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他用细腻的笔法还原历史事件,再现了传统的行书文化,同时直击政治斗争的残忍和民众的无知愚昧,向读者演绎了一场极刑背后的悲剧。
莫言的《檀香刑》以宏大的结构,细腻的笔法,再现了明末年间反殖民斗争的历史事件。地点选取在山东高密县,围绕对孙丙实施檀香刑为中心,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外国殖民者修筑铁路等。莫言在小说里直击中国传统的刑术文化,毫不避讳甚至津津乐道地描述行刑场面。幽默诡谲的语言下,将封建王权、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出民众们的愚昧和看客心理,用极刑的方式向我们演绎了那个时代的民族悲剧。
一、钱丁——摇摆中间人的悲剧
钱丁是高密县的新任知县,进士及第的他渴求在官场上大展拳脚,做一个为民请命的父母官。但无奈刚上任不久,便遇上了孙丙打死德国技师并聚众造反的事件,且这个孙丙还是自己的情人孙眉娘的亲爹,这错综复杂的关系让钱丁感到为难。朝廷命自己将孙丙捉拿归案并赔偿德国人损失的无理公文,钱丁决定为民请命。在小说猪肚部的“夹缝”一章,作者将钱丁的处境刻画得十分到位:“无官一身轻,无头烦恼清。皇上,太后,臣不能为你们尽忠了;袁大人、谭大人、曹大人,卑职不能为你们尽职了;夫人,为夫不能为您尽责了;眉娘,我的亲亲的人儿,本官不能陪你尽兴了;孙丙,你这个混账王八羔子,本官对得起你了。”面对民众,面对上司,面对官位,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钱丁本是封建传统文化下知识分子的代表,文武双全,尽职尽责。但面对清末腐朽的政治,帝国列强的蛮横霸道,顶头上司的昏庸命令,自己心里的儿女情长,胸有韬略的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陷于矛盾的境而无法自拔。他对清末的朝廷有清醒的认识:“这大清的气数,已经到了尽头。太后擅权,皇帝傀儡,雄鸡浮卵,雌鸡司晨,阴阳颠倒,黑白混淆,小人得志,妖术横行——这样的朝廷,不完蛋才是咄咄怪事。”但是,处于忠君尽职、效命朝廷的封建文化下的钱丁,有反抗之心,却无反抗之力。
在“知县绝唱”部分,钱丁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余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懦夫,是一个委曲求全的孱头。有时壮怀激烈,有时首鼠两端,余是一个瞻前顾后的银样镴枪头。在百姓面前耀武扬威,在上司和洋人面前谀言谄笑,余是一个媚上欺下的无耻小人。”在这样羞愧的绝唱里,我们看到了封建腐朽体制下知识分子的悲剧,看到了人性在强权面前的无能,看到了理想在丑恶现实里的尴尬。当正义被霸权架空,知县只能发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般的慨叹,只能做一个有心无力的中间人,只能让自己的理性正义被现实打败,倒在敌人的枪火和民众的鲜血里。
二、赵甲——异化奴隶的悲剧
小说中,赵甲一登场就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从眉娘的叙述里,我们得知她的公爹赵甲是“京城刑部大堂里的首席刽子手,是大清朝的第一快刀、砍人头的高手,是精通历代酷刑、并且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专家”,是一个“咬人的恶狗,见了都会呜呜怪叫”的杀人狂魔。刽子手赵甲凭着自己高超的杀人技艺,在朝廷混到了七品官,告老还乡之后,接袁世凯的命令,处死造反的孙丙。
用赵甲的话说:“杀人的行当,代表着朝廷的精气神儿。这行当兴隆,朝廷也就昌盛;这行当萧条,朝廷的气数也就尽了。”在赵甲的眼里,皇权高于一切,他用极刑杀人,是奉皇命行事,他手里的大刀可以夺命,这是皇上赋予他的权力。他越是卖力杀人,他的权力就使用得越酣畅淋漓,他越是使用这种变态的权力,就越是会受到皇上的重视。在当时昏庸无道的腐朽体制下,统治者以观极刑为乐,让杀人游戏变成一场视觉盛宴,刽子手赵甲能够加官受赏,衣锦还乡,这些都是对封建体制昏庸无道的莫大讽刺。在“钱丁恨声”部分,赵甲仗着皇帝和太后赏赐的椅子和佛珠,在袁世凯面前狐假虎威,让钱丁受尽侮辱。莫言借知县之口,将赵甲对皇命的崇拜和对权力的滥施描绘得淋漓尽致。以杀人为生的刽子手,能够在作为知识分子的知县面前耀武扬威,这是残暴武力对传统文化的压迫,赵甲在享受可对他人施以极刑的权力的同时,也被异化为了没有人性的权力的奴隶。
三、孙丙——愚昧反抗者的悲剧
孙丙在小说里是一个大义凛然、敢于斗争的反抗者形象。孙丙是猫腔班子的班主,他唱须生戏,名震四方。在与知县钱丁的斗须比赛中惨败,后被人薅下胡须,失须无戏的他,只得开茶馆度日。谁料遇上德国技师调戏其妻,误杀洋人,最后落得家破人亡,无处藏身。孙丙的反抗之路由此开始,他追随当时的义和拳运动,设神坛,揽民众,拉义旗,组成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怎奈起义大军的土锨木棍敌不过洋人的洋枪洋炮,振臂一呼的孙丙,最后落得被施檀香刑的下场。
孙丙这位反抗者的英雄行为,在当时虽然难能可贵,但其方式不免拙劣,且带有悲剧色彩。丢了胡须以后的孙丙,虽然“没了威风,但也减了脾气,横眉竖目的脸,渐渐变得平和圆润。最终成了满面红光,一团和气,俨然一个乡绅”。假使没有德国技师调戏其妻,孙丙的幸福生活一定会长久持续下去。即便当时德国人的胶州铁路横穿而过,轰隆隆的声音扰人耳目,民众们虽有怨言,亦不敢有反心。孙丙为救妻儿失手打死德国技师,连同妻儿在内的马桑镇二十七条人命惨死在德国人手中。德国人蛮横霸道和无理杀人,激起了孙丙心中的仇恨。当然,孙丙的反抗不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的暴虐统治,只是为了给妻儿和乡亲报仇。
再看孙丙起义的方式,“有孙丙,不平凡,曹州学来了义和拳。搬来了孙猪两大仙,扒铁路,杀汉奸,驱逐洋鬼保平安。学了义和拳,枪刀不入体,益寿又延年”。孙丙带领民众,用封建迷信的方式去对付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当外国人用强悍的武力侵犯我们的领土之时,我们却只能用愚昧封建的方式去反抗。孙丙的起义方式虽然幼稚可笑,但其反抗精神在当时也是宝贵的。当孙丙被捕并被施檀香刑,小说的悲剧意味达到高潮。封建体制从上到下,从袁世凯到民众,都是以一种看客的心理,一种取悦洋人的心理,去看待这位反抗者。孙丙的凛然起义,使他成为当时千万民众的代表。孙丙的愚昧反抗,使当时民众愚昧无知的精神状态显露无遗。孙丙的壮烈受刑,使封建体制统治下麻木民众的看客心理暴露得淋漓尽致。
莫言的这部小说以中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历史为背景,以独具特色的“施刑”角度切入,把人物置于剑拔弩张的情节中,用狂欢式的语言铺叙。不管是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中,还是上升到精神高度的层面,读者都可以感受到莫言通过小说所传达出的人性的复杂和分裂。封建体制的压迫,皇权的极度集中,统治集团的无能,知识分子的无奈,民众的愚昧,人性的泯灭,权力的崇拜,所有的鄙夷和弊端都赋予在了这部以刑场为舞台的寓言体戏剧里。我们在直视刑场残暴场面的同时,也体味到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剧性意味。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莫言的《檀香刑》以宏大的结构,细腻的笔法,再现了明末年间反殖民斗争的历史事件。地点选取在山东高密县,围绕对孙丙实施檀香刑为中心,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外国殖民者修筑铁路等。莫言在小说里直击中国传统的刑术文化,毫不避讳甚至津津乐道地描述行刑场面。幽默诡谲的语言下,将封建王权、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出民众们的愚昧和看客心理,用极刑的方式向我们演绎了那个时代的民族悲剧。
一、钱丁——摇摆中间人的悲剧
钱丁是高密县的新任知县,进士及第的他渴求在官场上大展拳脚,做一个为民请命的父母官。但无奈刚上任不久,便遇上了孙丙打死德国技师并聚众造反的事件,且这个孙丙还是自己的情人孙眉娘的亲爹,这错综复杂的关系让钱丁感到为难。朝廷命自己将孙丙捉拿归案并赔偿德国人损失的无理公文,钱丁决定为民请命。在小说猪肚部的“夹缝”一章,作者将钱丁的处境刻画得十分到位:“无官一身轻,无头烦恼清。皇上,太后,臣不能为你们尽忠了;袁大人、谭大人、曹大人,卑职不能为你们尽职了;夫人,为夫不能为您尽责了;眉娘,我的亲亲的人儿,本官不能陪你尽兴了;孙丙,你这个混账王八羔子,本官对得起你了。”面对民众,面对上司,面对官位,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钱丁本是封建传统文化下知识分子的代表,文武双全,尽职尽责。但面对清末腐朽的政治,帝国列强的蛮横霸道,顶头上司的昏庸命令,自己心里的儿女情长,胸有韬略的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陷于矛盾的境而无法自拔。他对清末的朝廷有清醒的认识:“这大清的气数,已经到了尽头。太后擅权,皇帝傀儡,雄鸡浮卵,雌鸡司晨,阴阳颠倒,黑白混淆,小人得志,妖术横行——这样的朝廷,不完蛋才是咄咄怪事。”但是,处于忠君尽职、效命朝廷的封建文化下的钱丁,有反抗之心,却无反抗之力。
在“知县绝唱”部分,钱丁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余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懦夫,是一个委曲求全的孱头。有时壮怀激烈,有时首鼠两端,余是一个瞻前顾后的银样镴枪头。在百姓面前耀武扬威,在上司和洋人面前谀言谄笑,余是一个媚上欺下的无耻小人。”在这样羞愧的绝唱里,我们看到了封建腐朽体制下知识分子的悲剧,看到了人性在强权面前的无能,看到了理想在丑恶现实里的尴尬。当正义被霸权架空,知县只能发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般的慨叹,只能做一个有心无力的中间人,只能让自己的理性正义被现实打败,倒在敌人的枪火和民众的鲜血里。
二、赵甲——异化奴隶的悲剧
小说中,赵甲一登场就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从眉娘的叙述里,我们得知她的公爹赵甲是“京城刑部大堂里的首席刽子手,是大清朝的第一快刀、砍人头的高手,是精通历代酷刑、并且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专家”,是一个“咬人的恶狗,见了都会呜呜怪叫”的杀人狂魔。刽子手赵甲凭着自己高超的杀人技艺,在朝廷混到了七品官,告老还乡之后,接袁世凯的命令,处死造反的孙丙。
用赵甲的话说:“杀人的行当,代表着朝廷的精气神儿。这行当兴隆,朝廷也就昌盛;这行当萧条,朝廷的气数也就尽了。”在赵甲的眼里,皇权高于一切,他用极刑杀人,是奉皇命行事,他手里的大刀可以夺命,这是皇上赋予他的权力。他越是卖力杀人,他的权力就使用得越酣畅淋漓,他越是使用这种变态的权力,就越是会受到皇上的重视。在当时昏庸无道的腐朽体制下,统治者以观极刑为乐,让杀人游戏变成一场视觉盛宴,刽子手赵甲能够加官受赏,衣锦还乡,这些都是对封建体制昏庸无道的莫大讽刺。在“钱丁恨声”部分,赵甲仗着皇帝和太后赏赐的椅子和佛珠,在袁世凯面前狐假虎威,让钱丁受尽侮辱。莫言借知县之口,将赵甲对皇命的崇拜和对权力的滥施描绘得淋漓尽致。以杀人为生的刽子手,能够在作为知识分子的知县面前耀武扬威,这是残暴武力对传统文化的压迫,赵甲在享受可对他人施以极刑的权力的同时,也被异化为了没有人性的权力的奴隶。
三、孙丙——愚昧反抗者的悲剧
孙丙在小说里是一个大义凛然、敢于斗争的反抗者形象。孙丙是猫腔班子的班主,他唱须生戏,名震四方。在与知县钱丁的斗须比赛中惨败,后被人薅下胡须,失须无戏的他,只得开茶馆度日。谁料遇上德国技师调戏其妻,误杀洋人,最后落得家破人亡,无处藏身。孙丙的反抗之路由此开始,他追随当时的义和拳运动,设神坛,揽民众,拉义旗,组成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怎奈起义大军的土锨木棍敌不过洋人的洋枪洋炮,振臂一呼的孙丙,最后落得被施檀香刑的下场。
孙丙这位反抗者的英雄行为,在当时虽然难能可贵,但其方式不免拙劣,且带有悲剧色彩。丢了胡须以后的孙丙,虽然“没了威风,但也减了脾气,横眉竖目的脸,渐渐变得平和圆润。最终成了满面红光,一团和气,俨然一个乡绅”。假使没有德国技师调戏其妻,孙丙的幸福生活一定会长久持续下去。即便当时德国人的胶州铁路横穿而过,轰隆隆的声音扰人耳目,民众们虽有怨言,亦不敢有反心。孙丙为救妻儿失手打死德国技师,连同妻儿在内的马桑镇二十七条人命惨死在德国人手中。德国人蛮横霸道和无理杀人,激起了孙丙心中的仇恨。当然,孙丙的反抗不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的暴虐统治,只是为了给妻儿和乡亲报仇。
再看孙丙起义的方式,“有孙丙,不平凡,曹州学来了义和拳。搬来了孙猪两大仙,扒铁路,杀汉奸,驱逐洋鬼保平安。学了义和拳,枪刀不入体,益寿又延年”。孙丙带领民众,用封建迷信的方式去对付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当外国人用强悍的武力侵犯我们的领土之时,我们却只能用愚昧封建的方式去反抗。孙丙的起义方式虽然幼稚可笑,但其反抗精神在当时也是宝贵的。当孙丙被捕并被施檀香刑,小说的悲剧意味达到高潮。封建体制从上到下,从袁世凯到民众,都是以一种看客的心理,一种取悦洋人的心理,去看待这位反抗者。孙丙的凛然起义,使他成为当时千万民众的代表。孙丙的愚昧反抗,使当时民众愚昧无知的精神状态显露无遗。孙丙的壮烈受刑,使封建体制统治下麻木民众的看客心理暴露得淋漓尽致。
莫言的这部小说以中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历史为背景,以独具特色的“施刑”角度切入,把人物置于剑拔弩张的情节中,用狂欢式的语言铺叙。不管是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中,还是上升到精神高度的层面,读者都可以感受到莫言通过小说所传达出的人性的复杂和分裂。封建体制的压迫,皇权的极度集中,统治集团的无能,知识分子的无奈,民众的愚昧,人性的泯灭,权力的崇拜,所有的鄙夷和弊端都赋予在了这部以刑场为舞台的寓言体戏剧里。我们在直视刑场残暴场面的同时,也体味到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剧性意味。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