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当前机织物疵点检测方法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总变差模型的织物疵点分割方法,并着重分割经纬向尺寸小且异常不显著的疵点。首先应用奇异值分解低秩重建的方法将织物纹理背景去除,获取疵点异常图;然后通过构建总变差模型对疵点异常图进行最优化求解处理,得到不同约束下的疵点增强图;最后通过常规分割算法实现疵点的准确分割。实验结果表明:经总变差模型处理后的疵点异常图,其疵点与背景的可分割性得到显著提升。通
【机 构】
: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141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当前机织物疵点检测方法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总变差模型的织物疵点分割方法,并着重分割经纬向尺寸小且异常不显著的疵点。首先应用奇异值分解低秩重建的方法将织物纹理背景去除,获取疵点异常图;然后通过构建总变差模型对疵点异常图进行最优化求解处理,得到不同约束下的疵点增强图;最后通过常规分割算法实现疵点的准确分割。实验结果表明:经总变差模型处理后的疵点异常图,其疵点与背景的可分割性得到显著提升。通过讨论总变差模型的参数对分割结果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总变差的织物疵点分割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针对国内成品油过剩、基本化工原料匮乏的现状,采用原油直接催化裂解工艺最大化利用原油资源,提高基本化工原料收率.先采用Aspen HYSYS软件对原油直接催化裂解(COCC)工艺进行稳态模拟,再以原油预热温度、提升管出口温度、关键产物回炼比为优化变量,对COCC过程模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COCC工艺的最佳工艺操作参数.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乙烯和丙烯收率分别为11.46% 和19.65%.以布伦特原油价格60 USD/bbl(1 bbl=159 L)及其对应的产品价格为基准,对优化后
为分析高黏度含磷阻燃共聚酯熔融后增黏反应的影响因素,以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为阻燃剂合成了系列含磷阻燃共聚酯切片,并进行熔融增黏反应,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含磷阻燃剂质量分数对阻燃共聚酯增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单体可成功引入聚酯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含磷阻燃共聚酯的熔融缩聚增黏效果较好,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降解反应加剧,增黏变得困难;阻燃剂添加量越高,共聚酯黏度增加越困难;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含磷阻燃共聚酯的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反应活化能随阻
为探讨电离辐射对断乳期小鼠脾脏发育及其机制的影响,将14只21日龄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每组7只,照射组接受5 Gy的急性X射线全身照射,于照射后7天取血并处死小鼠取材.称取小鼠体重及脾重,生化法检测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脾脏中磷酸化H2AX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小鼠的体重及脾重均明显降低(p<0.01),外周血中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数量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均减少(p<0.05,p<0.01),脾脏中磷酸化H2AX蛋白的表达降低
针对核电厂退役现场中复杂和简单几何区域并存的问题,以及退役过程对辐射场计算提出的快速、准确的要求,提出了蒙卡和点核积分耦合计算方法,并开发了耦合计算程序.对于单体源模型,由于模型简单,耦合方法、点核方法与蒙卡方法的计算结果均较接近,相对偏差小于10%,但耦合方法的计算速度比蒙卡方法提高了3.5倍;采用耦合方法和蒙卡方法分别计算了多体源模型的辐射场,结果表明耦合方法的计算准确度较高,相对蒙卡方法偏差小于40%,计算时间约为蒙卡方法的1/5.以秦山一期退役辐射场为例开展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耦合方法与蒙卡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硫化方法制备器外真硫化态加氢催化剂,采用XPS、HRTEM、C-S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器外真硫化态催化剂脱硫活性进行评价,筛选优异的真硫化方法;对硫化后的催化剂进行表面钝化,开发了加氢催化剂器外真硫化技术,并将器外真硫化态加氢催化剂进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器外真硫化技术制备的真硫化态催化剂的硫含量和金属硫化度更高,碳含量更低,脱硫活性优于器内硫化催化剂.器外真硫化态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器外真硫化技术对不同类型加氢催化剂的普适性强,采用器外真硫化态催化剂开工可为企业节省
针对目前选茧时下茧检测主要依赖人工目测,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锚点框参数预置、通道剪枝和嵌入感受野模块改进的轻量化下茧实时检测模型.首先,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出适用于下茧检测的锚点框以预置YOLOv3模型参数;然后,根据预设的剪枝率对稀疏化训练后的模型进行基于批量正则化层缩放因子的模型剪枝,以此压缩模型的大小;最后,在剪枝后的模型中嵌入感受野模块,使模型的感受野变大,增强模型的辨别能力和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下茧实时检测模型大小为46.90 M,平均检测速度达到50.18帧/s,平均检
为探讨空心锭包覆纺纱区别于其他采用空心锭机构纺纱技术的包缠作用特征,对包覆纺纱与平行纺纱、空心锭花式捻线技术的工艺路线和包缠作用原理进行比较,指出包覆纺纱采用“顺向包缠”的工艺配置实现外包缠纱对芯纱的直接包缠,并对包缠作用进行速度分析和张力分析.结果表明:外包缠纱包缠角的波动,在芯纱速度与包缠速度匹配失衡时,会引起包缠点的移动,会合导纱钩将缠绕点的波动及由此导致的包缠捻度变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一定的芯纱张力是实现正常包缠作用的必要保证,张力匹配不当导致的包缠点偏离中心线会引起包缠结构的变化;包缠张力使芯
以二价和三价Fe为Fe前驱体制备铁离子交换Fe/HZSM-5催化剂,采用XRD、UV-vis、H2-TPR、NH3-TPD和STEM等多种手段表征了催化剂中Fe物种分散情况和化学状态,并考察它们对甲烷芳构化反应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二价Fe离子制得的催化剂中Fe载量要显著高于三价Fe离子制备的催化剂,同时剩余较少的B酸位,抑制烯烃和芳烃进一步脱氢和缩聚.Fe物种与骨架Al作用形成不易还原的铁氧物种可作为甲烷活化的催化中心.虽然三价Fe离子交换制得的催化剂具有类似的铁氧物种结构,但由于过低的Fe载量和过多的
为了降低机采棉清理工序对纤维品质的损伤程度,通过比较不同清理加工工序间纤维品质的差异,分析了籽棉清理和皮棉清理工序对纤维品质的损伤程度,探讨了最大限度降低纤维品质损伤的适宜机采棉清理道数.研究表明:机采棉每道清理工序均会对纤维品质造成损伤;籽棉清理对纤维断裂比强度的影响较大,较清理加工前平均降低了1.0 cN/tex,且以第2、3道工序的损伤最大;皮棉清理工序使纤维长度和整齐度下降了0.8 mm和1.7%,短纤维率增加了2.0%;第1道皮棉清理工序(含轧花工序)对纤维的损伤最大;籽棉清理工序可根据机采籽棉
针对现有纱线耐磨测试仪因测试工况较织造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满足浆纱耐磨性能测试的问题,为提高浆纱耐磨性能的测试水平,设计了一种模拟织造状态的浆纱耐磨测试仪器: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该仪器由送经机构、卷取机构、开口机构、打纬机构和纱线张力自适应调节机构组成,可以保持测试过程中纱线张力恒定和负载的稳定性.在实际测试纱线耐磨寿命的基础上,探讨了样本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以5组共50根浆纱为实验样本.分别在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和LFY-109A型电脑纱线耐磨仪上,通过3种线密度原纱和浆纱的耐磨寿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