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石:带向绿色世界的歌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人类精神的童年,它应该拥有一片永久的绿色空间。这空间在自然界也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无论它变得怎样古老,在这里生长并从这里出发的都是含苞待放的希望。
  孙玉石一生致力于中国新诗的研究,探索实现诗的“心灵交通”之路,让诗美走进更多人的心灵,永葆文学的绿色生机。
  孙玉石,1935年出生于辽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五四文化、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著有学术研究及诗歌论著《<野草>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等。
  解诗小议
  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会努力去追寻诗美的世界。在心灵的天空中翱翔,我们需要悟性、智慧和想象。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面对纷繁的诗歌世界,当你穿越了重重的思维困境,与诗人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心中便有了一抹难以退却的绿光。
  美:可以到达的星光 诗是人类心灵的花朵,诗美往往与神秘结伴而行。读诗,需要带着一种神秘的心境,凝望神秘的星群。古人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也。”(谢榛《诗家直说》)这句话,并非是说诗歌难以琢磨,而是教导人们解诗要尊重诗美的特征,要把诗当作诗来看,不必寻根究底,泥迹以求。
  诗美的星球总会启迪人们超越时空的凝想。诗的难以理解唤起人们对理解的追求。理解美便也是一种具有同等意义的美的创造了。
  穿起那串散乱的珠子 年轻的缪斯捧给人们的是一串串新的珠子,然而是散乱的,是无序的:那根穿起珠子的线被抽调了。
  “美是这样一种东西:带有热忱,也带有愁思。它有一点模糊不清,能引起人们的揣摩猜想。……艺术越想达到哲学的明晰性,便越降低了自己。”诗人波特莱尔如是说。
  象征诗在文字中隐去了文字的意义。每首象征诗都有一个暗示场,犹如一块磁石有它的磁场一样。你看不见这场的外形,却可感觉到它的存在。
  悟性带你超越隐藏 在阴霾的雨巷里彷徨,诗人心有所悟,唱出了一支不朽的“雨巷”之歌。
  诗人在荒原一样的寂寞中前行,寻梦者的心灵之歌撒向大地,像缤纷而又寂寞的花,在人们心灵的旷野上迸放,凋落,重开……
  悟性产生了美丽的歌,但诗人的心却被隐藏了。悟性产生的美丽必须靠悟性去超越。悟性可以带人们超越智慧,直达人的心灵深处。悟性不完全是先天生成的。它更多的是靠后天艺术的熏陶与培养。
  以理智之光穿越智慧的凝聚 诗人是重情的人,但又是一个冷峻的沉思者,因为他极力避免感情的倾泻而追求智慧的凝聚。要寻找智慧凝聚的闪光,必须使自己思想贮藏同等智慧的光束。
  现代科学家用新的哲学来描写新的宇宙。智慧诗是以形象的语言对宇宙的一种描绘。它没有哲学的概念,却有哲学的深邃;它没有数学的严密,却有数学的冷峻。
  进入科学的宇宙思考的殿堂,让思想化为一个多棱的玻璃晶体,你就会惊异地发现,一枚小小的贝壳和珍珠,将汇成怎样一个多姿而迷人的宇宙。
  让心灵插上想象的羽翼 到达现代诗的途径,除了悟性、智慧之外,想象就是最重要的。
  有人非难新诗的晦涩,除由于一种根本的混乱或不能驾驭文字的仓皇,我们难于索解的原因,不在作品,而在我们不能追踪作者的想象。高贵的作者常常省略去那些从意象到意象之间的链锁,有如他越过了河流并不指点给我们一座桥,假若我们没有想象的翅膀,便无从追踪。
  让心灵插上羽翼追踪作者的想象,你就会跨越一切障碍,在作品与自己之间搭起桥梁。
  心里遂有一曲水色的歌了 解诗需要很高的自身素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维。
  多层面开放式图式结构的现代诗本身,要求理解者和批评者具有一种多向性思维,方能走进那复杂的美的本体。现代诗往往有多义性的特征。多义性的美的创造物要求多向思维的美的再创造来征服。这就要求读者在诗美的探寻和塑造过程中,花大力气去克服自己思维的惰性。
  艺术素养与思维,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钱锺书先生讲,诗中“解悟”不能舍思学而不顾,至于“证悟”也必自思学中来。捐思废学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如同想跨越一条深涧,非脚踏实地,得所凭藉,是不能跃至彼岸的。
  怎样才能克服思维的惰性呢?撬开那条直达目标的轨道,让思想找到另外一些通往前方的路。直觉有时非常可靠,有时会使自己走入自己的陷阱。不妨多换一换自己思维的角度。
  读诗的过程就仿佛一次旅行:
  第一次迎来江行之夜
  遂有梦里的轻烟
  飘走了织满蛛网的灰尘
  留下一座雕像
  在我心里
  江水流走了梦中的灯
  也流走了一盏灯中的梦
  望退去的山峰
  为急流而欢乐
  心里遂有一曲水色的歌了
  漫谈新诗
  从胡适、刘半农、郭沫若等或写实或浪漫的明白易懂的白话诗,经过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林庚、废名和穆旦等人的象征派、现代派、意象派诗,到80年代后产生的朦胧诗、后朦胧诗,以及现今各种各样表现方法复杂多变的现代诗,新诗发展一个重要艺术趋势,是作者的传达方式越来越追求复杂和多元,对于诗歌的阅读与接受,也越来越多一些隔膜和障碍。诗歌的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出现了大的理解的鸿沟。面对这种境况,该如何读诗,享受诗歌带给我们无可替代的美感呢?
  注意诗的意象的象征性 自19世纪以来,从法国的象征派创始人波特莱尔开始,对于以前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直抒胸臆的传达感情的方式进行反叛,提出诗人个人思想感情与“客观对应物”之间“契合”的现代性象征诗学理论,自此产生了通过象征的物象暗示传达感情的诗歌艺术。正如李健吾所说:写实主义是描写出来的,浪漫主义是呼喊出来的,而象征主义是烘托出来的。烘托就是诗人不把自己的感情直接告诉你,而是创造出一种与感情相契合的诗化了的物象,即意象,把自己的感情、智性,一点一点暗示象征给你。读一首诗,就首先要通过直觉感悟,理性思索,反复琢磨,弄清楚这首诗里的意象,蕴蓄和烘托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如戴望舒1937年3月写的《我思想》一首小诗:“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震撼我斑斓的羽翼。”作者以短诗前三个字作为题目,实际是一首传统的“无题诗”。它本身就需要隐藏模糊抒发的感情。诗里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作者隐藏起来了,没有告诉你。他用蝴蝶、小花、云雾这三个互相关联的意象,构成了一种传达感情的象征世界,把自己想传达的意思、思想,通过这个象征世界,烘托和暗示给你。反复阅读后,可以发现,蝴蝶意象,暗示一种美丽,是被吸引者;小花意象,暗示一种美的吸引源,一种对于蝴蝶的理解的化身;无梦无醒的云雾,暗示一种死亡的懵懂混沌的境界。弄明白这些含义或关系之后,再进入诗的理解,就会大体弄清楚诗人想告诉你的意思,可能是多层的。一层是,对于被当时诗歌界所尖锐批评的自己所追求的新诗创造艺术美理念的坚信:“我”创造(思想)者,故“我”是美丽的(蝴蝶);即使“我”被别人所彻底否定了,即使“我”死去了,即使在一万年之后,一旦有理解者(小花)轻轻的呼唤(对于美的理解和认知),“我”就会透过“无梦无醒”的死亡境界,重新复苏,呼吸,重新展示“我”的美丽(“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重新振翅飞翔。这是一种理解。
  象征诗有多义性,模糊性。也可以有另外的理解:当时日本侵略战争迫近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思考,或以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的生命虚无的想象,抒发一种负面的思想概叹。无论如何解释,诗人在短诗里,想告诉你的,是一种抽象的思想,但通过与蝴蝶的因果关系的分析,你所获得的,是一个读者自己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的一种美的获得和享受。
  注意诗的语言、意象的特殊内涵,以及它们各自之间存在的特殊联系 何其芳在30年代说过,有些诗的不好懂,是因为作者创作完作品之后,把语言与语言,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桥“拆掉了”,读者要追踪作者的想象,自己把桥搭起来。这些诗,在语言、意象的内在联系上,留下很多空白,让读者靠自己的想象去补充、连接。
  这类作品,往往使用省略、跳跃、模糊意图等方法,通过对新奇的意象语言的捕捉,对新的哲理思绪的发现,以及内在抒情逻辑的巧妙搭配,造成诗传达的别开生面和朦胧蕴藉。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事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因为这些意象典故朦胧地搭配在一起,构成一种情绪的迷,至今解说甚多,却没有定论,而它的美,却为多少人所倾心喜爱。
  又如,林庚最早写的一首短诗《夜》:“夜走进孤寂之乡/遂有泪像酒/原始人熊熊的火光/在深林中燃烧起来/此时耳语吧?/窗外急碎的马蹄声/远去了/是一匹快马/我为祝福而歌。”起初读起来,也都会有一种迷糊的神秘感,实际是诗人通过夜的孤寂,写自己和一代知识分子的时代寂寞感,他把自我隐藏起来,运用很多非现实的向想象或带有寓言式隐喻的意象,如原始人的热烈亲密(熊熊火光、耳语),逃离寂寞的象征意象(远去的马蹄声等),最后写“我为祝福而歌”,是歌唱有人逃离的寂寞,实际暗示的是自己怎样渴望逃离寂寞的强烈心境。
  训练培养自己的解诗能力,减少隔膜和误读 误读往往来源于对现代诗传达方式的陌生。复杂美,一段时间里可能陌生,但接触多了,增强了理解复杂美的东西的敏感,陌生也就会变得熟悉。
  80年代初,朦胧诗被认为看不懂。顾城的当时被许多人批评为不知所云的四行小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现在都可理解了,他喊出的,是那个时代里,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一代人的存在,被前辈人漠视的“代沟”,所发出来的倔强否定的反叛呼声。鲁迅《野草》中的一篇《颓败线的颤动》散文诗,过去的解释,认为这是写一个劳动妇女靠出卖身体养活自己年幼孩子的悲哀,是如《祝福》一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但经过几十年对象征主义作品和理论的了解,对其解读可能有一些新的领悟与发现:这篇作品,与《祝福》的表现手法有很大不同,它从两段梦的构想,一个妇女的两段悲剧,传达了外似写实而实含内在象征的内涵:通过一个象征性的意象符号,书写作者对于某些青年个人的愤激复仇情绪,它显然不应是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写实,而是创造了对于青年乃至人类忘恩负义的复仇的象征的世界。
  这种敏感能力的获得,得力于后天积累。更对地阅读一些陌生性的文学作品,积累起来而形成一种性情、资禀、修养、趣味,获得了阅读中的兴趣、敏感、能力。由此,“不拒绝陌生”,方能“解读陌生”。
  《死水》双重阅读
  中国新诗的园地中要是没有闻一多这一沟美丽的“死水”,人们会对往昔的诗歌产生怎样一种苍白之感呢?时间整整流逝60年,《死水》闪放的异彩,依然明灭于多少读者的心坎。
  最丰富的想象在这里开花 《死水》的魅力,肯定来自诗人醇厚深沉的诗情。诗人闻一多唱出了或一时代青年人对现实绝望之后的痛苦心声。年青的浪漫主义诗人,曾怀抱着对“如花的祖国”的热情,从异国留学归来,进入一个思念故国的游子的心与眼的却是满目疮痍的民众和充满黑暗的现实,他遂发出绝望的呼号:“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声音里迸着血泪。诗人为民族、为祖国深沉的忧患,迅速凝聚在一个震人心弦的意象里:“一沟绝望的死水。”那个时代街头巷尾常见的生活景物,被发现了寄寓的诗意,诗人的灵感遂由此爆发了。诗人任丰富的想象驰进了这个意象的世界之中,先是唱死水的凝滞,唱死水的肮脏,再唱死水的臭味,唱死水的沉寂,诅咒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诗句背后。到了最后,诗人实在憋不住自己感情的激流,站出来说话了:“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丑恶是美的对立物。它既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概括,又是诗人诅咒的象征性实体。诗人最后这一节浪漫主义常有的呼喊,因为诗情自身的深厚与真醇,唱出来的便是一曲梀动心弦的诅咒之歌。这歌声于冷峻之美里灌注一腔爱国主义的情感之火。其热恋的感情之真,绝望的痛苦之深,是当时爱国篇什中所罕见的。   一首好诗,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抒情视角至关重要。闻一多留美期间,曾攻读过英美浪漫派诗歌。直呼式的抒情对他老说轻车熟路。《死水》显然仍留有这一影响。同时,他接触的罗威尔、桑德堡等意象派诗人注重“意象的呈现”的美学原则,使他对原有的抒情模式有了自觉的突破和超越。《死水》因此并非纯然运用浪漫主义的方法,而是打着双重的审美烙印。诗人使用的仍然是明喻法,把“丑恶”统治的现实“世界”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围绕“死水”的肮脏、霉烂、寂寞,分章节展开想象与情感的流动。最后仍以直抒胸臆的方法体现了对浪漫主义抒情模式的回归。但是诗人在整体上注重于对意象本身呈现作用的关注。他在抒情的主要段落尽量隐去了自己的感情让意象“说话”,注意在明喻中尽量使用暗示与隐藏这一独特的视角。这样,他笔下的“清风出不起半点漪沦”的“绝望的死水”,就不仅是对现实修饰作用的喻体,这个意象本身已经变成了一种令人厌恶的现实的象征实体。诗人的种种想象都围绕这个实体而展开:仍的铍铜烂铁,会“绿成翡翠”,“锈成”“桃花”,“死水”“发酵”成“一沟绿酒”,那里飘满的“大珠”与“小珠”,会“被偷酒的花纹咬破”。想象的世界在分体上并无深意,但在总体上却强化了“死水”这一象征性的意象的否定性质。浪漫主义诗人笔下这些现代性的隐喻和象征,给这首《死水》的艺术带来了更大的蕴蓄量和隐藏度。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闻一多留学美国是专攻美术的,回国初期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很熟悉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个原则:以丑为美。他在《<冬夜>评论》中说过,“丑”在艺术中“固有相当的地位”,但艺术的神技应能使“恐怖”和“丑”穿上“美”的一切的精致,同时又不失其要旨。这并不是说,丑可以成为美,而是说,本来是丑的事物,经过艺术的创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会引起人们对丑的憎恶,在人的感情上激起对美的渴求与热爱,就可能产生出与直接描写美的事物同样的一种美的效果。在生活里是丑的,在艺术里穿上“美的精致”,可以给人以美感。
  《死水》一诗就体现了这种艺术美的辩证法。诗的中间三节,写的是“死水”丑恶与腐臭的存在状态,偏偏用一些美的事物和字眼,构成反讽的调子:脏水里的破铜要绿成“翡翠”,废弃的铁罐上锈出“桃花”,一沟臭水的油腻织出“一层罗绮”,腐烂的霉菌“蒸出云霞”,死水发酵成“绿酒”,浮满的白沫如“飘满了珍珠”,就连青蛙鸣叫的嗓音也成了死水唱出的“歌声”……闻一多将被否定事物的“丑”与一些不相关的“美”的事物,强硬而又似合乎情理地连接在一起,给“丑”穿上“美”的“精致”,在阅读心理上产生一种效果:将丑写得越美,也就越引起读者的憎恶和厌烦,越会刺激人们情感与理智上的“逆向接受”,最终达到了比以丑直接描写丑的方法更强的效果。
  最后,以孙玉石老师的一首诗歌作结,在慢慢享受诗歌美的世界中保存那一点生命的《绿色》:还是绿色,还是绿色,/绿色的森林,绿色的田野/绿色的山村,绿色的小河/绿色的心坎里流一道/遥远的绿色的歌//在深绿色的梦里行走/走进比神话还古老的岁月//穿过无边的绿色长廊/白云诉说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故事/流传在永恒的绿色里。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已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足于已经拥有……   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采用提示型命题作文的形式。   先说提示语。   提示语用三个分号,层清意明又多元开放。举例说:“满足于”既可说是“骄傲自满”之意,取其贬;还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可供我们羡慕的人太多了,这个人,出身豪门,不必为钱所困,享尽世间荣华富贵;这个人,天生奇才,凭借异于常人的头脑,屡获国际殊荣;这个人,骨格清奇,经过不懈努力,打开了通往奥运圣殿的大门。我们对这些人的名字指指点点,满眼都是羡慕,只觉得被他们如同明月一般的光芒晃花了眼,越发显得我们普通辰星的黯淡。   这些情绪,就像是平凡无奇的我们,放在心上的一把枷锁,那沉重的锁链就是对自己的不认同。比
期刊
院子里透出古意。墙角有青苔层叠,绿了又黄,一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老的太师椅,老的人,老的猫。太师椅在房门前,老人在太师椅上,猫在老人的脚下。一整天,院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少声音,不流动,甚至空气也是凝滞的。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条蛇溜了出来,成为这个院子里少见的客人。这条蛇拇指粗细,青白的身体,有暗的纹络。   蛇抬起头四下里看看,看到了打盹的老人和猫。老人并没有发现这
期刊
人生中总有许多割不断的情,忘不了的忆,释不了的怀,放不下的心。   在很小的时候,每天的夜晚,我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在其他伙伴家里来回穿梭。因为父母去了自己认为很遥远的地方干活,每天都很晚才回来。自己只得在如此偏僻的村庄“招摇”。幼小的心灵不想拥有那样的孤独,不想在未来的岁月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然而不知不觉中,自己在这种孤独中成长起来。每当父母回家,自己已然是兴奋不已,面带笑容,可是在他们来到之前,
期刊
嘉宾:刘步春,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主持人语】  “擂台”是我国旧时代武术家比武的一种形式。台,台子,是武术家比武的场所。擂,打击,是武术散手叫板参与比赛的形式。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主办者(桩主)摆擂台,能武之士皆可上台与之较量,称为“打擂”;二是由主办者设台,比武者按报名程序上台较量,取胜者留在台上,最后决出武艺最高强者,称为擂台赛。“作文擂台”是想借擂台赛的形式,来增加刊物与社
期刊
江西大余县有一座山,因形似丫状,取名丫山,山不著名,游者不众。但进山一看,才知其特色不在山,而在巨大的瀑布群,这才是其魅力所在。   在丫山卧龙谷短短两公里多的阶梯形山谷中,集中了大小瀑布20余处,整体落差220多米,其中30米以上的瀑布四处,最高的一处瀑布60余米。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护、植被覆盖的不断加强,丫山飞瀑更加显得青春逼人、生机勃发,如诗如画、如仙如幻。   走进卧龙谷,空气润泽着湿意,
期刊
云萦雾绕的山上,立着你萧瑟的身影。你俯首眺望着远处的沈园,身子止不住地颤抖起来,许久,你叹出了那口无奈的气息,狂风夹杂着叹息声吹进了竹林,好似奏出一曲悲伤的歌调。   是谁?把原本意气风发的你折磨成这样。   是她,那个可以让你神魂颠倒的女子。   凤钗定情   公元1144年,南宋绍兴十四年,陆府。   那一日,萧瑟的秋风吹落了枯黄的叶子,吹散了夏日的温暖;那一日,有一个年过花甲的女诗人因日夜思
期刊
满眼的棉株枝繁叶茂,绿得逼人,手掌般的叶片层层重叠,密密地反射着白花花的日光。   棉垄间,只穿着短袖汗衫或光了脊背的棉农,身背手压式喷雾器,向远近的棉株上喷洒着五花八门的杀虫药剂。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有机磷味道。我的目光不由扫过最近的棉株,叶子正滴着药水,地上落满了各种颜色的虫子尸体,有几只肯定是刚刚中毒,身子抽搐作一团,还在翻滚着挣扎。   十二年后,再次经过那片棉花地,看到挤挤挨挨的双层别墅式
期刊
导语:民间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蓬勃的活力,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是哪种年龄的人群,几乎都有诗歌的存在;中国当代诗歌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社会甚至是文学界对诗歌现状的了解、评价和研究都显得乏力和不足;重返民间是诗歌绝处逢生的根本之路。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歌在语言方面所表现的高度的凝练、优美以及深刻,使它一直被视作文学象牙塔的最顶端。因此,写诗成
期刊
一、重点单词  1. inspect vt. 检查;视察;察看  例1 Nobody inspected my ticket before I got on the train. 我上火车前,没有人查看我的车票。  [派生] inspection n. 检查;检验 inspector n. 检验员;督查员  [辨析] inspect, examine与survey  三者都有检查之意。  exa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