采用“姓 老师”,下级对上级可采用“姓 职务”,朋友之间可用“小 姓”等多种方式表达亲密关系。
在英语演讲中,开场时和听众打招呼、致意甚至是互动都是非常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母语非英语的中国学生如果处理不好称呼准则,有可能会让听众觉得尴尬,甚至产生被人身攻击的不愉快感,演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很多中国学生在演讲开始的问候致辞,一上台开口就是“Good morning, teachers”。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式英语。中国人尊师重教,称呼他人“老师”意为尊重他人在其专业领域里的地位和能力表现,但是在西方国家,teacher是一种职业名称,并不是一种称呼语,更不会把teacher和姓氏连在一起用于交谈对话。在跟老师打招呼的时候,一般用Mr. / Mrs./Miss/ Ms 后跟对方的姓氏,或是直接单独使用Sir/Madam就足够了。此类的语用失误应当避免,否则会给听众留下不专业的印象,直接影响演讲的效果。
二、演讲中的面子策略
演讲的目的在于打动并说服听众,鼓励其在演讲后化作实际行动力。这种言语交际行为要求演讲者在设计演讲的时候以听众为出发点,揣摩研究听众的喜好和取向,取得听众的信任,引导听众配合演讲。所以提前预想观众感受,考虑听众接受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Brown和Levinso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成熟的面子理论,提出在交际活动中,每个参与的社会成员为了维护自我情感和自我形象,同时也维护其他成员的情感和形象不被威胁破坏而采取礼貌策略。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自我形象能获得称赞,即所谓的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得到保证。所以在演讲中,积极发掘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共同认知、经历、思想情感等以激发听众的共鸣,表明两者之前的共同愿景和一致关系来维护听众的积极面子不失为有效的沟通手段和技巧。比如在一次主题为“如何面对看脸的社会”的演讲课上,个别学生巧妙生动地描述了外貌在校园招聘、社会求职面试等场合的作用和影响,以及通过加强内在修养,形体气质锻炼等手段改善外貌,进一步完善自我的经历。同为大学生的听众在听演讲过程中,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经历,强烈的代入感油然而生,不仅对演讲的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在不断思索如果是自己遇到相似的情况该如何处理,或者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可能性。听众不仅仅只是在听,更是积极思索,与演讲融为一体,并且在演讲结束后踊跃发问,参与到演讲的反馈环节,圆满的完成了演讲的所有过程。 如果说在演讲中采用正面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是为了维护听众的积极面子,表达演讲者对听众的尊重、关心等,能够充分地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那么为了避免或减少听众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的损失,演讲者也必须采用负面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所谓负面礼貌策略主要是采用回避的策略,不侵犯听众的行为自由和个人情感等认知。所以在演讲准备阶段,演讲者一定要充分模拟听众有可能会产生的任何情绪,尽量减少演讲内容中会冒犯到听众的词句。如果不可避免,也要想方设法的从其他角度化解尴尬,或者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总之,演讲者如果触犯到听众的情感,或是无法抵消听众面子侵害的损失,听众必然对演讲产生排斥反对的情绪。
在之前提到过的主题为“如何面对看脸的社会”的演讲课发言中,许多学生对外貌的描写非常的直白。对于长相出众的人用beautiful, pretty, handsome之类的赞美之词,选择ugly、fat等直接的、负面的、具有人身攻击性的词汇来描述外貌不那么出众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普罗大众几乎都是相貌平平、身材普通之人,倾国倾城者少之又少。若真的用ugly这种词,未免太伤人了。听众十之八九都会起反感之心。无论中外,即使一个人真的平平无奇,出于礼貌和尊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委婉得体的说法,比如plain, ordinary-looking。至于很多学生反复提及的fat,其实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委婉的表达方式。美国知名动画喜剧片《南方公园》中有一句经典台词:“I’m not fat. I am big bone!”这句可应用在日常生活诙谐调侃用。
如果在较为正式严肃的场合不得己要形容人身材圆润,我们可以借鉴美剧《美女上错身》中那个聪明的女律师为辩护人在法庭上使用的詞语:overweight,large, plus-sized, full-figured 或者rubenesque。Rubenesque本意表示具有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绘画的特征。鲁本斯是16至17世纪著名的画家,擅长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并具有强烈运动感的独特风格,是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代表作品里,女性人体都圆润丰满,充溢着力量高雅,自成一派。所以也可以用rubenesque表示富态,代替肥胖这个词,来避免演讲者和听众同时尴尬的局面。
三、结语
大学英语演讲课不同于以往的英语口语课程,而是英语语言训练与演讲技巧并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必须了解熟悉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和礼仪。礼貌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并且根据文化背景、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各有差异。在此前提下,将目标语国家和本族语国家的礼貌规范作对比研究就尤为重要了。在演讲过程中,学生须选择合适恰当的礼貌准则,避免不必要的语用失误,才可将演讲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2]任文.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外语,2007.11.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1.
[4]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
【关键词】英语演讲;礼貌原则;面子
【作者简介】钱苏宁(1984.6- ),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翻转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为17jsyw-42)阶段性成果。
公共演讲作为政治、商务及文化等多种活动的重要沟通方式,在国际社会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英语演讲能力是检验跨文化交流、沟通合作的重要指标。现在众多高校纷纷开设大学英语演讲课程,以提高学生英语演讲能力,满足社会职业发展需求。
成功有效的演讲需要演讲者根据时間、场景、听众的具体情况作出迅速正确的判断,利用流畅的言语,合理的态势,必要时加以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向听众发表清晰的想法意见,传达明确的信息,将自己的声音、语态和表现力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因时制宜的抒发情感以感召听众,激起共鸣,最终促使听众将演讲内容和号召转化为行动力。所以演讲不仅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内容集中凝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演讲者本人声音控制得当,节奏把握紧凑不拖沓,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事前预想和分析听众,根据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等多种背景因素,揣摩听众的心理以及对演讲的接受能力,避免产生听众对演讲的反感、排斥等负面情绪,尽可能的从听众角度出发,贴近听众心理,打动听众,赢得听众的认可。在此背景下,英语演讲课程不仅要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完善提高,也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建立听众意识,避免语用失误,从而影响演讲的进程和整体效果。
一、演讲中遵循的礼貌原则
演讲是面向一定听众发起的言语交际行为,其目的在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激起听众的共鸣,鼓励听众采取一定的行动。所以以听众为中心是演讲的重要原则。取得听众的注意,赢得听众的认可是演讲者在演讲准备阶段必须考虑和精心设计的追求目标,也是在演讲过程中随时随地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的首要任务。迎合听众的心理和文化口味,不触犯听众的忌讳和文化底限是演讲者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演讲者必须了解和熟悉听众所处的文化背景,遵循该文化的礼仪习俗,风土人情,避免使用不符合特定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习惯,违反交际规则。
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六条礼貌准则,简单总结就是他认为在交际中应尽量减少他人的损失,增大对他人的益处(策略准则),为此可以多做自我牺牲(慷慨准则);具体的做法可采用多夸奖他人(赞扬准则),多做自我批评(谦虚准
则)。在有争议的情况下,要求同存异(赞同原则),尽可能的缩小因为不同意见而产生的对别人的厌恶反感(同情准则)。英语演讲者可参考其中相关准则检阅自己的演讲各环节,尤其是要根据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对社交礼仪、言语禁忌等方面进行透彻的研究,尊重听众的文化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通过Leech的礼貌准则不难发现,中西方在礼貌方面的相同之处还是很多的,比如贬己尊人、求同存异,但是程度有时不同,差异也同样存在。中国人在演讲时会用许多的自谦和对对方和听众的尊称,比如“鄙人有一愚见”、“阁下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在座各位贵宾”,在英语演讲中,对于这些尊称或是自谦语的处理则是需要演讲者作一番推敲的。
顾曰国教授在研究中国人交往习俗习惯的过程中,总结了制约言语行为的礼貌准则,其中有一条是称呼准则,认为称呼是礼貌准则里重要的一环,因为见面打招呼是人们交往最基本的礼仪。而称呼语可以最直接的体现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礼貌程度。根据交流发生的场合、人物年龄职务的差异以及熟悉的程度,称呼语可分为很多种。比如,学生称呼老师可采用“姓 老师”,下级对上级可采用“姓 职务”,朋友之间可用“小 姓”等多种方式表达亲密关系。
在英语演讲中,开场时和听众打招呼、致意甚至是互动都是非常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母语非英语的中国学生如果处理不好称呼准则,有可能会让听众觉得尴尬,甚至产生被人身攻击的不愉快感,演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很多中国学生在演讲开始的问候致辞,一上台开口就是“Good morning, teachers”。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式英语。中国人尊师重教,称呼他人“老师”意为尊重他人在其专业领域里的地位和能力表现,但是在西方国家,teacher是一种职业名称,并不是一种称呼语,更不会把teacher和姓氏连在一起用于交谈对话。在跟老师打招呼的时候,一般用Mr. / Mrs./Miss/ Ms 后跟对方的姓氏,或是直接单独使用Sir/Madam就足够了。此类的语用失误应当避免,否则会给听众留下不专业的印象,直接影响演讲的效果。
二、演讲中的面子策略
演讲的目的在于打动并说服听众,鼓励其在演讲后化作实际行动力。这种言语交际行为要求演讲者在设计演讲的时候以听众为出发点,揣摩研究听众的喜好和取向,取得听众的信任,引导听众配合演讲。所以提前预想观众感受,考虑听众接受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Brown和Levinso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成熟的面子理论,提出在交际活动中,每个参与的社会成员为了维护自我情感和自我形象,同时也维护其他成员的情感和形象不被威胁破坏而采取礼貌策略。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自我形象能获得称赞,即所谓的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得到保证。所以在演讲中,积极发掘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共同认知、经历、思想情感等以激发听众的共鸣,表明两者之前的共同愿景和一致关系来维护听众的积极面子不失为有效的沟通手段和技巧。比如在一次主题为“如何面对看脸的社会”的演讲课上,个别学生巧妙生动地描述了外貌在校园招聘、社会求职面试等场合的作用和影响,以及通过加强内在修养,形体气质锻炼等手段改善外貌,进一步完善自我的经历。同为大学生的听众在听演讲过程中,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经历,强烈的代入感油然而生,不仅对演讲的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在不断思索如果是自己遇到相似的情况该如何处理,或者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可能性。听众不仅仅只是在听,更是积极思索,与演讲融为一体,并且在演讲结束后踊跃发问,参与到演讲的反馈环节,圆满的完成了演讲的所有过程。 如果说在演讲中采用正面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是为了维护听众的积极面子,表达演讲者对听众的尊重、关心等,能够充分地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那么为了避免或减少听众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的损失,演讲者也必须采用负面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所谓负面礼貌策略主要是采用回避的策略,不侵犯听众的行为自由和个人情感等认知。所以在演讲准备阶段,演讲者一定要充分模拟听众有可能会产生的任何情绪,尽量减少演讲内容中会冒犯到听众的词句。如果不可避免,也要想方设法的从其他角度化解尴尬,或者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总之,演讲者如果触犯到听众的情感,或是无法抵消听众面子侵害的损失,听众必然对演讲产生排斥反对的情绪。
在之前提到过的主题为“如何面对看脸的社会”的演讲课发言中,许多学生对外貌的描写非常的直白。对于长相出众的人用beautiful, pretty, handsome之类的赞美之词,选择ugly、fat等直接的、负面的、具有人身攻击性的词汇来描述外貌不那么出众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普罗大众几乎都是相貌平平、身材普通之人,倾国倾城者少之又少。若真的用ugly这种词,未免太伤人了。听众十之八九都会起反感之心。无论中外,即使一个人真的平平无奇,出于礼貌和尊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委婉得体的说法,比如plain, ordinary-looking。至于很多学生反复提及的fat,其实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委婉的表达方式。美国知名动画喜剧片《南方公园》中有一句经典台词:“I’m not fat. I am big bone!”这句可应用在日常生活诙谐调侃用。
如果在较为正式严肃的场合不得己要形容人身材圆润,我们可以借鉴美剧《美女上错身》中那个聪明的女律师为辩护人在法庭上使用的詞语:overweight,large, plus-sized, full-figured 或者rubenesque。Rubenesque本意表示具有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绘画的特征。鲁本斯是16至17世纪著名的画家,擅长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并具有强烈运动感的独特风格,是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代表作品里,女性人体都圆润丰满,充溢着力量高雅,自成一派。所以也可以用rubenesque表示富态,代替肥胖这个词,来避免演讲者和听众同时尴尬的局面。
三、结语
大学英语演讲课不同于以往的英语口语课程,而是英语语言训练与演讲技巧并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必须了解熟悉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和礼仪。礼貌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并且根据文化背景、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各有差异。在此前提下,将目标语国家和本族语国家的礼貌规范作对比研究就尤为重要了。在演讲过程中,学生须选择合适恰当的礼貌准则,避免不必要的语用失误,才可将演讲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2]任文.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外语,2007.11.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1.
[4]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