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所在学校从2014年开始BYOD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经过6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创课”。这种教学模式分为5步:1.发布挑战任务:课前学创课,进行第一次学情测试;2.反馈课前学习:群体——数据(完成情况、创课情况、练习情况和讨论情况),个体——典型错题(形成错题集反复推送);3.共同探究和测试:探究新知或重难点,进行达标测试;4.组织学习活动:根据第二次测试结果分组或探究学习;5.施教学评价:进行过程性教学评价,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本文就如何利用创课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浅显的探索。
【关键词】创课;信息技术;教学
一、创课产生的背景
学习的发生,它不仅仅在课堂当中, 更大的空间是学生在家庭、在社会中的点点滴滴。中国有一个成语“睹物思情”, 一张随手拍摄的照片、一件用过的物品, 都有它背后深刻的故事, 把这样一张图片作为一个触点,深入挖掘,联系各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故事, 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我们营造的个人化创新发展空间,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一个真实投影。
营造一个个人化创新发展空间, 首先要教师和学生回归到平等地位,不再是教师简单地通过视频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之道、知识运用的喜悦都通过系统记录下来, 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创作,来发现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的情况,从中选取恰当的素材,不断地积累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长处和教师自己的短板建立链接。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中截取素材进行学习, 一定会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和反馈。这就是很玄妙的情感共鸣,这就是创课。 这种以图片为基础的富媒体标注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承载学习内容。
二、创课的定义与组成
创课是一种给主题图片加上各种互动标注的富媒体内容形式。丰富的互动标注,包括图片、即时拍照、文字、视频(微课资源)、短视频(随手拍)、音频、即时录音、附加资料(PDF/ WORD / EXCEL / PPT ……)、引用外部网站资源。
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包括说明讲解、提问、讨论、练习、二次创作、演绎。
三、创课的特色
1.一目了然,漂亮呈现
图片就是内容的主题,通过人脑视觉关联记忆,构建高效的知识结构,从一个触发点,把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既可以专注在某一个主题方向,也可以扩展延伸到其他领域,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图文思维能力。
2.分享与彰显
丰富的展现可以把无形的学习过程有形化,方便在学生之间进行分享。
3.跨平台、移动式创作
可以通过PC、平板、手机随拍随创,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方便快捷。教师拍摄一些板书,或者材料,或者选择一张图片,然后配以文字说明以及教师自己的录音说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主题学习。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可以采用多种交互形式自由回答,充分反映学生的理解差异性。这种形式非常适合教师与学生间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延展。
四、创课的内容形态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
我们看到, 采用创课的新形态进行学习, 可以让学生有以下收获。
美中学:基于图片,呈现丰富的美的体验给学生;轻量级的内容呈现形式,标记式注解,可以把知识内容轻而易举切碎嚼烂,更易于学生吸收和掌握。
创中学:创作不再是很复杂的一件事,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优美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和归纳整理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标记和教师制作的创课进行互动,教学相长。这种在知识应用、创新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完全符合布鲁姆模型的高阶学习模式:在应用中学、在创新中学。
自我彰显:创课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生活轨迹,可以作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长过程的彰显手段, 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宝贵资产。
采用创课的新形态进行教学, 可以使得教师在多方面获得收益。
碎片时间:主题图片标注式符合碎片时间的运用特征,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自己的教学内容。无须一次性准备完整的素材,而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逐步增加,一点一点来丰富素材,完善教学内容。
形态多样:丰富的标记方式,让内容更具美感和丰富的呈现形态,提升教师教学内容的品质。
优化积累:教师通过创课发布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实践数据,逐步积累、优化自己的内容,提升品质,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创作,把学生的素材逐步引入进来,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创新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转变教师的角色为引导者、指路人,逐步解脱教师的重负。
过程显现:可以把无形的教学过程充分地在应用中显现出来, 一方面直观可视化,另一方面可以彰显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创课的四种交互教学模式
1.传统讨论模式
由一个人对一种主题制作一个创课,其他人可以围绕这个创课进行观摩、学习、发表意见见解,然后,由作者不断根据讨论内容进行总结,也可以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创课。
如笔者执教“认识计算机”这一课时发布一个“我眼中的计算机”的创课挑战,笔者提出:“大家眼中的计算机有什么作用?计算机由哪些部件组成?”学生纷纷用视频、录音、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把学的流程和教的流程、在家学习和在校学习紧密融合为一体。对于优秀的意见建议,学生可以通过点赞的方式进行鼓励,从而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激励氛围。
2.二次创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典型的场景是由教师发起一个创课, 在创课中可以放置多个方面的开放性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复制教师的创课,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标注形式进行体现。教師可以通过一览表看到每个学生修改后的成果,以此检查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创课;信息技术;教学
一、创课产生的背景
学习的发生,它不仅仅在课堂当中, 更大的空间是学生在家庭、在社会中的点点滴滴。中国有一个成语“睹物思情”, 一张随手拍摄的照片、一件用过的物品, 都有它背后深刻的故事, 把这样一张图片作为一个触点,深入挖掘,联系各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故事, 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我们营造的个人化创新发展空间,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一个真实投影。
营造一个个人化创新发展空间, 首先要教师和学生回归到平等地位,不再是教师简单地通过视频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之道、知识运用的喜悦都通过系统记录下来, 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创作,来发现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的情况,从中选取恰当的素材,不断地积累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长处和教师自己的短板建立链接。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中截取素材进行学习, 一定会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和反馈。这就是很玄妙的情感共鸣,这就是创课。 这种以图片为基础的富媒体标注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承载学习内容。
二、创课的定义与组成
创课是一种给主题图片加上各种互动标注的富媒体内容形式。丰富的互动标注,包括图片、即时拍照、文字、视频(微课资源)、短视频(随手拍)、音频、即时录音、附加资料(PDF/ WORD / EXCEL / PPT ……)、引用外部网站资源。
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包括说明讲解、提问、讨论、练习、二次创作、演绎。
三、创课的特色
1.一目了然,漂亮呈现
图片就是内容的主题,通过人脑视觉关联记忆,构建高效的知识结构,从一个触发点,把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既可以专注在某一个主题方向,也可以扩展延伸到其他领域,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图文思维能力。
2.分享与彰显
丰富的展现可以把无形的学习过程有形化,方便在学生之间进行分享。
3.跨平台、移动式创作
可以通过PC、平板、手机随拍随创,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方便快捷。教师拍摄一些板书,或者材料,或者选择一张图片,然后配以文字说明以及教师自己的录音说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主题学习。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可以采用多种交互形式自由回答,充分反映学生的理解差异性。这种形式非常适合教师与学生间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延展。
四、创课的内容形态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
我们看到, 采用创课的新形态进行学习, 可以让学生有以下收获。
美中学:基于图片,呈现丰富的美的体验给学生;轻量级的内容呈现形式,标记式注解,可以把知识内容轻而易举切碎嚼烂,更易于学生吸收和掌握。
创中学:创作不再是很复杂的一件事,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优美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和归纳整理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标记和教师制作的创课进行互动,教学相长。这种在知识应用、创新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完全符合布鲁姆模型的高阶学习模式:在应用中学、在创新中学。
自我彰显:创课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生活轨迹,可以作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长过程的彰显手段, 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宝贵资产。
采用创课的新形态进行教学, 可以使得教师在多方面获得收益。
碎片时间:主题图片标注式符合碎片时间的运用特征,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自己的教学内容。无须一次性准备完整的素材,而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逐步增加,一点一点来丰富素材,完善教学内容。
形态多样:丰富的标记方式,让内容更具美感和丰富的呈现形态,提升教师教学内容的品质。
优化积累:教师通过创课发布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实践数据,逐步积累、优化自己的内容,提升品质,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创作,把学生的素材逐步引入进来,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创新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转变教师的角色为引导者、指路人,逐步解脱教师的重负。
过程显现:可以把无形的教学过程充分地在应用中显现出来, 一方面直观可视化,另一方面可以彰显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创课的四种交互教学模式
1.传统讨论模式
由一个人对一种主题制作一个创课,其他人可以围绕这个创课进行观摩、学习、发表意见见解,然后,由作者不断根据讨论内容进行总结,也可以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创课。
如笔者执教“认识计算机”这一课时发布一个“我眼中的计算机”的创课挑战,笔者提出:“大家眼中的计算机有什么作用?计算机由哪些部件组成?”学生纷纷用视频、录音、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把学的流程和教的流程、在家学习和在校学习紧密融合为一体。对于优秀的意见建议,学生可以通过点赞的方式进行鼓励,从而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激励氛围。
2.二次创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典型的场景是由教师发起一个创课, 在创课中可以放置多个方面的开放性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复制教师的创课,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标注形式进行体现。教師可以通过一览表看到每个学生修改后的成果,以此检查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