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路径选择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对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上海实现建设“四个中心”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改革开放的成果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共建共享,是上海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路径。
  
  一、率先确立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基本理念
  
  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率先确立两个挂钩的理念。一是要确立把上海GDP的增长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提高相挂钩的理念。盲目追求GDP的发展模式导致GDP增长与老百姓实际生活严重脱离,导致广大群众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降低。上海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率先确立城市的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真正体现城市治理中“人”的地位和价值,把经济发展与老百姓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相联,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上海经济高速发展与自身生活改善和提高息息相关,尤其是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使他们的富裕程度也能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应提高,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要确立把企业效益增长与企业员工工资收入增加相挂钩的理念。建立利益分享的激励机制是形成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由之路。员工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是价值的分享者,应该建立利益分享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分享企业的经济增加值。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地区,应该通过政策导向、法律制约、舆论鼓励等多种手段,率先确立起企业效益的增长与企业员工工资收入的增加相挂钩的理念,使广大企业员工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形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同时,上海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牢固确立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理念。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战略构想,上海的率先本身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的需要。上海的率先不是“一枝独秀”,也不是仅仅由上海人民来共享上海的发展成果,而是通过上海的率先,把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成果融入长三角和全国的发展大局,使上海的率先发展真正能够让全国的发展得益,让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人民一道来共享上海率先发展取得的成果,同时通过上海的率先为全国的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二、率先创建有效的利益共享平台
  
  这一共享平台包括构建利益分配机制平台和权益保障机制平台。
  (一)建立健全合理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
  1、率先打造公平合理的分配起点。政府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机会均等,努力打造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起点,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比较平等地享有教育、工作就业、劳动创造和社会福利的权利。
  首先是要推进教育机会均等化进程,快速积累人力资本,增强社会成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不应该把教育过多地推向市场。教育的改善是减少不平等的可靠而又有效手段,政府要在全民教育上肩负重要责任。上海的几个重点是:政府要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实施对贫困家庭的教育补贴政策;政府要规范初次教育的平等机制,保证所有新生劳动力都能接受平等有效的培养;着力抓好郊区农村的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初、中等教育的投入,确保城乡义务教育的机会均等和优质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大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意愿者的多种形式的物质支持;建立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转型和升级机制,将教育培训保障纳入并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近期的一项主要任务,为农民提供各种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
  其次是要实施积极的“就业优先”战略,确立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政策。就业是社会稳定之源、社会和谐之本。就业机会增加意味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充分就业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上海总的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由此引起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市弱势群体队伍的扩大等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影响上海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因此,上海实行“就业优先”的战略刻不容缓。所谓“就业优先”战略,就是转变过去“增长优先”的经济模式,树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上海的重点是:首先,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鼓励创业的精神和理念,大力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式的就业方式,努力消除影响创业的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的障碍,使上海成为“创业之都”。其次,提高就业弹性,促进就业增长。要把增加就业弹性,改善就业基础,作为上海贯彻就业优先战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来对待。再次,重视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按照就业结构理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上海应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战略性选择和近期的“主攻方向”,在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方面做足文章。第四,缩小二元经济,城乡联动就业。包括要加速城市化进程,在适度发展“都市圈”的同时,将“新市镇”建设作为大战略对待;要建立全市统一、城乡联动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统筹协调城乡就业;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巩固和提升乡镇企业,在减少农民中转移农民,稳定农民和农村社会。第五,优化工业化技术路线,适当兼顾就业。考虑到上海的就业压力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上海也应从兼顾就业的角度出发,优化工业化技术路线,防止工业化对劳动就业的“挤出效应”。最后,坚持市场导向,适度政府调控。在目前就业矛盾异常突出的时期,政府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职责:一是确立选好战略,把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二是给所有公民以公平的就业机会,实行就业的“国民待遇”;三是注重宏观调控,运用财政、税收、货币等政策杠杆引导和促进就业;四是健全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如制定人工成本指导线,避免就业机会的过多丧失;五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利益,同时以以工代赈、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途径妥善解决就业问题。
  再次是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节和监督。基于社会舆论对少数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日益关注,上海应率先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提高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鼓励公平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和平均收入。对少数特殊的垄断性行业,要加强收入分配的控制,防止分配差距过大。对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政府不能放松对其分配活动的监管,要制定工资指导线,加大对工资福利过高、增长过快行业的职工收入调控力度;加强对这类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人工成本增长率的考核,严重违反国家工资政策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于某些垄断行业严重存在的收费不合理、服务质量差、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一是要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二是要建立成本约束机制,三是要完善明码标价有关规定,加强对垄断行业收费的监督检查,对一些垄断行业利用垄断经营地位乱涨价、乱收费的,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
  还有是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迅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国际经验看,一个比较优化的社会结构往往取决于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有恒产者有恒心。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是增加中产者数量进而稳定人心、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经济的增长来带动群众收入的增长,通过收入的增长来累积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样,更多的群众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财产、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其次,是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够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和财产性收入、进而为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阶层提供经济基础。同时,如何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上海还应该在制度层面上率先进行大胆探索。其一是创新金融管理体系,让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同时强化对现有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规范。其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在拆迁、征地、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利不受侵犯。其三是进一步明晰产权,并且让它们成为可以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广泛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这样,原来死的、不能动的财富,就转变成了可以再生更多价值的活的资本。其四就是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民住宅的合理流转。
  最后是促进上海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协调发展,是上海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上海的关键所在。上海各郊区、县能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能否作为推动构建和谐上海发展的积极因素,对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上海“十一五”期间的几个重点是:一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上海农村全面进步。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以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包括要重点发展蔬菜、水产、苗木花卉和农业旅游、生态农业等主导产业;要选准主导产业和产品,提升农产品精加工能力和水平;要支持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通过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来建立和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还可以积极探索产销直供、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等等。三是要倡导都市农业,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品位与城市竞争力。配合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上海发展都市农业要围绕建设“绿色上海”,重视生活、生态功能及教科示范功能,提升农业的生产功能。具体来讲,在生产功能开发方面,要将上海有限的农业资源作为吸纳农业高科技的载体,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上海农村建成优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及出口基地;在生活功能拓展方面,在更多适宜的地区建立起适合城市居民消费的特色鲜明、崇尚自然的休闲体验农业园区、旅游观光农业园区;在生态功能开发方面,努力开辟上海绿色通道,编制上海绿色网圈,构筑上海绿色屏障。
  2、规范初次分配,强化再分配功能,鼓励形成第三次分配机制。首先要持续做大初次分配“蛋糕”,规范初次分配。上海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规范初次分配:一是创造平等致富的法律环境。上海应率先在制度上保障劳动者合法收入和私人财产的安全,鼓励创业,合理合法创造的财富要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护。要做到劳动收入的工资化,工资收入的货币化,各种收入的透明化,建立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加强监管,加强法制。二是在国有单位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形成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分配机制,促进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方式多元化,鼓励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三是对非国有单位,要坚持并坚决实行最低工资制。上海的最低工资水平应该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财富总量增长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并应该在水平上适当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同时要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扩大年薪制范围,建立企业工资增长的内生机制。
  其次要强化政府再分配功能。一是要加强对高工资外收入单位调控。要清理工资外收入项目,重点治理不合法、不合理的工资外收入,调控高工资外收入单位随意发放工资外收入的行为。二是要重点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主要是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遗产税调节高收入者。针对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在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功能方面的不尽如人意现象,上海应在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同时,减少级次、扩大级距并控制税率,特别是2000~4000元这一区间内的收入应采取低税率政策,在此之上的税率可以适当提高。三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体系上控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上海必须从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出发,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实现突破性进展,包括应该率先实现本市市民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即本市居民享有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权益人数的比重必须达到98%以上。
  最后是应发展慈善事业,推动第三次分配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中第一次把发展慈善事业提到“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推动社会救助,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既是帮助困难群众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也是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上海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路径。为此,一是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慈善意识,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和志愿活动。要把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相结合,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相结合,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二是要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步伐,改善慈善事业的准入制度,健全公益财产管理制度、公益机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行业评估制度和信息统计制度,使行业组织的进入和运行有法可依和独立发展。三是要建立和加强慈善公益组织的行业自律、能力建设及专业化发展步伐,迅速提高慈善公益组织的整体素质。四是要在税收及财政政策上对慈善事业有所倾斜,利用税收杠杆,通过对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收,以实现对公益事业参与者的税收照顾和优惠,从而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二)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百姓的生活。但是上海与我国其他城市一样,也面临转型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当前,上海应率先着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用健全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来维护、保障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1、健全科学有效的就业权保障机制。包括一是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应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三是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四是要率先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五是要强化政府的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2、健全科学有效的健康权保障机制。这就要求上海必须率先在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一重点问题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路径,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率先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当前的突出问题是,要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为此,要着力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应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还要加快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立法进程,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3、健全科学有效的受教育权保障机制。上海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方面,上海应率先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同时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现阶段,尤其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县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4、健全科学有效的受救助权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率先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突破。在现阶段,尤其要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健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整体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海应该率先建立并完善覆盖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健全和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5、健全科学有效的保障公民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利机制。上海要率先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当前,尤其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各区、县,将政府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从而尽可能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三、率先创建利益共享的协调机制
  
  要实现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
  1、利益引导机制。主要是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利益引导,主要是指思想观念的引导,让人们树立起获取利益要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近阶段工作的重点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利益分化的现象,正确认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因主客观能力、条件等不同而导致的利益分配差异的客观性。
  2、利益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法律和道德对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法律和道德是利益需求和利益行为的调节器和控制器。近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对利益主体的法律约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合法合理的社会环境,引导广大市民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获取利益,防止在利益的取得过程中采取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减少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同时还要重点加强道德建设,约束和规范广大市民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行为,引导人们合理选择利益目标,自觉调整利益需求,科学选择利益行为,正确处理利益关系。
  3、利益调处机制。主要是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利益矛盾的机制。要求我们的广大干部要学会和善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调处利益矛盾,特别是要学会和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处矛盾纠纷,把调处利益矛盾的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要学会和善于运用经济手段调整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和物质利益矛盾;要善于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行之有效的解决利益矛盾的方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社会利益调节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公平感。除了政府与市场以外,上海还应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中介组织参与调处利益矛盾的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率先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及矛盾化解机制
  
  建立科学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为各利益主体提供充分的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在现阶段,党和政府面对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凸现的利益矛盾,要发挥利益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为各利益主体提供充分的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使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正当的、规范的渠道进入公共决策过程中,供决策者参考和借鉴。当前,上海除了完善传统的信访渠道外,还要结合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和规范各种听证会、论证会、行政首长接待日等民主对话和协商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好有形平台之外的网络平台,畅通各方面利益表达渠道。尤其要通过制度创新,加强政府与普通群众、弱势群体的对话和沟通,引导他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并在政策制定上能够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利益要求。
  从上海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来看,还应率先建立及时有效的利益矛盾化解机制。要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城乡群众自治组织在化解利益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中的作用,及时地把各种矛盾问题消灭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干部官僚主义行为和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群众提出的合理的利益要求,能解决的要及时给予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对群众一些不合理的利益要求也要做好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尽快使矛盾得到有效地控制和处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五、率先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的工作机制
  
  要更加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尊重和保护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热情。坚持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督办、谁落实的原则,以畅通社情民意为主旨,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核心,以基层信访工作为重点,切实保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诉求,依法规范信访工作。其次,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完善领导接访、定期约访制度,坚持有访必接、有信必复,提高重要信访的按时办结率、当事人息诉率和群众满意率。要依法保护人民群众正当的信访权利,对于群众的无序上访,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疏导和劝阻。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 责任编辑:王亚仑
其他文献
我国是土地大国,土地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原因所导致的人均耕地面积较低这个基本国情,国家从大局出发颁布了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确保耕地面积保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暴露了出来,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着内部产权分配不清、家族化管理弊端以及经营权与所有权尚未分
线损的增加将增大配电线路的能量损耗,造成供电成本的增加,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低压线损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在电网智能化的基础上,提出有利
周恩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领导新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其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作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者、决策者和指挥者,周恩来领导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从思想理论、指导原则和具体实践三个层面上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思想理论上阐明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把科学技术看作
本文就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的必要性、施工工艺基本流程以及裂缝减少注意方面进行探析,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工艺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加强风险控制是政府招投标过程中的重点内容,然而现阶段,政府投标环节中还存在各类风险问题,对风险的深入分析,并加强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了促进政府招投标顺利开展的关键.
执政方略通常是指执政党为掌握政权和管理国家政事而制定实施的大政方针和谋略。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执政方略主要是指党在执政过程中,为实现执政目标,完成执政使命而制定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纵观党的历史,可以看到党的执政方略的发展变化和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是同步的,执政方略也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    
目的 为航天员提供一套可随时随地训练的移动式手控交会对接训练器,提高未来空间站任务手控交会对接操作的训练效率.方法 以当前桌面式训练器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手控交会对接
我国城市的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现如今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一直处于飞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很多城市内的交通运输压力日益增大,可以说我国一线城市普遍出现了交通严重拥堵的现象,这
目的 分析自然分娩产妇实施子宫恢复护理训练的价值.方法 选择从2017年3月~2019年1月于本院中自然分娩法产妇140例,依照产妇生产时间分为两组,其中前70产妇为探析组,后70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