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期末复习备考阶段后,为了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推门听课周”活动。作为教研组长,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旁听了几位教师的复习课。虽说是复习课,但教师们仍然尽力将课堂设计得紧凑有序、内容丰富、有声有色、异彩纷呈。旁听结束后,在回味课堂的精彩、感慨同行的教学智慧之余,有这样几个镜头时常浮于眼前,让笔者平添了些许缺憾。
镜头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导入复习课。在学生们个个喜形于色、意欲欢呼之时,老师却突然双臂端平于胸前,用“嗔怒”的目光示意学生按“示范”坐好。于是,学生们如士兵般齐刷刷地手端平、身坐正,使学生进行游戏的激情大打折扣。
镜头二: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表演并展示自己收集的中华传统文化时,有一个学生表演了抖空竹,这个孩子表演得很成功,也很精彩,下面的学生也看得很入神。突然,发生了意外,空竹掉了,孩子们哄堂大笑,而教师却被这“节外生枝”吓到了,面色愠怒地看着下面的学生,学生刚才的兴奋劲儿霎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如霜打的茄子一般低头静坐着。
镜头三:一节复习课上,教师采用学案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先分小组讨论、背诵考点解析,然后教师对其中的核心观点进行讲析,接下来学生做课堂练习,上黑板板书答案。整整一节课,老师讲,学生说、练,安排得紧凑有序,老师劳心、学生劳力。下课的时候,很多学生流露出的却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
教师常说:“要立足课堂,向45分钟要效益。”在课堂上,教师不敢浪费一分一秒的宝贵时间,害怕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害怕课堂上学生的笑声和嘈杂声引来同行的侧目、领导的担忧。但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规矩多了点,笑声少了些。课堂上,学生是劳身劳神的:手端平、身坐正,聚精会神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如同转迷宫一样。一节课下来,只有两个字——紧张。学生不是机器人,课堂上也需要有适度的放松。
一、适度的放松,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疲劳
适度的放松是学生听课过程中注意力、思维力高度紧张后的放松,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疲劳,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连续思考的时间过久,就会抑制他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阻碍直觉思维的产生,降低其解决问题的效率。课堂上让学生得到适当的放松,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不能让学生学得太累,即使教师的课再精彩,学生同样也需要休息片刻。
就像以上镜头三中的那节课,如果每节课都像那样去上,一节课45分钟,时刻让学生绷紧神经,让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即使是橡皮筋也会有松弛的一天,更何况是还未成年的中学生。如果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每次考试,我们明明在课堂上重复了许多次的知识、题目,学生还是会做错。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以放松的机会,穿插音乐或游戏,开个幽默的小玩笑,换换脑筋。当然,此时的音乐或游戏最好对课堂教学有些帮助,小玩笑最好是从教材中选取或贴近教材的健康文明的段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适度的放松常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度的放松,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
适度的放松是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处理中紧张的师生关系上的放松,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教育是人和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教育特点在于平等、民主以及活跃和朝气蓬勃,它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来实施教育。
如果像上述镜头一、二那样,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对老师的畏惧、惶恐,学生就很难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了。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关注学生的感受,能够让学生适当地表现一下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笑一笑、闹一闹,给学生适度的放松时,这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镜头二中的这个“节外生枝”,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借助自己的教学机智艺术地应对这一“意外事件”,将这一事件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定会给课堂增添不少色彩,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知识,更获得了爱护与支持。
三、适度的放松,有助于调节学习的节奏
适度的放松使课堂教学节奏疏密有致,也就是通过听、说、读、写、思五环节上的巧妙安排,实现学习的节奏的调节。在课堂上将听、说、读、写、思五环节有机结合,以此环节消除彼环节的紧张,听累了就说说,说累了就写写……一张一弛,张弛有度,松紧有序,常常能让学生稳住神、收住心。一节复习课,必定要复习回顾考点,要做一定的当堂巩固练习,但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避免复习课的枯燥无味。就思想品德学科而言,可以选取或编制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漫画、图片等时效性强,并与教学课题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对所复习知识感到乏味,又使教师的课堂显得生动精彩。
比如我在上初三的第二轮复习课时,我拍摄并编制了一段学生校园生活的无声DV,分成四段让学生观看,根据看到的情境说出DV所表述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编制成材料题并进行思考,再讨论本节课要复习的解题方法。这种全新的展示材料的方式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认为,那种通过自己的行为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将是非常吃力的。而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或示范者)的观察而习得的。这种学习就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观察学习乃是人类获得大量行为反应的主要形式。观察学习主要是靠榜样的影响,并通过信息机能来引起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聆听他们的想法,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励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上,要对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评价,适时对表现好的小组和同学进行表扬。这时,老师所表扬赞许的学生行为就能发挥榜样的影响,其他学生得到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会自觉地模仿榜样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时,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和思考形式就自然地形成了。
作为教师,我会在学生中来回巡查并悉心捕捉学生的表情、学生的只言片语,抓住他们瞬间的良好表现,请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求全班学生认真倾听,给予信任的微笑和言词,学生能渐渐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这样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需要教师相信学生的能力,需要时间作为保证。用对学生的信任,坚持在每一堂课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坚信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完成对课堂问题的探究。
总之,课堂教学,就应当张弛有度,少一点规矩,多点生动与放松。只要学生能轻轻松松地学,没有了对老师的畏惧,没有了对课堂的紧张,没有了对知识的厌倦,但完成了对知识的掌握,完成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即使不那么规范、不那么严肃,又有什么呢?课堂上的放松,是书画中的留白;课堂上的放松,是激流入潭后的舒缓;课堂上的放松,是绿叶丛中的几点红花……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适度的放松,在放松的氛围下,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情境、表演、游戏、比赛、实践活动等因素,使课堂始终充盈着宽松的氛围,充盈着人文的气息,始终体现和谐的张力、磁力和吸引力。让学生在放松的课堂氛围中,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建构、学会交流共享,实现“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动中学”。
镜头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导入复习课。在学生们个个喜形于色、意欲欢呼之时,老师却突然双臂端平于胸前,用“嗔怒”的目光示意学生按“示范”坐好。于是,学生们如士兵般齐刷刷地手端平、身坐正,使学生进行游戏的激情大打折扣。
镜头二: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表演并展示自己收集的中华传统文化时,有一个学生表演了抖空竹,这个孩子表演得很成功,也很精彩,下面的学生也看得很入神。突然,发生了意外,空竹掉了,孩子们哄堂大笑,而教师却被这“节外生枝”吓到了,面色愠怒地看着下面的学生,学生刚才的兴奋劲儿霎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如霜打的茄子一般低头静坐着。
镜头三:一节复习课上,教师采用学案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先分小组讨论、背诵考点解析,然后教师对其中的核心观点进行讲析,接下来学生做课堂练习,上黑板板书答案。整整一节课,老师讲,学生说、练,安排得紧凑有序,老师劳心、学生劳力。下课的时候,很多学生流露出的却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
教师常说:“要立足课堂,向45分钟要效益。”在课堂上,教师不敢浪费一分一秒的宝贵时间,害怕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害怕课堂上学生的笑声和嘈杂声引来同行的侧目、领导的担忧。但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规矩多了点,笑声少了些。课堂上,学生是劳身劳神的:手端平、身坐正,聚精会神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如同转迷宫一样。一节课下来,只有两个字——紧张。学生不是机器人,课堂上也需要有适度的放松。
一、适度的放松,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疲劳
适度的放松是学生听课过程中注意力、思维力高度紧张后的放松,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疲劳,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连续思考的时间过久,就会抑制他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阻碍直觉思维的产生,降低其解决问题的效率。课堂上让学生得到适当的放松,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不能让学生学得太累,即使教师的课再精彩,学生同样也需要休息片刻。
就像以上镜头三中的那节课,如果每节课都像那样去上,一节课45分钟,时刻让学生绷紧神经,让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即使是橡皮筋也会有松弛的一天,更何况是还未成年的中学生。如果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每次考试,我们明明在课堂上重复了许多次的知识、题目,学生还是会做错。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以放松的机会,穿插音乐或游戏,开个幽默的小玩笑,换换脑筋。当然,此时的音乐或游戏最好对课堂教学有些帮助,小玩笑最好是从教材中选取或贴近教材的健康文明的段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适度的放松常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度的放松,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
适度的放松是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处理中紧张的师生关系上的放松,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教育是人和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教育特点在于平等、民主以及活跃和朝气蓬勃,它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来实施教育。
如果像上述镜头一、二那样,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对老师的畏惧、惶恐,学生就很难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了。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关注学生的感受,能够让学生适当地表现一下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笑一笑、闹一闹,给学生适度的放松时,这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镜头二中的这个“节外生枝”,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借助自己的教学机智艺术地应对这一“意外事件”,将这一事件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定会给课堂增添不少色彩,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知识,更获得了爱护与支持。
三、适度的放松,有助于调节学习的节奏
适度的放松使课堂教学节奏疏密有致,也就是通过听、说、读、写、思五环节上的巧妙安排,实现学习的节奏的调节。在课堂上将听、说、读、写、思五环节有机结合,以此环节消除彼环节的紧张,听累了就说说,说累了就写写……一张一弛,张弛有度,松紧有序,常常能让学生稳住神、收住心。一节复习课,必定要复习回顾考点,要做一定的当堂巩固练习,但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避免复习课的枯燥无味。就思想品德学科而言,可以选取或编制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漫画、图片等时效性强,并与教学课题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对所复习知识感到乏味,又使教师的课堂显得生动精彩。
比如我在上初三的第二轮复习课时,我拍摄并编制了一段学生校园生活的无声DV,分成四段让学生观看,根据看到的情境说出DV所表述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编制成材料题并进行思考,再讨论本节课要复习的解题方法。这种全新的展示材料的方式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认为,那种通过自己的行为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将是非常吃力的。而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或示范者)的观察而习得的。这种学习就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观察学习乃是人类获得大量行为反应的主要形式。观察学习主要是靠榜样的影响,并通过信息机能来引起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聆听他们的想法,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励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上,要对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评价,适时对表现好的小组和同学进行表扬。这时,老师所表扬赞许的学生行为就能发挥榜样的影响,其他学生得到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会自觉地模仿榜样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时,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和思考形式就自然地形成了。
作为教师,我会在学生中来回巡查并悉心捕捉学生的表情、学生的只言片语,抓住他们瞬间的良好表现,请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求全班学生认真倾听,给予信任的微笑和言词,学生能渐渐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这样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需要教师相信学生的能力,需要时间作为保证。用对学生的信任,坚持在每一堂课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坚信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完成对课堂问题的探究。
总之,课堂教学,就应当张弛有度,少一点规矩,多点生动与放松。只要学生能轻轻松松地学,没有了对老师的畏惧,没有了对课堂的紧张,没有了对知识的厌倦,但完成了对知识的掌握,完成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即使不那么规范、不那么严肃,又有什么呢?课堂上的放松,是书画中的留白;课堂上的放松,是激流入潭后的舒缓;课堂上的放松,是绿叶丛中的几点红花……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适度的放松,在放松的氛围下,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情境、表演、游戏、比赛、实践活动等因素,使课堂始终充盈着宽松的氛围,充盈着人文的气息,始终体现和谐的张力、磁力和吸引力。让学生在放松的课堂氛围中,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建构、学会交流共享,实现“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