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研究性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比拟的优越性。笔者就物理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内容的选择原则,课题内容的组织模式,渐进主题活动的设计构思,以及正确处理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物理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一项重大改革。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其实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在国外已不新鲜,美国小学生就经常开展专题研究,撰写论文,令我国教育工作者折服。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我觉得学习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一个办法是渗透性的。什么是渗透性呢?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下你就学习了很多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个长时间的接触,就连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已经懂了。”杨教授还说:“对美国学生来说,我会建议他们加强‘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对中国学生,我要建议他们注意渗透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渗透性的学习方法。
为了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研究学习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研究性学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思考与探讨。
一、物理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研究学习、社会调查研究、物理学史研究、扩展性学习等几个类型。
二、课题内容的选择原则
1、可行性原则
研究课题的选择要具有可行性,最好选择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是与社会问题、生产技术、科技动态等有直接关联而切入轻小的课题。要求学生力争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出发选题,切忌贪大求全,确保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课题。“可行性原则”是我们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2、开放性原则
在某一主题下,学生研究视角的确定、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等均应有相当大的灵活性,要为学习者、指导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发挥留有足够的空间。
3、问题性原则
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或是提供材料,但这些材料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某些依据,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而是往往需要学生补充收集材料。
4、综合性原则
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这种科学主题可以是某一学科的小综合,如物理学科中的“关于能量的研究”、“太阳能的利用”,也可以是涉及多学科的大综合的问题,如“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地外文明的探索”等。
5、社会性原则
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如“温室效应”、“氟里昂与臭氧层”、“光污染”等。
6、实践性原则
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另外,研究课题的选择还应遵循“渐进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适应学生心智的发展。
三、课题内容的组织模式
课题内容的组织可以采用“自由探究”或“主题活动”两种模式。
1、“自由探究”模式
即研究范围完全开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但对于缺少经验的学生而言,则会加重他们的选题负担,又容易造成选题的盲目性,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2、“主题活动”模式
即给出一个主题,然后指导学生围绕该主题向外展开,开展与主题相关的研究课题组织设计。采用这种模式,既便于教师作统一的指导,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以“单摆”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向外展开,从而设计出像“单摆振动周期的实验探究”、“单摆的应用”、“摆钟的时间校正问题的讨论”、“计时器的发展史研究”以及“倾斜摆周期的研究”等有价值的课题。
笔者认为,刚开始应以“主题活动”模式为主,等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逐步向“自由探究”模式发展。
四、渐进性主题活动的设计构思
为了降低研究性学习的启动门槛,同时又使研究性学习具有延续性和渐进性,让研究性学习更容易被接受和实施,我们设计构思了一次以“身边的家电”为主题的渐进性主题活动。之所以选择“身边的家电”为主题,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具本思路及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通过科普讲座形式为学生做好背景知识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主题活动范围,诱发学生探究动机。然后通过师生合作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题目。
选题时,既可以选择不同的客体进行研究,如电灯、电话、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等。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如工作原理、产品分类、不同类型的优劣比较、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市场情况调查、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的调查、对家电使用的思考、家电的发展史研究、对现有家电的改进设计、新电器的发明设想等。
为了便于实施,我们决定采取一次只研究一个问题的形式进行,先从最基本、最易入手的开始,如工作原理、产品分类等,等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如不同类型的优劣比较、对现有家电的改进设计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最后处理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在每一次的研究中,学生自然会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认识,从而激发出新的兴趣点。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每次报告的末尾,再列出至少三个后续的备选课题,供下一阶段的研究选用。
一个阶段的研究完成后,及时地组织成果的交流与研讨,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通过师生合作,再确定下一个阶段的研究课题。这样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等一个学年结束后,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自然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五、研究性学习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
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既在目标、内容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区别,又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为此,首先,要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化。就是使学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科教学逐步转化为研究性教学。其次,要促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所扩展,使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上“整合”起来。
2、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但要避免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特别是物理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进步,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未来的社会,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现代教育必须关注的焦点。研究性学习以其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方面的优势应运而生,成为素质教育观念下培养学习实践能力的又一极好载体。同时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这是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趋势。让我们在试验中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吧!
参考文献:
1、林为炎,研究性学习的探讨,物理教师,2001(7)。
2、蔡卫东,物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8)。
(作者单位:444100湖北省当阳市职教中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物理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一项重大改革。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其实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在国外已不新鲜,美国小学生就经常开展专题研究,撰写论文,令我国教育工作者折服。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我觉得学习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一个办法是渗透性的。什么是渗透性呢?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下你就学习了很多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个长时间的接触,就连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已经懂了。”杨教授还说:“对美国学生来说,我会建议他们加强‘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对中国学生,我要建议他们注意渗透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渗透性的学习方法。
为了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研究学习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研究性学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思考与探讨。
一、物理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研究学习、社会调查研究、物理学史研究、扩展性学习等几个类型。
二、课题内容的选择原则
1、可行性原则
研究课题的选择要具有可行性,最好选择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是与社会问题、生产技术、科技动态等有直接关联而切入轻小的课题。要求学生力争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出发选题,切忌贪大求全,确保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课题。“可行性原则”是我们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2、开放性原则
在某一主题下,学生研究视角的确定、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等均应有相当大的灵活性,要为学习者、指导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发挥留有足够的空间。
3、问题性原则
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或是提供材料,但这些材料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某些依据,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而是往往需要学生补充收集材料。
4、综合性原则
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这种科学主题可以是某一学科的小综合,如物理学科中的“关于能量的研究”、“太阳能的利用”,也可以是涉及多学科的大综合的问题,如“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地外文明的探索”等。
5、社会性原则
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如“温室效应”、“氟里昂与臭氧层”、“光污染”等。
6、实践性原则
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另外,研究课题的选择还应遵循“渐进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适应学生心智的发展。
三、课题内容的组织模式
课题内容的组织可以采用“自由探究”或“主题活动”两种模式。
1、“自由探究”模式
即研究范围完全开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但对于缺少经验的学生而言,则会加重他们的选题负担,又容易造成选题的盲目性,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2、“主题活动”模式
即给出一个主题,然后指导学生围绕该主题向外展开,开展与主题相关的研究课题组织设计。采用这种模式,既便于教师作统一的指导,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以“单摆”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向外展开,从而设计出像“单摆振动周期的实验探究”、“单摆的应用”、“摆钟的时间校正问题的讨论”、“计时器的发展史研究”以及“倾斜摆周期的研究”等有价值的课题。
笔者认为,刚开始应以“主题活动”模式为主,等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逐步向“自由探究”模式发展。
四、渐进性主题活动的设计构思
为了降低研究性学习的启动门槛,同时又使研究性学习具有延续性和渐进性,让研究性学习更容易被接受和实施,我们设计构思了一次以“身边的家电”为主题的渐进性主题活动。之所以选择“身边的家电”为主题,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具本思路及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通过科普讲座形式为学生做好背景知识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主题活动范围,诱发学生探究动机。然后通过师生合作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题目。
选题时,既可以选择不同的客体进行研究,如电灯、电话、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等。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如工作原理、产品分类、不同类型的优劣比较、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市场情况调查、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的调查、对家电使用的思考、家电的发展史研究、对现有家电的改进设计、新电器的发明设想等。
为了便于实施,我们决定采取一次只研究一个问题的形式进行,先从最基本、最易入手的开始,如工作原理、产品分类等,等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如不同类型的优劣比较、对现有家电的改进设计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最后处理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在每一次的研究中,学生自然会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认识,从而激发出新的兴趣点。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每次报告的末尾,再列出至少三个后续的备选课题,供下一阶段的研究选用。
一个阶段的研究完成后,及时地组织成果的交流与研讨,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通过师生合作,再确定下一个阶段的研究课题。这样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等一个学年结束后,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自然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五、研究性学习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
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既在目标、内容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区别,又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为此,首先,要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化。就是使学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科教学逐步转化为研究性教学。其次,要促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所扩展,使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上“整合”起来。
2、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但要避免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特别是物理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进步,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未来的社会,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现代教育必须关注的焦点。研究性学习以其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方面的优势应运而生,成为素质教育观念下培养学习实践能力的又一极好载体。同时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这是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趋势。让我们在试验中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吧!
参考文献:
1、林为炎,研究性学习的探讨,物理教师,2001(7)。
2、蔡卫东,物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8)。
(作者单位:444100湖北省当阳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