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不断进步,学生整体素质在不断加强,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员的需要,但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劳动观狭隘.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劳动素养培养,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劳动强度大的职业要求,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课程,学校需要对自身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找出自身劳动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保证地方高校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其他文献
电工电子技能是工程类本科生应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为强化学生电工电子技能水平,在工程实训课程中开展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同时开展有关电工电子实训模式与实训内容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工程实训课程的学习,不仅学到生产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经验,也可以掌握机械加工设备中的经典控制线路,使学生具备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达到会操作和维修保养设备的水平.
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导向和本质是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环境工程真实问题的能力.文章分析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解决方法,为全方位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基础理论、过硬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理论支撑.
随着电子商务视觉传达的迅猛发展,高校Photoshop课程教学对立足岗位实际需求、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探索由案例启动知识点构建课程体系,将企业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引导学生在掌握案例的操作方法及知识点应用方法后,将色彩搭配、构图、创意等内容引入拓展实践操作环节;带领学生进行同类作品的发挥创作,拓宽创作思路内化知识应用,提高课程职业性和实践性,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本文对某120km/h速度等级的四编组地铁车辆进行气密性仿真计算,模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的车内外空气压力波动,获取车体外部和车辆客室内部空气压力变化情况,结合行业内关于空气压力波动舒适度标准,指导车辆各主要部件进行气密性设计,以满足整车气密性设计的要求.
针对传统教材难以满足模具人才培养的问题,本文根据企业的模具设计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模具设计的工作过程为出发点,采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模式,开发了适合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学习的活页式教材,以培养学生从事模具设计员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所开发的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社会转型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高校的创新教育模式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多元化改变.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创业的时代,多数高校已经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认识到了创业教育对于专业教育实践拓展方面的价值所在,如何调整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新时代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现当代高校教育模式创新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对二者的融合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探究相应的融合措施,推动高校教育模式转变.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其育人能力的发挥直接关乎研究生培养成效.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使命下,规范导师育人行为,提升导师育人能力,探索导师全面育人机制,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以S大学实践为基础,从研究生导师“选聘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约束机制和校企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五方面构建了导师全面育人机制,形成了“选、培、管、评”协同的导师育人能力提升体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本科基础、应用特征、专业特长和职业素养,区别与学术型、技能型人才,其培养模式必须具备培养应用型能力的特征.文中分析了汽车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关系、社会需求与汽车人才的能力特征,总结了当前汽车类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探讨以产品开发为主线的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品对象,牵引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成效,构建知识在复杂工程环节中的应用平台,强化学生应用型能力训练.该模式可以作为具有明显对象特征的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参考.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教育也不断将人才培养向综合型、能力型转变.培养和提升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明确的学习成果为依托,重构教学体系设计,对驱动高校大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课程标准的研制出发,分析将职业能力融入课程标准的必要性,探讨了基于职业能力的“煤质检验”课程对应职业岗位调研并形成课程标准,为高职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煤化工技术专业等相关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