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亚热带榕属乔木切枝后的叶效率及其对生长的影响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uq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榕(Ficus microcarpa L.)和黄桷树(Ficus virens Ait. Var. sublanceolata (Miq.) Corner)是在三峡库区大量栽植的优良绿化树种.因种苗培育和植株管理的需要,对榕和黄桷树进行切枝的现象常有发生.切枝引起的叶组织损失可能使植株的总光合生产下降,生长减弱.因此,叶的净生产能力,即叶效率,对榕和黄桷树植株切枝后的生长和损伤恢复至关重要.由于切枝引起的光合组织(叶组织)损失大于非光合组织损失(因为切枝并不影响植株的主茎和根组织),植株切枝后平均每单位叶面积要提供比切枝前更多的同化产物用于呼吸消耗,因而切枝后植株的叶效率有可能下降.为探明切枝是否会影响榕和黄桷树的叶效率以及可能的叶效率变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包括2个处理季节(春季和秋季)和4个处理强度(0%、20%、50%和70%切枝)的切枝实验,对榕和黄桷树进行了切枝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切枝不会降低榕和黄桷树的叶效率,相反,切枝后植株的叶效率会增高(榕春季切枝处理除外),切枝对叶效率的增高效应不会因切枝季节和切枝强度的不同而变化.研究发现,不同切枝季节对榕和黄桷树叶效率的影响不一样.秋季切枝使叶效率增高的程度大于春季切枝.秋季切枝后,榕和黄桷树的叶效率随切枝强度的增大而增高,但春季切枝后的叶效率随切枝强度增大而增高的趋势却不明显.分析表明,叶效率增高促进了榕和黄桷树植株切枝后的生长.切枝处理一年后,因叶效率增高而导致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占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总增量的百分率在20%、50%、70%秋季切枝榕植株中分别为7.9%、12.9%、21.6%;在春季切枝黄桷树植株中分别为24.4%、18.1%、15.4%;在秋季切枝黄桷树植株中分别为9.5%、19.9%和35.3%.本研究表明,切枝后叶效率的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切枝植株因叶面积减少而导致的光合生产下降,它是植物适应损伤的一种有效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做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并促进电力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本文针对主题餐厅的设计需求,以及陈设品作为设计添加物逐渐成为体现空间主题的重要手段这一现象,通过对陈设品概念、分类以及作用的分析和论述,阐明了陈设艺术不是设计后期的附
城市水系及水系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发城市滨水空间正逐渐上升为城市建设及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武进作为“现代江南水城”,更应针对这一新趋势,抓住自身特质,挖掘新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提高和逐渐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已经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活跃、最具生机和综合性的学科,占据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要求,本文将从调度需求角度介绍可视化技术在调度运行过程中的应用,此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系统中的地理接线图、实时运行
建筑电气调试费用的计取由于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以及部分预算人员对一些电气施工工程以及施工工艺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做这笔费用的过程中难免在理解上有一些偏差,本文通过对
采用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 turcicum 的无性菌丝作受体,建立了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的转化方法.采用的载体为pUR5750,携有来源于质粒pAN71的潮霉素抗性选
根据已发表的犬瘟热病毒OP株核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以犬瘟热病毒OP株感染Vero细胞收获病毒提取的RNA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出F基因的769、832 bp片段.将PCR产物按正确的阅读框
为了从巴氏毕赤酵母中获得分泌表达的非融合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 (HBscFv ) ,设计引物从pGEM HBscFv上扩增HBscFv,亚克隆至P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中 ,然后转化P pastori
记述了云南产凤仙花属(Impatiens L.)19个新种1个新变种.即:长喙凤仙花;怒江凤仙花;德钦凤仙花;德浚凤仙花;片马凤仙花;文山凤仙花;老君山凤仙花;麻栗坡凤仙花;版纳凤仙花;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