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95-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決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找次品”,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这么多内容如何在40分钟得到落实;都是值得深思的。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与不足。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首先,我以课题提问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什么是次品?怎样找次品?等等一些问题。)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前的视频画面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们兴趣不大。集体备课时大家建议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体意识。而后又加以课件来解决他们心中的某些疑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注重循序渐进
然后,我让学生先从3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在学生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过度到从5个,9个、12个。这样首先是一次验证,其次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了解决概括需要例子的充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本节课我还提供部分典型的数据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即节省了时间,有很好的提供了归纳优化的数据。其次,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幻灯片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
三、结论注重猜测与验证
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波利亚认为:“参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积极地参与发现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猜测与验证来实现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常常从自由猜测入手(在得出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得出结论,把9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的次数是最少的。然后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是不是所有的3的倍数的数都把它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得的次数是最少的呢?然后学生就会想到拿一个是3的倍数的数去验证。从而得出了结论。在课结尾时,我也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有了刚才是3的倍数的数的分法的经验,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最后设计延伸猜测活动,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四、教学方法开启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当待测物品是27个、81个、243个、729个、2187个,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
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但最终是不是所有的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呢?现在反思一下,确实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
2.所用的图示的办法,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
3.没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存在的种种不足,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应该从以上几点进行调整。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95-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決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找次品”,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这么多内容如何在40分钟得到落实;都是值得深思的。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与不足。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首先,我以课题提问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什么是次品?怎样找次品?等等一些问题。)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前的视频画面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们兴趣不大。集体备课时大家建议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体意识。而后又加以课件来解决他们心中的某些疑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注重循序渐进
然后,我让学生先从3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在学生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过度到从5个,9个、12个。这样首先是一次验证,其次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了解决概括需要例子的充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本节课我还提供部分典型的数据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即节省了时间,有很好的提供了归纳优化的数据。其次,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幻灯片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
三、结论注重猜测与验证
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波利亚认为:“参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积极地参与发现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猜测与验证来实现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常常从自由猜测入手(在得出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得出结论,把9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的次数是最少的。然后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是不是所有的3的倍数的数都把它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得的次数是最少的呢?然后学生就会想到拿一个是3的倍数的数去验证。从而得出了结论。在课结尾时,我也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有了刚才是3的倍数的数的分法的经验,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最后设计延伸猜测活动,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四、教学方法开启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当待测物品是27个、81个、243个、729个、2187个,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
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但最终是不是所有的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呢?现在反思一下,确实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
2.所用的图示的办法,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
3.没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存在的种种不足,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应该从以上几点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