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慕课浪潮对开展中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元素,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提供了契机。由于慕课具有独特的优势,作者率先启动慕课建设试点工作,“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于2016年正式开课,目前已开展了3期网上授课任务。文章重点介绍了教学团队在慕课资源建设、在线使用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梳理了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慕课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慕课建设;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2-0033-04
“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慕课于2015年10月开始建设,2016年8月在国防科技大学“梦课平台”发布并正式开课。目前已完成3期(与课程教学同步开课,1年1期)课程授课任务。
在该课程慕课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研究了众多关于慕课的理论和成功案例,全程参与了清华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电路基础”慕课课程的选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完成了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素材的准备和制作、上线发布、后期使用维护等工作。可以说,这门课程慕课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凝聚着教学团队不懈努力不断探索的心血。
在慕课网上授课过程中,教学团队掌握了从开课、资源发布、作业布置、讨论等环节的在线开展办法,更重要的是,摸索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同时深入思考了如何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更好地建好慕课、用好慕课等一些实际问题,让慕课真正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本文从教师视角重点介绍了教学团队在慕课资源建设、在线使用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慕课建设和教学模式探索提供借鉴。
一、课程慕课建设要求
有很多教师说:“慕课到底是什么?”“我也想做慕课,可是不知道慕课需要什么、该怎么做、从哪里开始做。”
“慕课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实质上涉及慕课的概念、应用模式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大量文献中均有介绍,在此不赘述。笔者拟从教师视角和慕课使用方面解释这个问题。
图1描述了慕课的使用层次结构,通常分为资源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
资源层包括慕课平台和课程资源两部分。慕课平台是慕课资源管理、学习管理和学习资源发布系统,通常由学校或专门机构维护,比如国防科技大学的“梦课平台”、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等等。慕课平台为课程提供在线运行环境,同时还可以开展讨论、资源发布、考试等线上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就是我们所说的一门慕课的所有资源,包括微视频、测试题、参考资料、讨论题等等。网络层,顾名思义就是为慕课资源的共享访问提供网络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互联网、专用网等形式。应用层是位于层次结构的最上层,主要面向慕课的使用者,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要对课程进行在线的维护和管理,学生通过慕课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完成自测试、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查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的课程开课进度、学生选修及学习情况等等,实时掌握课程教学情况,实施教学管理和监督。
二、课程慕课建设工作及其成果
从慕课使用的层次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工作主要在资源层的课程资源建设、应用层的课程开发维护两个方面。目前,“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已完成了这两方面的工作,此处重点介绍具体工作及其成果。
(一)慕课资源建设
慕课资源建设包括知识体系构建、素材的准备与制作两个方面。在知识体系构建方面,主要是把教材的章节内容划分成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能够解决一个重难点问题,并且便于用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在素材的准备与制作方面,主要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撰写脚本、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教案、录制微视频,同时还要准备所需的视频、图片、动画等相关资料。上述这两方面的建设内容、方法及注意问题等,在《〈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MOOC建设实践》文章已有详细介绍,此处重点说明教师在慕课资源建设方面需准备的素材,并以量化数据说明已上线的课程慕课工作成果,如表1所示。
表1仅列出了发布到“梦课平台”上的成品资源,实际上,慕课资源建设还需要准备大量的视频、图片、动画等原始素材以及实物教具、实验器材等,这些原始资源量远远大于表1所列的成品资源量,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慕课资源建设的工作量大。
(二)慕课在线使用
课程慕课上线以来,教学团队克服了科研任务重、上课任务紧急等诸多困难,到目前为止成功地完成了“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3期在线授课任务,取得了慕课上线使用的宝贵经验,并为课程资源的持续完善打好了基础。笔者拟从学生注册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这2个方面对慕课在线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学生注册情况
到目前为止,课程注册人数有3000多人,其中本科生有1000余人,电子工程、火控等专业占多数,其他层次的学员有2000余人。
从注册情况看,在校的教师、学生约占33%,其他人员占67%。这种比例分配说明,“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适用范围较广,不仅可作为本科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可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源,还可作为其他人员深入学习航电相关知识的辅助资源。
2.学生学习情况
本课程共有35个知识点,其注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人数分配情况如表2所示。
只有40.8%的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全部知识点的学习,这与教学团队的预期值存在一定差距。通过与学生在线交流后我们了解到学生选修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属于教师的授课要求。在1224名基本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学生中有70.0%是在校学生,原因是教师开课时同步要求学生完成网上学习任务,并将网上学习情况作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二是适应新岗位需求。在基本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学生中,约有30.0%的人是为了适应新岗位需求,需要系统深入地学习航电知识。三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58.6%的学生仅完成了部分(5~29个)知识点学习,这些学生大都从事航电维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只想补充学习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比如系统设计、新技术等。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慕课不仅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也为在职人员提供了菜单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按需学习。
(三)将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目前,基于慕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研究者探索的热点,关于“翻转式”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与诸多优势更是不胜枚举[1-4]。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每个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其应用背景和适用性,更要得到学校各级部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如何针对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将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教学团队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在3个年级的本科班探索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到目前为止已初见成果。
1.混合式教学模式简介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它逐渐得到了普遍关注。混合式教学倡导信息化教学与课堂教学并存,不存在信息化教学取代或推翻课堂教学的问题,只存在混合程度的问题。
慕课是信息化教学的典型,根据慕课学习时间占总课时比例的不同可将混合程度分为“浅组合”、“中组合”和“深组合”。“浅组合”就是说只要你在课堂教学中用慕课,不管用了多少时间、怎么用,都算是“浅组合”。“深组合”则是让学生利用慕课在课下学习,课堂上教师进行答疑、组织讨论、开展实验等。“中组合”是由“浅组合”向“深组合”过渡的一个阶段。
实际上,混合式教学的三种组合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慕课授课经验等不同采用不同的组合,并逐步从“浅组合”过渡到“深组合”。例如,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的“电路原理”课程就是“深组合”非常成功的案例,网络上热议的“史上最萌”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慕课授课,也经历了“浅组合”才逐渐达到目前“一票难求”的境界。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浅组合”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三种不同的组织方式。
课前用慕课。这种方式是提前一周将微视频和测试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看视频、做测试题。课上,教师通常利用一定的时间复习、答疑(时间长短不定),其余时间用来重点介绍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作为微视频的补充。这种方式适合概述性的内容,比如航空电子的概念、发展、分类及应用,航电系统功能实现的新技术等。
课内用慕课。教学团队在慕课制作中积累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视频等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教学中,对于丰富目前的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支持作用。
课后用慕课。“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中有一类设计性的内容,包括功能模块设计、系统信息交互过程设计、系统结构设计等。每类设计的设计方法相同,只在具体交联关系、数据定义等方面有差别。对于这类内容的做法是先在课堂上详细讲述设计方法,课后让学生分组开展设计,遇到问题时可借助慕课平台去解决。
三、课程慕课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一)继续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
慕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权衡学校特点、课程特色、慕课优势等要素,找到这些要素的最优融合点,才能真正让慕课为教学服务。
目前,我们探索的“浅组合”方式,虽处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但慕课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诸多裨益已初见端倪。比如有一项作业是让学生课下看微视频,然后分组设计18个功能模块。虽然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参差不齐,但有些学生却提出了颇具创意的设计结果,比如“从航电系统所处的飞机环境着手开展系统功能设计”“在数据传输控制模块中增加数据优先级”等。在课堂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慕课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看到慕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复现等特点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索混合式教学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挖掘慕课的优势,加深慕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程度,逐步向“中组合”“深组合”过渡,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与发言权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持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慕课资源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更不是一劳永逸之举,我们要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跟上教学内容的更新进程。
一是慕课知识点的划分以目前的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课时调整、教材改版或内容更新都要同步更新相关慕课资源,包括微视频、测试题、讨论题和参考资料等。二是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仅与课程内容有关,实际上却反映了我们在知识点组织与讲解方面的不足,要么知识点划分过细,要么讲解太深。收集、整理这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继而修改慕课资源,促进慕课资源在不断地使用、更新中持续完善。三是我们探索使用“雨课堂”与慕课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雨课堂”灵活、方便使用的特点,开展课前的预习内容推送,课内的自测试、投票以及课后的试卷发布等。“雨课堂”是真正的“移动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预习和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探索慕课自主开发模式
在慕课资源的诸多要素中,微视频制作的工作量非常大。目前,“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的微视频录制采用合作方式,请专业团队负责摄像和后期合成等工作,而教师要充当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多个角色,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合作拍摄方式在视频的清晰度、音质音效以及后期合成方面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对教师要求较高,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的口误,都会导致重新拍摄,耗时费力。
目前有很多微视频制作工具,比如PowerPoint增加Office mix插件后能够录屏和录声音,并直接输出视频文件。Open-Sankore白板软件内置录制功能,可以录制白板内容,直接输出视频文件。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可方便地利用手机的语音输入功能将声音增加到手机课件中,无需额外的语音编辑。光感应黑板能将板书内容时时同步到教学电子设备及投影机屏幕,实现板书的数字化,从而帮助实现互联互通及远程直播教学。这些新工具灵活性非常强,极大地方便了课程资源的制作。利用这些工具制作课程资源,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慕课建设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慕课这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是课程视频的堆积,更不是课下学生看视频、课上组织讨论的简单过程。慕课是对课程教学模式的冲击,同时影响着大学教育教学机制的转变,需要各级领导、机关干部、所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关注与积极探索。在这些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各级领导的决心和信心,在此基础上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合,还要有机关干部、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上下联动态势,共同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慕课。
慕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教学团队、一门课程不可能对其所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因而建设工作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笔者仅仅初步分析了慕课建设需要什么,总结了教学团队在“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慕课建设中的做法、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慕课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希望同行能有更多精彩的论见。
[ 参 考 文 献 ]
[1] 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6):40.
[2] 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3.
[3] 余久久.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MOOC教学现状分析: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5):74-75.
[4] 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关键词]慕课建设;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2-0033-04
“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慕课于2015年10月开始建设,2016年8月在国防科技大学“梦课平台”发布并正式开课。目前已完成3期(与课程教学同步开课,1年1期)课程授课任务。
在该课程慕课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研究了众多关于慕课的理论和成功案例,全程参与了清华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电路基础”慕课课程的选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完成了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素材的准备和制作、上线发布、后期使用维护等工作。可以说,这门课程慕课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凝聚着教学团队不懈努力不断探索的心血。
在慕课网上授课过程中,教学团队掌握了从开课、资源发布、作业布置、讨论等环节的在线开展办法,更重要的是,摸索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同时深入思考了如何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更好地建好慕课、用好慕课等一些实际问题,让慕课真正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本文从教师视角重点介绍了教学团队在慕课资源建设、在线使用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慕课建设和教学模式探索提供借鉴。
一、课程慕课建设要求
有很多教师说:“慕课到底是什么?”“我也想做慕课,可是不知道慕课需要什么、该怎么做、从哪里开始做。”
“慕课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实质上涉及慕课的概念、应用模式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大量文献中均有介绍,在此不赘述。笔者拟从教师视角和慕课使用方面解释这个问题。
图1描述了慕课的使用层次结构,通常分为资源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
资源层包括慕课平台和课程资源两部分。慕课平台是慕课资源管理、学习管理和学习资源发布系统,通常由学校或专门机构维护,比如国防科技大学的“梦课平台”、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等等。慕课平台为课程提供在线运行环境,同时还可以开展讨论、资源发布、考试等线上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就是我们所说的一门慕课的所有资源,包括微视频、测试题、参考资料、讨论题等等。网络层,顾名思义就是为慕课资源的共享访问提供网络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互联网、专用网等形式。应用层是位于层次结构的最上层,主要面向慕课的使用者,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要对课程进行在线的维护和管理,学生通过慕课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完成自测试、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查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的课程开课进度、学生选修及学习情况等等,实时掌握课程教学情况,实施教学管理和监督。
二、课程慕课建设工作及其成果
从慕课使用的层次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工作主要在资源层的课程资源建设、应用层的课程开发维护两个方面。目前,“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已完成了这两方面的工作,此处重点介绍具体工作及其成果。
(一)慕课资源建设
慕课资源建设包括知识体系构建、素材的准备与制作两个方面。在知识体系构建方面,主要是把教材的章节内容划分成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能够解决一个重难点问题,并且便于用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在素材的准备与制作方面,主要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撰写脚本、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教案、录制微视频,同时还要准备所需的视频、图片、动画等相关资料。上述这两方面的建设内容、方法及注意问题等,在《〈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MOOC建设实践》文章已有详细介绍,此处重点说明教师在慕课资源建设方面需准备的素材,并以量化数据说明已上线的课程慕课工作成果,如表1所示。
表1仅列出了发布到“梦课平台”上的成品资源,实际上,慕课资源建设还需要准备大量的视频、图片、动画等原始素材以及实物教具、实验器材等,这些原始资源量远远大于表1所列的成品资源量,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慕课资源建设的工作量大。
(二)慕课在线使用
课程慕课上线以来,教学团队克服了科研任务重、上课任务紧急等诸多困难,到目前为止成功地完成了“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3期在线授课任务,取得了慕课上线使用的宝贵经验,并为课程资源的持续完善打好了基础。笔者拟从学生注册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这2个方面对慕课在线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学生注册情况
到目前为止,课程注册人数有3000多人,其中本科生有1000余人,电子工程、火控等专业占多数,其他层次的学员有2000余人。
从注册情况看,在校的教师、学生约占33%,其他人员占67%。这种比例分配说明,“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适用范围较广,不仅可作为本科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可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源,还可作为其他人员深入学习航电相关知识的辅助资源。
2.学生学习情况
本课程共有35个知识点,其注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人数分配情况如表2所示。
只有40.8%的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全部知识点的学习,这与教学团队的预期值存在一定差距。通过与学生在线交流后我们了解到学生选修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属于教师的授课要求。在1224名基本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学生中有70.0%是在校学生,原因是教师开课时同步要求学生完成网上学习任务,并将网上学习情况作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二是适应新岗位需求。在基本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学生中,约有30.0%的人是为了适应新岗位需求,需要系统深入地学习航电知识。三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58.6%的学生仅完成了部分(5~29个)知识点学习,这些学生大都从事航电维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只想补充学习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比如系统设计、新技术等。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慕课不仅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也为在职人员提供了菜单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按需学习。
(三)将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目前,基于慕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研究者探索的热点,关于“翻转式”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与诸多优势更是不胜枚举[1-4]。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每个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其应用背景和适用性,更要得到学校各级部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如何针对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将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教学团队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在3个年级的本科班探索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到目前为止已初见成果。
1.混合式教学模式简介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它逐渐得到了普遍关注。混合式教学倡导信息化教学与课堂教学并存,不存在信息化教学取代或推翻课堂教学的问题,只存在混合程度的问题。
慕课是信息化教学的典型,根据慕课学习时间占总课时比例的不同可将混合程度分为“浅组合”、“中组合”和“深组合”。“浅组合”就是说只要你在课堂教学中用慕课,不管用了多少时间、怎么用,都算是“浅组合”。“深组合”则是让学生利用慕课在课下学习,课堂上教师进行答疑、组织讨论、开展实验等。“中组合”是由“浅组合”向“深组合”过渡的一个阶段。
实际上,混合式教学的三种组合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慕课授课经验等不同采用不同的组合,并逐步从“浅组合”过渡到“深组合”。例如,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的“电路原理”课程就是“深组合”非常成功的案例,网络上热议的“史上最萌”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慕课授课,也经历了“浅组合”才逐渐达到目前“一票难求”的境界。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浅组合”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三种不同的组织方式。
课前用慕课。这种方式是提前一周将微视频和测试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看视频、做测试题。课上,教师通常利用一定的时间复习、答疑(时间长短不定),其余时间用来重点介绍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作为微视频的补充。这种方式适合概述性的内容,比如航空电子的概念、发展、分类及应用,航电系统功能实现的新技术等。
课内用慕课。教学团队在慕课制作中积累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视频等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教学中,对于丰富目前的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支持作用。
课后用慕课。“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中有一类设计性的内容,包括功能模块设计、系统信息交互过程设计、系统结构设计等。每类设计的设计方法相同,只在具体交联关系、数据定义等方面有差别。对于这类内容的做法是先在课堂上详细讲述设计方法,课后让学生分组开展设计,遇到问题时可借助慕课平台去解决。
三、课程慕课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一)继续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
慕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权衡学校特点、课程特色、慕课优势等要素,找到这些要素的最优融合点,才能真正让慕课为教学服务。
目前,我们探索的“浅组合”方式,虽处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但慕课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诸多裨益已初见端倪。比如有一项作业是让学生课下看微视频,然后分组设计18个功能模块。虽然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参差不齐,但有些学生却提出了颇具创意的设计结果,比如“从航电系统所处的飞机环境着手开展系统功能设计”“在数据传输控制模块中增加数据优先级”等。在课堂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慕课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看到慕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复现等特点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索混合式教学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挖掘慕课的优势,加深慕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程度,逐步向“中组合”“深组合”过渡,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与发言权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持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慕课资源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更不是一劳永逸之举,我们要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跟上教学内容的更新进程。
一是慕课知识点的划分以目前的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课时调整、教材改版或内容更新都要同步更新相关慕课资源,包括微视频、测试题、讨论题和参考资料等。二是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仅与课程内容有关,实际上却反映了我们在知识点组织与讲解方面的不足,要么知识点划分过细,要么讲解太深。收集、整理这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继而修改慕课资源,促进慕课资源在不断地使用、更新中持续完善。三是我们探索使用“雨课堂”与慕课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雨课堂”灵活、方便使用的特点,开展课前的预习内容推送,课内的自测试、投票以及课后的试卷发布等。“雨课堂”是真正的“移动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预习和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探索慕课自主开发模式
在慕课资源的诸多要素中,微视频制作的工作量非常大。目前,“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课程的微视频录制采用合作方式,请专业团队负责摄像和后期合成等工作,而教师要充当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多个角色,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合作拍摄方式在视频的清晰度、音质音效以及后期合成方面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对教师要求较高,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的口误,都会导致重新拍摄,耗时费力。
目前有很多微视频制作工具,比如PowerPoint增加Office mix插件后能够录屏和录声音,并直接输出视频文件。Open-Sankore白板软件内置录制功能,可以录制白板内容,直接输出视频文件。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可方便地利用手机的语音输入功能将声音增加到手机课件中,无需额外的语音编辑。光感应黑板能将板书内容时时同步到教学电子设备及投影机屏幕,实现板书的数字化,从而帮助实现互联互通及远程直播教学。这些新工具灵活性非常强,极大地方便了课程资源的制作。利用这些工具制作课程资源,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慕课建设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慕课这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是课程视频的堆积,更不是课下学生看视频、课上组织讨论的简单过程。慕课是对课程教学模式的冲击,同时影响着大学教育教学机制的转变,需要各级领导、机关干部、所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关注与积极探索。在这些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各级领导的决心和信心,在此基础上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合,还要有机关干部、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上下联动态势,共同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慕课。
慕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教学团队、一门课程不可能对其所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因而建设工作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笔者仅仅初步分析了慕课建设需要什么,总结了教学团队在“综合航电系统总体技术”慕课建设中的做法、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慕课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希望同行能有更多精彩的论见。
[ 参 考 文 献 ]
[1] 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6):40.
[2] 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3.
[3] 余久久.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MOOC教学现状分析: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5):74-75.
[4] 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