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建筑施工项目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控制好对施工项目质量有影响的所有因素,才能保证质量控制的效果,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必须要遵守三个原则,即科学合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与标准规范原则[1]。其中,科学合理原则指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中,任何一项工作或者是工序都应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并在此原则之下开展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经济效益原则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需严格防止出现只重视质量与进度,忽视成本控制的思想意识与行为理念。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在追求最快施工进度与最优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还必须强调追求最低经济成本与最高经济效益。而标准规范原则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环节最为基本的要求。通过对施工管理、施工监督、物资流通等环节进行优化,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岗位职责明确到个人。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具体措施
2.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放线技术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放线技术方面,首先需要由测量员测定主轴线,并做好标高的控制点之后,技术人员应合理把握吊线坠作业,量尺寸的环节,为防止积累误差,禁止采取小尺连续测量的方式进行。若两点高差达到最大值时,可由勾股定理对两点高差以及斜距进行计算,可减小误差[2]。同时,以长尺对定位轴线进行测量之后,则需实施局部放线,且每一个测量环节都需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核查。施工环节的放线测量十分关键,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测量放线作业时,要求施工人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控制和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将误差发生率降到最低。
2.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梁柱相接点技术控制
由于梁柱相接点核心区的受力较为复杂,许多施工者都会选择在该区域下部或者是上部留置施工缝,而在混凝土等级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假使梁柱相接点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梁所用混凝土与柱所用混凝土属两种强度等级,将其交接面安置于梁上,而柱同梁下皮之间的高度为等高关系,此时针对施工缝而进行的混凝土浇筑作业,要求于板下平面浇筑上强度与梁相同的混凝土,且浇筑环节不允许间歇,应一气呵成。柱截面内也应浇筑混凝土直至板表面,其强度需同柱混凝土的强度保持一致,并将该部位当做浇筑混凝土时的施工缝。当梁柱相接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已经浇筑到板下平面时,于柱截面位置需指涉柱模板,其高度与板厚相等。该施工程序整体上较为繁琐,不仅需要对交界面处混凝土浇筑进行强度等级的替换,还应注意柱模支设高度是否与板厚相等,且梁柱相接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还应与柱保持一致。
2.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关于用电安全方面的技术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个技术环节都需要用电,以此方式降低人工操作压力,而针对用电技术控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制、用电责任制度以及安全操作流程,对于用电工人的工作范围进行明确的限定。一般情况下,用电工人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开关箱与配电箱进行明确标号,并负责该设备的停电、送电以及日常维修;其二,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计划;临时用电的工程验收表;安全技术交底;电气设备试、检验凭单与调试记录表等信息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其三,检查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计划,查看其是否符合现场具体情况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严格按照手续规定进行审批。
除此之外,还应不断规范化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根据相关要求对设备进行安全设置。其中,开关箱装设应以“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保”作为基本安设原则;在选择漏电保护器的参数时,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设置配电箱、开关箱、线路等设备时,应将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具体地理位置作为参照标准,在此技术上进行合理布置。此外,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相关系统方面,也需进行定时的检查与日常维修。
2.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控制通常从质量、使用标准与施工工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践。
第一,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所需混凝土,要求施工企业控制其进场质量,择优选择生产规模大、信誉度好、性价比较高的水泥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采取定点采购的形式,确保水泥质量始终如一。
第二,严格控制混凝土使用标准。由于水泥会发生水热化等现象,为减少该现象的发生,需适当调整混凝土温升值,使其相对降低。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控制水泥使用量,以每平方米450kg作为参照标准。同时,由于复合液具備减水剂、防水剂、缓凝剂等综合性功能,因此在混凝土中可掺加适量复合液,其用量大约为水泥用量的4%左右。在连续级配的级配碎石选择方面,可以10.4mm作为选取标准(其中10.3mm级的级配含量控制为65%),中砂细度模数为2.8-3.0之间,以0.315凹筛孔作为主要器材,能通过的砂石总量必须大于15%,并严格控制砂率[4]。
第三,严格规范施工工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在浇筑车库与主楼等施工环节,应采取从东往西连续性推进的方式进行。按照泵送预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可用定分段定点的方式,于一个坡度进行薄层浇筑,要求一次性直接到顶。以这样的浇筑方式形成斜坡,可减少拆除、延长和清洗混凝土泵管道的次数,提升输送效率,使混凝土泌水处理环节得以简化,确保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建筑间隔符合要求,且不会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必须强调的是,以泵送形式输送大体积混凝土会在其表面形成较厚的水泥浆,因此浇筑完成之后,应把握好时间,在其初凝之前以铁滚筒进行反复碾压,通过数次打磨的方式使之压实,从而使混凝土收缩裂缝得到有效闭合。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无疑是一项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责任较大的项目,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都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不仅是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还与建筑业的发展与壮大息息相关。因此,相关部门与机构应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的重视,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放线技术、梁柱相接点技术、混凝土施工等技术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出现重大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减少质量问题治理次数与支出费用,以此方式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取到更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鑫.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与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11):227-230.
[2]林仁辉.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控制与管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13):36-39.
[3]王云淑.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J].大观周刊,2013,06(06):68.
[4]赵曼立.浅析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9(29):242-257.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必须要遵守三个原则,即科学合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与标准规范原则[1]。其中,科学合理原则指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中,任何一项工作或者是工序都应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并在此原则之下开展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经济效益原则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需严格防止出现只重视质量与进度,忽视成本控制的思想意识与行为理念。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在追求最快施工进度与最优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还必须强调追求最低经济成本与最高经济效益。而标准规范原则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环节最为基本的要求。通过对施工管理、施工监督、物资流通等环节进行优化,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岗位职责明确到个人。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具体措施
2.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放线技术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放线技术方面,首先需要由测量员测定主轴线,并做好标高的控制点之后,技术人员应合理把握吊线坠作业,量尺寸的环节,为防止积累误差,禁止采取小尺连续测量的方式进行。若两点高差达到最大值时,可由勾股定理对两点高差以及斜距进行计算,可减小误差[2]。同时,以长尺对定位轴线进行测量之后,则需实施局部放线,且每一个测量环节都需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核查。施工环节的放线测量十分关键,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测量放线作业时,要求施工人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控制和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将误差发生率降到最低。
2.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梁柱相接点技术控制
由于梁柱相接点核心区的受力较为复杂,许多施工者都会选择在该区域下部或者是上部留置施工缝,而在混凝土等级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假使梁柱相接点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梁所用混凝土与柱所用混凝土属两种强度等级,将其交接面安置于梁上,而柱同梁下皮之间的高度为等高关系,此时针对施工缝而进行的混凝土浇筑作业,要求于板下平面浇筑上强度与梁相同的混凝土,且浇筑环节不允许间歇,应一气呵成。柱截面内也应浇筑混凝土直至板表面,其强度需同柱混凝土的强度保持一致,并将该部位当做浇筑混凝土时的施工缝。当梁柱相接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已经浇筑到板下平面时,于柱截面位置需指涉柱模板,其高度与板厚相等。该施工程序整体上较为繁琐,不仅需要对交界面处混凝土浇筑进行强度等级的替换,还应注意柱模支设高度是否与板厚相等,且梁柱相接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还应与柱保持一致。
2.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关于用电安全方面的技术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个技术环节都需要用电,以此方式降低人工操作压力,而针对用电技术控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制、用电责任制度以及安全操作流程,对于用电工人的工作范围进行明确的限定。一般情况下,用电工人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开关箱与配电箱进行明确标号,并负责该设备的停电、送电以及日常维修;其二,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计划;临时用电的工程验收表;安全技术交底;电气设备试、检验凭单与调试记录表等信息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其三,检查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计划,查看其是否符合现场具体情况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严格按照手续规定进行审批。
除此之外,还应不断规范化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根据相关要求对设备进行安全设置。其中,开关箱装设应以“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保”作为基本安设原则;在选择漏电保护器的参数时,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设置配电箱、开关箱、线路等设备时,应将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具体地理位置作为参照标准,在此技术上进行合理布置。此外,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相关系统方面,也需进行定时的检查与日常维修。
2.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控制通常从质量、使用标准与施工工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践。
第一,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所需混凝土,要求施工企业控制其进场质量,择优选择生产规模大、信誉度好、性价比较高的水泥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采取定点采购的形式,确保水泥质量始终如一。
第二,严格控制混凝土使用标准。由于水泥会发生水热化等现象,为减少该现象的发生,需适当调整混凝土温升值,使其相对降低。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控制水泥使用量,以每平方米450kg作为参照标准。同时,由于复合液具備减水剂、防水剂、缓凝剂等综合性功能,因此在混凝土中可掺加适量复合液,其用量大约为水泥用量的4%左右。在连续级配的级配碎石选择方面,可以10.4mm作为选取标准(其中10.3mm级的级配含量控制为65%),中砂细度模数为2.8-3.0之间,以0.315凹筛孔作为主要器材,能通过的砂石总量必须大于15%,并严格控制砂率[4]。
第三,严格规范施工工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在浇筑车库与主楼等施工环节,应采取从东往西连续性推进的方式进行。按照泵送预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可用定分段定点的方式,于一个坡度进行薄层浇筑,要求一次性直接到顶。以这样的浇筑方式形成斜坡,可减少拆除、延长和清洗混凝土泵管道的次数,提升输送效率,使混凝土泌水处理环节得以简化,确保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建筑间隔符合要求,且不会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必须强调的是,以泵送形式输送大体积混凝土会在其表面形成较厚的水泥浆,因此浇筑完成之后,应把握好时间,在其初凝之前以铁滚筒进行反复碾压,通过数次打磨的方式使之压实,从而使混凝土收缩裂缝得到有效闭合。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无疑是一项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责任较大的项目,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都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不仅是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还与建筑业的发展与壮大息息相关。因此,相关部门与机构应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的重视,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放线技术、梁柱相接点技术、混凝土施工等技术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出现重大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减少质量问题治理次数与支出费用,以此方式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取到更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鑫.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与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11):227-230.
[2]林仁辉.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控制与管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13):36-39.
[3]王云淑.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J].大观周刊,2013,06(06):68.
[4]赵曼立.浅析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9(29):24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