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技术不断向教育领域拓展,对现代教育事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笔者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对学习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学习具有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习资源,融洽师生关系等积极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從幻灯、投影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信息技术正在对学校教育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要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是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未来社会是以远程教育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终身学习的社会,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把重点放在使学生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培养上,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对学习的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只局限于把信息技术当作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这极大地废弃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远未起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或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
我国的教师队伍结构复杂,层次水平相差较大,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运用方面的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我国实施教育教学中不能盲目跟进,要根据教师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另外,有些知识更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让学生掌握,而有些知识不适合运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掌握,运用课本书面教学效果更好。
(二)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重视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失去学生的主动性,课堂就会死板枯燥。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让学生主动发挥的余地,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但是大多中小学教师教授信息技术知识总是匆匆的讲述理论知识,大量的实践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都利用这个时间上网娱乐。信息课堂的学习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的知识也只是上网的“技能”,真正的有利于以后学习所用的知识没有获得。“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之一应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有用高效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上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并能够有效地运用信息资源和技术改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要求较高
信息技术是教学中借助的辅助工具,这个工具并不能直接使用,他需要计算机、多媒体等媒介。这对学校的教育设施的配置有一定的要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还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虽然普遍但并没有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对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就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目标相适应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的自学情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情感,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使它们协同作用、和谐发展。”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化解为具体有趣的任务,用此方法导入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丰富的学习资源,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资源包括一切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因素,包括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4]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能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直观的资料,能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全面的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这种学习的方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利用这些信息技术的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把抽象的原理、定理等具体形象化,让学生对课本的重难点通过形象的材料的感知,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协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互助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在学生每天的空堂、自习、课余时间,由英语学习差的学生提出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的组长,英语学科组长在收集整理各学习小组上交的问题后分配学科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
信息技术丰富的交流工具,如QQ、BBS、电子邮件等,使非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这种交流方式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为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看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协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融洽师生关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转变教学观念,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信息技术丰富的交流工具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学生运用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可以更随意的与教师交流,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平台。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更清楚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困扰和优势,更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即使了解学生情况,提高教学效果,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武秀梅,王卓.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习能力[J].教育实践研究,2013(7):295.
[2]魏薇. 建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5):43.
[3]朱美芳.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教海探航,2013(745):13.
[4]李天龙.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影响[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4):126.
[5].李志刚,王冬丽.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9):32.
[6]贾新亚. 英语合作学习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9):28.
作者简介:
张艳莉(1990.2~ ),女,汉族,籍贯:河南开封,研究生,西藏大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育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從幻灯、投影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信息技术正在对学校教育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要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是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未来社会是以远程教育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终身学习的社会,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把重点放在使学生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培养上,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对学习的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只局限于把信息技术当作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这极大地废弃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远未起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或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
我国的教师队伍结构复杂,层次水平相差较大,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运用方面的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我国实施教育教学中不能盲目跟进,要根据教师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另外,有些知识更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让学生掌握,而有些知识不适合运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掌握,运用课本书面教学效果更好。
(二)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重视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失去学生的主动性,课堂就会死板枯燥。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让学生主动发挥的余地,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但是大多中小学教师教授信息技术知识总是匆匆的讲述理论知识,大量的实践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都利用这个时间上网娱乐。信息课堂的学习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的知识也只是上网的“技能”,真正的有利于以后学习所用的知识没有获得。“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之一应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有用高效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上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并能够有效地运用信息资源和技术改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要求较高
信息技术是教学中借助的辅助工具,这个工具并不能直接使用,他需要计算机、多媒体等媒介。这对学校的教育设施的配置有一定的要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还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虽然普遍但并没有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对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就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目标相适应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的自学情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情感,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使它们协同作用、和谐发展。”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化解为具体有趣的任务,用此方法导入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丰富的学习资源,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资源包括一切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因素,包括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4]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能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直观的资料,能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全面的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这种学习的方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利用这些信息技术的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把抽象的原理、定理等具体形象化,让学生对课本的重难点通过形象的材料的感知,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协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互助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在学生每天的空堂、自习、课余时间,由英语学习差的学生提出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的组长,英语学科组长在收集整理各学习小组上交的问题后分配学科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
信息技术丰富的交流工具,如QQ、BBS、电子邮件等,使非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这种交流方式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为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看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协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融洽师生关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转变教学观念,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信息技术丰富的交流工具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学生运用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可以更随意的与教师交流,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平台。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更清楚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困扰和优势,更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即使了解学生情况,提高教学效果,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武秀梅,王卓.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习能力[J].教育实践研究,2013(7):295.
[2]魏薇. 建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5):43.
[3]朱美芳.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教海探航,2013(745):13.
[4]李天龙.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影响[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4):126.
[5].李志刚,王冬丽.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9):32.
[6]贾新亚. 英语合作学习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9):28.
作者简介:
张艳莉(1990.2~ ),女,汉族,籍贯:河南开封,研究生,西藏大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