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因是指一个确定的事物或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基础和根本动力,是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面对社会经济发 展的变化与要求,分析独立学院发展的内部因素,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增强竞争实力,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在服务国家、贡献社会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同时,实现独立学院的发展和壮大。
一、做好长远发展规划,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外部的支持,更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切入点,明确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作出准确选择和大胆探索。
1.长远规划,确立主旨
办学思想是我们对“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大学”的理性认识的高度凝炼。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其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独立学院从产生之日起就有着良好的发展优势和机遇,在现阶段必须明确发展思路,长远规划发展道路。独立学院必须具有广阔的发展视野,要对理念、定位、制度与策略等要素进行系统地 总体谋划,统筹考虑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竞争性,加强品牌建设,走持续发展之路。独立学院应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坚持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自觉规范学校办学的各项行为和活动,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在办学的各个阶段要掌握好调控程度、范围和方式,建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长效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国外的私立高校中有很多是世界级的名校,而我国的民办高校长期以来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挣扎,质量上同公办高校的差距相当大。独立学院的发展从开始就要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其发展目标应当是充分利用已获得的种种优势并借助母体品牌来逐渐孵化,创建出自己的品牌,最终发展成为高质量的一流私立大学。[1]
2.把握方向,正确定位
以独立学院现有的办学实力,在以学科为本位的本科教育层面展开正面竞争,独立学院必然处于劣势,而且这种整体的劣势不是短期内能够根本改变的。因此,独立学院在现阶段的竞争中必须找准方向定好位,应当与研究型大学及教学研究型大学构成错位发展的关系;充分利用办学机制灵活,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的优势,与老牌教学型本科大学形成差异发展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的办学发展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同,独立学院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大力开展既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本科教育,又不同于专业本位的专科教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而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市场结构中,多样化、个性化、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人才类型需求量大而供给不足,这部分人才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空间,同时要灵活调整培养模式,努力开拓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利用灵活的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效率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一种创新。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具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主灵活、市场意识强、市场敏感度高、历史包袱少等特点和优势,其中自主灵活是民办高校的最大优势。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民办机制在争取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配置、教育活动建构、质量效益诉求等多方面所具有的自主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优势,建立起比公办高校更有竞争力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更先进、更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走上科学、高效、优质的发展道路。
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办学,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可以根据所开专业的需要相对自主的聘任教师和组织教学,以企业管理理念和经验来促进教育管理和制度创新,以企业精神来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以产业运作来扩大教育资源并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现代社会的产业升级、技术更新和职业变动速度比以往大大加快,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运行机制,建立对人才需求变化的灵敏的反应机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特别关注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能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开设专业、课程,实施教育教学,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专业群。还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私立大学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其诸多的成功点可供借鉴,使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成为吸纳高等教育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窗口。
三、围绕学生教育做好文章,提升质量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之基础,独立学院发展的空间拓展需要以学生的教育质量提升为基石,以培养创新型、个性化、多样性的人才为特色,以质量取胜。
独立学院应该根据学生文化基础总体一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但思想活跃、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适应科学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强化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互动型教学模式,鼓励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拼盘式教学和双语教学,构建能力知识型教学模式,将创新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使其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面,才能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强调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传统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和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不利予创新人才培养的种种限制与影响,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变学生为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借鉴管理学的项目管理的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利用模拟具体项目的教学形式,运用一个个知识模块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种模块式教学结合实践紧密,便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同时,注重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独立学院要培养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理论技术人才。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广泛地与企业、事业单位联姻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培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上下功夫。更多的孵化器,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和专长,孵化出更强的开拓精神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在研究型学生和动手操作的学生之间发挥灵活的纽带作用,引导他们在差异的夹缝中开辟创业的道路。
2.紧紧把握生源市场与就业市场竞争
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从2002年开始剧增,到2008年达到20年内的最高点。从2008年至2020年内,我国高校生源将出现下降趋势,独立学院招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扩大,高等教育生源市场将被细分。一方面,类型不同、能力各异的学生需要找到适合各自发展的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另一方面,各类型各层次的高校也应合理分工,寻找自己的生源市场。另外,在全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的矛盾也正日趋尖锐。要积极开辟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开拓潜在的生源市场,以公益性的高等教育服务赢得口碑和声誉。比如,和西部地区结成对子,对这些地区提供一些教育资源的支持和帮助,与其建立良好的资源关系,国家的资助体系向这些地区的学生倾斜,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又可以扩大生源地的持续供给,形成良性的社会效益,发挥独立学院的公益性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同时要以“出口畅带来进口旺”,在广泛建立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扩大就业门路。
四、重视师资规划和队伍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师资队伍(诸如教研室、课程组、导师小组等)是高等学校承担人才培养职能最基层的教学组织,也是教师集体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的基本单位。教育质量的保障在于学院有一支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组建教学团队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重要的组织保障。由于私立高校的教师编制及评职称等方面难以得到和公立学校一样的待遇,不存在合理流动的可能,所以最好的教师都流向好的公办大学,而私立高校多以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为主,这样就促使了一种短期行为的发生,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对教学质量的控制也显得力不从心。在创办之初,独立学院主要是依靠本部教师资源和聘请离退休教师来解决,但从保证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来看,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应用复合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并最终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1.建设结构优化独具特色的教师队伍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等诸方面的作用。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在精干高效的原则下,在扩大教师总量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在整体上形成一支初、中、高级职称比例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同时,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实现学缘结构多元化。还应当看到,独立学院目前的师资队伍状况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还不相适应。独立学院要培养善于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的成果,在研发、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实践性和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创新,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质。要培养这样的学生,教师自身就要有很强的实践素养,包括实践能力和实践的经历,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独立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传统的“老带新”加强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外,还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到研发、生产、管理一线去,到企业、市场、工程一线去,亲自参与实践,掌握在课堂、实验室和大学校园里难以得到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这需要有系统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需要相应的培训经费、培训基地和考核措施,结合学科专业以及本学院的专业特色,有重点分批次逐步建设本学院的教师团队,形成有竞争力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2.营造适宜教师成长的环境
独立学院要建立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必须强化“教师是学校办学主体”的理念,确立“以师为本、崇尚学术”的价值观,努力创造“政策引人、感情留人、事业稳人”的氛围。为此,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待遇,稳定学术骨干,吸引高层次人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重奖。进行教师职务评聘模式改革,以聘代评,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建立按需设岗、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评聘机制。严格考核机制,以考定绩、以绩定岗、以岗定薪,健全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吸引和补充高质量的人才充实进教师队伍,使整个教师队伍保持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态势。在全国高等学校的人才争夺战中,独立学院吸引优秀人才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因此,要把关心人、团结人、理解人、帮助人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始终,及时了解和反映教师的实际困难和要求,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为教师办好实事,营造一种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肯定知识价值的良好氛围,制订有吸引力的政策,引进适合院校发展的优秀人才,创造留住人才的环境,使优秀教学团队迅速成长,这也是独立学院稳步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五、建立科学的大学治理结构
正如E·阿什比勋爵所说:“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2]独立学院高起点的发展,在学科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质量提高等方面,为民办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带来新的推动,客观上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要形成独立学院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还需要借鉴西方大学科学的治理模式,构造一个“政府调控、市场介入、社会参与、学院自主”的良性互动治理结构,使独立学院真正办成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与公办的高校并肩发展。然而,我们要借鉴的不是某种具体的治理形式,而是这种治理形式背后蕴涵的治理理念和精神。正如托克维尔在其论述美国民主制度并旨在为法国提供借鉴和启示时所言:“我们把视线转向美国,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仿效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适用于我们的东西”。[3]
1.实行共同治理模式,完善董事会制度
独立学院作为对传统办学的发展和创新,应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构建内部管理体系,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大学治理结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尽快建立一种以集体决策个人负责为特征、拥有完全自主权同时受到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制约的、在法律上代表高校且具有最高权威的治理机构。具备这些特征,无论其名称如何,都有可能成为真正有效率的高等教育的治理机构。[4]
董事会成员是董事会活动的主体与直接参与者,其身份、地位、积极性和能力的高低、来源的多寡等,将直接关涉董事会作用的发挥程度和学校的发展。完善的大学董事会制度首先要求加强大学董事会成员构成的多样化。董事会包括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董事,形成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共同治理模式,使董事人员能够代表社会各界的利益,反应多元化的社会要求,形成一个对外部环境开放的民主管理、团队决策系统,使大学的决策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起到集聚社会力量的作用。同时,董事会的组成不仅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职务的特点,董事会成员也应避免由董事长独裁式的个人推荐的方式产生,从根本上防止学校家庭化、财团化。独立学院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在董事会领导下行使学院最高行政负责人的职权。其目的是在职权责统一的基础上,更好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执行董事会的决策,使独立学院办学能够符合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院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使大学符合自身的逻辑发展。
2.加强监督机制,实现规范发展
董事会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其活动行为的规范化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前途和未来,有效的监督在董事会的具体运作中至关重要。董事长往往以出资人、投资人的身份行使权力,是学校的权力核心。董事会中的其他董事多是扮演顾问角色,董事会的决策权仅仅集中在董事长一人或以董事长为中心的少数几个人的手里。这种治理模式更多地是依赖办学者的知识、背景、经历、性格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办学理念,这种高度“人治”的治理模式很难保证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当学校控制者的人力资本因自身因素贬值时,或当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从外部融资时,这种治理模式就受到了挑战。因此,在独立学院董事会制的实践中,需要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对董事会和学校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兴起及前景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14).
[2][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21.
[3][法]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4.
[4]辛艳慧.美国高校董事会特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一、做好长远发展规划,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外部的支持,更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切入点,明确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作出准确选择和大胆探索。
1.长远规划,确立主旨
办学思想是我们对“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大学”的理性认识的高度凝炼。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其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独立学院从产生之日起就有着良好的发展优势和机遇,在现阶段必须明确发展思路,长远规划发展道路。独立学院必须具有广阔的发展视野,要对理念、定位、制度与策略等要素进行系统地 总体谋划,统筹考虑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竞争性,加强品牌建设,走持续发展之路。独立学院应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坚持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自觉规范学校办学的各项行为和活动,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在办学的各个阶段要掌握好调控程度、范围和方式,建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长效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国外的私立高校中有很多是世界级的名校,而我国的民办高校长期以来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挣扎,质量上同公办高校的差距相当大。独立学院的发展从开始就要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其发展目标应当是充分利用已获得的种种优势并借助母体品牌来逐渐孵化,创建出自己的品牌,最终发展成为高质量的一流私立大学。[1]
2.把握方向,正确定位
以独立学院现有的办学实力,在以学科为本位的本科教育层面展开正面竞争,独立学院必然处于劣势,而且这种整体的劣势不是短期内能够根本改变的。因此,独立学院在现阶段的竞争中必须找准方向定好位,应当与研究型大学及教学研究型大学构成错位发展的关系;充分利用办学机制灵活,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的优势,与老牌教学型本科大学形成差异发展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的办学发展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同,独立学院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大力开展既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本科教育,又不同于专业本位的专科教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而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市场结构中,多样化、个性化、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人才类型需求量大而供给不足,这部分人才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空间,同时要灵活调整培养模式,努力开拓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利用灵活的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效率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一种创新。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具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主灵活、市场意识强、市场敏感度高、历史包袱少等特点和优势,其中自主灵活是民办高校的最大优势。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民办机制在争取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配置、教育活动建构、质量效益诉求等多方面所具有的自主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优势,建立起比公办高校更有竞争力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更先进、更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走上科学、高效、优质的发展道路。
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办学,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可以根据所开专业的需要相对自主的聘任教师和组织教学,以企业管理理念和经验来促进教育管理和制度创新,以企业精神来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以产业运作来扩大教育资源并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现代社会的产业升级、技术更新和职业变动速度比以往大大加快,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运行机制,建立对人才需求变化的灵敏的反应机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特别关注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能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开设专业、课程,实施教育教学,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专业群。还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私立大学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其诸多的成功点可供借鉴,使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成为吸纳高等教育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窗口。
三、围绕学生教育做好文章,提升质量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之基础,独立学院发展的空间拓展需要以学生的教育质量提升为基石,以培养创新型、个性化、多样性的人才为特色,以质量取胜。
独立学院应该根据学生文化基础总体一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但思想活跃、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适应科学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强化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互动型教学模式,鼓励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拼盘式教学和双语教学,构建能力知识型教学模式,将创新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使其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面,才能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强调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传统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和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不利予创新人才培养的种种限制与影响,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变学生为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借鉴管理学的项目管理的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利用模拟具体项目的教学形式,运用一个个知识模块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种模块式教学结合实践紧密,便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同时,注重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独立学院要培养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理论技术人才。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广泛地与企业、事业单位联姻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培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上下功夫。更多的孵化器,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和专长,孵化出更强的开拓精神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在研究型学生和动手操作的学生之间发挥灵活的纽带作用,引导他们在差异的夹缝中开辟创业的道路。
2.紧紧把握生源市场与就业市场竞争
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从2002年开始剧增,到2008年达到20年内的最高点。从2008年至2020年内,我国高校生源将出现下降趋势,独立学院招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扩大,高等教育生源市场将被细分。一方面,类型不同、能力各异的学生需要找到适合各自发展的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另一方面,各类型各层次的高校也应合理分工,寻找自己的生源市场。另外,在全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的矛盾也正日趋尖锐。要积极开辟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开拓潜在的生源市场,以公益性的高等教育服务赢得口碑和声誉。比如,和西部地区结成对子,对这些地区提供一些教育资源的支持和帮助,与其建立良好的资源关系,国家的资助体系向这些地区的学生倾斜,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又可以扩大生源地的持续供给,形成良性的社会效益,发挥独立学院的公益性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同时要以“出口畅带来进口旺”,在广泛建立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扩大就业门路。
四、重视师资规划和队伍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师资队伍(诸如教研室、课程组、导师小组等)是高等学校承担人才培养职能最基层的教学组织,也是教师集体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的基本单位。教育质量的保障在于学院有一支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组建教学团队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重要的组织保障。由于私立高校的教师编制及评职称等方面难以得到和公立学校一样的待遇,不存在合理流动的可能,所以最好的教师都流向好的公办大学,而私立高校多以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为主,这样就促使了一种短期行为的发生,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对教学质量的控制也显得力不从心。在创办之初,独立学院主要是依靠本部教师资源和聘请离退休教师来解决,但从保证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来看,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应用复合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并最终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1.建设结构优化独具特色的教师队伍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等诸方面的作用。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在精干高效的原则下,在扩大教师总量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在整体上形成一支初、中、高级职称比例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同时,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实现学缘结构多元化。还应当看到,独立学院目前的师资队伍状况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还不相适应。独立学院要培养善于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的成果,在研发、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实践性和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创新,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质。要培养这样的学生,教师自身就要有很强的实践素养,包括实践能力和实践的经历,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独立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传统的“老带新”加强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外,还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到研发、生产、管理一线去,到企业、市场、工程一线去,亲自参与实践,掌握在课堂、实验室和大学校园里难以得到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这需要有系统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需要相应的培训经费、培训基地和考核措施,结合学科专业以及本学院的专业特色,有重点分批次逐步建设本学院的教师团队,形成有竞争力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2.营造适宜教师成长的环境
独立学院要建立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必须强化“教师是学校办学主体”的理念,确立“以师为本、崇尚学术”的价值观,努力创造“政策引人、感情留人、事业稳人”的氛围。为此,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待遇,稳定学术骨干,吸引高层次人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重奖。进行教师职务评聘模式改革,以聘代评,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建立按需设岗、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评聘机制。严格考核机制,以考定绩、以绩定岗、以岗定薪,健全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吸引和补充高质量的人才充实进教师队伍,使整个教师队伍保持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态势。在全国高等学校的人才争夺战中,独立学院吸引优秀人才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因此,要把关心人、团结人、理解人、帮助人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始终,及时了解和反映教师的实际困难和要求,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为教师办好实事,营造一种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肯定知识价值的良好氛围,制订有吸引力的政策,引进适合院校发展的优秀人才,创造留住人才的环境,使优秀教学团队迅速成长,这也是独立学院稳步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五、建立科学的大学治理结构
正如E·阿什比勋爵所说:“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2]独立学院高起点的发展,在学科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质量提高等方面,为民办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带来新的推动,客观上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要形成独立学院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还需要借鉴西方大学科学的治理模式,构造一个“政府调控、市场介入、社会参与、学院自主”的良性互动治理结构,使独立学院真正办成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与公办的高校并肩发展。然而,我们要借鉴的不是某种具体的治理形式,而是这种治理形式背后蕴涵的治理理念和精神。正如托克维尔在其论述美国民主制度并旨在为法国提供借鉴和启示时所言:“我们把视线转向美国,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仿效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适用于我们的东西”。[3]
1.实行共同治理模式,完善董事会制度
独立学院作为对传统办学的发展和创新,应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构建内部管理体系,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大学治理结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尽快建立一种以集体决策个人负责为特征、拥有完全自主权同时受到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制约的、在法律上代表高校且具有最高权威的治理机构。具备这些特征,无论其名称如何,都有可能成为真正有效率的高等教育的治理机构。[4]
董事会成员是董事会活动的主体与直接参与者,其身份、地位、积极性和能力的高低、来源的多寡等,将直接关涉董事会作用的发挥程度和学校的发展。完善的大学董事会制度首先要求加强大学董事会成员构成的多样化。董事会包括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董事,形成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共同治理模式,使董事人员能够代表社会各界的利益,反应多元化的社会要求,形成一个对外部环境开放的民主管理、团队决策系统,使大学的决策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起到集聚社会力量的作用。同时,董事会的组成不仅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职务的特点,董事会成员也应避免由董事长独裁式的个人推荐的方式产生,从根本上防止学校家庭化、财团化。独立学院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在董事会领导下行使学院最高行政负责人的职权。其目的是在职权责统一的基础上,更好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执行董事会的决策,使独立学院办学能够符合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院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使大学符合自身的逻辑发展。
2.加强监督机制,实现规范发展
董事会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其活动行为的规范化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前途和未来,有效的监督在董事会的具体运作中至关重要。董事长往往以出资人、投资人的身份行使权力,是学校的权力核心。董事会中的其他董事多是扮演顾问角色,董事会的决策权仅仅集中在董事长一人或以董事长为中心的少数几个人的手里。这种治理模式更多地是依赖办学者的知识、背景、经历、性格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办学理念,这种高度“人治”的治理模式很难保证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当学校控制者的人力资本因自身因素贬值时,或当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从外部融资时,这种治理模式就受到了挑战。因此,在独立学院董事会制的实践中,需要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对董事会和学校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兴起及前景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14).
[2][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21.
[3][法]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4.
[4]辛艳慧.美国高校董事会特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