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在巅峰下的思考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261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做企业如果有一种“利他”思想,你就会明白你在社会上做的这是“事业”。稻盛和夫的企业从小到大之所以能够平稳发展,不靠投机,他的经营管理很平实。稻盛和夫、张瑞敏,你可以听到他们谈员工时充满了尊重,老板是把全部心血浇注在员工身上……
  
  11月1日,北京下起了2009年入冬的第一场大雪。
  拉开落地的巨幅窗帘,透过明亮的玻璃,那瑞雪垂枝的晶莹世界十分养眼,那清新干净的空气,仿佛要一扫H1N1流感病毒和金融危机迟迟不散的阴霾。
  在北京鸟巢旁的五洲皇冠酒店宽大会议厅里,日本企业界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与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正同台演讲——恳谈会随即进入高潮。当900多位企业代表步出会场时,他们精神上的愉悦仿佛享受了饕餮盛宴。
  那么,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快速聚集在一起的一个小型座谈会,让我们了解到此时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就是企业当下最直接的挑战!
  
  做企业要找到一种“境界”
  
  北京华联建筑设备公司总经理李罗玲:
  我这是第二次听稻盛先生的演讲了。今年8月底随《中外管理》访日团到日本,我参加了稻盛先生的“盛和塾”大会,它就相当于咱们民间企业家的交流会。后来又看了录像,也读了稻盛先生的书。这些活动真是让我特别受启发。我感觉,稻盛的经营哲学就是“利他”思想。“利他”才有了企业的今天,而不是说干什么都只让自己合适了。
  企业就跟家庭一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的家庭过去也帮衬过亲戚朋友,做善事。1993年开始办企业,最初就是我父亲一辈子的积蓄二三十万元,便想着跟大伙儿借钱。就是一句话,亲戚朋友一下就借给了几百万,因为他们相信你这个人。我们协议好了合适的利息给大家,就办起了企业。到现在,企业的固定资产已经有1.5个亿,业务跨两个行业,员工有四五百人。可是我作为第二代经营者,每天工作仍然非常累,拼命经营拼命干,这让我很迷茫,这么辛苦干,为什么啊?
  了解了稻盛的思想,我恍然大悟。一个人你在社会上奔忙挣钱,的确很累。其实我们不是在为挣钱而挣钱,你做企业如果有一种“利他”思想,知道要为你的员工考虑,为你的客户考虑,你就会明白你在社会上做的这是“事业”,做人都有一种责任。当我感受到做企业的这种境界时,思想一下就轻松了,也有了目标了。不过,我现在还有困惑,就是在实际经营管理上怎么激励员工,正如张瑞敏所说,股权只是激励少数员工,可怎么能把全体员工都激励起来呢?
  
  经营者必须低调、管理平实
  
  河北冀春能源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吉春:
  我是第一次听稻盛先生演讲。之前我认为他做那么大的企业,肯定有独到之处。但是今天听他娓娓道来,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做企业很平实,很低调。
  干企业,做人就必须低调。就像居家过日子,穿衣、吃饭、置家当,首先得搞积蓄。稻盛的企业从小到大之所以能够平稳发展,在于他不搞投机,他讲究资金积累,滚动发展,经得住诱惑。另一点,他对职工讲究“善”,做好人。他的经营理念、管理,很平实。
  我们今天做企业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比较浮躁,狂躁,投机。经济危机中很多企业倒闭了,根本还是资金不足,造血功能不足。我做企业也一直在开拓,我感觉自己善于开辟一个地盘,开拓一个领域。现在企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是我总感觉比较累。我也是家族企业,哥儿几个各保持一块,所以企业一开始就搞了多元化。它具有一定的缓冲,但是多元化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人力资源做保证,必须要有团队,否则肯定做不好。我现在正在寻求从调整自己开始,对企业进行调整。
  
  中国企业该寻求系统思考了
  
  江苏光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庆国:
  我参加“中外管理恳谈会”有十年了,这一届很不一样,尤其稻盛先生的演讲让我更相信,该系统地去考虑经营一家企业。
  中国企业功底还不扎实,还缺乏系统思考。往往没有市场我们抓市场,缺人就抓人。这与经营者思想模式的定位非常相关。你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企业,做企业又为了什么?为了赚钱,你就是商人;做事业,那你就肩负着很多的责任。这个事业不是你个人的事业,是社会责任。
  在这样的大前提理念下,我们再来思考如何带领一拨人去实现企业的目标、方向,如何团结一群人能够形成一个共同的“思维群体”。如果我的思想大家不认可,我该怎样做?对员工、社区、客户、合作伙伴,我用什么心态跟他们合作?我考虑的就是这些,我们需要做出调整。
  
  看财务报表更看经营哲学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组件工厂总经理龙国柱:
  听了稻盛先生的演讲,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个企业,评判它的经营不能仅仅靠财务报表,还要看企业的经营哲学。就是说,企业不仅仅要看短期增长,还要看长期发展。
  我们是新能源行业,历史也不长,八九年时间,成长速度却非常快。从2001年开始运作,现在已经有一万多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现在金融危机来了,我们企业的工作就是加快推进将企业的基本理念与全体员工的工作实际结合得更紧密,形成一定的文化沉淀,从而推动内部全员改善,以适应市场要求。我们的年轻人比较多,像我曾经负责的一家子公司,500来人,平均年龄21岁不到,可一年也能做十几个亿。但是我感觉还是稻盛那句话,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你才会做得更好。
  江苏光芒热水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陶毕君:
  稻盛先生的经营理念和中国的儒家文化是相通的,人性化管理。他用哲学思想将经营企业的境界推向很高,强调善待员工、顾客、合作伙伴,这使他们做得很好。
  我们现在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我想,建树企业精神这是根本。这首先要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让大家知道企业需要员工共同来怎么做。因此,关键是管理者和员工的沟通,相互如何能达成信息的对称,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老板要把心血
  浇注在员工身上
  
  关于人才的使用、梯队建设、干部队伍如何快速成长、员工的凝聚力……这些都是老总们在自身经营中思考最多的问题。而最终聚集在一个重大问题上,那就是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中外管理》:想问问各位老总,要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在员工,还是在老板?
  众:当然在老板!
  《中外管理》:既然在老板,反过来看,老板已经做得很辛苦、很累了,自己对员工已经倾心倾力,为什么员工对企业、对工作还不够尽责尽职呢?
  陶毕君:这里,我只能代表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们还是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可能我们认为我们对员工已经真心付出了,但是员工也许还不理解,或者他真实的想法还没有提出来,也许他想提,但是认为企业做不到。员工的真实想法我们还常常不了解,我们要去了解员工。
  朱庆国:这与我们整个国民素质有关系,企业本身还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公司每年的培训,平均每个人都在四五百元,我们这样一个中小企业也不算小数字了。如果我们社会的整体素质上来了,企业员工的素质还会提高。
  宋吉春:这还是企业的管理问题,核心是激励。今天张瑞敏谈到的管理创新,主要也在解决长效激励问题,就是员工的核心利益。怎么让员工死心塌地地跟着企业走?你必须把他的价值观与你企业的价值观从根本上统一起来。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给你打工,你考虑的问题他可以不去考虑,你应该负的责任而他可能没什么责任,大家考虑的不在一个层面。那么要让员工替你承担责任,你就得给他解决根本问题,就是长效激励。实在说,咱们国内在长效激励上普遍都做得不好。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企业家的境界问题,第二个就是激励手段。中小企业走到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好的激励手段,不行了。
  徐源——这位《中外管理》的老朋友、原小天鹅集团副总裁,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国的企业还是小孩儿,还没有经历大风大浪。他们大部分在改革开放中抓到了一些机会,但是往后能不能长久发展呢?稻盛的企业50年了,很难的。我们的企业前一段时间稍遇风波,就不知所措,就忙于裁人、减工资。这是减去了人心,是最痛苦的,是最大的失去。企业要持续,还要靠基本功,千万不要把这个忘记了。
  另外一个大问题,中国现在还在拼命强调所有制,把员工当成打工仔。在这个问题上,稻盛、张瑞敏他们已经完成了这个阶段,所以你可以听到他们谈员工时是非常尊重的,老板是把全部心血浇注在员工身上。我们很多经营者在完成所有制过渡后,马上感觉良好,我是老板,你得听我的。叫人家听你的,你有权力,但是真的让员工跟你心连心是很难的。我听他们两个的讲演,最大的感悟是,中国企业还要经历风雨,才能像他们一样,老生姜才有辣味。管理
  (本文根据“第1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现场录音摘编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编者注:“低碳年”不应仅仅局限于“过年”,而应成为我们常年的主题。因为,这着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真正启动它可远不像过年放爆竹那样一点就着。    刚过去的2009年,是以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作为收尾的。正因为这个会议,让“末日钟”回拨一分钟至11点54分。末日钟的指针走到12点,即表示世界末日来临。  虽然末日钟回调了一分钟,但全球暖化及低碳经济作为全球人类的新课题,应该说才刚开始。  低碳经济是个新
期刊
专访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气候变化和能源组项目主任陈冬梅    即便已经被重复了无数遍,我们还是想说:环保,是从每个人真实有效的行动开始的。在生活方式上,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些建议,那在日常管理中,商务人士还有哪些可行性的措施呢?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气候变化和能源组项目主任陈冬梅,为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制定公司低碳政策  《中外管理》: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哪些做法能帮助商务人
期刊
合者,聚也。  每一年的春节前,期待团聚的情绪一定会在漂泊的人群中蔓延。“回家过年吗?”理所当然地取代了其他一切的流行问候语。作为现代人情感寄托的最大所在,家,永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一近年关,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的人们,在家人的关心交流、亲友的沟通问候中重新集聚能量,只待假期结束重新开始拼搏。  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否在事业上拥有绚目的光环,春节回家,都无疑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期刊
把需要长远规划的事计划好,那些不可能事先规划的就随缘而定,把每分每秒都过好,就不会再有遗憾。    现在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国际经济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快乐指数却在下降,而且烦恼不断,忧虑不断。  烦恼源于应该达到预想目标的假设,遗憾的是,预想目标很有可能达不到,于是就有了烦恼。如果这个预想是通过努力就能得到的,在得到之前会烦心,怕得不到,而得到之后又怕失去。得到之
期刊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更是一年中所有家庭都会享受阖家欢乐气氛的节日。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腊月三十,人们都在“迎春节”的繁忙筹备中。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准备走亲访友的礼品、为弦子添置新衣和过年礼物。此时,许多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上春联和福字。噼里啪啦的拜年短信会从大年三十一直响到初一结束,各种贺岁片一个赛一个地比包袱、逗人乐。有人在家里潜心研究大餐,而那些在一年中载
期刊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正所谓“和而不同”,“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今人所谓“和”、意指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世界上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但我们拥有大同——人类和地球的终极命运。国家、党派、宗教、语言都是大同中的小异、人类应该抛弃这些“小异”,共同关注天与人,关注环境变化,关注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生于世,安身立命之后,还须与群体互
期刊
前一阵子,全球都在谈论柏林围墙倒塌20周年。1989年10月9日,的确代表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意味旧秩序的终结。但由此展开的后冷战时期,虽然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却不等于新秩序的形成。    后冷战的西方独大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所出现的旧秩序,是三股力量决定的:1.战争成败决定了新势力格局——成者为王,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强;败者为寇,是日与德,暂时不能成为正常国家;2.1944年布雷顿森林
期刊
2009年度  中国企业管理  杰出贡献奖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    2009年度  中国企业管理  特殊贡献奖  广东唯美集团  北京金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度  领导力奖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郑昌泓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卫东      “管理中国”总评  评委会
期刊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向企业管理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用常规思维考虑问题,而是要审时度势认真谋划发展之策。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们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过去的日子,身处危机中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们是如果思考、如何行动的?这些思考和行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哪些经验、教训?面对未来,又该如何筹划?如何拥抱和迎接复苏期?  2009年11月初,《中外管理》杂志对451家中国企业进行了相关调查
期刊
经济环境总是处于频繁变动中,哪怕已经拥有“完美”业绩的企业在变动面前,也往往不堪一击。  可有超越经济变动的良方?  答案是有。那就是以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打造高收益的体制,反复创新,通过关爱与机制,让全体员工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情,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实现个人、企业、社会的大和谐。    一家创立了50年的企业,为什么从未亏损过?每次危机过后,为什么总能快速发展?持续成功的秘密何在?    自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