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遵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辩证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处处充满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好教材。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对数学教学是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德育;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设计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目标。强调了“学科整合”,这就决定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必然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国早在1992年就提出的“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国际数学家的呼声。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始终坚持数学的兴趣培养,让理想教育潜移默化
兴趣是人类最宝贵的天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在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向参加中国少年数学论坛的孩子们赠送了一幅题词:“数学好玩”,这一充满童真语气的题词,其实包含了这位数学泰斗的良苦用心:要用孩子们最能接受的方式,将他们引进数学的大门,什么是最能接受的方式呢?一是课本插图和阅读材料。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插图和“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通过启发、诱导、联想、想象、引申,展示数学在工业、农业、科技、军事,国防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二是组织专题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报告会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数学学习中的动人故事,交流学习的先进经验,讨论“教法”、“学法”的“是非曲直”。报告数学在现代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乐趣,孕育远大理想。三是学以致用。体验成功。成功是最大的快乐,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产生成功感。
二、充分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求异创新教育和养成教育
首先是介绍我国的数学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在有关“圆”的教学中,可适时介绍祖冲之生平,他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π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德國数学家奥托早一千一百多年。在有关“负数”的教学中,可告诉学生,我国对负数的认识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其次是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执着探索、勇于实践、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治学精神,以“有理数的运算”为例,可介绍数学家的挫折。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时用算筹进行加减乘除(含乘方开方)各种运算130次以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才获得成功。还可介绍数学发展的挫折。现行的阿拉伯数字是由当时的各国人民经过几个世纪的艰苦斗争、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以后才得到推广使用的。通过讲述数学史料,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遇到挫折,挫折是成功的阶梯,战胜挫折就意味着走向成功。再次是运用数学史料、激励学生的求异创新意识。比如“无理数”的由来是一则很好的史料。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学术界以“万物皆为数”(有理数)为哲理。但希勃索斯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他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正方形的对角线与一边的长度是不可通约的。尽管当时人们不接受这一事实,甚至给他招来杀身之祸,但真理始终是真理,人们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反复验证,终于承认了希勃索斯的发现,并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
三、揭示数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遵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辩证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处处充满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好教材。数学的每一项内容,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无论是欧几里德几何学的产生,还是笛卡尔坐标系的建立,无论是数集的逐步扩充还是微积分学的发展,都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及其相互推导出来的关系,如各种数量间的关系、函数关系,各种方程,都是根据客观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的关系式,无一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明显的物质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教材中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的有利条件,有意识地揭示它的物质性,就会使学生认识到做一切事情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步树立物质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数学各分支的水乳交融,前后知识的密切联系,许多问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是进行普遍联系观点教育的好素材。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总之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有机渗透。比如整数与分数、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之间包含了矛盾关系;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之间包含了共性与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函数包含了运动变化关系等。
四、精心编制习题,渗透思想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而又饱含德育因素的习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发地感受思想教育。例如,据《新华月报》消息,巴西医生马廷思经过10年研究后得出结论,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癥,心血管病,如果将犯有贪污、受贿罪的580名官员与600名廉洁官员比较,可发现后者的健康人数比前者的健康人数多272人,两者患病(含致死)人数共444人。试问,犯有贪污、受贿罪的官员的健康人数占580名官员的百分之几?廉洁官员的健康人数占600名的百分之几?本题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学生通过解题,从数字上感受到清官与贪官健康状况的显著差异,认识到为官者只有具备廉洁奉公的品格才有健康快乐的人生的道理。
最后必须强调指出,德育渗透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与需要,找准教材中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捕捉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采用学生最易接受的方法,把握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度,只有这样,德育渗透才有实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德育;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设计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目标。强调了“学科整合”,这就决定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必然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国早在1992年就提出的“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国际数学家的呼声。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始终坚持数学的兴趣培养,让理想教育潜移默化
兴趣是人类最宝贵的天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在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向参加中国少年数学论坛的孩子们赠送了一幅题词:“数学好玩”,这一充满童真语气的题词,其实包含了这位数学泰斗的良苦用心:要用孩子们最能接受的方式,将他们引进数学的大门,什么是最能接受的方式呢?一是课本插图和阅读材料。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插图和“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通过启发、诱导、联想、想象、引申,展示数学在工业、农业、科技、军事,国防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二是组织专题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报告会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数学学习中的动人故事,交流学习的先进经验,讨论“教法”、“学法”的“是非曲直”。报告数学在现代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乐趣,孕育远大理想。三是学以致用。体验成功。成功是最大的快乐,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产生成功感。
二、充分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求异创新教育和养成教育
首先是介绍我国的数学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在有关“圆”的教学中,可适时介绍祖冲之生平,他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π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德國数学家奥托早一千一百多年。在有关“负数”的教学中,可告诉学生,我国对负数的认识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其次是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执着探索、勇于实践、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治学精神,以“有理数的运算”为例,可介绍数学家的挫折。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时用算筹进行加减乘除(含乘方开方)各种运算130次以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才获得成功。还可介绍数学发展的挫折。现行的阿拉伯数字是由当时的各国人民经过几个世纪的艰苦斗争、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以后才得到推广使用的。通过讲述数学史料,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遇到挫折,挫折是成功的阶梯,战胜挫折就意味着走向成功。再次是运用数学史料、激励学生的求异创新意识。比如“无理数”的由来是一则很好的史料。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学术界以“万物皆为数”(有理数)为哲理。但希勃索斯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他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正方形的对角线与一边的长度是不可通约的。尽管当时人们不接受这一事实,甚至给他招来杀身之祸,但真理始终是真理,人们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反复验证,终于承认了希勃索斯的发现,并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
三、揭示数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遵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辩证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处处充满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好教材。数学的每一项内容,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无论是欧几里德几何学的产生,还是笛卡尔坐标系的建立,无论是数集的逐步扩充还是微积分学的发展,都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及其相互推导出来的关系,如各种数量间的关系、函数关系,各种方程,都是根据客观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的关系式,无一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明显的物质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教材中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的有利条件,有意识地揭示它的物质性,就会使学生认识到做一切事情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步树立物质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数学各分支的水乳交融,前后知识的密切联系,许多问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是进行普遍联系观点教育的好素材。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总之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有机渗透。比如整数与分数、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之间包含了矛盾关系;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之间包含了共性与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函数包含了运动变化关系等。
四、精心编制习题,渗透思想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而又饱含德育因素的习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发地感受思想教育。例如,据《新华月报》消息,巴西医生马廷思经过10年研究后得出结论,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癥,心血管病,如果将犯有贪污、受贿罪的580名官员与600名廉洁官员比较,可发现后者的健康人数比前者的健康人数多272人,两者患病(含致死)人数共444人。试问,犯有贪污、受贿罪的官员的健康人数占580名官员的百分之几?廉洁官员的健康人数占600名的百分之几?本题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学生通过解题,从数字上感受到清官与贪官健康状况的显著差异,认识到为官者只有具备廉洁奉公的品格才有健康快乐的人生的道理。
最后必须强调指出,德育渗透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与需要,找准教材中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捕捉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采用学生最易接受的方法,把握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度,只有这样,德育渗透才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