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地全面提高。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批判、鉴别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判性思维;培養方法
初中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少年向青年过度、从懵懂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也相对复杂,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在他们脑子里,正在开始融合、发展、成熟。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这一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鉴别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潜能,培养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让他们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来源于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总结,是从一般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理性思维方式。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先从个性入手,然后找到共性,进而总结出规律,由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结构、谋篇布局等就是由此而来。这是学习语文,尤其是写作文必然要用到的语言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反过来,通过大量阅读、分析文章,进行理解、概括能力的训练,也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教师要从阅读入手,创设适宜的情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思维潜能,促进他们的分析、理解、概括、抽象能力的快速提升[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阅读有兴趣,自然会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思考,从中得出自己的感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久而久之,也就获得了分析、理解、概括、抽象能力的锻炼、生成和转化。比如,预习新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表达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更加认真,用心去感知文章。就拿《背影》这篇文章来说,学生概括出“一个父亲在车站送儿子的情景”,“父亲送我,给我卖橘子的故事”,“一个人想起以前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往事”等。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的思考、概括,无论哪一种,是否与文章的中心完全符合,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诺贝尔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克服定势,培养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克服定势,勇于创新,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散多角度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语文时,可以大胆一些,采用头脑风暴法,对课文进行拓展,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开始,开展成语接龙或者是歇后语、谚语之类的游戏活动,凡是与课文有联系的,大家都可以说说,这样课堂也活跃,学生也开心,知识也得到了积累和转化,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脑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可以由文章联系到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结合文章,说说身边类似的情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激发了他们的思想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
三、科学设问,明确立场,培养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拉塞尔认为:“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对通常思维方式和传统问题处理方法质疑,才能突破习惯性思维,在‘困顿’中独辟蹊径。” 培养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首先就要有批判的对象、标准和立场。中学语文教学,教师的问题意识要建立在科学、合理、引导并且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教学,以问题促思考,以思考促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敢于问难求证,积极主动发表个人见解和不同意见,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学”结合才会有收获,才会有成长。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带着问题深入文章,学习、思考、探究答案才能激发想象,才能冲破思维边界,促进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的深度融合。教师要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且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知识领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教材、敢于挑战教师,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鉴别能力不断提高,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3]。
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决定了人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语言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工具。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关系到他们如何看待人生,如何认知社会,如何面向生活;关系到他们能不能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丽卿.浅谈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7,21:72-73.
[2]洪春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何春梅.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判性思维;培養方法
初中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少年向青年过度、从懵懂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也相对复杂,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在他们脑子里,正在开始融合、发展、成熟。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这一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鉴别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潜能,培养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让他们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来源于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总结,是从一般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理性思维方式。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先从个性入手,然后找到共性,进而总结出规律,由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结构、谋篇布局等就是由此而来。这是学习语文,尤其是写作文必然要用到的语言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反过来,通过大量阅读、分析文章,进行理解、概括能力的训练,也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教师要从阅读入手,创设适宜的情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思维潜能,促进他们的分析、理解、概括、抽象能力的快速提升[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阅读有兴趣,自然会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思考,从中得出自己的感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久而久之,也就获得了分析、理解、概括、抽象能力的锻炼、生成和转化。比如,预习新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表达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更加认真,用心去感知文章。就拿《背影》这篇文章来说,学生概括出“一个父亲在车站送儿子的情景”,“父亲送我,给我卖橘子的故事”,“一个人想起以前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往事”等。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的思考、概括,无论哪一种,是否与文章的中心完全符合,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诺贝尔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克服定势,培养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克服定势,勇于创新,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散多角度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语文时,可以大胆一些,采用头脑风暴法,对课文进行拓展,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开始,开展成语接龙或者是歇后语、谚语之类的游戏活动,凡是与课文有联系的,大家都可以说说,这样课堂也活跃,学生也开心,知识也得到了积累和转化,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脑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可以由文章联系到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结合文章,说说身边类似的情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激发了他们的思想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
三、科学设问,明确立场,培养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拉塞尔认为:“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对通常思维方式和传统问题处理方法质疑,才能突破习惯性思维,在‘困顿’中独辟蹊径。” 培养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首先就要有批判的对象、标准和立场。中学语文教学,教师的问题意识要建立在科学、合理、引导并且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教学,以问题促思考,以思考促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敢于问难求证,积极主动发表个人见解和不同意见,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学”结合才会有收获,才会有成长。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带着问题深入文章,学习、思考、探究答案才能激发想象,才能冲破思维边界,促进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的深度融合。教师要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且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知识领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教材、敢于挑战教师,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鉴别能力不断提高,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3]。
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决定了人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语言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工具。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关系到他们如何看待人生,如何认知社会,如何面向生活;关系到他们能不能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丽卿.浅谈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7,21:72-73.
[2]洪春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何春梅.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