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强调,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高校建设良好的学风,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和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我国人才战略的一项重大工程。
  
  一、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21世纪是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竞争愈演愈烈。一国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的学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攻坚阶段,需要一批又专又攻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府在教育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学风良好,培养出的大学生素质就高。高校的学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人才状况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2.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国际知名大学的需要。高校是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国际知名品牌的大学对一个国家有很深刻的影响,一所知名的大学不仅可以提高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知名度、影响力(例如,牛津城市、剑桥镇就是因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而闻名)还可以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都在为建设国际知名品牌的一流大学而努力。大学的知名度如何关键在于学风建设,学风好,大学生学习成绩就好,学校名气就大;学风差,不仅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反而会浪费人力、物力、误人子弟,有损学校形象。建设国际知名的一流大学,必须加强学风建设。
  3.高校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学习是大学生的根本任务,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成人成才的最佳时期。大学生要成人成才,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不重视学习、没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大学生不能称其为合格的大学生。严谨的学风是大学生学好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影响非凡,对他们成长起着强大推动作用。因此,有效地发挥学风建设作用,积极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是大学生成人成才重要保证。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1.明确高校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高校学风建设要有全新而坚实的指导思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学风建设看作高校建设的头等大事,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带动学生使其规范行为,主动学习。只有充分明确这一指导思想,聚集所有人力物力,劲往一处使,才能建设良好的学风。
  2.加强师德师风、领导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办学理念。教师一向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所以教师要“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展现模范作用。要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学理念,“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教学精神,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师生之间形成“尊师重教,爱生育才”的良好关系。同时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校各级领导以严谨的求学风范、高尚的道德品德展现在学生面前,发挥偶像崇拜的积极引导作用,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
  3.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引导、熏陶和育人功能。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开展“名家讲坛”活动,邀请学校的知名教师、院士、专家、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哲学家等讲述他们自己的奋斗经历和学科前沿问题,以成功人士的事迹鼓舞大学生们,使他们受到振奋、促动、启迪,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一些疑难问题也能得到专家解答,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另外,要对学生进行校风、校史教育,加深学生的爱校情怀,使学生作为本校学生而深感自豪。激励学生与学校形成一体,以学校为荣辱,把学校的形象当作自己的形象,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为学校争光,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学风建设。
  4.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指导行动,养成良好学风。学风是学生政治思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反映,也是其综合素质的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樹立“投身学习、武装自己、建设祖国、复兴民族”宏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艰苦奋斗、勤奋努力、知难而进、自强不息、虚心好学、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也是学风的重要内容,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的个人道德修养和良好作风的一代新人。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总之,只有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才能一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促进学风建设。
  5.通过紧抓高校典型学生、典型寝室、典型班级来促进学风建设。正面的学生典型有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大学生科技骨干队伍等,要让他们充当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他们对周围同学在学习生活上都能起到很好激励模范作用。尤其要重视大学生科技骨干队伍,他们是学风建设向高层次延伸和发展的渠道,对学风建设起着直接促进作用。
  正面的寝室典型对学风作用不可忽视。大学生寝室几个同龄人住在一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作息时间。同一寝室同学接触的时间最长,再加上青年人从众心理、学习攀比心理,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很深刻,最容易形成良好的学风。只要有一个优秀学生,就可能带动全寝室的同学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一个正面典型寝室。200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系物理专业同一寝室七个同学都考上研究生,这就是寝室学风的最佳代表。寝室学风是校园学风最基层的部分,是最直接的途径。因此,要狠抓典型寝室学风建设。
  正面的班级典型对学风的作用更大。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个人有巨大的感染作用,可以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求知欲、进取心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毅力,树立信心,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另外,可以凭借班委、班干部、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全班学生的学习,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
  对于反面典型,如不听教诲、经常违纪的学生和反面的典型寝室、典型班集体应该坚决予以处理,以严明校纪,这些措施对学风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6.加强制度管理。教育与管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风建设不仅要靠教育,而且还要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对教师来说,要制定教学计划管理、课程教材建设管理,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杜绝教师划重点,要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去,而不是争取突破60分的“生死线”;完善辅导员制度,发展一批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开展深入细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来说,要加强学生纪律管理,严管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免学生在不能自律的情况下自由放纵,尤其要抓紧考风考纪教育管理。对于违纪的学生要严惩不贷。北方某大学2002年9月一次劝退120余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对学风建设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现在很多小学生认为作文很难写,很久都没办法写出一个字,不知道写什么,都是显著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很难,因为小学生们对写作文提不起兴
一    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中的“价值”是属于哲学层面的普遍概念。价值是指事物(包括观念形态存在的精神客体)结构、功能、属性在人类社会系统中所具有或所获得的体现人类生命本质或有利于人类或个体生命存在发展的功能、属性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活动必定与外界物相互关联,那么就伴随着价值问题,这就决定了人在反复的與外界物相互联系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即价值观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实施素质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网球选修课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模式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合作学习模式是完成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 网球教学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5-023-02    一、前言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环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针的迫切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落实以德治国方略,高校应走在前列,主要体现在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而以德治校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青年教师是重点。他们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具备
一、构建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构建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认识,确立德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一些培养单位在思想上,还没有把研究生德育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存在着重视业务素质培养,忽视或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现象;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研究生德育工作体制有待进
摘要: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的情感发展。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和渗透情感教育,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首先是要有一个情感教育目标评价体系。本文试从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内容、原则、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作了一些阐述和探析,使学科教学更赋予情感性,从而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力求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新的突破。  关键词:学科教学 情感目标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