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未眠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在書上看见“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这个句子,当时便觉极美,又觉不止如此。想起张爱玲写的:“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便应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细细思忆,才发现,那是我的海棠,我的温馨惆怅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的海棠常常开了一会儿就再不开花,年幼的我看着外婆天天浇水却不见它开,不由得小声嘟囔:“这破花儿,一直不开,为什么不扔了?”
  外婆温和地答道:“开花时有开花的好看,这个时候也有这个时候的好看。”
  就是这句年代久远、平淡琐碎的话语,在我脑海中扎根超过十年直至现在,伴随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平凡或者璀璨的日间和夜晚,在不经意间,把我带到那个小女孩的世界,带我回到亲爱的外婆身边。
  也许我并未完全参透这句简单话语中的涵义,却慢慢明白了,无论是绿叶红花还是枯枝繁荫,都不要辜负。
  多少年过去了,岁月无声消逝,当年那个不识字却能道出人生哲理的外婆也已不在人间,让我禁不住怀念那个温馨单纯的从前。“从前的锁也好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外公骑着那辆今已生锈的自行车,车座后有一个帐篷一样的东西,而我就待在这个红色的小小“屋檐”下,跟着外公去一个又一个地方。再长大一些,我蹬着外婆买的“好孩子”牌儿童三轮车,在那个老旧的住宅区骑得飞快。
  再后來,时光夺去了外婆的生命,岁月带走了我的童趣。而外公,依旧骑着那辆多少年不变的自行车,载着他疼爱的外孙女。只是那小小红色帐篷里的孩子已不是我,而变成了表妹。某一次我看见外公正努力地蹬着车,背后是一个稚嫩的小女孩,忽然感到一种深刻的恍惚。一瞬间,我好像就在经历着一种路过,路过我打马而过的时光,路过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时光的变幻中,总有什么被偷换了,又总有什么还留在原地,像深深沉在海底的鹅卵石。而光阴与爱,早已被凝在了我心底的琥珀中。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呀。我的患了糖尿病的外婆,人生中的最后十年,就在一个没有影像的世界里度过了。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外婆不幸双目失明、双腿瘫痪。白天坐在椅子上,偶尔同外公和客人说说话。晚上,外公就扶着外婆躺到床上。每天按时吃饭,按时打胰岛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曾有外人在外婆的葬礼上这样评价外婆的去世:也好,对家人也是一种解脱。那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呀。
  我不知该怎样回答这样的话。我有时也会想,外婆这十年,究竟是蹉跎的、没有意义的十年,还是坚韧的、与命运抗争的十年?
  我想不出答案。
  我上初二的那个暑假,外婆终于还是走了。我在泪水中,懂得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觉是那样酸楚。
  对着病床上已没有了呼吸的外婆,小姨哭得喘不过气:“我妈妈命苦啊……没有人比我妈妈还苦……”外婆一生坎坷,年轻时遇上了那个年代所有的苦难:战乱、饥荒、“文革”……年龄大了还一定要在外面打工。老了,生活终于安定了,却已得了一身的病。一生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幸福快乐的日子。
  我的外公,仍是那个让人心疼的老人。生在那个贫穷而又动乱的年代,只上到了小学三年级,却一生对知识怀着热烈的追求。我上初中时,外公拿着他写的一幅书法,笑着问我可能达到初中学生的水平?这个老人,任劳任怨地照顾了瘫痪的外婆整整十年。冬天洗菜都舍不得用热水,却在逢年过节给三个孙女包很大的红包。不久前,外公在家突发脑溢血,妈妈和小姨都吓坏了,所幸送到医院后并无大碍。可我却真真实实地体会到了苍老的感觉,外公的苍老。
  我们在长大,他们在老去......
  人生总是有那么多遗憾和不如意啊。青春期里的我,也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失落乃至迷失,经历过亲人离世、梦想破灭和遗憾的朦胧爱情。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在经历了失意和痛苦后,依然对生活和未来抱有美好而真实的期待的人。
  少时与将来,是人生的两端。而令人琢磨不透的是,两端的人生,竟都在彼此向往着到达另一端。
  想到这些时,我抬起头,发现自己正坐在空空的教室里。那些整齐的课桌映着斜照的阳光,温暖又安静。川端康成有一次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他告诉自己:“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
  就是这一株平凡的海棠,点燃了川端心中微弱的希望。人类的个体是渺小的,又极平凡,然而我们却依然活着。我们以渺小的、艰辛的生命庄严地活着,美丽地活着。
  如同这盆小小的、灿烂地开放着的海棠。
其他文献
我不知道它属于谁,也不知道它去了何方。如今,在车窗里远远望着这条以往上学的必经之路,却再也看不见那小小的身影。也许,它和我一样,去了别处?  两年前的秋天,它来到了这里。每天清晨,在店铺前悠闲地走着。有时,也不是孤身一人,还有一条黄色的和一条白色的狗。日子久了,人们也渐渐给它们一点剩饭。晚上放了学,也总能看见它们低着头,默默地吃着别人施舍的食物,尾巴也时不时地摇晃几下,仿佛在表示愉悦。  它,通体
期刊
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语言文化过剩的时代,音乐戏剧也许会不时带给人轻松感,但如果静下心来看,就会发现戏剧散发着文字不可比拟的张力,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戏剧古老的魅力才会得以展现。  大卫海尔于1995年创作了话剧《天窗》(Skylight)。一位事业有成的餐饮业大亨和一位普通数学教师作为彼此的旧情人,想要重燃旧情,却发现两人已处在对立的世界:纵然对彼此怀着同样的渴望,却坚持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不愿妥
期刊
每天不知道从什么样的梦里醒来,低声的嘈杂在远处摇晃着。什么藏匿在静谧之中?迷离似梦,我看不清那张脸,那么遥远。  踏出家门,冷风扑面。一切都很熟悉,像去年的春天。阳光里的温暖和冷风纠缠在一起——我记得她来过,这种会钻进耳朵里的芬芳。她附着在神经上,贴在眼角,耳膜。她再来的时候,你会无条件地陶醉,想起和她的所有回忆。一个新的灵魂却有着曾经的那双眼睛,曾经的那份温柔。  我数不出她几次和我一起入梦,冬
期刊
听说,无风无雨亦无晴,是城的悲哀。  围人于口便是城,囚人的城方便是城。  有人穷极一生,仓皇之中寻得其冰山一角。有人一时玩味,误打误撞跌入了城。时间而已,或早或晚,或先或后,误打误撞跌入了城。你我不过只是一凡人,围城这宿命,不可躲,不可避。  也是讽刺,当初趾高气昂浩浩荡荡冲进城门的人,落魄到一无是处。抱着必死的决心撞开城门,困住他们的,岂是这重门。盅惑人心的背后,竟是这般模样——凄凄惨惨到无法
期刊
行走在伯明翰的小巷中,碧藍的天空下,一座座暗黄色的房子沿着街道有序地排列着,不免令人有些乏味。十八世纪时,伯明翰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地位大为提升,成为了英国工业的支柱城市。二战时,伯明翰曾遭到德国空军的大规模轰炸,导致大部分古建筑都损毁了。看着这些残垣颓壁,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来到维多利亚广场,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铜像了。铜像左手持宝球,右手执权杖,头戴皇冠,身披圣衣。
期刊
暮春时节,黛玉以绝世的孤傲迎风独立,落英缤纷,而后静静归于一垅香冢。“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阙《葬花吟》,穿越近三百年的時空,低吟浅唱,萦绕耳畔,令人动容。那是黛玉这样冰洁的女子在面对同样纯净的自然之美时,生命不愿遭受一丝污浊,不愿沾染一纤风尘的表白。  《红楼梦》中,黛玉活得如此无瑕,如此纯粹,“质本洁来还洁去”。
期刊
北海,古之百越文身之地,今之沿海开放之城。古今之间,不过百年,北海这座坐落于广西的璀璨明珠已发生了从小渔村到如今这生机勃勃的新兴城市的惊人蜕变。虽历经沧海桑田,但北海还依旧是北海,是那让人不禁心生温存依恋的北海。  苏公俊赏,天上谪仙人,曾感夜光来,虽遭贬谪,至于合浦,不忧反喜,提笔挥毫,世传苏公语;舒乙博才,先生之子,德学双馨,不远千里方至北海,观老街,惊为天人,大呼此乃空中景……由古及今,几多
期刊
当中国游客在抗战纪念馆中穿着皇军的衣服,举着刺刀嬉笑留影,当游客们在大屠杀纪念馆中搞怪玩笑,当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里欣然游乐,不禁想问:这些不是沉重的地方吗?  当然是!松柏森森,建筑肃穆是当今之景,历史或许曾见证过白骨累累,血流成河的景象。但是,人们忘记了,忘记了历史,忘记了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的光芒能够烛照当代人的灵魂,并且这光芒能化作航海的灯塔,照亮人们走向未来
期刊
雷阵雨落下的时刻,我们踏着泥泞的道路辗转来到草堂寺。  西安连日高温,人们被暑热折磨得苦不堪言,到处去寻找清凉避暑之地。这时,秦岭山脚下的雷雨正好浇灭夏日的炎热。虽然被突降的雷雨淋得狼狈不堪,薄薄的衣服紧贴冰冷的身体,一股久违的凉意却直透心肺,通身爽快无比。环顾四周,到处是匆匆避雨的行人,还有一簇人打着伞,站在十字路口闲聊,仿佛是在享受这雷雨带来的阵阵清凉。  我们循着草堂寺的方向走去,倾泻而下的
期刊
茶水摊  茶水摊是路边摊,搁现在怕是要被城管没收了摊位的。  茶水摊很简单,一张低矮的四方小桌,三五把小方凳,就撑起了一个露天铺面。干净的摊主通常会铺一张与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镜面,这样既容易打理收拾桌子,也显得摊位特别干净。茶杯也是玻璃的。那时候不做兴光怪陆离的复杂花纹和凌乱的色彩拼接,杯子就是玻璃本色,透透明明的,一眼看得见茶水清亮的碧绿色。为了防止落尘,也为了保温,摊主在每个茶杯的杯口会盖上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