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清与清“一国”“一家”观念的历史变迁——以政治整合为视角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i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是在明末东北这一特定历史时空中,由明末女真母体里衍生而来的中华民族内部的一个新的民族,在其由部落到国家,从雄踞东北到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先后完成了对明末女真、东北各族和中华民族的政治整合,建立了后金及清政权,历经从建州女真到满洲民族,从"满汉一家"到"天下一家"的历史变迁,为清末外强入侵情境下世界格局范畴内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
其他文献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已成为全球趋势,在单一向多层次体系演变过程中,国际组织倡导了不同方向的构架方案,实践中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后逆转的教训,体现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及妥协.中国在顺应国际潮流,建构了层次分明、目标清晰、内容丰富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野生动物资源、无居民海岛资源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等自然资源均应以一定方式特定化才能成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全民所有只是作为一个经济学或者政治学意义上的概念,国家所有是自然资源全民所有的私法表达.国家公权力授权的行政机关等是国家所有权的行使主体,国家是自然资源的归属主体,通过行政许可程序设立的自然资源用益物权既是私益实现的方式,也包含公共利益保护的内容,这些用益物权可以统称为特许物权,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以设立用益物权的方式进入市场表现出公私法两种法律规制逻辑的接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可行路径,大数据技术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文章全面研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大数据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分析在大数据等新技术作用下,城市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共同推进信息化城市到智慧化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系.
客家是我国汉族的一个重要且独特的支系.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客家研究中,对于"什么是客家"这个客家研究的根本问题的认识与解答,经过了由"民系论"到"族群论"再到"文化论"的多次转向,每次转向都激发着学者们对客家研究的热情,不断推动客家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开展,使得客家研究走过了由停滞到复兴再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在研究内容上,从客家历史源流扩展到客家文化多维领域;在研究方法上,由历史学为主向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方法转变;在研究走向上,从对客家历史文化的探究转向对客家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客家当下文化发展并重.在每种
文章基于个人微观决策机制,刻画了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与教育投入的因果关系,梳理教育投入差距与收入差距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文化资本通过收入的不完全中介效应对教育投入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存在隔代传递效应;城乡、性别因素显著影响收入,但不影响教育投入.另外,不同收入群体在文化资本方面具有系统性的显著差别.高收入群体往往拥有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双重优势,有能力、有意愿增加对子辈的教育投入,这会导致收入差距和教育差距的代际传递.因此,公共政策干预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缩小收入差距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当代大众文化视域下,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线已被打破,通俗性成为欧美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而一直被视为"精英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也加入到通俗文学的创作中来.从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颁奖词及代表性作品的研究中发现,获奖作品在形式上均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性特征,然而其思想内涵却仍体现该奖的"理想倾向".在并非"激进"但却"进步"的大众文化影响下,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通俗性既顺应了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又具有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作用.
社会心态是理解资源下乡背景下基层治理内卷化的有益视角.后税费时期的农村社会,由于权责结构失衡,权利本位心态弥漫,从而滋生了大量化公为私的谋利行为;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
清顺治十五年(1658)至康熙四十六(1707)年间,在现在的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附近陆续建立《鄂齐尔墓碑》《纳穆生格墓碑》《郎苏诰封碑》《巴图诰封碑》《巴图谕祭碑》(最后两通碑文刻在一个石碑上)等石碑.这些碑刻的主人都属于蒙古兀鲁特部明安家族的几代人.兀鲁特部是东部蒙古五诸侯之一.北元中期,中兴之汗达延汗第九子格勒博罗特领有该部.天命七年(1622)初来归后,兀鲁特部首领明安与四贝勒皇太极缔结姻亲关系.入清之初兀鲁特部单独组编一个独立的蒙古固山,后来编入满洲正黄旗.明安家族是清代北京八旗蒙古的显赫勋贵,共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继承、吸收了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的优长,形成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视域.运用这一视域观察效率与公平,引发一系列观念变革: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种复合关系,判断效率与公平制度安排合理性的主体标准是看它有利于少数人、多数人还是每个人,效率与公平的运行需要制度保障.与社会存在形式从领域合一到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分离相一致,现代社会的效率与公平也呈现一种结构性存在,至少存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的效率与公平.而不论是从领域看还是从层面看,效率与公平都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不存在同一领域和层
21世纪,人口数量和质量日益剧烈的变化已成为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生育率和死亡率下降的全球趋势为人口系统向新状态转化创造了条件.人类社会正处于历史上两种前所未有现象之间的过渡状态:人口红利和人口老龄化.对该系统性转变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迫切,因为对人口系统的现状解读与趋势预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任务之一.文章参考学者的研究成果、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分析世界各国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老龄化过渡的规律、特点和原因,发现赶超型国家实现人口红利的广度和深度明显高于已经完成人口红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