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凝血功能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6年1月急诊及住院的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凝血功能及预后相关因素。纳入者均经CT血管造影确诊,且发病时间在14 d以内。收集入院首次血常规、出凝血功能资料,记录手术干预方式、预后等资料。以是否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否存活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119例AAD患者的年龄为(52.9±14.2)岁,男女比例5.3∶1。疼痛为AA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90.0%以上,疼痛性质以转移性或扩展性疼痛多见。发生显性DIC 13例(10.9%),7例死亡(53.8%);DIC组与非DIC组比较,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platelet, 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以及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16例(13.4%)均为A型AAD,其中DIC 7例(43.8%);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在NLR、PLT、Fib、D-二聚体、FDP、PT、APTT,以及DIC比例和手术治疗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D-二聚体对AAD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预后价值,PLT活化和消耗量增加,则病死率增加,一旦发生DIC,预后极差;NLR、血小板计数是影响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