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双基础模式核算的新政府会计,其在会计核算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中《政府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必将进行全面调整。该文首先分析政府会计双基础模式的内涵特点,然后结合高职政府会计核算教学提出在双基础模式改革下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为高职财会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基础模式 政府会计 核算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1(c)-0206-02
自从2017年1月1日正式施行《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正式进入了双基础核算模式。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高职院校就该类课程的教学也应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方能提升教学效果。
1 政府会计双基础模式概述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会计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主要核算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改革后的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并行的双基础核算模式,使政府会计同时具备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重功能。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还需要以预算会计的核算数据编制预算会计相关报表,根据财务会计编制相关财务会计报表。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全新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体系。
2 双基础模式下政府会计核算教学方法的创新
執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后,执行单位的财务人员需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后,有可能一方面要以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账务处理,同时还需要以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并且这两种账务处理需要在同一账套内完成。其账务处理必定较之前要复杂很多。核算方法与模式的改变也会使得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政府会计之前一般会先学习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企业财务会计。熟悉了单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账务处理思维模式。而在学习该课程内容时,双基础核算模式下的账务处理会使大部分学生觉得难度增大,两种账务处理也很容易弄混淆。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需要走出企业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与思维模式,重新分析这门课程内容的特点,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1 采用比较教学法,类比新核算方法
收付实现制以预算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记账的依据。只要在当期实现了预算资金的收款或付款,就在当期作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账务处理。其处理过程中只考虑款项是否收付,不考虑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权利与责任的实际归属期。
权责发生制以取到收入的权利、承担费用支出的责任义务是否发生作为记账的依据。权利、责任、义务在当期已产生,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需要在当期确认收入或费用。权利、责任、义务不在本期产生,无论款项是否在本期进行收付,均不能在本期确认收入与费用。其处理过程中只重点考虑权责的产生。
基于两种不同的核算基础,进行的账务处理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学生需要结合两种核算基础的特点,对经济业务进行双重分析,方能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业务是否引起了预算资金的增减变动,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另一方面再引导学生分析单位是否在本期产生了相应的权利或责任,来确定在财务会计中是否确认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分析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业务处理。之后再基于业务的处理结果,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种处理结果的差异,从面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2.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切身体验
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主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会计主体的多样性及各主体业务的差异性使得其账务处理复杂多变。再者,高职学生对于这些会计主体的业务运作及行政关系并不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会一知半解,很难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在业务分析过程中还很容易与企业会计的内容搞混淆。
基于上述特点和情况,教师需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各知识点,在课前准备充分的案例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营造接近现实的业务环境和工作场景。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的业务运作过程,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账务处理就相对容易得多了,学生对账务处理的原理也会理解得更为透彻。
2.3 采用图解教学法,解决报表编制难点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单位需要根据预算会计编制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需要根据财务会计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与附注。这就是基于双基础核算模式下产生的政府会计双报告模式。
在报表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图解教学法,通过画图,将政府会计要素按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分为两大版块,再描绘两类会计要素与双报告体系中各报表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预算会计相关报表与财务会计相关报表各项目在取值上数据来源有什么不同,从而形象地为学生组建一幅双报告架构图,能让学生明白双基础下的双报告基本原理与填列方法。
2.4 归纳总结教学法,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学生学习完所有的会计科目及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业务归纳总结的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经济业务逐条整理出来,并绘制表格,分别列出各经济业务在双基础下的不同账务处理。同时在表格中分析收入与预算收入、费用与预算支出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差异。
这项任务的完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业务处理的归纳总结,进而加深对业务处理的理解,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这套归纳总结性表格,在报表附注中还可以派上大用场。
在报表附注中,需要披露将年度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预算收支差额”调节为年度收入费用表中“本期盈余”的信息。在调节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根据单位的经济业务对照归纳总结表找出相应的内容,快速分析出两种处理形成的差异,从而完成信息调节工作。
2.5 采用讨论合作法,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高职政府会计核算教学中,双基础模式比传统应用的单基础模式更为复杂,很多细节不容易理解,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政府会计核算,可能无法理顺思路,因此,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上采用讨论合作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也可以将案例教学和讨论合作法相结合,让学生分析财务核算的方法与应用。在讨论合作中,学生可以形成发散思维,提高解决政府会计核算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政府会计核算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让教学过程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能力发展的目标,为社会培养知识扎实、能力突出的政府会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晓杰,王兴敏.提前赎回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计量[J].财会月刊,2018(30):85-86.
[2] 张秀兰.基于新准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教学方法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58-59.
[3] 孙建华.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的分层讲解[J].财会月刊,2017(8):35-36.
[4] 杨模荣,毕慧.对摊余成本定义的改进[J].财会月刊,2017(15):218-219.
[5] 徐卫红.再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后的会计处理[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41-42.
[6] 程亚兰.《会计核算方法》课程数字化探讨——省级精品课实施三年后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6-97.
关键词:双基础模式 政府会计 核算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1(c)-0206-02
自从2017年1月1日正式施行《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正式进入了双基础核算模式。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高职院校就该类课程的教学也应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方能提升教学效果。
1 政府会计双基础模式概述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会计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主要核算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改革后的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并行的双基础核算模式,使政府会计同时具备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重功能。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还需要以预算会计的核算数据编制预算会计相关报表,根据财务会计编制相关财务会计报表。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全新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体系。
2 双基础模式下政府会计核算教学方法的创新
執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后,执行单位的财务人员需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后,有可能一方面要以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账务处理,同时还需要以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并且这两种账务处理需要在同一账套内完成。其账务处理必定较之前要复杂很多。核算方法与模式的改变也会使得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政府会计之前一般会先学习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企业财务会计。熟悉了单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账务处理思维模式。而在学习该课程内容时,双基础核算模式下的账务处理会使大部分学生觉得难度增大,两种账务处理也很容易弄混淆。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需要走出企业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与思维模式,重新分析这门课程内容的特点,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1 采用比较教学法,类比新核算方法
收付实现制以预算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记账的依据。只要在当期实现了预算资金的收款或付款,就在当期作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账务处理。其处理过程中只考虑款项是否收付,不考虑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权利与责任的实际归属期。
权责发生制以取到收入的权利、承担费用支出的责任义务是否发生作为记账的依据。权利、责任、义务在当期已产生,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需要在当期确认收入或费用。权利、责任、义务不在本期产生,无论款项是否在本期进行收付,均不能在本期确认收入与费用。其处理过程中只重点考虑权责的产生。
基于两种不同的核算基础,进行的账务处理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学生需要结合两种核算基础的特点,对经济业务进行双重分析,方能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业务是否引起了预算资金的增减变动,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另一方面再引导学生分析单位是否在本期产生了相应的权利或责任,来确定在财务会计中是否确认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分析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业务处理。之后再基于业务的处理结果,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种处理结果的差异,从面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2.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切身体验
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主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会计主体的多样性及各主体业务的差异性使得其账务处理复杂多变。再者,高职学生对于这些会计主体的业务运作及行政关系并不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会一知半解,很难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在业务分析过程中还很容易与企业会计的内容搞混淆。
基于上述特点和情况,教师需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各知识点,在课前准备充分的案例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营造接近现实的业务环境和工作场景。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的业务运作过程,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账务处理就相对容易得多了,学生对账务处理的原理也会理解得更为透彻。
2.3 采用图解教学法,解决报表编制难点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单位需要根据预算会计编制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需要根据财务会计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与附注。这就是基于双基础核算模式下产生的政府会计双报告模式。
在报表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图解教学法,通过画图,将政府会计要素按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分为两大版块,再描绘两类会计要素与双报告体系中各报表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预算会计相关报表与财务会计相关报表各项目在取值上数据来源有什么不同,从而形象地为学生组建一幅双报告架构图,能让学生明白双基础下的双报告基本原理与填列方法。
2.4 归纳总结教学法,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学生学习完所有的会计科目及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业务归纳总结的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经济业务逐条整理出来,并绘制表格,分别列出各经济业务在双基础下的不同账务处理。同时在表格中分析收入与预算收入、费用与预算支出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差异。
这项任务的完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业务处理的归纳总结,进而加深对业务处理的理解,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这套归纳总结性表格,在报表附注中还可以派上大用场。
在报表附注中,需要披露将年度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预算收支差额”调节为年度收入费用表中“本期盈余”的信息。在调节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根据单位的经济业务对照归纳总结表找出相应的内容,快速分析出两种处理形成的差异,从而完成信息调节工作。
2.5 采用讨论合作法,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高职政府会计核算教学中,双基础模式比传统应用的单基础模式更为复杂,很多细节不容易理解,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政府会计核算,可能无法理顺思路,因此,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上采用讨论合作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也可以将案例教学和讨论合作法相结合,让学生分析财务核算的方法与应用。在讨论合作中,学生可以形成发散思维,提高解决政府会计核算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政府会计核算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让教学过程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能力发展的目标,为社会培养知识扎实、能力突出的政府会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晓杰,王兴敏.提前赎回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计量[J].财会月刊,2018(30):85-86.
[2] 张秀兰.基于新准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教学方法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58-59.
[3] 孙建华.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的分层讲解[J].财会月刊,2017(8):35-36.
[4] 杨模荣,毕慧.对摊余成本定义的改进[J].财会月刊,2017(15):218-219.
[5] 徐卫红.再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后的会计处理[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41-42.
[6] 程亚兰.《会计核算方法》课程数字化探讨——省级精品课实施三年后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6-97.