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媒体的蜂拥而起,收割流量,营销变现塑造了这个时代挖掘人性弱点的大型战场。“你的同龄人早已抛弃了你”“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为博人眼球,营销号挖空心思去掏出普通人心底的焦虑,继而“贩卖焦虑”赚取经济,方式层出不穷。焦虑一直都在,如何引导化解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引导、疏通好心理焦虑,这不仅将成为性格养成过程中埋下的伏笔,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重庆南开中学是教育部授牌的全国首个示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从1989年高中心理学选修课开始,三十年的储备发展,无论是心理健康专业师资的培育,还是多元辅导方法的探索,南开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水滴沁润模式为特色,别树一帜,形成了良好的区域示范性。“将南开的经验传播开去”,2017年12月,由重庆市教委和重庆人社局联合发文,毛明山领衔的市教学专家工作室成立,旨在探索中学心理健康教科研工作的新思路。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项工作特别有价值、有意义。如果做得好,我们会减少很多孩子的极端个案。”毛明山介绍,工作室汇聚了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一中、西藏中学、凤鸣山中学、七十二中等多所学校的10名优秀心理学教师,已举办4次区内心理健康联合教研,3次心理健康主题展示活动,承担了1项心理学市级课题。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举办全国范围的中学心理辅导课邀请赛,增广见闻,学习各地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同时,重点关注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健康学生群体的心理素养培育。”毛明山谈到。
本刊记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是近年以来学校尤其重视的方面,那这个方面与我们学校以前进行的德育之类的教育有何区别,它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
毛明山:在学校的观念上,南开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劳、心协调发展,提倡六育并重,突出强调“心育”,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去引导师生、家长甄别德育和心育的范畴、边界。品德教育涉及价值判断,区分是非对错,运用的是弘扬褒赞,惩戒警示的教育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对学生特殊、异常心理状态的全接纳,体察曲折纠结,运用助人自助的方式唤起自我觉知。如果依照以往教育思维惯性,可能无法辨清学生问题的本质,导致误判。有效地区分德育、心育的边界,能够帮助学校不做简单的价值判断,而是通过共情、关心以帮助学生自我成长,准确处置心理问题。
本刊记者:重庆南开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展的呢?
毛明山:早在1989年南开中学首开高中心理学选修课,由德育处主任担任授课教师,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讲授“高中生的学习与成才”,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1997年,南开中学将全体师资集中在原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进行全员培训,让老师学心理学、用心理学,能够更好地在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然后,1998年学校引进了专业心理学师资,开设心理咨询室并创刊心理健康教育报纸《南开心语》,到2003年,我们就开始做了心理社团,往后面逐渐逐渐地延伸开来。
2007年,我们开始系列开展校园心理健康主题活动。2008年,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系统探索同辈互助的心理辅导模式。2018年,心理辅导室升级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实现了学校心理教育环境设施、师资储备、教育科研的全面升级,到现在为止的话,我们在着力整个心理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目前我们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5人,后面将再引进2~3位专职心理教师,重视心理师资的建设储备,这是我们的传统。
本刊记者:在这种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护航下,学生有哪些改变?从南开中学的心理健康中心到全市教学专家工作室,工作内容有哪些转变呢?
毛明山:学生的改变是很明显的,从一开始他可能会有很多疑惑、不信任,到后面建立科学的认知,再逐步地学会接纳、变得很释然,整个心理状态不会像原來那么紧张和焦虑。
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就是培养人,培养更多能适应新的工作局面的优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第三就是构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工作室的整个工作内容是一个多层面相互支撑的关系。
如何去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聚焦在危机干预、主题活动等方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底线。我校采用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年级、班级、家长联系工作制,制定了“四步走”的危机干预流程。我们从2007年便开始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月活动,活动由心理老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间节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如“寻找身边的幸福”“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科学记忆、高效学习”等等。通过成立学生社团,各种类型的活动,它包括智力运动会,开放式的团辅,读书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会有主导性地开展一些类似于团辅的活动,让学生带动学生,促进心理的建设。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我们的体育和艺术老师都参与了进来,他们也热爱这个方向,也愿意为学生们做这一块工作,所以这是一个团队聚合的力量。
重庆南开中学是教育部授牌的全国首个示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我们有四位专职的心理学硕士来支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它提升到一个全市的教学专家工作室这样一个平台,来带动和培养我们全市有这方面需求的学校的发展,在硬件建设上我们可以给予策划和主导,然后在师资培训上我们可以给予力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常态化的教育科研工作。2018年,学生处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学校群体价值观对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已结题,市级课题《校园欺凌现状与对策研究》已结题,《水滴沁润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获批市级重点课题,在研。心理健康论文《以美育心,以心尚美》、《精准筛查,系统响应——重庆南开中学特殊群体学生管理模式》分别入选2017年、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 本刊记者:工作室目前有多少成员?您提到工作室未来要向全市培养更多的师资,那在这一块是怎样的一个规划呢?
毛明山:工作室目前一共有10位成员,来自于全市不同的几所学校,都是属于在心理健康这块做得特别好的老师。随着工作室的发展,还将不断吸纳全市的其他教师来壮大我们的团队。
关于培训师资,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我们邀请高校心理专业方向的教授和知名学者到工作室来做学术指导、讲座报告。2019年1月,我们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李瑛教授来做了“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的学术交流。李教授依托她参与的国家级的哲学社会课题的优秀成果,与我们分享了全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调查现状,分析了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哪些影响,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手段。这次交流对我们来讲是很有启发的,高校在研究专业化方面的思路对我们后续从事教育科研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我们也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师资的招聘和引进工作。希望从人力管理的源头做好专职教师的选拔。原来我们引进老师要看你教学教得怎么样,现场上课是否展现较好的师范素养。后面呢,还要参考你大学期间的课程结构、参与活动的情况。再后面,我们就要看不管你是哪里毕业,你的性格、人格层次是怎么样的?这才是最重要的。有的老师教书教得很好,但是未必他能够把学生教得好。就是教书的技能好,不代表育人育得好,这是完全两个层次的概念。而育人要好就要看他的人格层次、性格水平,教师对学生而言,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第三个方面的话,我们这个团队会走出去,到全国其他地区特色学校去交流,了解这方面更多元的一种组织形态和课程建设,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团队在相对成熟的过程当中,也会在区内和市内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开设公开课,请多个老师来上课,然后来请其他学校的老师来观摩,他们可以把这个我们现场的课案、课题带回自己的学校去。我们可以培训他们的这个执教方法,执教思想,在这一方面给予指导。课程的示范加上集中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从而促进他们本身学校的发展。
本刊记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要获得长远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要发展壮大,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毛明山:心理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心理辅导工作,也不能闭门造车,要主动参与学校层面的各类学生活动,深入班级,拓宽接触、了解学生的渠道;要善于拓展工作资源,积极争取其他学科、其他部门对心理教育的全面支持;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对心理学科前沿理论、技术的接触度,终身学习,不能止步。心理教师在学校教师团队中人数占比很少,往往难以形成成长合力,所以我建议可以采用跨校联合教研或者区域教研的模式,齐心协力、集思广益。
本刊记者:新高考的改革对学生和老师来讲都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咱们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版块对此有什么相对应的变化呢?
毛明山:我们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部分的话,除了培养师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兼有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心理学重视人的多元智能,学生成长遵循顺应多元智能思想,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专业成长点,最后使其学有所长。这个思路和生涯指导的路径不谋而合。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选课发生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心理健康团隊可以单列出来一个新的工作分支,积极探索生涯规划在学校开展的思路,这对于帮助学校、学生迎接新挑战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在2018年11月做过一场“遇见美好的自己”粘贴画生涯体验活动,这就是让孩子初步形成生涯规划意识的活动设计。学生在中学这个阶段关于职业不一定有很清晰的认知,这个活动就是通过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类型的杂志素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其中感兴趣的图片裁剪下来黏贴在白纸上面。然后我们的心理老师通过每个学生选择的素材来一同发现他的兴趣所在,接着帮助他分析自己的兴趣偏好和介绍相关的职业认识。孩子们很认可这种体验式的活动,对活动的评价很好,在生涯教育方面,未来我们将给予更多的关注。
重庆南开中学是教育部授牌的全国首个示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从1989年高中心理学选修课开始,三十年的储备发展,无论是心理健康专业师资的培育,还是多元辅导方法的探索,南开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水滴沁润模式为特色,别树一帜,形成了良好的区域示范性。“将南开的经验传播开去”,2017年12月,由重庆市教委和重庆人社局联合发文,毛明山领衔的市教学专家工作室成立,旨在探索中学心理健康教科研工作的新思路。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项工作特别有价值、有意义。如果做得好,我们会减少很多孩子的极端个案。”毛明山介绍,工作室汇聚了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一中、西藏中学、凤鸣山中学、七十二中等多所学校的10名优秀心理学教师,已举办4次区内心理健康联合教研,3次心理健康主题展示活动,承担了1项心理学市级课题。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举办全国范围的中学心理辅导课邀请赛,增广见闻,学习各地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同时,重点关注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健康学生群体的心理素养培育。”毛明山谈到。
本刊记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是近年以来学校尤其重视的方面,那这个方面与我们学校以前进行的德育之类的教育有何区别,它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
毛明山:在学校的观念上,南开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劳、心协调发展,提倡六育并重,突出强调“心育”,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去引导师生、家长甄别德育和心育的范畴、边界。品德教育涉及价值判断,区分是非对错,运用的是弘扬褒赞,惩戒警示的教育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对学生特殊、异常心理状态的全接纳,体察曲折纠结,运用助人自助的方式唤起自我觉知。如果依照以往教育思维惯性,可能无法辨清学生问题的本质,导致误判。有效地区分德育、心育的边界,能够帮助学校不做简单的价值判断,而是通过共情、关心以帮助学生自我成长,准确处置心理问题。
本刊记者:重庆南开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展的呢?
毛明山:早在1989年南开中学首开高中心理学选修课,由德育处主任担任授课教师,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讲授“高中生的学习与成才”,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1997年,南开中学将全体师资集中在原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进行全员培训,让老师学心理学、用心理学,能够更好地在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然后,1998年学校引进了专业心理学师资,开设心理咨询室并创刊心理健康教育报纸《南开心语》,到2003年,我们就开始做了心理社团,往后面逐渐逐渐地延伸开来。
2007年,我们开始系列开展校园心理健康主题活动。2008年,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系统探索同辈互助的心理辅导模式。2018年,心理辅导室升级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实现了学校心理教育环境设施、师资储备、教育科研的全面升级,到现在为止的话,我们在着力整个心理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目前我们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5人,后面将再引进2~3位专职心理教师,重视心理师资的建设储备,这是我们的传统。
本刊记者:在这种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护航下,学生有哪些改变?从南开中学的心理健康中心到全市教学专家工作室,工作内容有哪些转变呢?
毛明山:学生的改变是很明显的,从一开始他可能会有很多疑惑、不信任,到后面建立科学的认知,再逐步地学会接纳、变得很释然,整个心理状态不会像原來那么紧张和焦虑。
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就是培养人,培养更多能适应新的工作局面的优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第三就是构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工作室的整个工作内容是一个多层面相互支撑的关系。
如何去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聚焦在危机干预、主题活动等方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底线。我校采用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年级、班级、家长联系工作制,制定了“四步走”的危机干预流程。我们从2007年便开始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月活动,活动由心理老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间节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如“寻找身边的幸福”“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科学记忆、高效学习”等等。通过成立学生社团,各种类型的活动,它包括智力运动会,开放式的团辅,读书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会有主导性地开展一些类似于团辅的活动,让学生带动学生,促进心理的建设。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我们的体育和艺术老师都参与了进来,他们也热爱这个方向,也愿意为学生们做这一块工作,所以这是一个团队聚合的力量。
重庆南开中学是教育部授牌的全国首个示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我们有四位专职的心理学硕士来支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它提升到一个全市的教学专家工作室这样一个平台,来带动和培养我们全市有这方面需求的学校的发展,在硬件建设上我们可以给予策划和主导,然后在师资培训上我们可以给予力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常态化的教育科研工作。2018年,学生处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学校群体价值观对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已结题,市级课题《校园欺凌现状与对策研究》已结题,《水滴沁润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获批市级重点课题,在研。心理健康论文《以美育心,以心尚美》、《精准筛查,系统响应——重庆南开中学特殊群体学生管理模式》分别入选2017年、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 本刊记者:工作室目前有多少成员?您提到工作室未来要向全市培养更多的师资,那在这一块是怎样的一个规划呢?
毛明山:工作室目前一共有10位成员,来自于全市不同的几所学校,都是属于在心理健康这块做得特别好的老师。随着工作室的发展,还将不断吸纳全市的其他教师来壮大我们的团队。
关于培训师资,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我们邀请高校心理专业方向的教授和知名学者到工作室来做学术指导、讲座报告。2019年1月,我们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李瑛教授来做了“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的学术交流。李教授依托她参与的国家级的哲学社会课题的优秀成果,与我们分享了全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调查现状,分析了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哪些影响,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手段。这次交流对我们来讲是很有启发的,高校在研究专业化方面的思路对我们后续从事教育科研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我们也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师资的招聘和引进工作。希望从人力管理的源头做好专职教师的选拔。原来我们引进老师要看你教学教得怎么样,现场上课是否展现较好的师范素养。后面呢,还要参考你大学期间的课程结构、参与活动的情况。再后面,我们就要看不管你是哪里毕业,你的性格、人格层次是怎么样的?这才是最重要的。有的老师教书教得很好,但是未必他能够把学生教得好。就是教书的技能好,不代表育人育得好,这是完全两个层次的概念。而育人要好就要看他的人格层次、性格水平,教师对学生而言,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第三个方面的话,我们这个团队会走出去,到全国其他地区特色学校去交流,了解这方面更多元的一种组织形态和课程建设,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团队在相对成熟的过程当中,也会在区内和市内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开设公开课,请多个老师来上课,然后来请其他学校的老师来观摩,他们可以把这个我们现场的课案、课题带回自己的学校去。我们可以培训他们的这个执教方法,执教思想,在这一方面给予指导。课程的示范加上集中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从而促进他们本身学校的发展。
本刊记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要获得长远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要发展壮大,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毛明山:心理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心理辅导工作,也不能闭门造车,要主动参与学校层面的各类学生活动,深入班级,拓宽接触、了解学生的渠道;要善于拓展工作资源,积极争取其他学科、其他部门对心理教育的全面支持;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对心理学科前沿理论、技术的接触度,终身学习,不能止步。心理教师在学校教师团队中人数占比很少,往往难以形成成长合力,所以我建议可以采用跨校联合教研或者区域教研的模式,齐心协力、集思广益。
本刊记者:新高考的改革对学生和老师来讲都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咱们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版块对此有什么相对应的变化呢?
毛明山:我们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部分的话,除了培养师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兼有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心理学重视人的多元智能,学生成长遵循顺应多元智能思想,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专业成长点,最后使其学有所长。这个思路和生涯指导的路径不谋而合。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选课发生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心理健康团隊可以单列出来一个新的工作分支,积极探索生涯规划在学校开展的思路,这对于帮助学校、学生迎接新挑战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在2018年11月做过一场“遇见美好的自己”粘贴画生涯体验活动,这就是让孩子初步形成生涯规划意识的活动设计。学生在中学这个阶段关于职业不一定有很清晰的认知,这个活动就是通过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类型的杂志素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其中感兴趣的图片裁剪下来黏贴在白纸上面。然后我们的心理老师通过每个学生选择的素材来一同发现他的兴趣所在,接着帮助他分析自己的兴趣偏好和介绍相关的职业认识。孩子们很认可这种体验式的活动,对活动的评价很好,在生涯教育方面,未来我们将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