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等同于考试,因此在教学程序上一般放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过于陈旧和单一,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行形成性评价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潜能发掘的价值。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陷入了一种矛盾与困惑中,即明知传统的评价办法必然导致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而又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与所教学生实际相符的新方法,这就迫使我们思考与探索对学生实行形成性评价。
2. 学生评价改革的需要
重新审视中小学外语学习评价体系。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唯一依据的观念由来已久,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人们已习以为常。这种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缺乏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学科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这种理念在我们以往的英语学习评价中没能得以体现,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以往的学习评价中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中考、高考等),忽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过程中只重视老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只重视评价和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的功能;只重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文化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测试中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唯一性,忽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为了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3. 我校师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我校教师的上课模式还比较陈旧,学生学习方式还是以依赖性、被动性学习为主,教师评价学生还是以考试为主,评价形式单一、陈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改变原来的评价体系,因此,实行形成性评价是适应我校教学发展的需要。
自1967年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概念以来,形成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它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伦敦皇家学院(London King's College)教育评价教授威廉姆(Dylan William)和布莱克(Paul Black)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
形成性评价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其主要手段是为每一名學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它可以全面地、动态地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提高、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习取得的进步,尊重个性差异,除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还提倡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等成绩记录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和要求,强调“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本课题的研究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研究或解决在中学英语学习评价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促进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开放式评价的全面性
评价的全面性包括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在内容上要广泛,包括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己是否踊跃发言等方面。另外,还包括小组活动情况、两人对话情况、听写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验情况。这些主要属于教师、小组及自我评价之列;而家长的评价包括,如:在家听录音的情况,朗读英语的情况,完成各项口头或笔头作业的情况,编演课文内容情况及从不同途径学习英语课外知识的情况,课外词汇拓展情况及社区环境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等。
2. 开放式评价的过程性
评价的过程应该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无论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还是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活动或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等,均含在评价之内。它从一个学期开始到学期末属最短时间限制,甚至可以延续一学年或整个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
3. 开放式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学生所起的是一种激励与促进作用,让不同潜质的学生能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同时培养一种团结向上的协调精神,同学之间只有在协调的氛围中才能获得小组评价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快乐与渴望中学习,渴望与同学之间的竞争,因为开放性的评价可以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和学生可将英语的学习评价延伸置课堂内外,以此来不断地激励学生的进步。 我校英语形成性评价必须注意体现以下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外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更应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各类评价活动当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在评价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评”作用,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参评”中,清除学生在发展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发展自我优势,克服其弱点,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
2.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是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作为发展的人,也就以为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并因此对学生求全责备。而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和反思,它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的适当监控和反思,掌握并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习能力;对兴趣、态度、情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的评价能为学生的性格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3. 多样性原则
评价形式多样化,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考官”的角色逐步转变到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评价的角色。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有选择权,有自主权,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不必总是由老师统一规定,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4. 尊重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不是简单地将评价的对象 —— 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和技能的载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有其独特的个性,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学生的个性又处在发展中、变化中,带有不成熟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我们要允许学生做出不同的选择,并为学生的选择创造条件;允许学生出现偏差,并将其看成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客观、公正地分析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和相信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5.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内容设置、各评价指标的设置必须在目标条件可达到的基础上,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便于教师评判,易于操作。
总而言之,“评价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为了更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地手段。”如果学生通过我们的评价,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我们的评价就是有效地,适合的。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行形成性评价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潜能发掘的价值。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陷入了一种矛盾与困惑中,即明知传统的评价办法必然导致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而又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与所教学生实际相符的新方法,这就迫使我们思考与探索对学生实行形成性评价。
2. 学生评价改革的需要
重新审视中小学外语学习评价体系。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唯一依据的观念由来已久,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人们已习以为常。这种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缺乏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学科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这种理念在我们以往的英语学习评价中没能得以体现,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以往的学习评价中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中考、高考等),忽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过程中只重视老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只重视评价和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的功能;只重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文化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测试中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唯一性,忽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为了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3. 我校师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我校教师的上课模式还比较陈旧,学生学习方式还是以依赖性、被动性学习为主,教师评价学生还是以考试为主,评价形式单一、陈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改变原来的评价体系,因此,实行形成性评价是适应我校教学发展的需要。
自1967年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概念以来,形成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它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伦敦皇家学院(London King's College)教育评价教授威廉姆(Dylan William)和布莱克(Paul Black)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
形成性评价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其主要手段是为每一名學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它可以全面地、动态地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提高、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习取得的进步,尊重个性差异,除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还提倡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等成绩记录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和要求,强调“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本课题的研究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研究或解决在中学英语学习评价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促进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开放式评价的全面性
评价的全面性包括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在内容上要广泛,包括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己是否踊跃发言等方面。另外,还包括小组活动情况、两人对话情况、听写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验情况。这些主要属于教师、小组及自我评价之列;而家长的评价包括,如:在家听录音的情况,朗读英语的情况,完成各项口头或笔头作业的情况,编演课文内容情况及从不同途径学习英语课外知识的情况,课外词汇拓展情况及社区环境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等。
2. 开放式评价的过程性
评价的过程应该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无论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还是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活动或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等,均含在评价之内。它从一个学期开始到学期末属最短时间限制,甚至可以延续一学年或整个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
3. 开放式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学生所起的是一种激励与促进作用,让不同潜质的学生能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同时培养一种团结向上的协调精神,同学之间只有在协调的氛围中才能获得小组评价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快乐与渴望中学习,渴望与同学之间的竞争,因为开放性的评价可以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和学生可将英语的学习评价延伸置课堂内外,以此来不断地激励学生的进步。 我校英语形成性评价必须注意体现以下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外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更应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各类评价活动当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在评价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评”作用,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参评”中,清除学生在发展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发展自我优势,克服其弱点,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
2.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是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作为发展的人,也就以为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并因此对学生求全责备。而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和反思,它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的适当监控和反思,掌握并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习能力;对兴趣、态度、情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的评价能为学生的性格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3. 多样性原则
评价形式多样化,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考官”的角色逐步转变到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评价的角色。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有选择权,有自主权,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不必总是由老师统一规定,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4. 尊重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不是简单地将评价的对象 —— 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和技能的载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有其独特的个性,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学生的个性又处在发展中、变化中,带有不成熟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我们要允许学生做出不同的选择,并为学生的选择创造条件;允许学生出现偏差,并将其看成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客观、公正地分析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和相信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5.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内容设置、各评价指标的设置必须在目标条件可达到的基础上,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便于教师评判,易于操作。
总而言之,“评价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为了更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地手段。”如果学生通过我们的评价,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我们的评价就是有效地,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