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成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为此,多年来我的班主任工作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来展开的,尤其是初一阶段。养成教育主要的内涵是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好的习惯,也有些不好的习惯。“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语)。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行为基础,也是取得成功与幸福的关键。
一、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时间区间)。工作经验也告诉我们,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且,时间越长形成的习惯越稳定。因此,平时我利用课间、班会课等多种场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出或帮其纠正,或强调正确的做法,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如卫生打扫,要求学生对教室、清洁区等地方的打扫要做到地面干净、台凳摆放整齐、早上值日必须在早读课前完成等等,通过多次强化练习,值日工作自然地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又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集队集会时不拖拉椅子等等。
二、多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即模范和典型。榜样教育常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发自内心地效仿、努力地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优良品行。此外,榜样的树立要做到直观、形象。
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例如每周升旗仪式时,我都会认真做好肃立、宣誓、唱国歌等程序;平时,在教室或在走廊,当看见有纸屑,我总是会主动拣起来,学生座位不齐就会帮他拉整齐,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一方面要树立同学榜样,如学习标兵、德育先进等等。青少年生活在自己的亚文化圈子里,同龄人之间易相互感染、鼓励,同学榜样的树立,可以为班级其他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直观、近距离的学习素材,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多管齐下,促进整体发展
首先引导、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而“会学习”、“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再而促进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形成,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巩固。
其次加强与家庭等方面的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各种教育力量保持一致性作为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否则,只能是时好时坏。有老师抱怨5<2,即老师辛辛苦苦教育5天不如家庭和社会对学生2天的影响,其实这是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不一致的缘故。假如我们通过走下去或请进来等方式家长沟通交流,就能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邱 丽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好的习惯,也有些不好的习惯。“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语)。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行为基础,也是取得成功与幸福的关键。
一、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时间区间)。工作经验也告诉我们,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且,时间越长形成的习惯越稳定。因此,平时我利用课间、班会课等多种场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出或帮其纠正,或强调正确的做法,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如卫生打扫,要求学生对教室、清洁区等地方的打扫要做到地面干净、台凳摆放整齐、早上值日必须在早读课前完成等等,通过多次强化练习,值日工作自然地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又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集队集会时不拖拉椅子等等。
二、多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即模范和典型。榜样教育常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发自内心地效仿、努力地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优良品行。此外,榜样的树立要做到直观、形象。
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例如每周升旗仪式时,我都会认真做好肃立、宣誓、唱国歌等程序;平时,在教室或在走廊,当看见有纸屑,我总是会主动拣起来,学生座位不齐就会帮他拉整齐,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一方面要树立同学榜样,如学习标兵、德育先进等等。青少年生活在自己的亚文化圈子里,同龄人之间易相互感染、鼓励,同学榜样的树立,可以为班级其他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直观、近距离的学习素材,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多管齐下,促进整体发展
首先引导、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而“会学习”、“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再而促进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形成,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巩固。
其次加强与家庭等方面的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各种教育力量保持一致性作为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否则,只能是时好时坏。有老师抱怨5<2,即老师辛辛苦苦教育5天不如家庭和社会对学生2天的影响,其实这是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不一致的缘故。假如我们通过走下去或请进来等方式家长沟通交流,就能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