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外交战略思想。新时期的外交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是正确的、富有远见的,仍然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关键词]邓小平;外交战略;全球战略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8-0112-03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部署。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系统把握其实质和精髓,可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服务。
一、全球战略是邓小平外交战略的出发点
邓小平对国际问题的思考,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思考,乃至对国内发展问题的思考,都是从全球战略的大视野、大框架出发的。比如,在谈到中美关系时,邓小平强调要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看,美国究竟把中国摆在什么位置还没有搞清楚。”①“中美关系是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如果要使中美关系不停滞并且要继续发展,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和对待中美关系。是以全球战略的角度来对待两国关系,还是从一些暂时的、战术的策略观点来对待两国关系。”③“从全球战略角度来说,中美有广泛的相似的地方。”④“中美关系发展,不只是在台湾问题上,还有全球战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贸易方面以及文化、科技合作方面,领域宽得很。”⑤“真正从全球战略出发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要做许多事情。”⑥他希望美国从全球战略来认识中美关系。当然,邓小平的全球战略思想并不仅限于中美关系,在谈到其他国际问题时,也上升到了全球战略的地位。譬如,在会见土耳其总统埃夫伦时,邓小平说:“在全球战略中,土耳其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你们的位置最敏感……你们那个海峡,一个博斯普鲁斯海峡,一个达达尼尔海峡,厉害得很哪!”⑦他希望中土两国以后要加强交往,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合作。
二、对国际战略形势做出了科学分析
正确分析和判断国际战略形势,是科学地制定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的基础。邓小平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抓住当代世界发展的大潮流,改变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树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大思路、大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有两个重要转变:一个是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改变了对战争危险性的估计;一个是在对外政策上,改变了“一条线”战略。
1977年,邓小平重返领导岗位,他在精心设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的同时,潜心研究国际形势的新特点。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分析国际形势时,纠正了“战争迫在眉睫”的看法。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与来访的德国总理科尔谈话时说:“1974年你来访问,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在增长。”⑧“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⑨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果断地提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⑩这一科学结论,从而摆脱了在一段时间里认为战争迫在眉睫的困惑,为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开展和平外交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对国际战略形势作了科学分析。他认为:第一,“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国家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不敢打。首先,苏美两家原子弹多,常规武器也多,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毁灭人类恐怕还办不到,但有本事把世界打得乱七八糟就是了,因此谁也不敢先动手。其次,苏美两家都在努力进行全球部署,但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因此都不敢动” 。11第二,“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是不希望战争的。这个和平力量还应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干的呀!美国人民、苏联人民也是不支持战争的。世界很大,复杂得很,但一分析,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12第三,“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13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客人时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他说:“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是有希望的,发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14在党的十三大上,我党把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党的十五大以后,人们又把和平与发展称为当今时代特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条线”战略是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建立从日本到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联合起来抵制苏联的侵略,它实际上是国际反苏统一战线。进入8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继续实行“一条线”战略不仅已无必要,而且不利于世界稳定,甚至不利于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中国作为世界战略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同某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会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因此,不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再者,“一条线”战略本身也有缺陷。“一条线”战略以战略关系划线,不利于贯彻独立自主原则,使我国外交失去了主动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一条线”战略的偏向使得我国同一些国家的关系长期僵化,正常的经济、科技、文化交往也受到限制。再加上美国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公然向台出售武器,干涉中国内政,实际上已破坏了中美战略关系。基于上述原因,邓小平认为“一条线”战略已失去了意义,应及时调整。1985年4月,他在会见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时说:“我们的对外政策有了一个调整。过去我们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一政策对于维护和平比较有利。”15改变“一条线”战略,“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16,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决定自己的立场。 三、依据国际环境、国际战略原则和战略方针做出了一系列对外战略决策
(一)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面对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的国际局势,邓小平明确提出建立一种新的体制来代替旧的不合理秩序,以保障世界和平。邓小平说:“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同时要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7邓小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其实质还在于在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际,探索一个关系到21世纪世界的前途,尤其是中国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怎样地位的重要问题。这是极富有战略眼光的考虑。
(二)调整外交布局
邓小平把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放在对外关系之首。因为西方国家制裁我们,要顶住制裁,必须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依据国家利益原则,不计较历史恩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同所有周边国家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努力同周边国家发展全面友好的互利合作关系,保持着良好、和平的周边环境,为我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决不当头
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不能当头。当外国客人希望中国当不结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邓小平回答说:“这我不赞成。千万不要想当什么头,兄弟关系、朋友关系比那个牢靠得多。”181991年,在会见金日成时,他又强调,在形成新的世界格局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观察,少露锋芒,沉着应付。”19这种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思想,成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方针,至今仍是正确的。
(四)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在当前的形势下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以后,利用其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的优势,不断干预和插手发展中国家内政。他指出,现在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的另外两个冷战又开始了。因此,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对中国来说依然十分重要。他认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20西方国家以人权、民主、自由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邓小平由此强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21
(五)提出了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邓小平以其独特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解决国际问题以及与国际问题相联系的国内问题的和平新方法,创造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以及“一揽子”等和平解决问题的具体实现形式,还赋予其普遍化意义。第一,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延伸到国际上,用来解决当今世界的国际争端。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的办法解决是可取的,如解决南北朝鲜的问题,“一国两制”就很适用。第二,对国际上有争议的地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他提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22解决钓鱼岛问题时,邓小平说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或许我们的后人比我们更聪明。还有南沙群岛问题,现在是多国分割,用武力办法解决显然是不行的;可采用谈判的办法,先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第三,有的争端可以用“一揽子”的办法解决。这个办法是邓小平从中印边界问题出发提出来的。他说:“中印之间的问题不是很大,无非是一个边界问题。只要双方采取合情合理的方式,我看是不难解决的。你让一点,我让一点,西段归你,东段归我,就解决了嘛。”“只有采取一揽子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各自说服自己的人民。”23这三种办法都是从现实出发提出来的,它为当今世界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对外关系获得了极大发展,我国的外部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外交战略的经济目标,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包括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问题。
对世界市场或国际市场的构成、布局、特点及相互关系,邓小平做了战略性分析。他希望各国的政治家们都从全球战略的高度认识市场问题,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市场,发达国家也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两国关系要搞好。”24他希望发达国家不要忽视发展中国家这个大市场的潜力和意义。“第三世界人口最多,占世界总人口的3/4以上。”25第三世界相互变成对方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世界最大的市场”。26他说:“中国市场打入不了国际市场,主要是自己没本事。要解决这个问题,靠这样的外交谈判根本没有用,主要靠自己。能否增加出口,关键在于产品质量。出口产品一是要‘新’;二是质量要‘高’,‘高’是指要达到国际水平;三是价格要‘低’。靠这三条才能真正增加出口。”27
邓小平认为,在注重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我国的基本立足点仍然应该放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他说:“像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然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交往,但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国内。如果占人口80%的农村不发达,没有购买力,那样,哪会有国内市场?”28在谈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时,邓小平说:“关于市场问题,国际上有这个问题,中国不担心。这个问题,中国有最大的国内市场。”29“人们现在都说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强大市场,我相信这一点,当然可能在下个世纪才能充分表现出来。”30邓小平对中国市场的分析有一定的分量。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对邓小平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实践,从而占领21世纪世界市场的制高点。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不仅指导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而且指导中国经受住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冲击,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因势利导地开创了大好的外交局面。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环境的不断改善,充分证明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正确的。这一战略思想仍然是中国在新世纪谋划国际战略、制定对外政策、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的战略指导方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注 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15181924252627282930《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页、第116页、第191~192页、第251页、第232页、第232页、第243~244页、第318页、第222页、第457页、第407页、第346页、第341页、第389页、第277页、第256页、第366页。
⑧⑨⑩1112131416172021222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第105页、第127页、第127页、第127页、第127页、第281页、第57页、第282页、第345页、第348页。
[关键词]邓小平;外交战略;全球战略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8-0112-03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部署。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系统把握其实质和精髓,可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服务。
一、全球战略是邓小平外交战略的出发点
邓小平对国际问题的思考,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思考,乃至对国内发展问题的思考,都是从全球战略的大视野、大框架出发的。比如,在谈到中美关系时,邓小平强调要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看,美国究竟把中国摆在什么位置还没有搞清楚。”①“中美关系是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如果要使中美关系不停滞并且要继续发展,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和对待中美关系。是以全球战略的角度来对待两国关系,还是从一些暂时的、战术的策略观点来对待两国关系。”③“从全球战略角度来说,中美有广泛的相似的地方。”④“中美关系发展,不只是在台湾问题上,还有全球战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贸易方面以及文化、科技合作方面,领域宽得很。”⑤“真正从全球战略出发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要做许多事情。”⑥他希望美国从全球战略来认识中美关系。当然,邓小平的全球战略思想并不仅限于中美关系,在谈到其他国际问题时,也上升到了全球战略的地位。譬如,在会见土耳其总统埃夫伦时,邓小平说:“在全球战略中,土耳其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你们的位置最敏感……你们那个海峡,一个博斯普鲁斯海峡,一个达达尼尔海峡,厉害得很哪!”⑦他希望中土两国以后要加强交往,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合作。
二、对国际战略形势做出了科学分析
正确分析和判断国际战略形势,是科学地制定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的基础。邓小平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抓住当代世界发展的大潮流,改变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树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大思路、大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有两个重要转变:一个是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改变了对战争危险性的估计;一个是在对外政策上,改变了“一条线”战略。
1977年,邓小平重返领导岗位,他在精心设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的同时,潜心研究国际形势的新特点。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分析国际形势时,纠正了“战争迫在眉睫”的看法。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与来访的德国总理科尔谈话时说:“1974年你来访问,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在增长。”⑧“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⑨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果断地提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⑩这一科学结论,从而摆脱了在一段时间里认为战争迫在眉睫的困惑,为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开展和平外交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对国际战略形势作了科学分析。他认为:第一,“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国家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不敢打。首先,苏美两家原子弹多,常规武器也多,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毁灭人类恐怕还办不到,但有本事把世界打得乱七八糟就是了,因此谁也不敢先动手。其次,苏美两家都在努力进行全球部署,但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因此都不敢动” 。11第二,“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是不希望战争的。这个和平力量还应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干的呀!美国人民、苏联人民也是不支持战争的。世界很大,复杂得很,但一分析,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12第三,“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13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客人时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他说:“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是有希望的,发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14在党的十三大上,我党把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党的十五大以后,人们又把和平与发展称为当今时代特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条线”战略是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建立从日本到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联合起来抵制苏联的侵略,它实际上是国际反苏统一战线。进入8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继续实行“一条线”战略不仅已无必要,而且不利于世界稳定,甚至不利于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中国作为世界战略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同某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会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因此,不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再者,“一条线”战略本身也有缺陷。“一条线”战略以战略关系划线,不利于贯彻独立自主原则,使我国外交失去了主动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一条线”战略的偏向使得我国同一些国家的关系长期僵化,正常的经济、科技、文化交往也受到限制。再加上美国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公然向台出售武器,干涉中国内政,实际上已破坏了中美战略关系。基于上述原因,邓小平认为“一条线”战略已失去了意义,应及时调整。1985年4月,他在会见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时说:“我们的对外政策有了一个调整。过去我们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一政策对于维护和平比较有利。”15改变“一条线”战略,“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16,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决定自己的立场。 三、依据国际环境、国际战略原则和战略方针做出了一系列对外战略决策
(一)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面对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的国际局势,邓小平明确提出建立一种新的体制来代替旧的不合理秩序,以保障世界和平。邓小平说:“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同时要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7邓小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其实质还在于在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际,探索一个关系到21世纪世界的前途,尤其是中国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怎样地位的重要问题。这是极富有战略眼光的考虑。
(二)调整外交布局
邓小平把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放在对外关系之首。因为西方国家制裁我们,要顶住制裁,必须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依据国家利益原则,不计较历史恩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同所有周边国家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努力同周边国家发展全面友好的互利合作关系,保持着良好、和平的周边环境,为我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决不当头
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不能当头。当外国客人希望中国当不结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邓小平回答说:“这我不赞成。千万不要想当什么头,兄弟关系、朋友关系比那个牢靠得多。”181991年,在会见金日成时,他又强调,在形成新的世界格局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观察,少露锋芒,沉着应付。”19这种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思想,成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方针,至今仍是正确的。
(四)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在当前的形势下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以后,利用其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的优势,不断干预和插手发展中国家内政。他指出,现在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的另外两个冷战又开始了。因此,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对中国来说依然十分重要。他认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20西方国家以人权、民主、自由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邓小平由此强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21
(五)提出了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邓小平以其独特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解决国际问题以及与国际问题相联系的国内问题的和平新方法,创造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以及“一揽子”等和平解决问题的具体实现形式,还赋予其普遍化意义。第一,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延伸到国际上,用来解决当今世界的国际争端。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的办法解决是可取的,如解决南北朝鲜的问题,“一国两制”就很适用。第二,对国际上有争议的地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他提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22解决钓鱼岛问题时,邓小平说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或许我们的后人比我们更聪明。还有南沙群岛问题,现在是多国分割,用武力办法解决显然是不行的;可采用谈判的办法,先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第三,有的争端可以用“一揽子”的办法解决。这个办法是邓小平从中印边界问题出发提出来的。他说:“中印之间的问题不是很大,无非是一个边界问题。只要双方采取合情合理的方式,我看是不难解决的。你让一点,我让一点,西段归你,东段归我,就解决了嘛。”“只有采取一揽子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各自说服自己的人民。”23这三种办法都是从现实出发提出来的,它为当今世界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对外关系获得了极大发展,我国的外部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外交战略的经济目标,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包括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问题。
对世界市场或国际市场的构成、布局、特点及相互关系,邓小平做了战略性分析。他希望各国的政治家们都从全球战略的高度认识市场问题,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市场,发达国家也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两国关系要搞好。”24他希望发达国家不要忽视发展中国家这个大市场的潜力和意义。“第三世界人口最多,占世界总人口的3/4以上。”25第三世界相互变成对方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世界最大的市场”。26他说:“中国市场打入不了国际市场,主要是自己没本事。要解决这个问题,靠这样的外交谈判根本没有用,主要靠自己。能否增加出口,关键在于产品质量。出口产品一是要‘新’;二是质量要‘高’,‘高’是指要达到国际水平;三是价格要‘低’。靠这三条才能真正增加出口。”27
邓小平认为,在注重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我国的基本立足点仍然应该放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他说:“像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然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交往,但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国内。如果占人口80%的农村不发达,没有购买力,那样,哪会有国内市场?”28在谈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时,邓小平说:“关于市场问题,国际上有这个问题,中国不担心。这个问题,中国有最大的国内市场。”29“人们现在都说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强大市场,我相信这一点,当然可能在下个世纪才能充分表现出来。”30邓小平对中国市场的分析有一定的分量。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对邓小平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实践,从而占领21世纪世界市场的制高点。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不仅指导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而且指导中国经受住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冲击,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因势利导地开创了大好的外交局面。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环境的不断改善,充分证明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正确的。这一战略思想仍然是中国在新世纪谋划国际战略、制定对外政策、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的战略指导方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注 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15181924252627282930《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页、第116页、第191~192页、第251页、第232页、第232页、第243~244页、第318页、第222页、第457页、第407页、第346页、第341页、第389页、第277页、第256页、第366页。
⑧⑨⑩1112131416172021222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第105页、第127页、第127页、第127页、第127页、第281页、第57页、第282页、第345页、第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