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院前医疗急救是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和急救收费。本文主要探讨指挥型急救中心在急救收费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更好地促进急救事业发展。
关键词 院前急救;收费;管理
当前,在我国受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及服务区域的影响,院前急救所采取的运行模式亦不相同,主要有独立型、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等模式。我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政府投入不足又要满足群众急救需要的情况下,建立了市公共医疗卫生救护中心,属于指挥型急救中心,即只具有调度指挥的功能,其自身不配备救护车和药品器械、司机、医务人员,采取依托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分片负责,实行统一呼救电话、统一标识、统一配备、统一指挥,进行120一体化的管理。
中心的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开。急救收费由网络急救分站在院前急救中收取,分站在需要医疗救护收费票据时,指定专人到中心领取以救护中心名义出具的财政票据来进行收费,出车救护所收的车费、出诊等费用,由随车医护人员开票收取,且负责所领票据的保管、使用及将收缴金额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现就指挥型急救中心急救收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急救收费存在的问题。
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它与医院不同,在收费上存在如下问题:
(一)急救收费发生在单位外部,不利于监督。急救中心的日常收费是由随车医生或驾驶员,在实施救护行为后收取,也就是说收费场地发生单位外部,而不是单位内部的收费窗口。一般收费数额不十分大,有的收费项目也不能事先作出固定费用的规定,如出车费,是根据出车的大概里程由出车人员估算的。由于收费是一对一且以现金的方式进行,因而不利于监督管理。
(二)使用手工票据,易出现大头小尾。由于院前急救场地的特殊性、收费基数的不确定性,以及缴费人群的流动性,急救收费一般使用手工票据,这就对收费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近几年发现的几起乱收费情况,基本上都是由于病家在遇交通事故理赔或涉及事故赔偿诉讼中,因收费票据中开具的姓名与身份证不相符,需急救中心盖章证明时,才发现患者手中的发票联与中心的存根联金额不一致,存在大头小尾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救护车的出车收费情况比较复杂,存在放空趟及其他各种原因,如病人虽然接到但是收费不足或干脆收不到费用、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病人。当然,也有正常出车收足费用的情况下,收费人员向单位没有全部足额上缴或干脆不缴,存在贪污票款现象。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客观上使急救中心的收费很难管理。
(三)收费人员不是财会人员,收费业务水平较低。受条件的限制,院前急救收费无专业收费人员担任,只能是由出车的医护人员兼任,所以,存在收费人员专业性不强,无收费员证,收费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
(四)分站分散,有挪用现象。由于急救分站分散于辖区各地,收费数额大小不等且每天不同,当日上缴或者集中收取成本过高,只能采取定期上缴方式。如果对收费金额掌握不准,账目不清,非常容易出现截留、挪用及私分公款的现象。
(五)急救人员更换频繁,管理难度较大。指挥型急救中心的车辆、人员隶属各医院,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又苦又累,不能提高专业水平,到现场还经常被患者殴打或辱骂,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不愿做院前急救工作,医院不得不实行轮流值班,出车人员都有临时思想,管理难度较大,经常出现刚进行收费培训,没几天人又换了,为提高收费管理水平增加障碍。
二、改进收费管理的对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院前医疗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院前医疗急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各地急救中心大多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财政只能拨付部分经费,其余由急救收费进行补充。因此,必须加强急救收费管理,更好地促进急救事业发展。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急救收费也要信息化。目前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已实行会计电算化,并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实现了集中支付、非税收缴、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系统等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但在财务收费管理上还存在信息化管理的盲点,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全覆盖、精细化的目标。急救收费可以通过电子病历将收费情况上传,医护人员在向患者收取费用时,通过系统输入病人急救信息及收费标准,统计出急救费用,实现急救标准化收费,同时,将收费发票通过计价器直接打印给患者,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即便捷又透明准确。在每笔急救任务完成收费后,急救人员将信息点击数据上报模块,财务部门此时将实时了解病人信息及收费情况,各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的权限,适时获取各自所需的数据,从而实现有效地监控与管理,杜绝大头小尾、贪污公款的现象。
(二)加强人员培训。对收费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让他们熟知操作规则和纪律要求;如有更换,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收费。对收费人员不仅要培训财务知识,还要培训财经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避免违法行为。
(三)加大督查力度。首先要制定和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加强收费管理。其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如通过电话回访患者、到患者身边了解收费情况,使收费人员时刻怀有戒贪之心。最后对违反账务制度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明查暗访,提高督查的频度和力度。
(四)及时上缴收费。可以采取各分站收费人员将每日所收费用及时上缴其单位财务部门,再由分站定期上缴中心;也可以由各分站每天通过银行存入指定账户,每月核对,这样既按财务制度执行,也可避免挪用或丢失。
结束语
加强救护中心收费管理,既可以增加单位收入,又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急救中心的窗口形象,促进急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鄂.论急救中心的收费管理信息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02期.
[2]李娟.如何加强急救中心财务信息化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24期.
关键词 院前急救;收费;管理
当前,在我国受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及服务区域的影响,院前急救所采取的运行模式亦不相同,主要有独立型、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等模式。我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政府投入不足又要满足群众急救需要的情况下,建立了市公共医疗卫生救护中心,属于指挥型急救中心,即只具有调度指挥的功能,其自身不配备救护车和药品器械、司机、医务人员,采取依托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分片负责,实行统一呼救电话、统一标识、统一配备、统一指挥,进行120一体化的管理。
中心的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开。急救收费由网络急救分站在院前急救中收取,分站在需要医疗救护收费票据时,指定专人到中心领取以救护中心名义出具的财政票据来进行收费,出车救护所收的车费、出诊等费用,由随车医护人员开票收取,且负责所领票据的保管、使用及将收缴金额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现就指挥型急救中心急救收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急救收费存在的问题。
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它与医院不同,在收费上存在如下问题:
(一)急救收费发生在单位外部,不利于监督。急救中心的日常收费是由随车医生或驾驶员,在实施救护行为后收取,也就是说收费场地发生单位外部,而不是单位内部的收费窗口。一般收费数额不十分大,有的收费项目也不能事先作出固定费用的规定,如出车费,是根据出车的大概里程由出车人员估算的。由于收费是一对一且以现金的方式进行,因而不利于监督管理。
(二)使用手工票据,易出现大头小尾。由于院前急救场地的特殊性、收费基数的不确定性,以及缴费人群的流动性,急救收费一般使用手工票据,这就对收费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近几年发现的几起乱收费情况,基本上都是由于病家在遇交通事故理赔或涉及事故赔偿诉讼中,因收费票据中开具的姓名与身份证不相符,需急救中心盖章证明时,才发现患者手中的发票联与中心的存根联金额不一致,存在大头小尾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救护车的出车收费情况比较复杂,存在放空趟及其他各种原因,如病人虽然接到但是收费不足或干脆收不到费用、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病人。当然,也有正常出车收足费用的情况下,收费人员向单位没有全部足额上缴或干脆不缴,存在贪污票款现象。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客观上使急救中心的收费很难管理。
(三)收费人员不是财会人员,收费业务水平较低。受条件的限制,院前急救收费无专业收费人员担任,只能是由出车的医护人员兼任,所以,存在收费人员专业性不强,无收费员证,收费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
(四)分站分散,有挪用现象。由于急救分站分散于辖区各地,收费数额大小不等且每天不同,当日上缴或者集中收取成本过高,只能采取定期上缴方式。如果对收费金额掌握不准,账目不清,非常容易出现截留、挪用及私分公款的现象。
(五)急救人员更换频繁,管理难度较大。指挥型急救中心的车辆、人员隶属各医院,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又苦又累,不能提高专业水平,到现场还经常被患者殴打或辱骂,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不愿做院前急救工作,医院不得不实行轮流值班,出车人员都有临时思想,管理难度较大,经常出现刚进行收费培训,没几天人又换了,为提高收费管理水平增加障碍。
二、改进收费管理的对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院前医疗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院前医疗急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各地急救中心大多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财政只能拨付部分经费,其余由急救收费进行补充。因此,必须加强急救收费管理,更好地促进急救事业发展。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急救收费也要信息化。目前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已实行会计电算化,并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实现了集中支付、非税收缴、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系统等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但在财务收费管理上还存在信息化管理的盲点,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全覆盖、精细化的目标。急救收费可以通过电子病历将收费情况上传,医护人员在向患者收取费用时,通过系统输入病人急救信息及收费标准,统计出急救费用,实现急救标准化收费,同时,将收费发票通过计价器直接打印给患者,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即便捷又透明准确。在每笔急救任务完成收费后,急救人员将信息点击数据上报模块,财务部门此时将实时了解病人信息及收费情况,各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的权限,适时获取各自所需的数据,从而实现有效地监控与管理,杜绝大头小尾、贪污公款的现象。
(二)加强人员培训。对收费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让他们熟知操作规则和纪律要求;如有更换,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收费。对收费人员不仅要培训财务知识,还要培训财经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避免违法行为。
(三)加大督查力度。首先要制定和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加强收费管理。其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如通过电话回访患者、到患者身边了解收费情况,使收费人员时刻怀有戒贪之心。最后对违反账务制度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明查暗访,提高督查的频度和力度。
(四)及时上缴收费。可以采取各分站收费人员将每日所收费用及时上缴其单位财务部门,再由分站定期上缴中心;也可以由各分站每天通过银行存入指定账户,每月核对,这样既按财务制度执行,也可避免挪用或丢失。
结束语
加强救护中心收费管理,既可以增加单位收入,又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急救中心的窗口形象,促进急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鄂.论急救中心的收费管理信息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02期.
[2]李娟.如何加强急救中心财务信息化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