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作业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单一的作业类型,消极的思想观念,相同的作业要求,都是阻碍有效性的因素。因此,我们通过作业分层,媒体整合运用,合作作业,综合展示等方面的设计去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各种类型的思考和练习,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之一。有效的作业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教师有效地教,师生共同选择作业任务,学生有效地学,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与互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美术作业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作业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也是最最有效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由于课业负担重,操作困难等因素,使得很多老师在“如何有效的设计美术作业”这个问题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从问题着手对此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 美术作业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作业类型
新课标将美术教学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作业内容和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造型·表现领域的作业操作起来最容易。设计·运用、欣赏·评述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讲,要求较高,涉及到的课程较少,即使有一两次出现,也很少去实际操作。综合·探索领域对学生搜集美术材料具有较高的要求,也很少实施。所以,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思想:美术课不是画画就是做手工。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在一点一点地消失。
2、消极的思想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年级与兴趣成反比。低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保持较高的兴趣,年级越高,兴趣越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很多学生内心渴望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教师会搜集一些好的作品用于展览、比赛,学生精心设计的作品拿不到手,脑子中逐渐形成“原来是在为老师画画”的思想。另一方面,教师未能及时对作业进行反馈也是影响学生消极对待的一大成因。
3、相同的作业要求
人是世界上差别最大的动物,因此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明知这样的做法欠妥,但是迫于比赛,学校活动,繁重的课程压力,除了上公开课,大部分老师会选择吃大锅饭,很少有老师会花精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特色小菜。这样的做法导致了优等生吃不好,中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消的悲惨结局。
4、单调的作业形式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就,人际交往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保证课堂次序,独立作业成了唯一的作业形式,学生不仅失去了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的机会,而且创作激情也在慢慢减退。
二、 提高美术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1、作业分层布置
作业层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作业设计要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现在的美术课堂,一次性完成作业的现象越来越少,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两段式教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需要通过几次练习慢慢深入。如在宁波市的优质课评比中,有位老师上《卷纸动物》时,第一次练习,教会学生卷的方法。第二次操作时,完成剪、刻、拼等教学目标,再翻、折、拉把平面纸片加工成各种立体形状。最后,才根据动物的特点,把加工好的立体图形加以应用。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也学得轻松。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具有差异性的作业,作业过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过易,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挑战性。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争取达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的饱,差等生吃得消”的目标。有些作业虽然要求一样,只要评价时注意分层对待,对基础差的学生不作太高的要求,多鼓励,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2、媒材整合运用
一般美术作业的主要载体就是纸张,但是单一的媒材无法满足美术的丰富课型,学生长期在画纸上作画,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应该多动脑筋,采用多种媒材,使作业形式呈现多样化,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浙美版第四册中有一课《美丽的染纸》让学生用折、染、展等方法,在纸巾上染出美丽的图案,纸巾具有吸收水性强的特点,但是太厚了染不透,太薄了,很难展开,在我们生活中,棉布也具有吸水性强的特点,如果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件旧的棉白T恤,亲自动手,染上漂亮的图案,做成一件有个性的文化衫,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其实很多作业不一定要在纸上进行,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在桌子、椅子、餐具、伞、石头等(见附图1、2、3)上进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
3、小组合作作业
一般美术作业都是单独完成,但有时课堂时间紧凑,作业任务繁琐,让学生单独完成作业不现实。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可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作业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一般合作作业的形式根据人数的多寡分为:二人或多人合作小组,这类作业往往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其次是分组合作,这一类作品往往被冠以“比赛”的头衔,让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在班内搞比赛。还有就是全班合作型。这一类作业比较少,重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如长卷的绘制,教室的布置等。
4、作业综合展示
新课标十分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运用美术知识美化生活,服务于生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浙美版第一册的《窗花花》内容,可以与节日相结合,用作品来美化教室。如高年级的《板报设计》,《美术字设计》等课,可以结合校园生活,让作品美化校园,教室。让他们大胆地用美术来装饰,美化生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更有兴致。
作业并不是在教学后,简单地把练习内容布置给学生,他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作业的分层布置,媒材的整合运用,作业方式及展示形式的调整,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原来那种应付作业的态度,提高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具时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浙江宁波)
关键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各种类型的思考和练习,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之一。有效的作业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教师有效地教,师生共同选择作业任务,学生有效地学,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与互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美术作业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作业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也是最最有效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由于课业负担重,操作困难等因素,使得很多老师在“如何有效的设计美术作业”这个问题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从问题着手对此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 美术作业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作业类型
新课标将美术教学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作业内容和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造型·表现领域的作业操作起来最容易。设计·运用、欣赏·评述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讲,要求较高,涉及到的课程较少,即使有一两次出现,也很少去实际操作。综合·探索领域对学生搜集美术材料具有较高的要求,也很少实施。所以,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思想:美术课不是画画就是做手工。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在一点一点地消失。
2、消极的思想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年级与兴趣成反比。低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保持较高的兴趣,年级越高,兴趣越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很多学生内心渴望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教师会搜集一些好的作品用于展览、比赛,学生精心设计的作品拿不到手,脑子中逐渐形成“原来是在为老师画画”的思想。另一方面,教师未能及时对作业进行反馈也是影响学生消极对待的一大成因。
3、相同的作业要求
人是世界上差别最大的动物,因此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明知这样的做法欠妥,但是迫于比赛,学校活动,繁重的课程压力,除了上公开课,大部分老师会选择吃大锅饭,很少有老师会花精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特色小菜。这样的做法导致了优等生吃不好,中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消的悲惨结局。
4、单调的作业形式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就,人际交往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保证课堂次序,独立作业成了唯一的作业形式,学生不仅失去了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的机会,而且创作激情也在慢慢减退。
二、 提高美术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1、作业分层布置
作业层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作业设计要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现在的美术课堂,一次性完成作业的现象越来越少,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两段式教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需要通过几次练习慢慢深入。如在宁波市的优质课评比中,有位老师上《卷纸动物》时,第一次练习,教会学生卷的方法。第二次操作时,完成剪、刻、拼等教学目标,再翻、折、拉把平面纸片加工成各种立体形状。最后,才根据动物的特点,把加工好的立体图形加以应用。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也学得轻松。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具有差异性的作业,作业过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过易,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挑战性。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争取达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的饱,差等生吃得消”的目标。有些作业虽然要求一样,只要评价时注意分层对待,对基础差的学生不作太高的要求,多鼓励,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2、媒材整合运用
一般美术作业的主要载体就是纸张,但是单一的媒材无法满足美术的丰富课型,学生长期在画纸上作画,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应该多动脑筋,采用多种媒材,使作业形式呈现多样化,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浙美版第四册中有一课《美丽的染纸》让学生用折、染、展等方法,在纸巾上染出美丽的图案,纸巾具有吸收水性强的特点,但是太厚了染不透,太薄了,很难展开,在我们生活中,棉布也具有吸水性强的特点,如果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件旧的棉白T恤,亲自动手,染上漂亮的图案,做成一件有个性的文化衫,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其实很多作业不一定要在纸上进行,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在桌子、椅子、餐具、伞、石头等(见附图1、2、3)上进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
3、小组合作作业
一般美术作业都是单独完成,但有时课堂时间紧凑,作业任务繁琐,让学生单独完成作业不现实。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可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作业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一般合作作业的形式根据人数的多寡分为:二人或多人合作小组,这类作业往往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其次是分组合作,这一类作品往往被冠以“比赛”的头衔,让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在班内搞比赛。还有就是全班合作型。这一类作业比较少,重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如长卷的绘制,教室的布置等。
4、作业综合展示
新课标十分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运用美术知识美化生活,服务于生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浙美版第一册的《窗花花》内容,可以与节日相结合,用作品来美化教室。如高年级的《板报设计》,《美术字设计》等课,可以结合校园生活,让作品美化校园,教室。让他们大胆地用美术来装饰,美化生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更有兴致。
作业并不是在教学后,简单地把练习内容布置给学生,他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作业的分层布置,媒材的整合运用,作业方式及展示形式的调整,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原来那种应付作业的态度,提高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具时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