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研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_590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伴随义务教育始末。说到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常常伴以“枯燥”“无聊”的刻板印象。我们期盼能利用“助研单”生成的“助学课堂”,引导更多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带领他们感受“数学之美”。
  有“助研单”的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基本使用讲授法贯穿始末的课堂,而是基于“先研”的本质,即学生在教师的教之前,先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把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带入后续学习。
  一、道而弗牵,尊重精彩生成
  我们常常利用“助研单”进行课前预习,希望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学生在预习时有较强的好胜心,会觉得自己准备得越多就越有机会表现得更好,得到教师的表扬。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这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我们在“助研单”一般会设置三个问题,基本能在课前预设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但课堂的生成同样重要,“助研单”下的“助学课堂”也会有别样的精彩。
  例如在“填数游戏”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预习环节 设计了这样的“助研单”问题:
   请你阅读完游戏规则后用自己的话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还想提醒他们什么呢?
  游戏规则:在下表中每个空格只能填1,2,3中的一个。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字不能重复。
  60%的学生在阅读完规则后可以自主完成表格,50%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试着说一说规则,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准确表达出规则需要注意什么。不过游戏对孩童有天然的吸引力,有一名学生在课前接触过数独,直接用“宫”的概念解释规则。他边指着黑板上的格子边说:“每一宫的数字不能相同。”我追问他:“什么是‘宫’呢?”他答:“像这样的3×3的格子是一宫。”我反问:“那这个填数游戏是不是一开始就错了?这里面可有3个1。”他挠了挠自己的脑袋,又侧头看了看,好像发现了什么,却一时不知如何表达。
  说实话,我没想到学生在课前已经对这节课的知识了解得如此深入了,这个填数游戏只是浅层次的行和列不重复填数,并没有到数独的难度。他却已经讲到了“宫”,我趁机在此基础上引出什么是数独。
  在“助研单”的帮助下,这节课的内容在课本基础上有了拓展,课本不再是我们教育者的圣经。我们用“助研单”,但不必拘泥于它的预设,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表达。这样精彩的课堂生成不就是“助研单”在帮助我们绽放学生的思维火花吗?
  二、强而弗抑,促进学生发展
  许多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习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时,经常会漏写退位点和进位点。复习阶段,我整理了这样的“助研单”问题:
  1.回忆一下,在计算有进位、有退位的算式时,我们是怎么做的?
  2.写出两个你做错或者你觉得易错的竖式?
  3.你觉得这些竖式哪里容易出错?给它起个名字吧!
  给自己的错误起名字,他们从没遇到过。一位平常很粗心大意的小男孩说:“我总是忘记进位,忘记写进位点。”“那你给你的错误起个名字,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再错了!”他頓时有了兴趣:“干脆就叫‘陈希瑜错误’!”这让我很惊喜,因为有这样的一个记忆点,的确更有助于学生记住。于是,我说:“陈希瑜同学很有奉献精神,想通过让大家记住他的名字来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进位,那老师提个建议,我们就把不进位的错误命名为‘陈氏注意法则’,希望大家以后不再犯错!”
  通过这样的“助研单”,学生在复习时能回忆重难点,不仅能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有基本的总结与整理,还能帮助他们内化所学知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运算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三、开而弗达,培养学生能力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很简单,但其中也蕴含深刻的数学思想。比如一年级数学也蕴含函数的思想。
  在数学里,数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叫作函数关系。加法、减法实际上可看作是一个函数,由两个数确定一个数的二元函数。左边的加数、被减数和减数确定以后,右端的结果就被唯一确定。而这些变量间的关系,其实在低年段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渗透。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我是这样设计“助研单”问题:
   1.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计算下面一组算式。
  10-2=    15-5=    100-1=    10-1=
  20-2=    25-5=    100-2=    10-2=
  30-2=    35-5=    100-3=    10-3=
  40-2=    45-5=    100-4=    10-4=
  50-2=    55-5=    100-5=    10-5=
  2.猜一猜,被减数、减数、差在改变的时候隐藏着什么秘密?
  3.你能把想到的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这一过程,开始引导学生把数学的观察、猜想、归纳、概括、推理及表达纳入进来,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表现方式是形式化的逻辑体系,数学理论的最后确立依赖于根据假定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我们班一年级的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其实已经能概括出“被减数不变时,减数越来越大,差越来越小”等规律。
  新课改,新形势,新挑战。教师在落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三维目标,不要将三维目标的落实流于形式。“助研单”是一个契机,既能启发学生,也能为教师的教学指明具体方法。
  责任编辑    王思静
其他文献
“品质课堂”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素质教育为基本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更加突出学科育人,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突出教师素养提升,突出多元评价,让师生享受到过程精彩和成长幸福的课堂。但随着东莞市品质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的课堂逐渐偏离了教学改革的轨道,扭曲了新课程改革的本质。  一、过多的“预设”冲淡了“生成”
期刊
为了让农村初中学生更为熟练、更为扎实、更为牢固地掌握劳动技能,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塑造他们的劳动品质,教师必须要在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方面多花心思、巧做文章。唯有如此,劳动教育才能够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舞台,孕育学生劳动品质的沃土。那么,对于农村初中教师而言,究竟采取哪些策略可以卓有成效地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呢?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认为,劳动教育只有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并做到理论知识与劳动实
期刊
初中化学是一门典型的自然学科,只有有效引导学生走进变幻无穷的化学世界,诱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打造魅力化学课堂,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一、牵引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打造化学魅力课堂的关键就是“巧”设,以引导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教师如何在“巧”字上下功夫。例如,讲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内容时,为了让学
期刊
英语的口语学习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它与拼写单词和书写句子不同,英语口语的练习是需要与人交流的,需要更多的练习和使用。在日常生活,我们很难使用英语与人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使用英语,英语互动课堂的重要性也就随之体现出来了。  一、课堂中的互动方式  1. 言语间的互动  初中英语的课堂上,应该多教学生使用一些简单的常用的英语语句,比如将平常的我们口中的“你好”或者是“您吃了吗?
期刊
农村学生视野窄,见识有限,教师可利用的资源又相对缺乏,导致农村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基础不牢,厌学情绪严重。这就促进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材,结合实际,创设各种语言环境,让学生感知语言魅力,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创造生活情景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真实、活跃,提高农村学校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创造和谐对话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语言知识的获取来自于学生生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包含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既涵盖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化的价值诉求,也包含公民个体的特殊道德生活诉求,与公民道德教育内在契合,为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提供根本的价值遵循。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时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教师可尝试设计出一套写作指导和文本教学融通方案,在目标达成的路径和方式上进行优化,适时将写作技巧点拨和修辞鉴赏与仿写等融入文本教学,让写作指导与文本教学无缝对接,这有效解决写作课堂教学时间不足,训练不充分的问题。  一、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让学生主动去发掘、积累写作素材。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文本教
期刊
一、初三年级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的日常教学当中,对初三年级的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虽然经过了两个学年的德育工作,但这些学生们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一)区别对待导致学生不会感恩。首先,学校在管理初三学生方面,会相比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由于初三学生的作息时间相对比较紧凑,与初一、初二进行了明显的区别。例如,在午餐时间,会
期刊
小学生天生好玩,理解水平较低,单调枯燥的数学课程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教学效果也比较一般,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效果一直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探索与分析显得重要且必要。  一、引入游戏活动,寓教于乐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驱使学生主动学习。十九世纪早期,著名的德国科学教育奠基者
期刊
支架式教学方式提倡的是引导和协助的教学,而非包办式的灌输和代替;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主动建构时所需的支架和协助,并在学生能力及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时适当地抽离支架,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则在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与引导下逐步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构建,从而到达自身的潜在发展水平,从事更高思维层次的活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是主动思考者和探索者,而非被动的接收者。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下面以佛山市《信息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