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节段切除术后不同吻合方式对胃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c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节段切除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之一,其联合前哨淋巴结导航技术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胃节段切除术后常见的吻合方式包括:(1)手工吻合:该操作相对简便,减少了吻合器的使用,可有效降低手术成本,常需开腹或小切口辅助完成吻合。(2)Delta吻合:该吻合为全腔镜下吻合,手术创伤小,但由于侧-侧吻合小弯侧存在残腔,且有可能过度切割胃后壁而缩短幽门袖,增加术后胃潴留的风险;(3)杂交法吻合:该吻合方式安全有效,但需行全腔镜下缝合胃前壁,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建议由腹腔镜胃肠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师开展;(4)穿刺法吻合:该吻合方式为端-端吻合,胃潴留风险低,且适用于全腔镜下吻合,但使用的吻合器比较特殊,给临床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限制。这几种吻合方式各有利弊,对胃功能的影响亦存在争议。总而言之,胃节段切除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肿瘤学安全性的确认、技术的标准化等,仍需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期刊
胃节段切除术是指保留贲门与幽门的胃壁环周性切除的一种手术方法。由于其保留了贲门结构,因此可以减轻患者术后食管反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中具有潜在优势。由于切除范围的局限性,该术式在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被列为研究性的手术方式,尚未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开展。通常认为,胃节段切除术适用范围及手术平面应高于保留幽门胃切除术,同时,两者的概念与治疗理念也存在差异。术中保留贲门的指征,主要取决于肿
目前加速康复外科(ERAS)仍以贯彻理念为主,尚停留在"难以操作"、"难以评估"和"难以重复"的无序、低质应用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可操作的规范和流程,导致异质性问题突出,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和建立包括基础、过程、终末和跟踪质控在内的ERAS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ERAS模式的有效性、安全性、同质性和可及性,促进ERAS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但因ERAS的理念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差异
期刊
期刊
期刊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尤其是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部分切除术(PPG)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随着外科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保留神经已成为"精准医疗"时代的新要求,但在胃癌手术中,对迷走神经腹腔支的保留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保留迷走神经的腹腔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保留腹腔支在胃癌手术中的价值虽有争议,但在预防胆结石、调节胃排空、减少倾倒综合征、缓解慢性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然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SiewertⅠ型和Siewert Ⅲ型分别参照食管癌和胃癌的分期系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对于Siewert Ⅱ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SiewertⅡ型AEG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争议,进行简要阐述。结合当前文献以及笔者经验,建议当肿瘤浸润食管≥3 cm
目的青少年胃癌发病罕见,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少年胃癌研究局限于少量病例报道,缺乏其临床病理特征大样本数据分析。本文探讨10~24岁青少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10~24岁青少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1∶2比例、通过电脑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
随着中国早期胃癌比例增加,局部进展期胃癌预后改善,以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相应提高,胃功能重建手术和功能保留手术已成为学术界的关注重点。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生理通道、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等。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留或重建不同的生理功能。功能重建手术生活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功能保留手术肿瘤根治性的验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学者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关注与开展胃癌功能重建及功能保留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