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职工作为高校办公室的生力军,是办公室的重要力量,是未来高校管理的中坚。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办公室人员新老交替的发展,高校办公室都会接纳大批高学历的青年职工,他们处于办公室特定专门工作岗位,担负着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如何用好这些人才、留住这些人才,并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办公室青年职工面临的困扰
高校办公室工作岗位性质和青年职工阶段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要的困扰。
(一)办公室岗位性质的困扰。高校机关的特点是以教学为中心,师生是服务的对象。高校办公室作为上情下达、沟通内外的枢纽和窗口,承担着综合协调、督促落实和参谋咨询等各项任务,日常工作琐碎而繁杂,往往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却难以产生明显的成效,让富有激情和活力的青年职工常常感到没有成就感。办公室任务的艰巨性和价值实现的不均衡性之间的矛盾,极易导致青年职工产生价值失落感。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困扰。作为机关单位,高校办公室实行的是坐班制,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难以像教师或科研人员那样,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兼职,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加上高校工资普遍向教学一线倾斜,办公室青年职工的工资在高校人员中处于底层位置。青年职工面临着住房、养老、育子等诸多方面的经济压力,他们不自觉地进行横向比较,进而产生劳动与付出失当的心理失衡。此外,办公室人员的工作需要通力协作,难以靠个人的单纯努力达到,这也会使青年职工产生挫败感。
(三)自身未来发展观念困扰。高校办公室的人员一般都不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从而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一旦高校进行机构改革,机关的人员往往是首批调整的对象。工作调整后他们一方面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也很难在短期内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机关工作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青年职工对自身的未来充满焦虑。
二、办公室青年职工发展瓶颈
青年职工发展瓶颈问题,使得青年职工自觉前途渺茫,进而产生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情绪,对办公室和个人长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培训力度不够,后续发展乏力。办公室在新职工入职后基本都会组织短期的岗前培训,培训的时间为3~7天不等,培训的内容大多为校情室情概况、学校规章制度等,培训往往是大杂烩状态,没有根据专任教师和行政人员的角色差异进行纵向延伸。短期培训结束后,基本上就进入工作岗位。有些工作可以短时间内极快掌握,但是有些工作因缺乏持续的培训和指导,始终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系统培训机制的欠缺和直接指导力度的缺失,导致青年职工在工作上后续发展乏力,特定工作长期难有起色。例如督查督办工作,从督查内容的确立、开展督查的方式方法到督查的技巧等,都需要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去带领和指导。曾经有个高校办公室的青年员工说:“我们学校的督查督办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走上正轨,领导天天要求我出去督查重大事项,但是有的工作是比较虚的,有的是明确由某位校领导在具体负责推进了,很难开展实质性的督办。还有的事项,你真正要去督办了,他又觉得督查此事会得罪某位校领导,结果不了了之。”
(二)职称之路封闭,职级之路渺茫。目前高校普遍取消了研究员系列,规定行政人员只能走管理岗位,不能走专业技术职务。办公室的青年职工大多具有高学历,他们进入办公室工作有的是由于就业压力,有的是从院系转过来的,不能走专业技术职务,导致从事科研工作和办公室理论工作的激情减退。而职务方面,现任领导年龄普遍趋向年轻化,青年职工的晋升之路渺茫。而作为唯一希望的职级晋升之路,由于职级晋升名额有限,在注重工作年限的同时,还要论资排辈,这让充满激情的青年职工感到事业发展无望,从而消极懈怠,不思进取,进而从整体上影响到了办公室整体工作效率。
(三)岗位长期固定,产生定式行为。高校办公室作为沟通内外、上情下达的枢纽和窗口,在高校各部门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青年职工在此岗位上可以短期内得到锻炼。但是长久在办公室固定岗位工作,往往易形成惯性行为,工作思路打不开,工作难以有创新性发展。反观从办公室交流出去的人员,往往都能得到较快发展,成为相关部门的骨干及领导。终老于固定的岗位,数十年从事重复性的单一工作,也是青年职工产生懈怠消极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青年职工未来发展对策
(一)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促进能力持续提升。办公室青年职工的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续的递进式培训。新进青年职工要根据岗位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培训的内容应基本包括学校历史概况、学校特色亮点、办公室岗位职责要求、规章制度等方面,帮助新进职工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环境,该过程要持续1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摸清校情室况之后,重点进行岗位工作培训,此项工作要由老员工进行“传帮带”,甚至由分管领导亲身进行指导,以便帮助新进员工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并在半年之后能够独立承担某项工作。在熟悉岗位工作后,要根据岗位性质和发展的需要,不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校内外培训,并到(下转第23页)(上接第28页)相关院校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考察,以便创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使办公室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二)建立轮岗交流机制,激发青年职工活力。作为社会人,青年职工都是有希冀、有追求的,让其在固定岗位终老一生,便彻底断绝了他追求进步的动力,丧失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便是建立良性的交流机制。一是采取校内轮岗制,每3年作为一个定期,在校内公布岗位,青年职工根据自身意愿,自由选择需要交流的岗位。这样可以让整个机关成为一潭活水,让青年职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体验到新鲜感,在不同岗位得到锻炼,从而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培养换位思考意识,增加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让部门之间增进了解,促进各部门换位思考,使沟通更加顺畅,进而提高整个学校的办事效率。二是采取外出挂职锻炼。挂职的岗位主要选择政府机关和教育系统,主要是使其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提高综合能力。挂职期间直接学习到的政府机关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亲身感受到基层一线的创造力,对于青年职工开阔眼界,锻炼宏观思维方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办公室的管理改革启发思路,为学校开辟进一步联系社会、联系实际的渠道。
(三)创新工作方法,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和谐氛围。营造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青年职工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在办公室有“家”的归属感。二是肯定工作成绩。高校办公室工作比较琐碎,在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后,不一定能见到明显的成绩或成效,难以给人带来成就感。办公室在为青年职工提供发挥能力的平台同时,要对其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积极肯定,在其遇到挫折时要予以认真分析开导,帮助解决切实的问题。在评优评先上,优先向青年职工倾斜,让青年职工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适度加压培养。有的领导往往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而对作为下属的青年职工要求甚多,对此青年职工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适当给青年职工安排一些给他们展露才华的工作机会,经常给青年员工一些有吸引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让青年职工产生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联系沟通。办公室领导应通过谈心或者日常交流的方式,鼓励青年职工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有机会得以宣泄,释放工作、生活、心理上的压力,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消极因素,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党政办公室)
一、办公室青年职工面临的困扰
高校办公室工作岗位性质和青年职工阶段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要的困扰。
(一)办公室岗位性质的困扰。高校机关的特点是以教学为中心,师生是服务的对象。高校办公室作为上情下达、沟通内外的枢纽和窗口,承担着综合协调、督促落实和参谋咨询等各项任务,日常工作琐碎而繁杂,往往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却难以产生明显的成效,让富有激情和活力的青年职工常常感到没有成就感。办公室任务的艰巨性和价值实现的不均衡性之间的矛盾,极易导致青年职工产生价值失落感。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困扰。作为机关单位,高校办公室实行的是坐班制,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难以像教师或科研人员那样,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兼职,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加上高校工资普遍向教学一线倾斜,办公室青年职工的工资在高校人员中处于底层位置。青年职工面临着住房、养老、育子等诸多方面的经济压力,他们不自觉地进行横向比较,进而产生劳动与付出失当的心理失衡。此外,办公室人员的工作需要通力协作,难以靠个人的单纯努力达到,这也会使青年职工产生挫败感。
(三)自身未来发展观念困扰。高校办公室的人员一般都不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从而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一旦高校进行机构改革,机关的人员往往是首批调整的对象。工作调整后他们一方面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也很难在短期内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机关工作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青年职工对自身的未来充满焦虑。
二、办公室青年职工发展瓶颈
青年职工发展瓶颈问题,使得青年职工自觉前途渺茫,进而产生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情绪,对办公室和个人长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培训力度不够,后续发展乏力。办公室在新职工入职后基本都会组织短期的岗前培训,培训的时间为3~7天不等,培训的内容大多为校情室情概况、学校规章制度等,培训往往是大杂烩状态,没有根据专任教师和行政人员的角色差异进行纵向延伸。短期培训结束后,基本上就进入工作岗位。有些工作可以短时间内极快掌握,但是有些工作因缺乏持续的培训和指导,始终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系统培训机制的欠缺和直接指导力度的缺失,导致青年职工在工作上后续发展乏力,特定工作长期难有起色。例如督查督办工作,从督查内容的确立、开展督查的方式方法到督查的技巧等,都需要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去带领和指导。曾经有个高校办公室的青年员工说:“我们学校的督查督办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走上正轨,领导天天要求我出去督查重大事项,但是有的工作是比较虚的,有的是明确由某位校领导在具体负责推进了,很难开展实质性的督办。还有的事项,你真正要去督办了,他又觉得督查此事会得罪某位校领导,结果不了了之。”
(二)职称之路封闭,职级之路渺茫。目前高校普遍取消了研究员系列,规定行政人员只能走管理岗位,不能走专业技术职务。办公室的青年职工大多具有高学历,他们进入办公室工作有的是由于就业压力,有的是从院系转过来的,不能走专业技术职务,导致从事科研工作和办公室理论工作的激情减退。而职务方面,现任领导年龄普遍趋向年轻化,青年职工的晋升之路渺茫。而作为唯一希望的职级晋升之路,由于职级晋升名额有限,在注重工作年限的同时,还要论资排辈,这让充满激情的青年职工感到事业发展无望,从而消极懈怠,不思进取,进而从整体上影响到了办公室整体工作效率。
(三)岗位长期固定,产生定式行为。高校办公室作为沟通内外、上情下达的枢纽和窗口,在高校各部门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青年职工在此岗位上可以短期内得到锻炼。但是长久在办公室固定岗位工作,往往易形成惯性行为,工作思路打不开,工作难以有创新性发展。反观从办公室交流出去的人员,往往都能得到较快发展,成为相关部门的骨干及领导。终老于固定的岗位,数十年从事重复性的单一工作,也是青年职工产生懈怠消极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青年职工未来发展对策
(一)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促进能力持续提升。办公室青年职工的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续的递进式培训。新进青年职工要根据岗位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培训的内容应基本包括学校历史概况、学校特色亮点、办公室岗位职责要求、规章制度等方面,帮助新进职工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环境,该过程要持续1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摸清校情室况之后,重点进行岗位工作培训,此项工作要由老员工进行“传帮带”,甚至由分管领导亲身进行指导,以便帮助新进员工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并在半年之后能够独立承担某项工作。在熟悉岗位工作后,要根据岗位性质和发展的需要,不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校内外培训,并到(下转第23页)(上接第28页)相关院校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考察,以便创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使办公室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二)建立轮岗交流机制,激发青年职工活力。作为社会人,青年职工都是有希冀、有追求的,让其在固定岗位终老一生,便彻底断绝了他追求进步的动力,丧失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便是建立良性的交流机制。一是采取校内轮岗制,每3年作为一个定期,在校内公布岗位,青年职工根据自身意愿,自由选择需要交流的岗位。这样可以让整个机关成为一潭活水,让青年职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体验到新鲜感,在不同岗位得到锻炼,从而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培养换位思考意识,增加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让部门之间增进了解,促进各部门换位思考,使沟通更加顺畅,进而提高整个学校的办事效率。二是采取外出挂职锻炼。挂职的岗位主要选择政府机关和教育系统,主要是使其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提高综合能力。挂职期间直接学习到的政府机关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亲身感受到基层一线的创造力,对于青年职工开阔眼界,锻炼宏观思维方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办公室的管理改革启发思路,为学校开辟进一步联系社会、联系实际的渠道。
(三)创新工作方法,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和谐氛围。营造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青年职工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在办公室有“家”的归属感。二是肯定工作成绩。高校办公室工作比较琐碎,在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后,不一定能见到明显的成绩或成效,难以给人带来成就感。办公室在为青年职工提供发挥能力的平台同时,要对其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积极肯定,在其遇到挫折时要予以认真分析开导,帮助解决切实的问题。在评优评先上,优先向青年职工倾斜,让青年职工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适度加压培养。有的领导往往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而对作为下属的青年职工要求甚多,对此青年职工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适当给青年职工安排一些给他们展露才华的工作机会,经常给青年员工一些有吸引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让青年职工产生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联系沟通。办公室领导应通过谈心或者日常交流的方式,鼓励青年职工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有机会得以宣泄,释放工作、生活、心理上的压力,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消极因素,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