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和家属实施感觉刺激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比较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_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由护士和家属分别提供的感觉刺激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由主管护士施行感觉刺激,观察组由家庭照顾者施行感觉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施行感觉刺激干预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西方神经感觉刺激参数量表(WNSSP)评分、RLA认知评分以及脑电图检查评估情况。

结果

施行感觉刺激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行感觉刺激干预2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GCS[(7.28±1.86),(9.78±2.01)分]、WNSSP[(13.23±10.07),(47.48±14.32)分]和RLA认知评分[(2.15±0.98),(3.20±1.30)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脑电图评级(17.39%,3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感觉刺激可促进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和基础认知感觉功能的恢复,且家庭照顾者实施感觉刺激的促醒效果优于主管护士实施感觉刺激的促醒效果,前者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胫距跟关节融合时应用逆行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治疗的47例患者资料,其中行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者28例(髓内钉组),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者19例(钢板组)。统计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关节骨性融合率、骨性融合时间、返修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简明健康调查
目的探讨髌骨外侧成形术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接受髌骨外侧成形术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的30例症状性髌股关节炎患者资料,男7例,女23例;年龄(56.4±9.7)岁。通过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PFCA)、髌股外侧角(LPFA)、改良Kujala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SF-12量表分别评估髌骨位置、髌股关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袖足印区骨髓开窗技术在全层大肩袖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全层肩袖损伤(3 cm<撕裂大小≤5 c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SB组(采用线桥技术修复,15例)和BMSB组(采用足印区骨髓开窗技术+线桥技术修复术,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肩与肘协会评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缝合与传统切开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接诊顺序单双数分为传统切开组和经皮微创组。传统切开组34例,男31例,女3例;年龄(37.0±10.0)岁;经皮微创组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36.4±9.4)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
目的通过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在内侧相对显露盲区方面的复位质量、跟骨力线及相关疗效,观察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52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28~46岁,平均40.4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跗骨窦切口组,26例)和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外侧L型切口组,2
目的初步调查创伤性肘关节僵硬共病焦虑情况,分析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受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9~10月、2018年5~6月笔者所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组专家门诊就诊的肘关节损伤3个月后患者资料,通过发放问卷方式调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损伤时间、损伤类型、治疗方式和康复方式),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由同一位骨科医师测量
目的比较一期清创内固定与延迟分期手术治疗Gustilo Ⅰ、Ⅱ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4例Gustilo Ⅰ、Ⅱ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一期清创内固定组8例,急诊即刻行清创后内固定治疗;延迟分期手术组16例,在急诊清创后进行缝合包扎,待软组织条件好转后再行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
股骨近端内侧主要有股骨距、股骨小转子等重要结构,其在抗屈曲、抗内翻方面有重要作用。股骨近端血供丰富,骨折经治疗后极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方案。股骨近端骨折术中恢复内侧皮质的连续性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如何在术中恢复股骨近端内侧的连续性及其支撑作用,仍是临床上的难题。本文将对股骨近端内侧壁及其支撑固定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P)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早期水肿以及体外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所致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的作用。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SCI模型,观察经腹腔注射EP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后脊髓水含量、HMGB1表达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OGD/R模型模拟脊髓损伤后缺血再灌注状态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联合植骨及踝关节牵伸术治疗距离踝关节2 cm以内的远端胫骨关节周围骨不连并保留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治疗的12例踝关节2 cm以内的远端胫骨关节周围骨不连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32~56岁,平均41岁;左踝5例,右踝7例。12例患者均在外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周期6~18个月。采用Il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